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淡竹村位于哪里

淡竹村介绍

淡竹村位于哪里

一、基本情况

淡竹村位于高坪乡东南部,系县域北部桃溪内跟坑支流的源头,距离乡政府所在地6.25公里,下辖有淡竹、殿前、湖下、大衣坞4个自然村,190户,557人。区域面积4.4平方公里,林地面积4978亩,耕地面积628亩,经济以毛竹,高山蔬菜、山桠皮等为主,30%劳动力外出务工。2009年人均收入4952元,康庄路通达淡竹村。淡竹村海拔750多米,属高山地区,平均气温26℃,夏日最高温度只有37℃,比县城低2-5℃,是避暑的圣地。

二、自然资源

1、村庄特色:

村庄位置:淡竹村村庄位于海拔近千米陡峭山体的中部缓冲地带,所处位置海拔770米,淡竹村犹如坐在一把交椅上,村庄坐落的那块平坦的山头正像是交椅的坐板上,东面紧靠青山竹海,山风拂过,竹浪滔天;南、北、西三面视野辽阔,层次丰富,从远到近依次为蜿蜒高耸的仙霞岭山脉、绵延茂密的原生态林区、层层叠叠的梯田耕种区、宁馨静谧的山峡涧流,山岭上的石头本地人称“切石头”,呈仙人、马鞍、洋犬等各样形状,整个环境宛若古朴典雅的水墨画图。

村庄布局:村里的房屋除了少数几座新式建筑外,基本保持古屋古寨的面貌,在村庄建设,先人也是苦心设计过的,一排排房屋出奇的整齐,道路三横两竖、笔直、平坦,房屋前后左右之间的距离宽阔合理,井井有条,小巷,弄堂,排水设施仿佛在建村之前都设计好了的,这些纵横交错的交通古道,更加衬托出村庄古典、隔世的神秘气氛。

村庄交通:一条现代化的水泥路从高坪乡政府所在地一直贯通到村口,与古老的村寨形成鲜明的对照,这条由7个Z字型的盘山公路是所有去过淡竹人记忆深刻的,也成了淡竹的一道独特风景。

淡竹最大特色---淡竹古树群:

淡竹村边目前保存有170多株古树,主要以红豆杉、香榧树、柳杉、,很多已有千年历史,最高达40多米,最粗的直径3米多,形成一道亮丽的古树群落风景,这是淡竹最有特色的一个地方,目前遂昌境内有如此规模的古树群几乎没有了,唯有淡竹保存的比较良好,被列入了县里重点保护对象。淡竹村干部也多次请专家领导来视察,希望可以美化这片古树林,作为和农家乐配套景点进行开发。为淡竹百姓带来一定的收益。

古树群下,只有成丝、成点的阳光洒落下来,春日和秋天的雨天里,徜徉在古树群下的石阶小道上,听着树枝上滴落的大滴水珠,和偶尔在枝叶下飞过的鸟儿和在树间玩逗得松树,那是一个能让你心旷神怡,顿时安静下来的环境,让人不由的思考起自然与人生;炎热的夏日里,在阴凉的石阶上休憩,阵阵凉风拂面袭来,仿佛一切的烦恼与烦躁都不在了,那种舒服真让人不想离开;金色的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红豆杉、香榧满树的果实让人垂涎欲滴,村里老老少少围着古树,爬到树上打果实的,地上捡的,那副景象足以让人心里充满温暖,充满幸福,感叹乡村的朴实与美好。在对面的小山顶上,远眺这片古树,那又是另外一番情致,茂密的古树郁郁葱葱,后面错落有致的仿佛隐隐约约,在炊烟袅袅升起的时候,那副美景,使你忘记城市的烦躁,想立刻扑到炊烟升起的地方饱吃一顿,然后再宁静的山中美美的睡到自然醒,忘记一切的不快和烦恼;冬日里远眺的古树群,仿佛一头淡绿色的水晶狮子,枝条被冻雨包裹着,像可以随时可以弯曲的柳条,像一头毛发透明的水晶狮子,不由感叹,真是奇景啊。

古树换道路的故事:

