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公务员考试文言常识

公务员考试中涉及的文言常识包括一些常见的借代词语、作者作品、古代文化常识等。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

公务员考试文言常识

常见借代词语

桑梓:家乡

桃李:学生

社稷轩辕:国家

南冠:囚犯

同窗:同学

烽烟:战争

巾帼:妇女

丝竹:音乐

须眉:男子

婵娟嫦娥:月亮

手足:兄弟

汗青:史册

伉俪:夫妻

白丁布衣:百姓

伛偻黄发:老人

桑麻:农事

提携垂髫:小孩

三尺:法律

膝下:父母

华盖:运气

鸿雁:书信

庙堂:朝廷。

作者作品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

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史”,有著名的“三吏”和“三别”。

古代文化常识

年龄称谓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

学习标准

主张“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韩愈《答李翊书》),不仅重视经史,也重视屈原、司马相如、扬雄等人的艺术成就,吸取他们的精华,丰富自己的写作。

文风

在语言上追求“雅洁”,并以阳刚阴柔辨析文章风格。桐城派文风是由程朱的理学思想、韩欧的文章法度和八股时文的巨大影响三种因素相互交融而形成的。

这些文言常识在公务员考试中经常出现,掌握这些知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言文材料。建议考生平时多阅读古文经典,积累常见的借代词语和文化常识,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056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