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粉虫虫种哪里买到?养殖资料,养殖技术有哪些?
到网上和当地交易市场可以买到。
养殖技术
一、养殖的条件
养殖黄粉虫,首先必须解决种虫、饲料,设备等问题。
(一)种虫 养殖黄粉虫最重要的是有种虫。成龄幼虫、蛹、成虫都可做种虫。饲养到不同虫期,按黄粉虫的养殖技术,认真挑选蛹、成虫,除去病虫,筛好卵,使各虫期同同步繁殖,达到提纯复壮,买到成龄幼虫后,将其放入盛有麦麸的木盘中喂养,添加新鲜菜。认真观察化蛹情况,当盘里,再将筛盘放入盛有饲料的木盘中,待蛹羽化成成虫。如此时也买到蛹,将它与两天内化的蛹放在一起,每0.5公斤蛹放在一个盛有麦麸的筛盘中,再放在盛有饲料的木盘中,编号上架,待其羽化,注意清除死蛹。再如买到成虫,将其放在盛有饲料的筛盘中,每隔7天,将成虫筛出换盘。筛下的饲料中混有卵,放在木盘中,继续孵化,经过细心挑选和饲养的各期虫,都可以做种虫繁殖,不过最好还是用成龄幼虫做种虫为好。
(二)饲料 黄粉虫的主要饲料是麦麸子,也可辅以糠麸子等(玉米面过细,不透气,不能做黄粉虫饲料),菜类主要是白菜,萝卜,甘兰等青叶菜都可以。这些饲料可以满足虫体对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及水分的需要。为了提纯复壮种群,加快繁殖生长,可在饲料中添加少量葡萄糖粉、鱼粉等。每0.5公斤黄粉虫在一代周期中可吃掉麦麸子1.5公斤,菜3公斤。
(三)设备
1、养殖黄粉虫必须有饲养房饲养房要透光、通风,冬季要有取暖保温。饲养房的大小,可视其养殖黄粉虫的多少而定。一般情况下每20平方米,1间房能养300-500盘。
2、饲养黄粉虫的木盘制作抽屉状木盘为饲养盘,一般是长方形,规格是长50厘米,宽40厘米,高8厘米。板厚为1.5厘米,底部用纤维板钉好。筛盘,也是长方形,它要放在木盘中,规格是45厘米35厘米6厘米,板厚为1.5厘米,底部用12目铁筛网用三合板条钉好。制作饲养盘的木料最好是软杂木,而且没有异味。为了防止虫往外爬,要在饲养盘的四框上边贴好塑料胶条。
3、摆放饲养盘木架根据饲养量和饲养盘数的多少,制作木架,用方木将木架连接起来固定好,防止歪斜或倾倒。然后就可以按顺序把饲养盘排放上架。
4、筛盘、筛子用粗细几种铁筛网,12目大孔的可以筛虫卵。30目中孔的可以筛虫粪。60目的小孔筛网,可筛1-2龄幼虫。
5、饲养房内部要求温度冬夏都要保持在15-25摄氏度之间。低于10摄氏度以下虫不食也不生长,超过30摄氏度以上虫体发热会烧死。湿度要保持在60-70%之间,地面不宜过湿,冬季要取暖,如冬季不养可自然越冬。夏季要通风。室内备有温度计、湿度计。
二、养殖的技术
按各虫期顺序分别叙述。
(一)成虫期 蛹羽化成虫的过程大约3-7天,头、胸、足、翅先羽出,腹、尾后羽出。因为是同步挑蛹羽化,所以几天内可全部完成羽化,刚羽化的成虫很稚嫩,不大活动,约5天后体色变深,鞘翅变硬。雄雌成虫群集交尾时一般都在暗处,交尾时间较长,产卵时雌虫尾部插在筛孔中产出,这个时期最好不要随意搅动。发现筛盘底部附着一层卵粒时,就可以换盘。这时将成虫筛卵后放在盛有饲料的另一盘中,拨出死虫。5-7天换一次卵盘。成虫存活期在50天左右,产卵期的成虫需要大量的营养和水分,所以必须及时添加麦麸子和菜,也可增加点鱼粉。若营养不足,成虫间会互相咬杀,造成损失。
