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南京沐川旅游景点介绍

乐山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南京沐川旅游景点介绍

导语:乐山,世界著名的生态和文化旅游胜地、中国旅游版图的重镇、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和中国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城市之一。乐山旅游业形成了向全省的强劲辐射力,每年都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那么,乐山有什么好玩的地方。下面大家就一起去看看乐山好玩的地方推荐吧。

◆乐山大佛景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为弥勒佛坐像,乐山大佛是唐代摩岩造像中的艺术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被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说。

乐山大佛景区属峨眉山风景名胜区范围,2011年,乐山大佛景区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闻名遐迩的风景旅游胜地。乐山大佛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专家赞誉“乐山大佛堪与世界其他石刻如斯芬克司和尼罗河的帝王谷媲美”。

◆峨眉山风景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峨眉山位于乐山市境内,在峨眉山市西南7公里,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举世闻名的普贤菩萨道场。主峰3079.3米,山势雄伟,隘谷深幽,飞瀑如帘,云海翻涌,林木葱茏,有“峨眉天下秀”之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妙喻。清代诗人谭钟岳将峨眉山佳景概括为十种:“金顶祥光”、“象池月夜”、“九老仙府”、“洪椿晓雨”、“白水秋风”、“双桥清音”、“大坪霁雪”、“灵岩叠翠”、“罗峰晴云”、“圣积晚钟”。现在人们又不断发现和创造了许多新景观,如红珠拥翠、虎溪听泉、龙江栈道、龙门飞瀑、雷洞烟云、接引飞虹、卧云浮舟、冷杉幽林等。峨眉新十景为:金顶金佛、万佛朝宗、小平情缘、清音平湖、幽谷灵猴、第一山亭、摩崖石刻、秀甲瀑布、迎宾滩、名山起点。

◆峨眉山大佛禅院(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原名大佛寺(民间又称大佛殿),原址位于峨眉山市区东郊,明代无穷国师开创,历时15年建成因寺内大悲殿供奉了一尊高12米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铜像,明万历皇帝的母亲慈圣皇太后特意赐寺名“大佛寺”。

◆川西竹海(国家4A级旅游景区)——沐川县永福镇

境内有着一片丹霞地貌的自然风景区,取名川西竹海,山顶有截断瀑布溪流筑堤而成的小湖,长约200米,宽约20米。 同时“竹海”常年空气清新,素有“天然氧吧”美誉。景区山峦错落有致,沟壑纵横,林竹面积约2.4万k_,浩浩荡荡,绿浪接天。平均海拔450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是观光、休闲、避暑的理想胜地。除一望无际的竹海之外,可供观赏的景点还有箫洞飞虹、白岩寨、桃园新村、观音岩、五里横、千岛湖、鸳鸯湖、鸟栖岩等。穿过长约500米的岩石隧道水月洞,到达桃园新村,可观赏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所记载的.相似景观。村庄内造纸作坊原始古朴,梯田层次分明,对面山崖为丹霞地貌,在翠竹掩映下,生动秀美。身临其境,使人完全融入大自然的怀抱。

◆沙湾美女峰国家级森林公园

美女峰又名三峨山,系峨眉山脉的第三峰,与峨眉山同为姊妹山,曾被郭沫若先生誉为“睡美人”。美女峰地处乐山市沙湾区城南6公里处,是省级著名风景名胜区,处于国家级森林公园—美女峰森林公园的腹心部位,最高海拔2027米,因形似一美女仰卧,故名美女峰。美女峰以石林著称,在方圆10k_范围,石林由飞泉、蔓径、盆景、竹林、迷景、万佛寺、俑林、石门、莲花峰、石林街、撕栎包、溶洞、百花园、舍身崖、金字峰15个景点组成。景区内石峰石笋如兽似神,似动犹静,形态万千;石盆景藤缠石、树夹石,石树争辉,奇峰异石,千姿百态。有石豹、石猴、石象、沫水神女、长袖观音、仙女列队、美女舒袖、雪莲初绽等自然景观。是西南地区独具魅力的天然公园。1996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位于乐山市马边县境内,距乐山市167公里,地处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西邻美姑,南接雷波,呈一狭长地带,东西宽15.3公里,南北长37.0公里,总面积30164公顷,其中林业用地27195.2公顷,占90.2%;森林覆盖率82%。区内有四条马边河的主要源头溪流;最低海拔800米,最高海拔4042米,相对高差3000米左右,地势陡峻,山高路险,平均坡度36°。由于保护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区内物种十分丰富,已知主要植物有51种132属248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珙桐、桫椤、连香树等,二级保护的有银杏、篦子三尖杉等;己知主要陆栖脊椎动物有25目75科268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大熊猫(约32只)、四川山鹧鸪、牛羚等7种,二级保护的有小熊猫、白鹇等28种。是一个珍贵的野生动植物基因库。保护区地处我省彝族聚居中心地带,具有浓厚的彝族风情。