说起古树,17年前,17根古树换一条路的传奇性新闻故事,村里人依然记忆犹新,感慨万千。17年前,这里还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人们生产艰难、生活清寒。1993年,外间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震撼了小村人们的思想理念,人们再也按耐不住寂寞,幻想着修建一条通向外界的行车公路。淡竹与高坪虽说直线距离仅有2.5公里,但是两地之间隔着一座几百米高的山岗,而且山势极其陡峭,在这样的山坡上建造一条公路需要来回盘旋六、七公里,光是路基造价就在几十万元以上。而当时村里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就是说全村人一年的收入也不够修一条路。然而凑巧的是,福建省的一家外贸单位看中了村里的古木,于是一帮年轻人说服长者,与福建商人达成了一项生意,即将古木群中的17棵大柳杉无价出让给对方,而对方为了搬运这批原生态的古木必须要打通一条连接淡竹与高坪的通道,这就是眼前通村公路路基的来历。县政府“康庄路”项目启动后,于2007年在原来的路基上浇筑了高质量的水泥路面。

福建省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是全国重点林区,古树名木繁多。如此著名林区的商人尚且不惜代价,慕名前来修路运树,淡竹村古木的身价之高可想而知。

一方面是道路的修通终于把村庄与外部世界融在了一起,使村里的森林资源、毛竹资源大幅度地增值,效益可观,继而又大面积推广高山蔬菜种植,化高山劣势为生态优势。以县政府康庄道路实施计划为标准,淡竹村等于依靠古木的神力提前10年走出了生活困境。另一方面,这些古木不仅是村容景观的组成部分,而且还是一代代祖先的精神寄托,是淡竹周氏的历史见证,更是周围环境的气候调节器,几百年来不知发生过多少人与树的动人故事。

17根古树换来了造福千秋的通村道路,大大方便了淡竹、石屋下、_树坞、岱岭四个村的交通,联系了外界,虽然现在砍伐古树是不允许的,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也确实解决了农民的交通问题,确实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村经济的发展,仍然永远值得人们怀念。

眺望台:

穿过古树群,爬上一个和古树群相连的小山坡,在山顶山共有一块一百多平方的平地,这个平地似乎是从古树群边上突兀而出的,另外三面下面就是万丈沟壑,看都不敢看,但这个平地确实一个远眺大山,近看古树村庄美景的绝佳地理位置,似乎是特意要有这样一个观赏地才能看出淡竹真正的美。

2、主导产业:

淡竹村目前主要以毛竹、山桠皮、高山蔬菜为主,高山蔬菜主要种植四季豆。淡竹村两委抓住机遇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在湖下自然村进行旱地开发,开垦出了200多亩可耕种土地,尝试在一些荒山上种植高山茶叶,“七叶子花”等中草药,全面挖掘淡竹的山林资源,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三、人文资源

周氏宗祠:

周氏宗祠位于淡竹村中,座北朝南,三进三开间两天井两厢式,面积347.50平方米。石库大门,一进三开间,明间六架前单步抬梁用三柱,次间穿斗用三柱,明间设戏台,次间连边厢设楼为副台,台下可通行。条石阶沿,天井条石平铺,一进天井中六级条石台阶上二进。檐柱饰牛腿,梁面刻,鼓形础,三进明间有覆盘,三合土地,泥墙,封火山墙,板瓦阴阳合铺。虽已经过多次修葺,但这些建筑基本保持了原来的面貌,正面墙边供奉着48位先人牌位,村里逢年过节都会到祠堂里拜祭先人,祈求平安。祠堂有五块牌匾,是淡竹的文化传承,正堂中央及左右悬挂着,“永言思孝”、“左昭”、“右穆”、的牌匾,教育后代要以孝为先,牢记祖宗恩泽。中堂的牌匾是“翰墨留芗”叮嘱后代子孙一定要勤奋读书,下堂匾额上写的是“看好样”三个字,这几个字很朴实很通俗,就是我们普通百姓要牢记的座右铭,告诫后人要学好样,做好事,做好人。

淡竹村附近有南尖岩景区、神龙谷、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遂昌千佛山景区、十八里翠水利风景区等旅游景点,有山桠皮、遂昌竹炭、遂昌菊米、处州白莲、春来早等特产。