(二)卵期 成虫产卵在盛有饲料的木盘中,将换下盛卵的木盘上架,即可自然孵化出幼虫,要注意观察,不宜翻动,防止损伤卵粒或伤害正在孵化中的幼虫。当饲料表层出现幼虫皮时,1龄虫已经诞生了。
(三)幼虫期 卵孵化到幼虫,化蛹前这段时间称为幼虫期,而各龄幼虫都是中国林蛙最好饲料。
成虫产卵的盘,孵化7-9天后,待虫体蜕皮体长达0.5厘米以上时,再添加麦麸子和鲜菜。每个木盘中放幼虫1公斤,密度不宜过大,防止因饲料不足,虫体活动挤压而相互咬杀,要随着幼虫的逐渐长大,及时分盘。
麦麸子是幼虫的主要饲料,同时也是栖身之地。因此饲料要保持自然温度。在正常情况下,当温度较高时,幼虫多在饲料表层活动,温度较低时,则钻进下层栖身。木盘中饲料的厚度在5厘米以内,当饲料逐渐减少时,再用筛子筛掉虫粪,添加新饲料。1-2龄幼虫筛粪,要选用60目筛网,防止幼虫从筛孔漏掉。要先准备好盛放新饲料的木盘,边筛边将筛好的净幼虫放入木盘上架。
黄粉虫幼虫生长要突破外皮(脱皮),经过一次次蜕皮才能长大。幼虫期要蜕7次皮,每蜕一次皮,虫体长大,幼虫长1龄。平均9天蜕一次皮。幼虫蜕皮时,表皮先从胸背缝裂开,头、胸、足部,然后腹、尾渐渐蜕出。幼虫蜕皮一般都在饲料表层,蜕皮后又钻进饲料中,刚蜕皮的幼虫是乳白色,表皮细嫩。
(四)蛹期 幼虫在饲料表层化蛹。在化蛹前幼虫爬到饲料表层,静卧后虫体慢慢伸缩,在蜕最后一次皮过程中完成化蛹。化蛹可在几秒钟之内结束。刚化成的蛹为白**,蛹体稍长,腹节蠕动,逐渐蛹体缩短,变成暗**。
幼虫个体间均有差异,表现在化蛹时间的先后,个体能力的强弱。刚化成蛹与幼虫混在一个木盘中生活蛹容易被幼虫在胸、腹部咬伤,吃掉内脏而成为空壳;有的蛹在化蛹过程中受病毒感染,化蛹后成为死蛹,这需要经常检查,发现这种情况可用0.310-6漂白粉溶液喷雾空间,以消毒灭菌。同时将死蛹及时挑出处理掉。挑蛹时将在2天内化的蛹放在盛有饲料的同一筛盘中,坚持同步繁殖,集中羽化为成虫。
三、管理的措施
在黄粉虫的养殖过程中,掌握好养殖技术和管理措施十分重要,它关系到黄粉虫繁殖的速度、虫体质量、经济效益等问题。
(一)禁止非饲养人员进入饲养房。如非进入室内不可的人员,必须在门外用生石灰消毒。
(二)在黄粉虫的生活史中,四变态是重要的环节,掌握好每个环节变态的时间、形体、特征,就能把握养殖的技术。
(三)饲料要新鲜,糠麸不变质,青菜不腐烂。
(四)在幼虫期,每蜕一次皮,更换饲料,及时筛粪,添加新饲料。在成虫期饲料底部有卵粒和虫粪,容易发霉,要及时换盘。
(五)为了加快繁殖生长,对幼虫,羽化后的成虫,在饲料中适当添加葡萄糖粉或维生素粉、鱼粉。每天都要喂鲜菜。
(六)饲养人员每天都要察看各虫期情况,如发现病虫、死虫应及时清除,防止病菌感染。
(七)黄粉虫的养殖要按计划进行。饲养虫量和养殖中国林蛙的数量要衔接,使各龄的幼虫数量都要有完整的记录,才能保证黄粉虫养殖的成功。
