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主干课程是什么?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原名“计算数学及其应用软件”,1998年教育部将其更名为“信息与计算科学”,是以信息领域为背景,数学与大数据处理,计算机管理相结合的特色专业。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产业进入“应用”为主流的时代,高水平的从业人员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技能”,关键还要具备将实际问题提炼为计算问题以及求解该问题的能力。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主要学习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本专业培养的毕业学生拥有深厚的数学基础,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具备在信息与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某个方向上,从事科学研究,创新性的解决实际问题,设计开发有关计算机软件的能力。
本专业以较深厚的数学基础基础、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宽的就业升学口径、较高的综合素质和继续学习能力为基本出发点,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将大学生创新实践这条主线连续地贯穿到本科生的4 年培养过程之中,形成了贯通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完善了创新人才的培育与激励机制。采用导师制、专业教师班主任制、分层次分模块教学等多重举措有效开发学生潜能。本专业与多所国际知名大学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与科研合作关系,有很多学生通过国际联合培养受益;本专业已连续多年与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合作,开展2+2(本科)、2+3(硕士)联合培养,学生毕业可获得江南大学和纽卡斯尔大学双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为国家培养品德优秀、视野开阔、知识扎实、能力卓越、竞争力强的高素质人才。本专业学生毕业后能运用所学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成为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和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数学类专业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运筹与优化、常微分方程等;大数据处理类课程:多元统计与数据处理、计算理论导引、时间序列分析、数学实验、数学建模等;计算机科学类课程:程序设计基础C、信息科学基础等、数据结构与算法、密码学与信息安全。另有实践环节的专业课软件工程与信息系统、复杂网络与大数据分析、c/c++程序设计等。
毕业去向:每年有超过30%的毕业生保送或考取211院校以上高校,如美国纽约大学、罗格斯新泽西州立大学、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帝国理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伯明翰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厦门大学等知名高校。也有部分同学考了教师资格证,从事数学、计算机等教师职业。
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9.6%,供职于阿里巴巴有限公司、华为企业、中国联通、电信、亿滋食品、乐百氏、雀巢、百威英博、百事、绿箭、上海汉得信息太平洋保险、北京科蓝软件、深南电路、中科软科技、软通动力、易保科技、广业集团、国际四大会计所之一的毕马威(KPMG)、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交通银行、证券保险公司等企业,深受用人单位好评。毕业生可在大数据处理、信息处理、计算机以及统计金融等相关领域企事业单位或有关部门工作,也从事学校及科研单位的科学研究与教学等工作。
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达96%以上
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6000元/月以上
毕业即读研和留学的比例:30%以上
江南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在2001年首批经教育部批准成立,是学校的品牌、特色专业。2006年被批准建立光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2013年年底,经教育部统一修订后,原“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统一更名为“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经过19年的建设,具有了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比较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先进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学术氛围营造和科学技术研究也日趋深入,形成了教学科研齐头并进的良好格局。
近五年来,在学校的重视和支持下,通过专业教师的共同努力,先后建立江苏省轻工光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无锡尚德电力有限公司、江苏新广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立2个省级科研平台;与江苏彤明车灯有限公司、无锡实益达电子有限公司等合作建有6个省级企业工作站;累计发表论文526篇,其中SCI 328篇,出版专著1部,教材7部,授权发明专利18项;承担国家级项目16项,省部级项目15项,国际合作项目4项,企事业单位合作项目35项,累积到账科研经费超过1200万元;获教育部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和省科研进步二等奖各1项、国家级协会科研成果奖6项。首次将光谱技术应用于白酒检测,填补了国内外空白;所研发的“单芯片白光LED”技术入选“2016年中国光学重要成果”;研制出了绝对效率提高近1.0%的单晶P型PERC电池,填补了国内空白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思想道德、文化修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宽基础、高素质、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工程科学人才。能在光信息与光通信、光电器件与系统、光电检测技术、成像与显示等领域开展基础理论研究,从事设计、开发、应用、管理等工作。
主干课程:激光原理与技术、几何光学与光学设计、波动与近代光学、电磁场理论、信息光学、光纤通信、光电成像与显示
毕业生去向:本专业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技术能力强,一次就业率高。每年约40%的毕业生进入国内外名校攻读硕士研究生,年平均就业率达到98%以上。本专业毕业生就业选择余地大,学生主要就业于长三角的光伏、光电类企业,从事产品的生产、研发、工艺等工作,其中在江苏省的就业率接近50%。
近几年与国外建立“2+2”中外联合培养双学位的高校有:英国纽卡斯大学、美国纽约州立大学。
保研或考研继续深造的高校主要有: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美国纽约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和江南大学等。
毕业生就业的企业主要有:中兴通讯、尚德太阳能电力、京东方、实益达、菲尼萨、惠普、阿特斯太阳能光电、新广联等行业龙头企业。
企业实习基地主要有: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苏州京东方茶谷电子有限公司、无锡实益达电子有限公司、江苏新广联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每年都有学生到相关企业做短期实习或完成毕业论文。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801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