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人格的三结构理论

人格的三结构理论是本我:位于无意识中的本能、冲动与欲望构成本我。自我:介于本我与外部世界之间,是人格的心理面。超我:是人格的社会面,是道德化的自我”由良心”和自我理想”组成。

人格的三结构理论

一、结构理论

 

西格蒙特·弗洛伊德曾提出著名的冰山模型(意识、潜意识、前意识),潜意识在冰山之下,前意识在水的界面之间,意识是露出水面的部分,潜意识占绝大部分。但后期他重新提出了结构模型,而放弃再将地形模型看做一种人格结构理论。值得注意的是,结构模型除了是一种人格结构模型,从更本质的意义上讲,是一种人格动力学模型。

 

1.本我

位于无意识中的本能、冲动与欲望构成本我,是人格的生物面,遵循快乐原则”。

 

2.自我

介于本我与外部世界之间,是人格的心理面。自我的作用是一方面能使个体意识到其认识能力;另一方面使个体为了适应现实而对本我加以约束和压抑,遵循的是现实原则”。

 

3.超我

人格的社会面,是道德化的自我”由良心”和自我理想”组成,超我的力量是指导自我、限制本我,遵循理想原则”。

 

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不是静止的,而是始终处于冲突——协调的矛盾运动之中。本我在于寻求自身的生存,寻求本能欲望的满足,是必要的原动力;超我在监督、控制自我接受社会道德准则行事,以保证正常的人际关系;而自我既要反映本我的欲望,并找到途径满足本我欲望又要接受超我的监督,还有反映客观现实,分析现实的条件和自我的处境,以促使人格内部协调并保证与外界交往活动顺利进行,不平衡时则会产生心理异常。自我只有处理好与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关系,心理才不会发生异常。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712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