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什么茶叶好
问题一:成都产什么茶叶 成都从来不是一个产茶的地方,成都最出名的,老百姓最爱喝的是成都加工生产的花茶。
四川虽然是一个产茶大省,不过产地都在成都周边,如峨眉山,蒙山,雅安等地。
问题二:四川成都什么茶叶最好 蒙顶茶:这种茶叶主要是产于四川省名山县蒙山,蒙顶黄芽的采摘季节主要是在春分的时候,采摘的时候看到茶树上有百分十之左右的芽头的时候就可以开始采摘了。在采摘蒙顶茶的时候要选择比较肥壮的比较匀齐的。蒙顶茶的主要特点就是外边是比较扁的但是非常直,而且我们会看到它的颜色是比较嫩黄的,而且泡起来汤色是**的但是非常亮,而且味道是比较甘甜的。
峨眉山茶:峨眉山茶的生长环境是山势比较雄伟,而且风景很好的四川峨眉山,这个地方的海拔是非常高的,但是在海拔八百到一千二的地方这个地方云雾缭绕,而且群山环抱,翠竹茂盛,这个地方的万年寺、清音阁还有白龙洞是非常好的产茶的地方,环境非常好,产的竹叶青茶是非常好的。
青城茶:这是具有悠久历史,而且无论是茶叶还是茶花的品种也是非常丰富的。青城雪芽在古代中就有记载,是非常好的一种四川茶。
蒙顶甘露茶:主要是产于名山县蒙山境内,这种四川茶属于绿茶,这种蒙顶甘露茶的外形是比较紧凑的,而且有卷,茶叶的色泽是比较翠绿的,具有很强的香气,蒙顶甘露茶泡了之后汤色是明亮的黄绿色。在蒙顶甘露茶的叶低是比较均匀的嫩**。
峨蕊:这种茶主要产于具有仙境之称的峨眉山,而且这种茶的由来还具有一个很传说的神话故事,这种茶主要种在峨眉山中,具有很想的香气,据说距离千里都能闻到香味,可见其香。峨蕊外形是嫩绿色,喝起来滋味非常鲜嫩,醇爽,是不可多得的一种四川茗茶。
龙都香茗茶:这种茶的产品有三大系列,分别是龙都特种茉莉花茶、龙都生态绿茶和龙都普通花茶。
问题三:成都什么茶叶好喝 在成都当然喝蒙顶甘露了
问题四:成都什么茶最好 在成都当然喝蒙顶甘露了
问题五:成都有什么好茶叶 在成都当然喝蒙顶甘露了
问题六:四川有什么好茶 四川蒙顶甘露,竹叶青,四川峨眉毛峰,四川红工夫,四川永川秀芽,文君嫩绿,四川碧潭飘雪,四川蒙顶皇茶,四川叙府龙芽,四川邛茶,四川花秋茶,四川嘉竹茶,四川崃山茶,四川三花茶,四川蜀涛茶,四川茉莉清茶
问题七:成都什么茶出名 成都从来不是一个产茶的地方,成都最出名的,老百姓最爱喝的是成都加工生产的花茶。
问题八:成都茶叶哪一家的最好啊? 我告诉你
问题九:2016年到成都买什么茶叶好 夏季买茉莉花茶
问题十:成都人比较喜欢喝哪种茶? 功夫茶!!
