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宜佳自述:移动支付如何突袭便利店?
作者为美宜佳市场总监
手机支付很快会成为便利店的标配,这是我的判断。
前些天,支付宝和祐驿站合作推了手机支付,接下来, 7-11这样的巨头也会跟进,加上之前的我们和喜士多,手机支付在便利店这个市场正在全面铺开。虽然大多数人对于线下的手机支付还相当陌生,但,它确实已经进入了商用领域。
外界可能会好奇,为什么你们那么热衷手机支付,便利店这种小额生意,现金付就好,犯的着搞那么复杂的支付方式么,甚至会觉得我们只是在盲目赶潮流。作为从业者,我希望分享一下美宜佳的实践与心得。
现金支付,痛,但不得不用
我们愿意尝试各种电子支付,动因很简单,现金支付不够美好。现金支付实际是个成本很高的支付手段,如果换算成费率的话,完全不低于当前市面上所有的电子支付手段,这也许和大部分人的通常认识不太一样。为什么?
1)收银员要面对假币残币风险,即便已经非常小心,但层出不穷的假币还防不胜防
2) 门店的现金营业款有保管风险。不要笑,便利店被抢劫的风险一直存在
3) 繁杂反复的找零动作让收银员疲惫不堪,店长还需要每天去银行排队存款
4) 为了找零,门店要准备大量的零钱,但银行提供给门店的零钱是有限的,只好去菜市场摊档等地方去兑换零钞
这些收银背后的事情,其实耗费了我们大量精力,如果摊在每次支付上,成本非常高,之所以现金支付还是主流,其实主要是为了顾客的支付习惯。
各种卡,各种烦
取代现金,各类实体卡都在做尝试,但老实说,便利店得益并不大。
1)银行卡:美宜佳5600家便利店,有80%的门店安装了银联POS收款机。
刷银行卡消费很普及,但可惜,这却不是我们的菜,很简单,我们的特点是客单价低的小额支付,用户没动力刷卡,毕竟刷卡比较慢,一个商品扫描入机到现金付款找零的过程在30秒内,而刷卡输密码签名再核对签名整个过程要超过1分钟,大额的,大家忍了,小额的,有几个人愿意,而我们也不愿意见到收银台大排长龙,降低门店运营效率。
2)银联闪付:2012年,各大银行都在推广 “闪付”,美宜佳所有POS机接受闪付。
刷卡效率低,银联也知道,所以闪付就针对这个痛点,这是一种非接触式IC芯片卡,芯片卡上加载了电子现金账户,用户不用输密码挥卡即可消费。这倒是很适合小额支付对快捷的要求,但是,芯片卡的持卡人真的真的太少了!而且芯片卡的电子现金账户还需要到银行网点进行充值,很不方便。所以很少比例的顾客使用过闪付功能。
3)城市一卡通:美宜佳深圳区域有800个门店可以使用“深圳通”。
城市一卡通的标杆就是香港的八达通,我们在深圳对接深圳通的效果也很好,提供充值服务,接受消费,很受门店和顾客欢迎。可惜,城市一卡通需要铺设专用的读写设备,在使用范围上收到了区域的限制,毕竟不是每个城市都有如此发达的城市一卡通。
NFC,确实还没来
手机,这是实体卡之后第二个挑战现金的东西。说到手机支付,眼下最热的是支付宝,但其实,我们最早接触的是中移动。
早在2007年,中移动就找到了我们,展示了手机钱包,在手机里弄一张芯片,然后就可以通过后台系统实现会员储值消费的功能。2009年,他们开始大力推广这个NFC业务,但是,在选择13.56GHZ和2.4GHZ的技术标准上运营商和银联反复摇摆,导致业务推广缓慢,我们自然也只能选择静观其变。
实话说,中国移动为了实现移动支付做了很多努力,2010年入股浦发银行,2011年申请到了第三方支付牌照。到2012年配合无线城市项目的手机通宝项目,目的也是打造城市一卡通,东莞移动还一直与美宜佳进行洽谈,并进行了项目系统对接开发,但由于多种原因,该项目前还没有顺利的上线。
其实,除了和运营商合作,其实我们自己也尝试过手机支付,2009年5月,基于会员储值的需要,我们自主开发了基于手机短信验证码消费的手机钱包“美宜宝”,顾客到门店报手机号码,凭短信验证码来支付消费。但随着会员制的调整,及国家对单用途预付费卡的政策出台,2013年6月,美宜佳终止了这个业务。
搭车支付宝
如前所说,在取代现金这条路上,我们的探索很多,也碰壁不少,但无论如何,这个努力我们还在继续,而现在和我们站在一起的,是支付宝,到目前为止,这确实是让我们最有信心的一条取代现金之路。
去年12月23日,美宜佳成为首家上线支付宝钱包条码支付的便利店连锁店,用户打开支付宝钱包客户端,亮出条码,店员用扫描枪扫一下,完成付款。
为什么愿意和支付宝合作,当然不是贪图对方的名气,说到底,我们是商人,是要看成本看收益的。其实,这个合作里, 很打动我们的一个点是,没什么成本。
前面说的那些取代现金的方式,对于门店,都要增加一些硬件,美宜佳5600家门店,遍布广东的各个城市,其实涉及硬件改动,还是很麻烦的。支付宝这个条码支付,好就好在不需要加硬件,扫码枪我们本来就有,收银员结账时扫描商品都在用。
所以我们做的只是在收银系统上进行小的软件改动。基本上,改动也很简单,我们从开始对接到完成,就两周时间。费率方面,现在在推广期,还是免费的,互联网巨头现在在线下跑马圈地,不惜血本,对于商户来说,这种便宜不占白不占,未来即使收取费率,我相信也也不可能高过银联。
收益方面,这个方式不需要找零,不需要签名,收银效率能提高一倍,还有一点被很多人忽略的是,这是实时到账的,比银联刷卡支付的T+1到账还要快,其实提高门店到总部的现金归集效率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好处。
难度在哪儿?
