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赋》热播:那些年影视剧中,有哪些经典的嫪毐形象?
电视剧《大秦赋》剧照
在叶项明眼中,嫪毐不能算是一个反派,只是历史造物下的一个悲剧人物,他不识字、台词大多都是白话,这些都是遵循了历史规则的。
嫪毐也没有人们想得那么愚蠢,伴随他的经历,他也在成长,也有自己的判断。日前,叶项明接受了新京报记者的专访,讲述了自己心中的嫪毐,也回应了“嫪毐戏份太多”等质疑。
历史中的嫪毐:他是个悲剧人物
历史中的嫪毐:他是个悲剧人物
——随着自己欲望的增强,逐渐走入歧途
为了演好嫪毐这个角色,演员叶项明做了很多功课,早在试镜时,“我就大概了解了一下那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包括这个人物从开始到结局的过程。”
在各种历史记载中,嫪毐并不是一个值得传唱的人物,很多历史文献或纪录片中,对这个人物也大多是一些泛泛的描述。站在客观的角度去看,叶项明对嫪毐有一个初步的判断:“首先他肯定是一个很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历史记载中的这个人,对他的描述其实都不太好,但他确实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也是在那样一个过渡时期产生的悲剧人物。”
在很多历史故事或者影视作品中,嫪毐都被归类为反派,但叶项明不赞同这样的定义,他觉得影视剧中没有绝对的反派,“就像你并不能定义赵国那些人就是反派,我还是会用‘悲情人物’去定义他。”
“人之初,性本善”,叶项明说,一个人物,最终成为什么样,一定是受了环境的影响,嫪毐正是随着自己欲望的增强,逐渐走入歧途,才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历史中泛泛的嫪毐形象,是叶项明塑造嫪毐这个人物时的一个框架,“剩下的还需要演员赋予这个人物血与肉,让这个人物丰满和立体起来。”
剧本中的嫪毐:他是最真实的人
剧本中的嫪毐:他是最真实的人
——怎么想就怎么做,不伪装也没什么城府
看过剧本后,叶项明就想把嫪毐塑造得更加立体,最重要的是把他前后变化的几个时期体现清楚。一方面是嫪毐个人的成长:从一个御守驾车将吕不韦和嬴异人送回秦国,后来再次遇到吕不韦,被送进宫伺候太后赵姬,再到跟赵姬相爱,生下两个孩子。从一个伪装的寺人成为长信侯,最后欲望越来越大发生叛乱,这几个不同的阶段,叶项明希望通过自己的眼神和状态,把不同的层次呈现分明,“比如一开始,一个阳光大男孩的形象,到最后他整个人就变得阴狠了。”
而另一个体现嫪毐经历变化的重要线索,就是他与赵姬的感情线。“从一开始的仰望,到相爱时的温柔,再到后来他成为两个儿子的父亲,那种一家之主的感觉,是有变化的。而这种变化,从头到尾又都是最真实的。”
叶项明觉得,其实整部戏中,嫪毐更像一个真实的人,他和赵姬一样就是一个普通人,从底层开始,他们不是政治家,没有蓄谋已久的野心,嫪毐的每一个阶段,都是怎么想就怎么去做了,他不会伪装自己,也没有那么多城府。
有网友吐槽嫪毐没有文化,连字都不认识。叶项明觉得,这才符合历史,“他的出身决定了他不可能是博学多才的人。如果他很有学识,又有城府,吕不韦怎么放心把他安插在赵姬身边呢?他肯定觉得嫪毐和赵姬也掀不起什么波澜。”
在叶项明看来,也正是因为嫪毐这样的出身和性情,才让他和赵姬相爱并生下两个孩子,“其实他俩的命运基本是相同的,都是草根出身,被命运推动拥有了自己驾驭不了的权力,最后一起穷途末路。”
演员心中的嫪毐:他不是蠢人
演员心中的嫪毐:他不是蠢人
——他不得不造反,否则他全家都得死
在《大秦赋》中,叶项明也加入了自己对嫪毐的判断和理解。“原剧本里,把嫪毐后期写得比较白痴,关于这点我特意去争辩了一下。”
他说,即便是一个很底层的人,伴随他的上升和权力越来越大,身边的人越来越多,他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判断。这种成长可能比不了那些更高明的人,但和他自己比至少是有进步的,“包括叛乱的时候,嫪毐几次都提到了要找自己的孩子,这些都让这个人物更立体化了。他真正要保护的是两个孩子和自己的女人,他不得不造反,否则他全家都得死。”
叶项明
叶项明自己最喜欢的一场戏,是嫪毐看到两个孩子被摔死在面前,“可惜最后删掉了。”那几乎是叶项明最耗费心力的一场戏,拍摄前一晚,他一夜没睡,一直在想自己应该怎么去表达,“这种事情我没有经历过,只能结合一些事情联想,也看了很多影视作品。”当一个人看到至亲摔死在面前时,肯定是不接受的,也没有时间反应去痛哭,他是抗拒的。所以拍这场戏时,他一直都是僵持在那里,沉浸在情绪中,“就是绷在一个点上,但一直都没有爆发出来。”直到导演喊了“咔”,过来问叶项明:没事吧?“我当时一边说没事一边哗哗流眼泪,我觉得演员应该迅速调整自己,但是却止不住流泪。”那场戏拍完后,叶项明从下午四点一直昏睡到第二天早上,“真的是心太累了。”