◆峨边黑竹沟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百慕大”

黑竹沟位于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美姑线山18公里处的密林深处。黑竹沟面积约180平方公里,海拔最高点为4288米,最低点仅1233米,地貌高差巨大,在沟内海拔2400米以上的山坡上部地带,分布有以“天眼”、“船湖”、“杜鹃池”为代表的10余处高山海子,水面面积最大的约200亩,湖光山色相映成趣,构成了优美的风光,沟内大大小小的奇瀑深潭不胜枚举,深谷里且沟壑纵横交错,森林密布,灌木丛生,野花飘香。季节差异的山地气候景观,冬季在公园海拔2200米以上,积雪履盖,千姿百态的雪凇、雾凇、冰挂、冰凌等,构成了冬季景观一绝。

◆大渡河金口大峡谷国家地质公园——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一

金口大峡谷,西起乌斯河东至金口河,地跨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雅安市汉源县和凉山州甘洛县。它全长约30公里,谷宽不足200米,谷深却达2600米。峡谷两岸奇峰突起,危岩耸立,构成各种象形景观,似人似兽,栩栩如生、重重叠叠的山峦上,绿树成荫,飞瀑跌宕,各种山花野草争奇斗艳,形成一道道绚丽的风景,自然情韵雅致不凡。

沐川罗家坝临港区旅游码头建在那里

4月19日下午,市政府副市长张德平走访调研乐山港沐川港区交通枢纽建设工作。市政府副秘书长李旭斌,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李智勇、副局长罗文智,市港航中心主任刘敏,沐川县委副书记、县长赵星,副县长袁民耀参加调研。

张德平一行先后走访了大楠镇茶林村罗家坝旅游码头、乐山港罗家坝作业区选址现场等。通过实地查看设计图纸、听取项目功能规划布局介绍,详细了解项目审批进度和难点。张德平要求,市级相关部门要加大沟通与支持力度,协同沐川县相关部门进一步会商研判,优化设计方案,加快沐溪河高等级航道建设前期筹备工作,促成建设项目早日开工,力争在2024年龙溪口下闸蓄水前完成临港工业园区至龙溪口水库航道建设。据了解,乐山港沐川港区交通枢纽建设项目由三大部分组成,即:S310线箭板镇至富新镇段26.83公里快速公路改建工程,岷江龙溪口库区至临港工业园区15公里的旅游航道建设工程,乐山港罗家坝作业区建设工程。

沐川港区是乐山港的重要港区,项目建成后将使沐川县及大小凉山地区货物能够更快捷通江达海,带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该项目已列入四川省内河航道“十四五”重点项目,正在进行前期筹备工作。

川东南地区包括哪些

问题一:川东南地区包括哪些市 泸州不是川东南的啦?

问题二:川东南地区包括哪些市 在四川人们一般把成都看成四川的中心,所以四川的东南一般是指资阳、遂宁、内江、自贡、泸州、宜宾、广安等。

谢谢采纳。

问题三:四川-川东、川北、川西、川南,分别有哪些城市 四川省辖18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43个市辖区、14个县级市、120个县、4个自治县;

川西成都市:成华区、武侯区、青羊区、锦江区、金牛区、高新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双流县、郫县、温江区、大邑县、金堂县、蒲江县、新津县,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邛崃市;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理县、茂县、松潘县、金川县、黑水县、马尔康县、壤塘县、阿坝县、若尔盖县、红原县、九寨沟县、小金县;

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丹巴县、炉霍县、九龙县、甘孜县、雅江县、新龙县、道孚县、白玉县、理塘县、德格县、乡城县、石渠县、稻城县、色达县、巴塘县、泸定县、得荣县;

德阳市:旌阳区、中江县、罗江县,广汉市、绵竹市、什邡市;

