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标了怎么办
流标是指在招标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没有投标人投标或有效投标文件数量不足,从而未能确定中标人的情况。针对流标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解决:
编制合理的招标文件
招标文件应体现公平合理的要求,不得附加歧视性条款。
投标资质必须合理设置,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编制,不能要求过高。
拒绝条款的设置应公平、公正、客观,使大多数投标人都能满足要求。
评标方法应尽可能准确、明确,避免因评标方法的遗漏而造成大规模投标资源的浪费。
扩大招标公告的发布范围
除了在当地政府采购网站发布招标公告外,还应在其他相关网站、社交媒体平台以及潜在投标人可能关注的渠道上发布招标信息,以增加潜在投标人的数量和参与度。
加强对评标专家的监督管理
对评标主观意识太强、专业水平不足的专家,经记录在案、情节严重的,可以从专家库中删除。
招投标监管部门要充分发挥监管作用,确保将专家人为因素导致的拒标可能性降到最低。
编制全面严谨、科学规范的示范文本
产生流标的六个原因中大多数都与招标文件中的相关条款有关,因此制订一套各类采购项目的招标文件示范文本是治理流标的根本途径。
推行多品牌设备的采购方式
有些通用型货物可以不定品牌,只须提出性能参数的要求,这样可以让更多的符合性能要求的货物(代理商)都来参与竞争。
重新招标
如果流标是由于投标人数量不足或投标供应商资质不符合要求等原因,可以按招标程序重新发布公告,进行第二次、第三次招标,或者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改为邀请招标或其他非招标方式采购。
其他非招标方式采购
在两次招标流标后,如果仍然无法找到合适的供应商,可以核准后不再进行招标,而采取其他非招标方式进行采购,如竞争性谈判、询价采购等。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流标现象的发生,提高招标采购的效率和成功率。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些方法,以确保采购活动的顺利进行。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279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