寻秦记嫪毐是好是坏
大秦赋总集数为78集,其中嫪毐在第47集死的,当然嫪毐的死法众所周知,是被车裂而死。
人信心不足蛇吞象。因为赵姬的缘故,嫪毐拥有了很多土地,奴仆,门客,还被封为了长信侯。尝到权利滋味的嫪毐开始不满足于这种生活,他做出了自立为秦王的决定。不管是谁来投靠都照单全收。他安排人在嬴政来雍城举行冠礼的时候杀死嬴政,结果兵败。
扩展资料
根据实际记载早年嫪毐是吕不韦的家臣,后来长期和太后通奸的吕不韦怕影响自己的仕途,故而将嫪毐介绍给太后,嫪毐深得深宫寂寞太后的宠爱,并与太后生下两个儿子,后被封侯,再后来发动叛乱,被处死。
在史书和野史或者传闻中记载的嫪毐的形象基本都是这样。这里说嫪毐得到宠爱后加官进爵,可以理解为他在太后的宠爱下得到的。
是坏的。在寻秦记中嫪毐奸邪凶狠,阴险毒辣,让当时追剧的小伙伴们,有种汗毛要竖起来的的感受。尤其是他被逼入绝境的时候,那股狠劲更让人恐惧。嫪毐是《寻秦记》
中的人物
《寻秦记》在当年可是非常的火,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这部电视剧,除了古天乐扮演的项少龙外,江华扮演的连晋相信也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武艺高超、能力也不差,但是心胸狭隘,总是输给项少龙,被项少龙挑断右手手筋后,改练左手剑法,改名为“嫪毐”,后来勾引秦始皇他妈,还生了孩子,妄图造反,后来被吕不韦施以宫刑,最终被秦始皇所杀。你还别说,历史上还真有嫪毐这个人,因为很多影视人物都是根据真实的历史改编而来的。
历史上真实的嫪毐(lào ǎi)是吕不韦的一个门客,此人虽然生得英俊潇洒,长得玉树临风,但武功、谋略、文学、书法等没有一样拿得出手的,吕不韦之所以养着他是因为他有一个异能,什么异能?司马迁在《史记》中是这么说的:“大阴人”,意思就是他的生殖器官特别的大,大到可以当车轴来转动车轮,吕不韦经常令嫪毐进行表演,要知道这些记载可是出自于史记而不是什么野史秘闻。
由于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去世时,他还非常年幼,所以秦国大权都掌握在其母亲赵太后手中。正值壮年的赵太后对政治和权利不是很感兴趣,反而更在意自己的私生活,她假借商量国事,召吕不韦进宫,再加上他之前本来就是吕不韦身边的一个歌姬(当时还叫赵姬),于是这两人便干柴烈火,旧情复燃了。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赵太后和吕不韦的丑闻慢慢便传开了,人们议论纷纷,添油加醋,说得绘声绘色,慢慢地就传到了秦始皇嬴政的耳朵里,虽然此时他已经是皇帝,但还没有行弱冠之礼,大权都旁落在赵太后和吕不韦手中,嬴政纵然胸中有再大的火,也只能先忍着,恭恭敬敬地叫吕不韦“仲父”。
随着嬴政日益长大,他也越来越明白了一些事情,吕不韦也慢慢有了担心,怕嬴政亲政后会对付自己,于是不得不开始收敛了起来,但是如何才能摆脱赵太后呢?这时他就想到了嫪毐。他先是故意演了一出戏,使得赵太后知道了有这么一号人:生的英俊潇洒、玉树临风,主要是还具有异能。后来他又给嫪毐剃了眉毛和胡须,让其假扮太监进宫服侍赵太后。结果不出吕不韦所料,这个赵太后果然对嫪毐非常满意,慢慢地就疏远了吕不韦,吕不韦也趁机摆脱了赵太后。
赵太后为了掩人耳目,和嫪毐一起搬到了秦国的陪都雍城去住,在这里他们还生下了两个儿子。赵太后越来越宠幸嫪毐,给他的赏赐也越来越多,嫪毐被封为“长信候”,家中的奴仆有上千人,门客也有几千人,雍城的大小事宜均由嫪毐决断。得宠之后嫪毐也越来越嚣张,甚至连吕不韦都不放在眼里了,有一次,嫪毐和身边的大臣、宦官一起喝酒,喝多了,说:“我是秦始皇的干爹,你们谁敢得罪我!”这件事很快传到了嬴政那里,由于他还没有掌权,只能先忍着,但是账算是先记下了!
嬴政九年(公元前238年)四月,嬴政亲政的日子终于来到了,他离开咸阳,要去雍城举行加冠大典。嫪毐看秦始皇领着文武百官出城就很害怕,他知道秦始皇掌权后肯定要收拾自己,便伪造秦始皇和赵太后的调兵令,组织了一支军队,开赴雍城,想要造反,没想到秦始皇早有准备,派王翦率大军等在路上,双方一交战,叛军便土崩瓦解。
嫪毐和他的党羽被抓住后,被秦始皇施以车刑,就是常说的“五马分尸”,并夷嫪毐父、母、妻三族。赵太后也因此被囚禁在雍城的一个宫殿内失去了自由。
如此看来,《寻秦记》中的嫪毐和历史上真实的嫪毐还的确有不少相似之处:勾引太后、生了儿子、封长信候、谋反、被杀。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811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