雅安市:雨城区,芦山县、名山县、天全县、荥经县、宝兴县、汉源县、石棉县;

资阳市:雁江区、安岳县、乐至县,简阳市;

川南

自贡市:自流井区、贡井区、大安区、沿滩区和荣县、富顺县;

攀枝花市: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

泸州市:江阳区、纳溪区、龙马潭区、泸县、合江县、叙永县、古蔺县;

内江市:市中区、东兴区、资中县、隆昌县、威远县;

乐山市:市中区、五通桥、沙湾、金口河4个区,犍为县、井研县、夹江县、沐川县,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峨眉山市

眉山市:东坡区,仁寿县、彭山县、洪雅县、丹棱县、青神县;

宜宾市:翠屏区、宜宾县、南溪县、江安县、长宁县、高县、珙县、筠连县、兴文县、屏山县;

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木里县、盐源县、德昌县、会理县、会东县、宁南县、普格县、布拖县、金阳县、昭觉县、喜德县、冕宁县、越西县、甘洛县、美姑县、雷波县。

川北

绵阳市:涪城区、游仙区、经开区、高新区、科创园区、仙海区、江油市、三台县、安县、平武县、梓潼县、盐亭县、北川羌族自治县;

广安市:广安区、岳池县、武胜县、邻水县,华蓥市;

广元市:利州区、元坝区、朝天区、旺苍县、青川县、剑阁县、苍溪县;

川东

达州市:通川区、达县、宣汉县、开江县、大竹县、渠县,万源市;

南充市:顺庆区、高坪区、嘉陵区、南部县、仪陇县、西充县、蓬安县、营山县,阆中市;

巴中市:巴州区、通江县、南江县、平昌县;

遂宁市:船山区、安居区、蓬溪县、大英县、射洪县;

问题四:川南有哪些城市? 狭义是川东南 内江 自贡 宜宾 泸州 广义的还要包括两边一区(峨边 马边 金口河)、沐川、凉山、攀枝花

问题五:四川川南都有哪些地方 川西就是指川西平原,甘孜和阿坝。川南指乐山、宜宾、泸州等地。川北就是指广元、达州、巴中等地。

问题六:川东南旅游环线有哪些著名的景点啊? 竹海、石林、九寨沟、熊猫保护基地卧龙、峨眉山乐天大佛这些都得必去

问题七:内江有几个县? 内江市(又名甜城)位于天府之国的东南部,坐落在美丽富饶的沱江之滨。内江市位于四川东大门,东连重庆,西接成都、资阳,南扼自贡、宜宾、泸州,北通遂宁、南充,成渝铁路、内昆铁路在这里接轨,成渝高速公路、内宜高速公路在这里汇合,公路密度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通车里程达3149公里,是川东南乃至西南各省交通的重要交汇点,有“川中枢纽”、“川南咽喉”之称。是川东重镇、四川省规划建设的8个大城市之一。地理位置东经104°15′--105°26′,北纬29°11′--30°2′。全市幅员面积5386平方公里,耕地18.56万公顷。现辖市中区、东兴区、资中县、隆昌县、威远县,共3县2区、87个镇、24个乡,2001年末总人口420.06万人,其中城镇聚居人口73.49万人。

问题八:四川盆地南部有哪些市县? 主要城市分布

南部顶角城市叙永,

川南几何中心城市:泸州,

东南边及其附近分布的主要城市:万州、涪陵、重庆、叙永;

南北轴下段及其附近分布的主要城市:安岳、隆昌、泸州、叙永;

川西南边轴心城镇:宜宾县泥溪镇,

川东南边轴心城镇:重庆市巴南区丰盛镇。

川南门户城市:叙永,

川东南门户城市:重庆、涪陵,

川西南门户城市:乐山、宜宾,

问题九:1949年前的中华民国时期的下川东包括哪些市县 民国四川政区

来自《四川省志·地理志》(上册)

第一篇 政区

第二章 政区建置沿革

第三节 中华民国四川政区

一、 民国前期四川政区

(1912~1934)

1912 年, *** 废“道”,以府州厅直隶于省。1913年,又实行“废省改道”计划,以道统县,全川划为川西、上川南、下川南、川北、川东和川边的边东、边西7道。废除府州厅,每道一般辖30县左右。1914年,又更改盆地五道名称,改川西道为西川道,上川南道为建昌道,下川南道为永宁道,川北道为嘉陵道,川东道为东川道。1928年,废道,以县直属于省。川西边地,民国初划建川边特别行政区域,受四川省节制。