说了和支付宝合作的很多好处,难道没难点么?当然有,如果畅通无阻,那条码支付就该瞬间被引爆,但我们运营一个月的数据是,单日成功交易笔数超过1万笔,增长确实很快,但如果分摊到5000多家门店,这个数字目前还是很小的。实际上,用户端和门店端,两端的推动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
1)消费者这端,虽然广东地区支付宝钱包客户已经有1300万,但还是有很多人没有装,这个还需要支付宝的努力。
2)装了,还要会用,条码支付在支付宝钱包里入口位置毕竟不如余额宝、转账这些这么显著,加之比较新,所以要唤醒用户对这个功能的认识,还需要一个不短的教育过程,而且,这个过程中还要克服用户对于手机支付安全性的不安心理。理论上,每一个用户在付钱时都把条码准备好,那这个收银过程将会很快,但如果大家还不太会用,等到收银再去打开支付宝App,找条码在哪儿,反而会拖慢收银速度。
3)门店端,互联网进入线下,网点扫盲其实是个难点,就好像我们每个门店两个收银员,就一万多人,要让他们接触如此时髦的新东西其实也不容易。
老实说,我们的目标不仅仅在于支付,对于互联网,我们这样的传统商户是有很大期待的,包括互联网人士经常谈的大数据,精准营销,O2O等等。我们在支付宝App里的公众号两个星期粉丝就有40万,在这里面我们也尝试了查找附近门店,玩转积分等功能,如果以后可以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的会员体系,分析消费习惯,做精准营销,优化商品库存和供应链,那当然很美好。
但我们做实体的,很清楚现状,画饼是没用的,对于便利店来说,如果支付都没有活跃起来,后面的种种也就都是空谈了。所以接下来,我们会尝试更大力度的门店推广,比如用支付宝条码支付可以享受特定商品折扣一类的,增加用户使用这一功能的动力。
传统商户面对互联网,其实不应该畏惧,我们期待互联网,互联网也在越来越重视实体网点的力量。线下网点的力量在过往是被低估和埋没了,未来的便利店走的其实会是“社区服务中心”的路子,我们现在就有手机话费充值、水电煤代缴、票务预订、天猫包裹代收等20多种便民服务。
所以,回到手机支付,支付宝来攻线上,我们则要用好门店,电子支付相对于现金支付和实体卡支付,确实有很多综合优势,这是事实,而现在,技术和商业关卡都已经打通,剩下的就是大家合力普及它了。
意大利移民自述在唐人街吃中国煎饼的经历
本文案例和均来自网络,与现实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网友自述:
“我跟妻子是大学同学,相知相恋毕业以后走进婚姻的殿堂,共同生活7年了,有一个可爱的儿子,可是我现在不知道我们到底是怎么了,走到离婚这一步,我们是小县城的人,吵架是在我生意失败以后赔掉了100万,那是我们全部的家当,房产车产全部抵押给银行,天天要账的,还有调货的,真的是快逼疯了,但是想承担起来,但是自己那个时候已经没有那个能力了,没有办法我去老婆公司打工挣点小钱。那个时候我变得酗酒,沉默寡言,感觉别人老是看不起我,我自己是这么认为的,变得自卑,我们在我丈母娘家居住因为我母亲以前遭遇过车祸记忆力严重受损,看不了孩子,父亲年纪大了,男人嘛毕竟照顾孩子不如女人细心,所以我们就决定去丈母娘家住让我丈母娘受累给照看一下孩子。