(八)黄粉虫养殖的成本计算。按自繁黄粉虫自喂林蛙实际测算,每只幼蛙一年喂饲3个月,前1个半月每天采食3龄虫2只,可食92只,后1个半月每天采食4-5龄虫3只,可食135只,每只幼蛙饲虫成本为0.07元,每只成蛙一年喂4个月,每天采食5-6龄虫3只,可食360只虫,每只成蛙饲虫的成本为0.50元。
黄粉虫如何繁殖(家里养殖黄粉虫)
对于黄粉虫养殖方法,请在搜索引擎中输入“黄粉虫”,会有成堆的养殖方法可供查阅。对于你提出的几个小问题答复如下:
可以在家庭规模下进行繁殖;技术含量很低;没有毒和攻击性。但对于“臭味”应该说,任何一种动物都有异味的,至于是否属于“臭”一类,各人看法就不同了。但没听说过有谁认为黄粉虫养殖中会散发“臭味”。不过要有专门的房间养殖,而且还要防鼠防蚊。
面包虫怎么繁殖 20分
首先买来1元钱的面包虫(此时购买面包虫的数量要以饲养容器的大小而定),准备一个小盆饲养它们,家中的温度足以供它们生长,它们的食物是再便宜不过的麸子粉,把麸子粉跟它们放在事先准备好的饲养容器里,平时适当的给它们一点蔬菜吃,它们会长的更好!不久它们便会变成蛹,我为了防止面包虫吃掉虫蛹,所以把它们弄到了一个盘子里,过1周左右便会变成成虫(变成成虫期间无需管理),但要注意,如果你看见他们正在蜕皮从蛹里出来,千万别碰它们,我上次就是因为看它们蜕皮太费劲,所以就拽了一下,不但没有拽出来,反倒把它们的小命搭上了.由于刚从蛹里出来,它们的身体会很脆弱,待它们身体颜色发暗了以后,便可以把它们放到一个繁殖盒里,此盒的空间不必太大,大约长度在25~30CM之间,高度越10~15CM左右的塑料盒便可(吃完冰淇淋的盒子不错),盒子内铺上5~10CM的麸子粉此时你不必担心它们会跑出来,虽然长有翅膀,但它们飞不起来,5CM的高度它们绝对跑不出来!也不必担心它们回饿到,当成虫交配并产完卵死掉后的尸体,是它们的食物.过段时间,小心的翻开盒子内的麸子粉,便能看见附着在底部的虫卵.刚破卵而出的小面包虫大小越1MM,身体为纯白色.别看它们小,盒子内的麸子粉已经可以作为它们的食物了!此后, 就慢慢等待小虫子长大吧~注意:变蛹前的虫子可能会有死亡,也许数量不少,如不即使清理饲养盒内死掉的虫子和粪便,便会散发出臭味,清理会很麻...
黄粉虫一年繁殖几次?
是叫面包虫的黄粉虫吧
一般年发生3-4代,世代重叠,无越冬现象,冬季仍能正常发育。适宜的繁殖温度为20-30℃,在 20-25℃下,卵期7-8天,幼虫期122天,蛹期8天, 从卵发育至成虫约需133天;在28-30℃下卵期3-6天,幼虫期100天,蛹期6天, 卵发育至成虫只需110天。溼度对其繁殖影响也很大,相对溼度以60-70 %了为适宜,过高溼度达90%时,幼虫生长到2-3龄即大部分死亡,低于50 %时,产卵量大量减少。成虫羽化率达90%以上,性别比1:1,喜群居,性喜暗光,黄昏后洗动较盛。羽化后的经3天交尾产卵,夜间产卵在饲料上面,每条雌虫可产卵约200余粒,常数十粒粘在一起,表面粘有食料碎屑物,卵壳薄而软,雌虫寿命1-3个月不等,产卵一半月后,产卵量下降,可以淘汰。7-8月卵期要1周,幼虫有1-10个龄期,约4-6 天脱皮1次,历经60-80天,喜群集,在13℃以上开始取食活动。
黄粉虫怎么养,怎么繁殖培养啊!
