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公务员民法考试常识

公务员考试民法常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公务员民法考试常识

诉讼时效

诉讼时效的效力:胜诉权消灭,实体权利不消灭。

诉讼时效的类型

普通诉讼时效: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一般为2年。

短期诉讼时效:1年,包括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等情况。

民事法律行为

有效民事法律行为:需要具备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等条件。

效力待定民事法律行为:如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的超越其能力范围的行为,需法定代理人追认。

民法的基本原则

平等原则: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民事主体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法律地位平等,平等地受法律保护。

自愿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和终止民事关系。

公平原则:民事活动应当公平合理。

诚实信用原则:要求按照市场制度的互惠性行事,在缔约时诚实不欺不诈,在缔约后守信用并自觉履行。

公序良俗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守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保护生态环境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完全行为能力: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

限制行为能力: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其年龄、智力或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无行为能力:不具有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如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

物权和所有权

所有权: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遗失物,并在一定条件下请求损害赔偿或返还原物。

善意取得:无权处分他人财产的财产占有人,将其占有的财产转让给第三人,如果受让人在取得该财产时系出于善意,可以依法取得该财产的所有权。

不当得利

概念:没有法律根据,使他人受到损失而自己获得了利益。

构成要件:一方获得利益、另一方遭受损失、利益和损失间有因果关系、获利欠缺法律原因。

拾得遗失物

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

这些内容涵盖了公务员考试中民法常识的主要考点,建议考生结合具体案例和法律规定,加深理解和记忆。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107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