民国初年政区最大改革是废府,改州厅为县,将清末川康地区已建置设治委员的地区也一律升县,对与省外同名的县名进行了整理和更改。

1914年,四川省共置5道、1区、163县。

二、 行政督察区时期四川政区

(1935~1949)

1935年1月,国民 *** 在全川划置18个行政督察区,川边特别行政区改西康行政督察区。每区设专员公署,作为省 *** 派出机构。1940年3月1日,实行“新县制”,裁局设科,编组乡镇。1938年1月11日,国民 *** 正式迁都重庆。1939年5月5日,改重庆市为中央直辖市。1940年9月6日,国民 *** 宣布重庆市为战时陪都。1946年5月5日还都南京。

1939年1月1日,国民 *** 宣布“川康分治”,建置西康县。行政区域包括原西康行政督察区和四川省的第17、第18行政督察区。

1949年,四川省有中央直辖市1,省辖市2,行政督察区16,县141,局1;西康省有行政督察区5,县35,设治局4(不含金沙江以西的13县)。

四川省省会成都市(四川省 *** 驻督院街)。

重庆市 1921年于巴县城内设重庆市政公所。1926年改为重庆商务督办公署。1927年改为重庆市政厅。1929年置市,为省辖市。1932年从巴县、江北县划出47平方公里为市区。1938年1月11日国民 *** 迁驻国府路(今人民路中段),重庆定为战时首都,扩大市区范围,东至大兴场,南至南泉、渔洞溪,西至歌乐山、中梁山,北至井口、北碚。1939年5月5日,改中央直辖市。是年,巴县由城区太平门巴县衙门巷迁至九龙坡人和镇,江北县由江北老城迁至两路口。1946年5月5日,国民 *** 还都南京,重庆仍为中央直辖市和陪都。共辖18区和北碚管理局。市治今重庆市市中区(重庆市 *** 驻今中山二路)。

成都市 1921年,析成都、华阳2县城区设成都市政公所。1928年9月1日,改成都市政公署置成都市,为四川省省辖市,四川省省会。市治今成都市城区。市府驻鼓楼南街。

自贡市 1939年9月1日,分富顺县的桐、长丘、新、新又、大山、高桐7乡,分荣县的贡井镇、敦睦、艾叶2乡建置,为省辖市。市治今自贡市自流井。

第一行政督察区 领县12:温县,专员公署治。治鱼凫镇,今温江县柳城镇。成都县,今成都市城区西北。县府驻署前街。抗战中疏散外西茶店子。抗战胜利后曾迁回,继又迁茶店子(今属金牛区)。华阳县,今成都市城区东南。县府驻 *** 街。抗战中疏散外东中和场(今双流县中和镇)。1945年定治中和场。双流县,治中心镇。今双流县城关镇。新繁县,治繁江镇,今新都县新繁镇。郫县,治今郫县郫筒镇。新津县,治城厢镇,今新津县武阳镇。崇庆县,1913年改崇庆州置。治城厢镇,今崇庆县崇阳镇。新都县,治中城镇,今新都县新都镇。崇庆县,治中心镇,今郫县唐昌镇。灌县,治志城镇,今灌县灌口镇。彭县,治中心镇......

沐川县属于哪个市

沐川县属于四川省乐山市。

沐川县,隶属四川省乐山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长江上游岷江、大渡河、金沙江之间的三角地带。东接宜宾,南连屏山县,北靠沙湾区,西与峨边彝族自治县接壤,西南同马边彝族自治县毗邻。幅员面积1408平方公里,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沐川县常住人口192313人。

沐川县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县境内最高点,位于火谷乡境内的西密山,海拔1900m。最低点在箭板镇龙溪河岷江入口处,海拔306m,极端相对高差近1600m。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占沐川县土地面积97%,在河流两岸,常伴有少量平坝,为主要农耕区。

乐山市介绍

乐山,古称嘉州,四川省辖地级市,位于四川中部,四川盆地西南部,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属中亚热带气候带。辖4区、6县,代管1个县级市,全市总面积12720.03平方公里。截至2021年底,全市常住人口315.1万人。