黄粉虫养殖技术
黄粉虫工厂化规模生产的饲养技术和注意事项如下:
1. 良种选育
在任何养殖业或种植业中,品种对生产的效应都是巨大的。在饲养生产的初始阶段,应直接选择专业化培育的优质品种。优良品种的繁殖应与生产繁殖分开,优良品种的繁殖温度应保持在24~30℃之间,相对溼度应在60~70%之间。优良品种的成虫饲料应营养丰富,蛋白质、维生素和无机盐要充足,必要时可加入蜂王浆。
2.饲养设备
(1)饲养场地 工厂化规模生产黄粉虫可充分利用闲置空房,但为了集约化管理,最好相近连片,形成一定的产量规模;所用房间必须堵塞墙角孔洞、缝隙,粉刷一新,以达到防鼠、灭蚁、保持清洁的目的。
(2)饲养器具 工厂化规模生产必须要求饲养器具规格一致,以便于确定工艺流程技术参数。山东农业大学昆虫研究所科研基地黄粉虫养殖场采用72×30×15cm的标准饲养盘,内衬进口的油光纸。标准饲养盘底部及四周壁均具透风孔,以利于通风换气散发虫体集群呼吸的热量,衬纸要内光外糙,以防止黄粉虫幼虫、成虫沿壁爬出。为了节约成本,也可利用旧木料自行制作木盘,但规格必须与上述要求统一。
(3)饲养架 饲养盘放置于三角铁焊接而成的多层架上,架高一般为1.6~2.0米,具体高度依操作方便和房间高度而定。
(4)分离筛 用于分离幼虫和虫粪。分别备制20目、40目、50目铁丝网及尼龙丝分离筛,四周用1厘米木板。
(5)产卵盘 与饲养盘统一,便于确定工艺流程技术参数。
(6)孵化箱和羽化箱 黄粉虫卵和蛹的发育是各生态史期中最长的,为了保证其最适温度和溼度需求,并防止蚁、螨、鼠等天敌的侵袭,山东农业大学昆虫研究所设计制作了孵化箱和羽化箱。箱内由双排多层隔板组成,两层之间的距离以饲养盘高度的1.5倍为宜,底层留出较大空间以便置水保溼。
(7)其它 温度计和溼度计、旧报纸或白纸(成虫产卵时制作卵卡)、塑料盆、喷雾器或洒水壶、镊子、放大镜等。
3.饲养管理
(1)卵的收集与孵化 在标准饲养盘底部附衬一张稍薄的白纸,上铺2厘米厚饲料,每盆中投放2000只(1000雌:1000雄)成虫,成虫即将卵均匀产布于产卵纸上,每张纸上可产5000~15000粒卵,两天取出一次,即制作成卵卡。
将卵卡纸另置于标准饲养盘中,上面覆盖1厘米厚麸皮,置于孵化箱中,1周后取出,进入生产车间。
(2)蛹的收集与羽化 由于工厂化规模生产要求自卵卡纸取放之日起尽量保持时间的一致,所以各虫态发育进度基本一致,化蛹也比较一致。待老熟幼虫达80%的蛹化率时,即在标准盘中加覆一层新鲜饲料后将其置于羽化箱中,7~10日后取出培育成虫产卵。中间可隔2~3天检查一次。
(3)饲养种群密度 黄粉虫为群居性昆虫,若种群密度过小,直接影响虫体活动和取食,不能保证平均产量与总产量;密度过大则互相磨擦生热,且自相残杀机率提高,增加了死亡率。所以,幼虫的密度一般保持在每盘60000条左右。幼虫越大相对密度应越小,室温高,溼度大,密度也应小一些。成虫密度一般在4000条/盘左右。
(4)管理注意事项 ①黄粉虫在饲养过程中易受老鼠、壁虎、蚂蚁的危害,尤以鼠害和蚁害较严重,应加以预防。②室内严禁放置农药。③应及时清除死亡虫尸,以免霉烂变质导致流行病发生。④严禁在饲料中积水或于饲料盘中见水珠。
4.黄粉虫工厂化规模生产工艺流程技术参数
黄粉虫各虫态适温为25~30℃,相对溼度75~85%。幼虫在0℃以上可安全越冬。10~15℃即可活动取食,但代谢过程缓慢。25~30℃时,食量增多,活动增强。低于0℃或高于37℃则有被冻死或热死的可能。成虫寿命一般为20~100天,成虫羽化后......