因为做生意经常喝酒胃已经千疮百孔了,凉的硬的油大的吃了就胃痛,不舒服,我们一天的14个小时上班时间是不间断的,早5点到晚7点吃饭都在工作现场都是在外面买点油饼包子油条什么的吃,你们可以想象一下14小时饭已经凉透了,高强度的工作,加上吃不好喝不好,身体已经透支了,每天下班累的都走不动,我妻子跟我是一个单位的她是正常8小时行政班,中午下班让他去食堂给我买点饭,给我送到车间都不愿意,我吃点热乎饭,胃也能好受点,前段时间因为过度劳累肩胛骨和后背痛了整整两个月,她都没有关心我一下,这个我也不想计较了,但是现在生活那么拮据,还去外面乱花钱,今天买个衣服,明天给个包,还要经常去美容,化妆品用的几千一套的,我真是不理解。最后一次吵架是因为做微商,以前她已经失败过一次,以为我妻子这人性格太直不适合做生意,第一次背着我借钱做的赔了两三万块钱,第二次晚上休息的时候接了一个电话,她的表现就是有我在说话不方便,就说回头打过去,我就觉得有事情,第二天问她也不说,后来才知道,又跟他吵了,吵完以后就去对我丈母娘哭诉了,我丈母娘就把我骂了一通,说让我把我爸爸叫来,谈谈这个事情,就是我的各种错啊,当时我也是血冲上头,不就离婚吗,离就离,但是看到上了年纪的父亲还有孩子,我又不忍心了,在说了丈母娘对我怎么样暂且不说,对我们孩子还是很好的,我对我妻子还是有感情的,但是第二天我丈母娘告诉我回家去住吧冷静一下,让我跟妻子分开两年,说让我改变,我就不明白了让我改变什么呢,我妻子就是听丈母娘的了,我还不敢告诉我爸爸实情怕老人家接受不了,毕竟年纪大了,受不了太大的打击,我现在跟我妻子分居住,我妻子在她家住,她家对面有我租的一个房子是以前放货的,我暂时住在哪里,但是我现在纠结了不知道怎么办了,我妻子不跟我和好,我还要忍受邻居异样的眼光还有流言蜚语,我还不能搬走,我告诉我爸爸我们和好了,同事也知道我们的事情了,你说我该怎么办?”
我的建议:人都很现实,你老婆和岳母的反应很正常,这是个世俗的社会,人和人之间关系往往建立在利益基础上。没有更好办法,你要把感情的事先放一放,自己振作起来,重点考虑在事业上东山再起,世上没有救世主,一切只能靠自己。
接连几天欧洲大餐,她的中国胃实在吃不消了,便转到位于保罗—萨比地区的华人街。这里的中国店铺令她眼花缭乱。路过一家小吃店,见许多人排队,有些人买到后,就站在街边大快朵颐,其中不乏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哈,他们捧着的竟是中国的煎饼果子!
店主是位帅气的华人小伙,站在透明的橱窗里,娴熟地为摊好的煎饼抹上酱汁,卷好递给顾客。表妹拿到香味扑鼻的煎饼,美美地咬上一口。放了两个鸡蛋的煎饼裹着炸得香脆的油条,再配上满满一层浓郁的酱汁,香辣可口,舌尖上的享受畅快淋漓。
店主叫周胡健,十几岁时跟随父母从温州来到米兰。开了几年饺子馆,生意不温不火,小周将目光瞄向其他中国传统小吃。他尝试做中国煎饼,为他供应肉馅的房东沃特大叔成了第一位品尝者。沃特尝后赞不绝口,推荐给自己的亲友,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小周的中国煎饼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的食客。他的煎饼用料十分讲究,面粉选用的是意大利北方“红酒”庄园的麦子,采用传统石磨手工磨成,他将秘制酱汁调得比较香辣,特别符合意大利人的口味。
在中国,煎饼果子多是摊主推辆车,在户外现做现卖。小周的煎饼果子在店内加工,让顾客通过玻璃橱窗,可清晰看见制作过程,但店内未设一张座椅。他向食客们宣传中国煎饼果子就是要站在大街上吃才有意思。于是,众多老外欣然改变了吃东西的方式,在店外站成了一道风景,也成了他小店的活招牌。
表妹用英文问旁边一位老外感觉中国煎饼怎么样,对方却操着较为流利的汉语说:“很棒,简直盖了帽儿了!”原来,他在附近一所学校学习中文,经常光顾小周的店,他有些同学也成了这里的常客。
小周每天能卖出200多张煎饼。他的中国煎饼店在米兰唐人街上是独一家,每张煎饼售价4欧元,薄利多销。回头客多了,他并未变得急功近利,依然讲究真材实料和每道工序,保证质量及口感。
“我就想踏踏实实地做好地地道道的中国美食,让中国煎饼香飘米兰。”小周一笑,整齐的牙齿闪着碎玉般的光。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812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