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菇怎么养殖
薯菇(茨菇)的养殖方法如下:
育苗
育苗秧田选择:选择背风、向阳、肥沃的稻田,整田时施足基肥,每亩施1600—2000公斤农家肥或绿肥。
秧田管理:带水耕耙、田平泥化,七月初下秧,栽插密度为6×6厘米,栽插深度要求顶芽第三节位入土2厘米,水深保持3厘米左右。
定植
定植时间:根据前作水稻收获时间而定,一般在七月下旬至八月底定植。
定植方法:拨起秧苗,摘除外围叶片,仅留叶柄16—20厘米长,栽植深度10厘米左右,随即将根部泥土填平,栽植密度30×(40—45)厘米,亩栽3900—4200株。
田间管理
管水:整个生育期要保持浅水,严防干旱,移栽后要浅水勤灌,提高土温。移栽后约一个月,可排水搁田使根深扎,后期维持浅水,保持球茎膨大的需要。
施肥:生长期长,需肥量大,以基肥为主。基肥每亩施农家肥1500—2000公斤,普钙50公斤;移栽10—15天追施一次肥,亩施碳铵60公斤,普钙50公斤;移栽30天后追施第二次肥,亩施尿素60公斤,硫酸钾50公斤;移栽45—50天追第三次肥,亩施尿素20公斤。
耕耥、除草、剥叶:在移栽后30天,结合施肥进行,以后应减少田间作业次数,以免损伤茨菇的匍匐茎。
收获
茨菇在移栽后约一个月,球茎开始膨大,此时可以开始收获。收获时,将茨菇球茎取出,清洗后即可食用。
建议
选择合适的种植地点:确保种植地背风、向阳,且土壤肥沃。
合理施肥:根据茨菇的生长阶段和土壤状况,合理施用基肥和追肥,以满足其生长需求。
保持适当的水分:整个生育期要保持浅水,特别是在移栽后和球茎膨大期,保持适当的水分有助于茨菇的生长和品质提升。
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茨菇的生长情况,发现病虫害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治,可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有效提高薯菇的养殖成功率,获得更好的产量和品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191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