面包虫是怎样培育出来的?
面包虫的培育要经过以下几个过程:
一、器材准备
选择通风好、干燥、无鼠害的房屋;养殖槽可以用盆箱等,体积可大可小,内壁要光滑。如规模养殖,养殖槽可统一订做,便于放置及管理。产卵箱用木板及铁纱网订做而成,底用铁纱网,网眼以虫逃不出为宜,箱体下有接卵板,筛子用来分离粪便,可用木板及纱网订做,网眼以幼虫漏不出为宜。
二、繁殖
面包虫生长周期约4个月,属完全变态昆虫(卵一幼虫一蛹一成虫)。作为繁殖用的面包虫最好从幼虫阶段选择,这样便于优化良种。一般选择无病、无伤、个体大、光泽好的幼虫。幼虫经最后一次脱皮变成蛹,将蛹捡出专槽羽化,可以防止被幼虫咬食。经过5—6天羽化为黑色的成虫。这时将同一时期的成虫放人产卵箱,每箱以单个密布箱底为宜。在箱底与接卵板之间放置一张纸作为产卵箔。同时投喂麸皮及莱叶,经过5天左右的交配产卵,可以取出卵箔换上新的卵箔。把同一天取出的卵箔放在一起,每箱4—6箔,在箔上撤些麸皮。再经过6天左右可以孵化出乳白色幼虫,取出卵箔转入幼虫的养殖。
三、养殖
孵化后的幼虫要精养,以多投玉米面、麸皮为主,随着个体增长,增加饲料的多样化。以麸皮、稻糠、干剩饭为主,辅以果瓜皮、莱叶,注意槽中幼虫数量,以1.5—2公斤槽多了及时分槽,每隔2—3天添加一次饲料,饲料幼虫比为1:1,每7天左右清理一次粪便,经过约3个月的饲养即可作为饵料用。
四、管理
养殖期间经常翻动幼虫,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死亡。不喂变质发霉的饲料及带水的果瓜皮菜叶。保持室内通风干燥,防止潮溼;防止各类农药物喷洒。在冬季可在室内加设煤球炉或电炉来控制生长适宜温度,一般控制在18—32℃之内。
五、疾病防治
面包虫抗病力强,但如管理不当或环境突变也会出现疾病,以干枯病、软腐病较为常见。
1.干枯病:此病多发于高温干燥的夏季,病虫从头到尾干枯,体色变黑。防治方法:多投喂一些青菜时,在饲料中添加酵母粉及土霉素粉。
2.软腐病:此病多发于梅雨季节,空气溼度大,饲料发霉变质,虫体受伤被细菌感染而引起。病虫行动迟缓,体变黑变软,腐烂死亡。防治方法:保持室内通风干燥,减少或停喂青饲料,不投喂发霉变质的饲料,清理残饵及粪便,及时隔离病虫,保持合理的密度,发病后用金霉素粉拌饲料投喂。
黄粉虫成虫怎么样去繁殖?怎么接虫蛋?