乐山是四川重要的工业城市、成都经济区南部区域中心城市、重要枢纽城市、成渝城市群重要交通节点和港口城市,成昆铁路、成贵高铁贯穿全境。乐山三江汇合,大渡河、青衣江在乐山大佛脚下汇入岷江。乐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海棠香国”的美誉,是国家首批对外开放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沐川县

沐川县到中都镇下坡路危险吗

非常危险。

这段下坡路非常陡峭,如果一不小心很可能就会摔下去,影响自己的生命安全,才经过这里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谨慎,确保自己人身安全。

沐川县属于四川省乐山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南,在2020年的时候,常住人口有192,313人,面积达到了1408平方千米,著名的景点有沐川竹海,黑熊谷森林公园。

成都周边三日游都有哪些值得推荐?

成都周边三日游值得推荐的地方:月亮湖,冶勒湖,峨眉山等。

1、月亮湖。

月亮湖因湖面呈月牙状,故名“月亮湖”,相传是孟获与祝融夫人情定之处。夏季水温约17℃,4-5月沿湖周边报春花竞相开放,花海无边;金秋时节更是红叶似火、色彩斑斓,是镶嵌于大山时间的一弯翡翠;冬季冰雪覆盖,厚厚的白雪柔软而轻盈,有别样的美丽。

2、冶勒湖。

冶勒湖一年四季,湖光山色。其中最漂亮、最宜游玩的季节是6月至9月,湖水湛蓝,四周有原始森林,有雪山倒映,有大片草甸,草甸上还有簇簇杜鹃和野花,牛羊在齐腰深的草场安详吃草。由于很少有人知道,只有少量驴友前往露营,因此还是一片世外桃源的风光。

3、峨眉山。

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宗教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构成了峨眉山历史文化的主体,所有的建筑、造像、法器以及礼仪、音乐、绘画等都展示出宗教文化的浓郁气息。山上多古迹、寺庙,有报国寺、伏虎寺、洗象池、龙门洞、舍身崖、峨眉佛光等胜迹,是中国旅游、休养、避暑目的地之一。

一、秦汉中央管制——三公九卿制

三公为丞相(最高行政长官)、御史大夫(最高监察长官)和太尉(最高军事长官),分掌行政、监察和军事。九卿为中央政府各部门的主要行政长官:奉常为九卿之首,掌宗庙礼仪及文化教育;郎中令掌宫殿门户守卫,为宿卫侍从长官;卫尉为宫门警卫之官;太仆掌皇帝车马,兼掌全国马政;廷尉为中央最高司法长官;典客掌民族事务及朝聘;宗正专管皇室亲属事务;治粟内史职责为征收盐铁钱谷租税和国家财政收支;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和官府手工业制造,以供应皇室。 汉武帝为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建立中朝制,即选用一批地位较低的内廷人员参与朝政。

汉成帝时,大司马(武帝时由太尉改称)、大司空(成帝时由御史大夫改称)和丞相(哀帝时改称大司徒)三公权力进一步削弱。尚书权力扩大,尚书令为主管,设五曹。东汉时尚书权力进一步扩大,尚书机构称台,有令、仆射各1人,尚书6人,分掌三公、吏、民、客、二千石及中都官等六曹,分割或取代了九卿部分职权。东汉至魏晋,中央政务逐步由三公向三省转移,行政事务渐由九卿向六部过渡。

二、隋唐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度

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由中书省决策,通过门下省审核,经皇帝御批,然后交尚书省执行。六部为尚书省直接下辖的行政部门。吏部(官僚人事任命)、礼部(全国考试、外交礼仪以及国家大典制度)、户部(民事户口经济)、刑部(法律刑法实行)、工部(建筑)、兵部(军事)。

三、宋元中央官制——

宋朝的中央机构在神宗元丰前后有很大的不同。元丰以前,虽仍有三省六部,但形同虚设。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真宰相之任,参知政事为副相,总揆行政;又设枢密院掌军事,转运使司、铁盐使司、度支使司等三司掌财政,这样形成行政、军事、财政三权分立的局面,宰相的权力大大削弱。六部的权力也被不断增设的机构所侵夺。如吏部,权归审官东院、流内铨、审官西院、三班院;户部,权归三司;礼部,权归礼仪院;兵部,权归枢密院;刑部,权归审刑院,纠察在京刑狱司;工部,权归三司修造案等。九寺五监中部分寺、监权力的转移也有类似的情形。神宗元丰五年(1082),实行中央官制改革,罢去三司及一切丛杂机构,基本恢复到唐代三省六部的格局。与唐代不同的是以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行侍中之事、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行中书令之职,为宰相之任(后改称左右丞相);此外,枢密院职任得以保留。元朝中央行政制度变唐、宋的三省制为一省制——中书省,以中书省为最高政务机关,六部为其所属。

