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刺骨怎么养殖
黄刺骨的养殖主要包括池塘条件、鱼种放养、饲料投喂、日常管理和疾病预防等方面,以下是详细的养殖方法:
池塘条件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排灌方便、防逃设施完善的池塘。
池塘面积以2~7亩为宜,水深2.5~3米,池底平坦,底泥较少。
配备增氧机、投饵机等渔业机械设施,并在进水口设置防逃网。
放养预备
放养前半个月排干池水,干塘曝晒,清除塘边杂草、杂物,清整池底,留淤10厘米左右。
使用生石灰清塘消毒,每亩用生石灰125~150公斤,化水后全池泼洒,消毒5~7天后注入新水1米左右,亩用发酵好的鸡粪或猪粪200公斤培水。
鱼种放养
-一般在6-7月份放养黄刺鱼夏花鱼种,亩放养1.5~2.0万尾,具体数量依据池塘条件、经济状况及养殖水平而定。
放养的黄刺鱼鱼种要求规格整齐、色泽艳丽、体表光滑、无病无伤、鳍无残缺、体质健壮。
半月后,亩套养规格为100克/尾左右的花白鲢鱼种200尾左右,以调整水质,防止池塘水体过肥。
饲料投喂
黄刺鱼为杂食性鱼类,自然条件下主要摄食浮游动物、水生昆虫、螺蚬、小鱼虾等,也摄食部分水草、腐屑等饵料。
人工饲养主要投喂黄刺鱼专用配合颗粒饲料。夏花入池后一周内主要摄食池中的浮游动物,3-5天后开始驯化。
饲料投喂坚持“三看四定”原则,即看天气、看水色、看鱼群的活动状况;定时、定点、定质、定量。
日常管理
坚持早、中、晚三次巡塘,利用加注新水、施肥、泼洒药物或开增氧机等手段来改善水质,预防疾病和浮头现象。
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包括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等,保持水质稳定。
合理投放活性菌剂,促进水质的自净能力,减少废物的积累,保持水体肥活嫩爽。
疾病预防
定期投喂维生素,提升黄刺鱼的自身抵抗力。
结合定期使用杀虫剂如硫酸铜等,预防锚头蚤、小瓜虫、指环虫、车轮虫等寄生虫病。
保持养殖环境的卫生,定期清理池塘底泥和残饵,减少病原体的滋生。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养殖黄刺骨,提高养殖成功率和经济效益。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139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