蛹羽化为成虫后的1个月左右是产卵高峰期,2个月内为产卵盛期。在此期间,成虫食量最大,每天不断进食和产卵,所以一定要加强营养和管理,延长其生命和产卵期,提高产卵量。在饲喂时,先在卵筛中均匀撒上麦麸团或面团,再撒上丁状马铃薯或其他菜茎,以提供水分和补充维生素,随吃随放,保持新鲜。2个多月后,成虫由产卵盛期逐渐衰老死亡,剩余的雌虫产卵量也显著下降。3个月后,成虫完全失去产卵能力,不论其是否死亡,均应全部淘汰,以免浪费饲料、人工和占用养殖用具。
成虫在繁殖期内,因种种原因会死亡一部分。虽然对自然死亡的成虫,因一般不会腐烂变质,所以不必挑出,让其他活成虫啃食而相互淘汰,这样不仅可以弥补活成虫的营养,也节省了大量人工。
成虫有向下产卵的习性。产卵时伸出产卵管穿过铁纱网孔,将卵产在基质(麦麸等)中。因此,产卵盒内的产卵基质不可太厚而贴近筛网,否则成虫会将卵产到网上的麦麸中,发生食卵现象而影响繁殖。可用接卵纸(报纸、白纸均可)上面铺一薄层基质,放在筛网下接产成虫所产的卵。卵盒中的接卵纸一般7天左右更换一次,但在成虫产卵盛期或产卵适温季节接卵纸最好每5天更换一次。次序是先换接卵纸,再添加麦麸等产卵基质,每次更换的接卵纸要分别放在不同的卵盒中孵化,以免所出的幼虫大小不一,影响商品虫的质量与价格。成虫产卵盒可纵横叠起,保留适当空隙。
卵的收集方式有两种,即利用产卵筛采卵或利用饲养盘直接采卵。
(1)利用产卵筛采卵 即在黄粉虫成虫产卵时,在产卵筛的纱网底下铺垫的白纸上,撤一层薄薄的麸皮等基质,卵从网孔中落在下面的基质中,一般接卵纸2—3天左右换一次,将换下的基质、虫卵放人饲养器具中,约经7~10天便可自然孵出幼虫。
(2)标准饲养盘采卵 即是沿用饲养器具,底垫白纸,但会有部分卵散落于饲料中,蒐集时应该同俯将二者放在一起。在标准饲养盘底部附衬一张稍薄的糙纸,上铺0.5~1.0厘米厚饲料,每盒中投放6 000只(3000雌:3 000雄)成虫,成虫即将卵均匀产于产卵纸上,每张纸上2天即可产10000~15 000粒卵,每隔2天取出一次,即制作成卵卡。另有部分卵散落于饲料中,即可忽略不计,可以用作孵化时的覆盖物。
成虫的产卵盒可以按常规方法制作,在采卵时所不同的是以硬质不变形的产卵板(一般为三合纤维板)代替了报纸进行采卵。在此方法中,可减少产卵盒的用量,减少器具,节约成本。该方法的特点是:将采卵纸改为用三合板裁剪成的产卵板,大小尺寸与卵筛基本相同;用小干鱼(俗称猫鱼)和马铃薯片、倭瓜片或胡萝卜片代替麦麸用于成虫饲料。具体操作方法:将成虫投放于产卵筛后,即投入上述食料,在饲养过程中视成虫取食情况不断添加。在产卵筛中,成虫要投放较高的密度以提高卵筛的利用效率和产卵板上卵的密度。产卵板撒上厚约1厘米的麦麸后放在卵筛下面采卵,一般每5~7天更换一次。
85、怎样进行卵的孵化?
将卵卡纸置于另一个标准饲养盘中,做成孵化盘。先在标准饲养盘底部铺设一层废旧纸张(新闻纸、纸巾纸、包装用纸等),上面覆盖1厘米厚麸皮等基质,其上放置第一卵卡;在第一张卵卡上,再覆盖l厘米厚基质,中间加置3~4根短支撑棍,上面放置第二张卵卡;如此反复,每盘中放置4张卵卡,共计约40 000~60000粒卵。然后将孵化盘置于孵化箱(孵化箱规格同羽化箱)中或置于温溼度条件适宜卵孵化的环境中,1周后取出,进入幼虫培养阶段。
如用产卵板采卵,应将同一天换下的产卵板按顺序水平重叠在一起,放人幼虫饲养盘中标注日期,一般以叠放5—6层为宜,不可叠放过重以防压坏产卵板上的卵粒。有卵粒的产卵板在适宜温度放......
怎样繁殖面包虫
不吃他
黄粉虫怎样繁殖?
成虫(娥)产卵,
娥在塞子里大概是25目大小的塞子下面放个木盒里面放一张报纸,塞子上面撒饲料不要太多跟筛网平为宜。三到七天换一次,以卵不沾塞子为合适。
1放报纸是为了卵不沾木盒。这样一批次可以放一起一般两盒并一盒。过十天时间就都变成幼虫了。可以取走报纸。继续循环使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761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