四——明代中央官制——内阁学士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废除中书省,独揽大权。但是由于政务十分繁忙,永乐皇帝即位后,派解缙、胡广、杨荣等入午门值文渊阁,参预机务,称为“内阁”。仁宗时,任用杨士奇、杨荣为华盖殿、谨身殿大学士,权力加重。明世宗时,改华盖殿为中极殿,谨身殿为建极殿,将大学士的朝位班次,列在六部尚书之前,地位大大提高。明代之内阁大学士虽无宰相之名,实有宰相之权。

五,清代中央官制——军机处

军机处的设立是清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标志着清代君主集权发展到了顶点。军机处成立于雍正七年(1729年),初名“军机房”,不久改称“办理军机处”,乾隆以后省去“办理”二字,遂简称为“军机处”了。军机处本为办理军机事务而设,但因它便于发挥君主专制独裁,所以一旦出现之后,便被皇帝抓往不放,不但常设不废,而且其职权愈来愈扩大。军机处的职官有军机大臣,俗称“大军机”,有 军机章京,俗称“小军机”。军机大臣由皇帝从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官员内特选,有些也由军机章京升任。军机大臣之任命,其名目为“军机处行走”,或“军机大臣上行走”。所谓“行走者”,即入值办事之意。军机大臣没有定额,军机处初设时为三人,以后增加到四、五人至八、九人,最多至十一人。军机章京初无定额,至嘉庆初年,始定为满、汉章京各十六人,共三十二人,满、汉章京又各分两班值班,每班八人。军机章京之任命,或称为“军机司员上行走”,或称为“军机章京上行走”。

中国古代地方制度

秦汉郡县制。后来汉末成为州、郡、县三级。

宋代统一中原后,除收军权于中央外,地方行政机构采取分路而治,成为路—府、州、军、监—县三级政区。路以水陆转运使为行政长官,又置安抚使、刑狱使、常平使,分掌兵、刑、市场平□与盐铁专卖,恢复秦汉以来地方分权而治的状况。府州机构沿袭唐代。军原为五代时的军区,后因兼理民政而成为行政区,仍保留军的旧名。监多半设于工矿地区,以加强矿产开发的管理。为进一步控制地方,北宋朝廷常派京师供职官员到州县执行中央政令,其职衔为知府、知州、知县等。同时在各府州置通判,规定一切政令须经通判副署,通判并可随时向朝廷奏报府州情况。于是各级官吏层层牵制,事事听命于朝廷,地方无主动性可言,并使机构臃肿,冗官充塞,行政费用猛增。县以下行政机构,隋唐为乡里制,北宋一度推行保甲制,但因新旧党争而时行时废。

元代“行省制。后来各代基本沿用了这一制度。

监察制度

国古代封建王朝为监察政府官员,维护统治秩序,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而设立的制度。监督法律、法令的实施,维护国家法律、法令的统一,参与并监督中央和地方司法机关对重大案件的审理活动,是中国古代监察机构及监官的主要职责。

沿革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起源甚早。战国时,职掌文献史籍的御史就已有明显的监察职能。秦代开始形成制度,之后便成为历代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经过长期的发展,这一制度逐步健全和完备。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建立起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并创建了监察制度。中央设立御史大夫,位列三公,以贰丞相,御史府为其官署,掌握天下文书和监察。在地方上,皇帝派御史常驻郡县,称“监御史”,负责监察郡内各项工作。