“活着”的原汁原味的千年水乡古镇——路仲古镇游记

问题一:宁海有什么特产? 宁海县依山傍海,有1219平方公里的山区半山区和157平方公里的浅海滩涂,盛产竹木茶桑果,丰收鱼虾蟹贝藻。近年来,县委、县 *** 积极鼓励农业投入和开发,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海水养殖发展迅猛,面积已超过20万亩,拥有万亩以上水产养殖基地8个,对虾、泥蛤、青蟹、黄鱼等近70个花色品种,水产品总量达8万吨,是浙江省海水养殖第一县;山区经济综合开发进一步推进,已形成柑桔、茶叶、笋竹、香榧、高山蔬菜和畜牧等商品基地。 以天然、绿色、有机为特质的宁海农产品名闻遐迩,长街蛏子、西店牡蛎、凫溪香鱼饮誉省内外,望海峰牌望海茶、望府银毫有机茶、怡绿牌脐橙等皆有口碑。

长街蛏子 主产宁海长街、明港一带沿海,这些地区濒三门湾,港湾风平浪静,潮流畅通,泥质略带沙性,常年又有大量淡水注入,海水咸淡适宜,营养丰富,是适宜蛏子生长的上佳地区。这里所养的蛏子体大壳薄,肉质肥壮,色白味鲜,名闻遐迩,当地美食家称之为“西施舌”。长街主产的泥螺亦很著名,长街泥螺肉质脆嫩不含泥筋(肠泥),个体肥大,味鲜美,民间多腌吃,腌制泥螺,以五月抱黄泥螺和八月桂花泥螺为佳。腌制办法是:洗净用盐加草木灰渍死,再洗净涎水灰分,腌制5天后,沥出腌卤煮沸,冷却澄清后复用,加少量食盐,复制1月即可食用。

西店牡蛎 主产西店镇浅海,目前该镇的20个沿海村均养有壮蛎,养殖面积达1.8万亩,每年产量达12800吨。牡蛎养殖在西店已有700年历史,据有关史书介绍,铁江江中有两个岛屿叫石孔双山,宋朝石孔村进士冯唐英曾避乱于此。看见岩边牡蛎盛生,就叫村民聚石养蛎,遂开养蛎先河。西店牡蛎之所以鲜美,跟这里得天独厚的水质有关。此地的海水咸度在20‰以下,是适宜牡蛎生长的最佳水质。西店牡蛎素有“海牛奶”之称,富含蛋白质、维生素、核黄素等营养成分。《本草纲目》载,牡蛎还有治虚弱、解丹毒、止渴等药用价值。

香鱼 清光绪《宁海县志》载,香鱼产溪中,出浮(凫)溪者佳。缘溪集雨面积大,营养盐类丰富,水清流急,砾石底,多深潭,适宜生长。所产香鱼,鳞细眼白,脂肪多,清香无腥,营养丰富,誉称“淡水鱼之王”。烘制成干,体色金黄,香气扑鼻,肉质松脆,口味鲜美。清代曾是进贡的贡品。20世纪40年代,环流于凫溪村一段溪流中,年产香鱼200余公斤。50年代,年产约2500公斤。60年代,由于拦溪兴建水库,香鱼回游通道中断,加之酷渔滥捕,产量急剧下降,至70年代濒临绝迹。1993年,有关科技人员攻克难关,在大佳何甬佳鳗场成功实施香鱼人工繁殖,目前该县已有 5个养殖点,年产香鱼5吨以上。

对虾 大佳何镇是“浙江对虾之乡”,所辖的26个行政村村村养对虾,目前已形成溪下王、应家、大佳何等八个专业村为中心、从黄墩港畔到象山圆山码头长达10公里的对虾养殖带。全镇目前有8600多亩对虾养殖塘,对虾品种有12种,以对虾养殖为主的水产养殖业产值达1.26亿元。大佳何对虾之所以出名,原因有三:一是该镇濒临的象山港水质盐度在20‰以下,低于我国沿海任何一块养殖区,这种水质育出的对虾肉质最嫩;二是对虾的饵料新鲜,每天凌晨,虾农们就到宁海水产城购买小活虾、小活鱼,并拌以蛋黄喂虾,因此大佳何对虾营养充足,个体最肥;三是象山港的海水清澈,有利于提高对虾肉质。