人人都知道,成都的茶馆在全国很出名,因此有很多喜欢休闲的人要去成都感受一下喝茶。我是一个好玩之人,除了自己的出版事业,其他的时间都花在玩上,品味人间美食和休闲的生活。
今年8月,在成都与《成都客》杂志社编辑朱晓剑兄见面,他从办公室出来就带我去找茶馆。红星路是一个繁华的地段,也是成都的文化中心区域。我们在天河茶馆找了一个临窗的位子,想作些闲谈。茶馆比较幽静,人不是很多,布置得还雅致,在这里有种在家的随意和舒适。
在成都,满街的茶馆林立,我又想起了茶的味道。在茶的世界里,我曾经为茶而疯狂。那是八年前,见到好茶就想据为己有,家里收藏了很多名茶,有朋友来访,一定以茶款之。现在生活在品茶的故乡,我不得不在往事里徘徊,想与茶再次交往,看是否有缘。
成都茶馆的生意不一定很好,老板会坚持惨淡的经营,那也许就是茶馆生存的力量和茶馆老板一直保持着茶一般的心景。我看过一些资料,整个成都市有30000家茶馆。这些休闲玩耍的地方,几乎遍布了大街小巷,也挤满了每个成都人的生活,茶馆生活成了成都人生活的一部分。我还发觉:茶馆的存在与麻将的盛行有着一定的关系。成都人的生活态度一般比较懒散,很多时间花在打麻将上,边喝茶边玩着麻将,乐趣从麻将子的颗粒上传递开来,生活变得有滋有味。
我曾考虑过成都茶馆的形成历史原因:在那横断山脉的高山峡谷的滇、川、藏三角地带的丛林草莽里,有一条茶马古道,它以贩卖茶叶为主,也为三省文化交流产生过不少的作用。成都虽然远离茶马古道,但是少数民族的土司却在成都收集茶叶,运往雅安。茶叶集结地,必定有很多的人靠茶叶生存,茶叶又不能用来做食品和调味品大量食用,只能泡茶喝,也就有产生茶馆的必要。还有一个是生意上品尝也需要一个泡茶的地方,如果需要专业化,那就只好进茶馆了。
我与朱晓剑兄坐在现代化的茶馆里,谈论那些传统的茶馆的消失和怎样保存具有我们现代人生活的习惯和爱好的茶馆,我觉得很尴尬。我只好与他谈些对书的看法,但是,还是有大部分时间用在享受别人喝茶的味道和姿态,来满足我们品茶的雅兴。
坐在茶馆里,并非清一色的男人,有时女人比男人多,有的连孩子也带来喝茶,享受着现代人休闲的生活和喜好,打牌打麻将或者谈情说爱,连家庭的拘谨也可以丢失。
我们从茶馆出来,走到街上,看着那密密麻麻的茶馆,我就好像闻到一股浓浓的茶味,那就是成都的味道,也是成都的气息。
吴裕泰茶庄始建于1887年( 清光绪十三年 ),初名“吴裕泰茶栈”,创始人吴锡卿,安徽歙县昌溪村人,1930年去世。
吴氏祖上几辈作茶叶生意,吴家有兄弟6个,吴锡卿排行第四,总管吴裕泰茶庄,以吴裕泰为依托,吴家先后在城里城外开了8家大小茶庄,后来发展到11家,他们是:崇文门内《乾泰聚》、《福盛》、《吴鼎裕》茶庄,《吴鼎裕》即今崇文门菜市场旧址,专门经营高档茶叶,供豪门显贵享用。
广安门内的《协利》,西单北大街的《吴新昌》,东单的《信大》,清河的《吴德利》,通县和天津的 《乾泰聚》分号和《裕胜》茶庄等,吴锡卿曾任北京市京师茶行会会长。
吴裕泰茶庄自创建之日起至今,一直坐落在东四北大街44号。其时占地20多亩,高门大院,能同时进三辆大车,共有8个院落,100多间房子,为花园式建筑,分为客房,库房,加工拼配室,营业店堂等。
那时,茶庄主要从安徽、福建、浙江等地进茶,一般是经大运河到通县,再用大车进东直门,到北新桥。那时吴裕泰茶栈的电话是:北局,1928。现为64041928,历经百年,主号未变,王府井吴裕泰茶文化馆,展有一老顾客捐献的早年吴裕泰茶栈茶叶筒,可作证明。
吴家笃信佛教,乐善好施,每年的冬三月,吴家都高搭粥棚,救济穷人。吴家几代为安徽儒商,经商学文,不乏知识分子,善待下人,据说在吴家当伙计的,没有一个跳槽的。
吴裕泰最早的牌匾是吴锡卿用五块银圆,请清末老秀才祝春年写的,称《吴裕泰茶栈》,书法不俗。这块匾在北京挂了几十年,公司合营时,吴裕泰茶栈改为《吴裕泰茶庄》,(没有牌匾)文革时北新桥地名被改为红日路,吴裕泰也更名为《红日茶店》(为竖牌),直到1985年才恢复老字号,是请中央民革委员冯亦吾老先生题写的,黑地金字的横式牌匾,沿用至今。
1994年,茶庄进行翻扩建,营业现场由原来的50平方米增加到80多平方米,店堂宽敞明亮,店内悬挂着天津炎黄画院赠送的大幅国画,《陆羽品茶图》。次年,建成与茶庄一壁之隔的《吴裕泰茶社》,著名书法家刘炳森,欣然命笔题写匾额,1995年金秋时节,茶社开笔会,刘炳森、胡洁青老人、李滨声,苏适、米南阳,留下了墨宝。
当时的吴裕泰茶栈,就以拼配花茶为经营特色,开始是自己窨制,后一律在产地窨。安徽的名茶不少,祁门红茶,安徽屯绿,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等享誉中外,但那时北京的老百姓喝不起这些名茶,大多喝花茶,吴裕泰拼配的茶基本上是大众化的,所以生意一直很兴隆,在北京茶行中独树一帜。新中国成立后,吴裕泰这个百年老店又获新生,1955年底,公私合营后,更名《吴裕泰茶庄》。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814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