汉承秦制,但较秦制更严密。在西汉,中央仍设御史大夫作为长官,御史中丞为副,兼掌皇帝机要秘书和中央监察之职。在地方上,西汉初年废监御史,由丞相随时委派“丞相史”,分刺诸州。汉武帝时,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叫州部,每个州部设刺史1人,为专职监察官,以“六条问事”,对州部内所属各郡进行监督。丞相府设司直,掌佐丞相举不法。朝官如谏大夫加官给事中,皆有监察劾举之权。郡一级有督邮,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帝时,会侍御史二人掌法律文书,也有评断决狱是非之权。因特别使命而设的符玺御史、治书御史、监军御史、绣衣御史(亦称绣衣直指)等,分别行使御史的职权。西汉末年,御史大夫更名大司空,御史府改作御史台,由御史中丞主管监察事务。东汉时,御史台称宪台,仍以御史中丞为长官,但职权有所扩大。御史台名义上转属少府,实为最高的专门监察机关。它与地位显要的尚书台、掌管宫廷传达的谒者台,同称“三台”。东汉侍御史,掌纠察;治书侍御史,察疑狱。把全国分成13个监察区,包括1个司隶(中央直辖区)和12个州。司隶设司隶校尉1人,地位极为显赫,朝会时,与尚书台、御史中丞一样平起平坐,号曰“三独坐”。司隶校尉负责监察除三公以外的朝廷百官和京师近郡犯法者。每州置1刺史,用以监察地方政情、受理案件、考核官吏。由于事权混杂,后来刺史逐渐变为凌驾于郡之上的一级地方行政长官,失去监察作用,故改称州牧,州也由监察区变为行政区,地方监察制度便基本瓦解。

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基本处于封建割据的分裂状态。各朝的监察机构名目不一,但体制与汉代相同,亦有部分变化。魏晋时,御史台不再隶属少府,而成为由皇帝直接掌握的全国性的监察机构。南梁、后魏、北齐的御史台(亦称南台)和后周的宪台,仍以御史中丞为主官,北魏称御史中尉。由于监察长官权势日大,出现了防范监察官员犯法渎职的规定。群臣犯罪,若御史中丞失纠,也要罢官。魏晋以后,为防止监察机构徇私舞弊,以发挥其监察效能,明确规定大士族不得为御史中丞。晋以后,御史中丞下设殿中御史、检校御史、督运御史等,分掌内外监察之权。此时,地方上不再设置固定的监察机构,由朝廷不定期地派出巡御史监察地方官员。此外,御史“闻风奏事”的制度也在这个时期形成。

隋唐时期隋代时,中央的监察机构仍为御史台,改长官御史中丞为御史大夫,下设治书御史2人为副;改检校御史为监察御史,共12人,专执掌外出巡察。唐代发展了隋代的监察制度,使监察机构更趋完备。唐初,中央设御史台,由正三品御史大夫为台长,设正四品御史中丞2人为辅佐。御史台称宪台,大夫称大司宪。武则天时,改御史台为左右肃政台。中宗后又改为左右御史台。御史台的职权是“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唐六典》卷十三)。御史台下设三院:①台院,侍御史属之,“掌纠举百僚,推鞫狱讼”;②殿院,殿中侍御史属之,“掌殿廷供奉之仪式”;③察院,监察御史属之,“掌分察百僚,巡按州郡,纠视刑狱,肃整朝仪”(同前)。唐初全国分为10个监察区,称10道(后增为15道),每道设监察御史1人(先后称为按察史、采访处置使、观察处置使等),专门巡回按察所属州县。唐代进一步扩大了监察机构和御史的权力。御史台享有一部分司法权,有权监督大理寺和刑部的司法审判案件。

谏官系统在唐朝也趋于完备。谏官的设置,秦汉时已有,魏晋南北朝时有较大发展。至唐代,中央朝廷实行三省制,其中门下省的主要职责是匡正政治上的得失,以谏诤为任。门下省置散骑常侍、谏议大夫、补阙、拾遗(其中右补阙、右拾遗隶中书省)、给事中等职,举凡主德缺违、国家决策,皆得谏正。其中给事中掌封驳(即复审之意)诏制,权力更重。

宋代监察机构随着封建专制主义的发展而加强。中央沿袭唐制,御史台仍设三院。地方如设通判,与知州平列,号称监州,有权随时向皇帝报奏,成为皇帝在地方上的耳目。此外,路一级的转运使、提点刑狱公事等,也负有监察州县的责任。为保证监察御史具有较多的从政经验,宋代明确规定,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任御史之职。按规定,御史有“闻风弹人”之权,每月必须向上奏事一次,称“月课”;上任后百日必须弹人,否则就要罢黜为外官或受罚俸处分,名为“辱台钱”。从此开御史滥用职权之例。御史可以直接弹劾宰相,亦有劝谏之责。御史台还有权分派御史参与重大刑事案件的审理。