望海茶 产自望海岗,茶场海拔高度931米,四季云雾缭绕,

基地面积5000亩。望海茶历史悠久,成品外形条索略扁,细紧挺秀,色泽翠绿,峰毫显露。19......>>

问题二:宁海特产有哪些 来到了宁海,除了要欣赏宁海美丽的风景之外,还要带一些宁海的特产回去。这不仅是自己的旅游纪念,同时也可以带回去给自己的家人或者是亲戚,让他们也可以品尝一下宁海的特产的美味。对虾:宁海是一个水产基地,因此这里的水产品还是比较丰富的。而宁海,也是浙江省海水养殖面积最大的一个县。因此这里的水产品的种类繁多。而对虾就是宁海的一大水产品的种类之一。在购买宁海的对虾的时候,也要选择繁殖比较旺盛,肉比较多的季节。宁海的对虾,营养丰富,而且肉质松软,比较容易消化,对于身体虚弱,以及生病之后的人来说,是一种不错的食物。对虾的吃法有很多,像是蒸对虾,干烤对虾等,这些对虾的吃法,也是相当的美味的。喜欢吃水产品的游客,可以带一些回去。除了对虾之外,这里还有着螃蟹等水产品,也是比较美味的食物。

问题三:宁海有什么特产 宁波不仅山清水秀,还自古以“四香”(米香、鱼香、书香、墨香)传扬天下,物产极为丰富。主要特产可分为海鲜、海干产品、特色食品,时令果品,传统工艺品,服装等几大类。 海鲜 、 干海产品 宁波地处长江入东海口,海岸线纵长,是咸水、淡水交汇的地方,水中微生物极为丰富,因此海鲜味道特别鲜美,营养价值很高。宁波是中国盛产海鲜的主要区域之一,黄鱼、带鱼、墨鱼、石斑鱼、香鱼、弹涂鱼、海鳗、梭子蟹、海虾、蚶子、蛏子、牡蛎、泥螺、贡干、海蛰、海带、苔菜等各类海鲜一应俱全。干海产品中数黄鱼鲞、明府鲞、红膏炝蟹、醉泥螺、虾干、对虾干、虾皮、新风鳗鲞、海蛰头、海带、苔菜、烤鱼片等最有名,宁波人很喜欢以此特产作为礼品送给亲朋好友。

宁波汤团。原名元宵,据考证宁波汤团始于宋元时期,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它用当地盛产的一级糯米磨成粉做成皮,以细腻纯净的绵白糖、黑芝麻和优质猪板油制成馅,具有香、甜、鲜、滑、糯的特点,咬开皮子,油香四溢,糯而不粘,鲜爽可口,令人称绝,因而享誉海内外。宁波民间每逢正月初一早晨,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要吃宁波汤团,以示欢乐、团圆、吉祥之意。一些海外侨胞每逢佳节,总爱吃碗汤团以寄托思乡之情。自1982年起,宁波汤团已成为浙江省向海外出口的第一个点心品种。1997年入选为中华名点小吃。

宁波有外出经商的传统,随着越来越多的宁波人到各地开店做生意,也把宁波汤团这种食品传到各地,开起宁波汤团店来。现在,北京、上海、杭州、南京、安庆等地不少城市都开有宁波汤团店。宁波对外开放后,还把宁波汤团速冻出口。

水磨粉。亦称汤团粉,选用优质糯米制成,清香、滑爽,不仅是制作宁波汤团的主料,而且可制作元宵、麻团等各种糯米粉复制品,以及替代淀粉,作为冷饮制品中的凝聚剂。

溪口 千层饼

是宁波特色食品。在溪口制作千层饼已有100多年历史,它外形四方,内分27层,层次分明,金黄透绿,香酥松脆,甜中带咸,咸里带鲜,风味独特,食后令人口齿留香,百食不厌。溪口千层饼多次获得国家和省级名特产品奖,成为中外游客品尝和馈赠亲友的旅游食品,特别是背井离乡的海外游子,都喜欢托回乡的亲友带些回去,以慰思乡之念。千层饼除畅销浙东一带外,还远销日本、东南亚国家和港、澳、台地区。

三北 豆酥糖

是宁波传统名特糕点,名扬江浙地区和海外。三北豆酥糖已有很悠久的制作历史,在100多年前始产于余姚陆埠镇。豆酥糖营养丰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钙、磷、铁、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并且能长久保持香、甜、酥、松的特点。现在,余姚的陆埠镇、慈溪的周巷镇 沈师桥和宁波升阳泰旅游食品厂为主要产地和生产企业。