元代中央设御史台,御史大夫秩高从一品,“非国姓(蒙古贵族)不以授”(《元史·太平传》)。还在江南和陕西特设行御史台,其组织与中央御史台相同,作为中央御史台的派出机关。这是元代监察制度的重大发展。全国分为22道监察区,各设肃政廉访使(即监察御史)常驻地方,监察各道所属地方官吏。

明代监察制度随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强化而得到充分发展和完备。中央将御史台改为都察院,“主纠察内外百官之司”。都察院设左右都御史、副都御史和佥都御史。下设13道监察御史,共110人,负责具体监察工作。监察御史虽为都御史下属,但直接受命于皇帝,有独立进行纠举弹劾之权。明代还建立御史出使巡按地方的制度。出巡之官受皇帝之命,可兼管地方其他事务。担任总督和巡抚的官员,其权力比一般巡按御史要大,有“便宜从事”之权。都察院除执行监察权外,还握有对重大案件的司法审判权。战时,御史监军,随同出征。

明代还将地方分区监察和中央按系统监察相结合,专设六科给事中,稽察六部百司之事,旨在加强皇帝对六部的控制。礼、户、吏、兵、刑、工六科,各设都给事中1人,左右都给事中各1人,给事中若干人。凡六部的上奏均须交给事中审查,若有不妥,即行驳回;皇帝交给六部的任务也由给事中监督按期完成。六科给事中与各道监察御史合称科道。科道官虽然官秩不高,但权力很大,活动范围极广。因此,对科道官的选用十分严格。同时还规定,对监官犯罪的处分比一般官吏要重,“凡御史犯罪加三等,有赃从重论”(《明史·职官志》)。

清代清代监察机构沿袭明代,又有所发展。在中央,仍设都察院。早在入关之前,皇太极即下诏:“凡有政事背谬及贝勒、大臣骄肆慢上、贪酷不清、无礼妄行者,许都察院直言无隐”。“倘知情蒙弊,以误国论”(《大清会典·事例》卷九百九十八)。各级官吏均置于都察院监督之下。清代都察院以都御史为主事官,他与六部尚书、通政使、大理寺卿等重要官员共同参与朝廷大议。都察院下设15道监察御史(清末增至22道),专司纠察之事。雍正年间,专察六部的六科给事中并入都察院。六科给事中和各道监察御史共同负责对京内外官吏的监察和弹劾。唐代的台、谏并列,明代的科、道分设,清代的科、道则在组织上完全统一。监察权的集中,是清代监察制度的一大特点。

清代,一方面允许监察官风闻言事,直言不讳;另一方面为了防止监察官权力过大,规定御史对百官弹劾要经皇帝裁决。到宣统年间,新内阁成立,都察院被撤销。作用与特点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的监察制度,对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清□除害,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起了一定的作用。它成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皇权、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但在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下,监察制度是皇权的附属品,它能否发挥正常作用,与皇帝的明昏有密切关系。同时,由于封建政权和封建官吏的阶级本性所决定,监官本身因贪赃枉法而获罪者也不乏其人。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具有以下主要特点:①组织独立,自成系统。自两汉后,监察机构基本上从行政系统中独立出来,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专门机构和职官,自成体系。地方监察官直接由中央监察机构统领,由中央任免;作为“天子耳目”的监官有相对的独立性,从而为监察制度的逐渐完善和监察效能的发挥提供了组织保证。②历代对官吏的监察渗透于考核、奖惩制度之中,并实行重奖重罚。③以轻制重,对监官采用秩卑、权重、厚赏、重罚的政策,给级别低的监官以监察级别高的官吏的权力。④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皇权的膨胀,监察机构的权力也随之提高,甚至被任意扩大或滥用,从而使监察制度畸形发展,如元代的监察制度带有民族压迫的性质。元世祖时明确规定:“凡有官守不勤于职者,勿问汉人回回,皆以论诛之,且没其家”(《元史》卷十,《世祖纪》),但蒙古人不在此限。明代除了公开的监察机构六科和都察院外,厂卫等秘密的特务机构也成为监察网的组成部分。

选官制度 : 两汉 察举制。举孝廉。也就是各地推荐孝顺、廉洁品行好的人做官。

两晋南北朝:j九品中正制:社会上人分九品,九品之内不通婚,各自继承。社会没有阶层间的流通。

隋代以后:科举制度。

其他的建议你在百度百科里搜搜看看就行了!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797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