三北 藕丝糖

与三北豆酥糖齐名,是宁波的土特食品,曾作为贡品充入御食。三北藕丝糖产自慈溪,在柱状外面,粘有黑芝麻或白芝麻,松脆香甜,风味独特。

奉化 芋艿头(罗汉圣果)

“跑过三关六码头,吃过奉化芋艿头”,人们以吃过奉化芋艿头引以为自豪,可见这芋艿头非同寻常。奉化芋艿头盛产于奉化萧王庙镇和溪口镇,果大富含淀粉,香糯可口,可当零食,又可当点心,也可做“仔

狗(羊)芋艿煲”、“排骨芋艿煲”、“海鲜芋艿煲”等,成为一道特色菜肴。

茶叶

宁波有天台山、四明山脉绵境内,近海傍湖,雨水充沛,高山上常年云雾缭绕,故茶叶品质优良,有“望府银毫”、“宁海第一尖”、“望海茶”、“瀑布仙茗”、“四明龙尖”、“沁绿”、“东海龙舌”、“四明十二雷”等优良品牌。宁波茶叶以谷雨前采制的最好,大部分采制时间在清明前后,它以色泽嫩绿、滋味鲜醇、甘洌生津、清香持久曾名扬国际茶博会。

羊尾笋干

奉化三大土特产名......>>

问题四:2016宁海有什么特产可以打包 胡陈洋芋、岔路黑猪、望海茶、翠冠梨、红阳猕猴桃、越溪跳鱼、宁海白枇杷、宁海脐橙、水车萝卜、长街泥螺、岔路麦饼、茶院番薯面(臭冬瓜、臭苋菅、臭菜心)、大佳何对虾、西店牡蛎、宁海青蟹、凫溪香鱼、长街蛏子、宁海梅林鸡、前童“三宝”(前童豆腐、前童香干、前童空心腐)

问题五:宁海有哪些特色美食,请推荐下 宁海特色菜有:酒醉鸡,宁式烤菜,银蚶,宁海香鱼,铁板干烤蛏,四喜蒸饺,家常芙蓉蛋等。向阳渔港味道不错。

在宁海有名的夜排档(新开元大酒店对面)可以品尝的特色美食有:上路麦饼、东路菁团,汤包、糊辣羹和海鲜。

问题六:宁海有哪些美食 推荐19种宁海美食

1、长街蛏子

2、凫溪香鱼

3、流黄青蟹

4、宁海白枇杷

5、双峰笋干

6、大佳何对虾

7、西店牡蛎

8、宁波炒年糕

9、岔路黑猪

10、双峰香榧

11、长街泥螺

12、越溪跳鱼

13、胡陈洋芋

14、青蟹烧洋芋

15、一市青蟹

16、茶院番薯面

17、红膏咸炝蟹

18、熏鱼

19、腐皮黄鱼

问题七:宁海的特色是什么? 风景 浙东大峡谷 前童古镇 十里红妆

文化 宁波5.19开游节

吃的? 海鲜吧

问题八:请问宁海有什么特色饮食? 麦饼,米面,前童三宝,长街蛏子等等等等…………

问题九:宁波宁海有什么旅游景点比较好玩么?最好是有公车可以到的。 有什么特色的美食么?攻略什么的有木有? 宁海森林温泉,梁皇山,伍山石窟,宁海浑水溪清水溪,前童古镇、福泉寺、徐霞客大道都还好玩的呢。一般公交都能到的。宁海小吃还是蛮多的,比如,麦虾汤、炒面干、蛋饼、麦饺筒、汤包、前童麦饼等等。好不好吃要看个人口味了。 攻略我个人也说不出,你可以去嘻游迹旅游网看一下。里面应该有的吧。

“泛艇过渟溪,两岸人家齐,到门才咫尺,水涨板桥低”。

路仲,亦称渟溪,俗称路仲里。

形成于三国时期,初名埭上。

东吴名将陆逊屯兵埭上,商贸渐渐繁荣,形成气候并聚集成市。

路仲自然镇的形成年代已无从可考。

进入明清,尤其是清代,路仲商业贸易频繁。

1928年,路仲为海宁县四大镇之一。

目前的行政区划属于海宁市斜桥镇。

导航“路仲古镇”把我带到了这里,我以为路仲古镇就在里面,结果门口保安告诉我,这里是一家企业,不接受参观!

很显然,这里还没有 旅游 开发,作为外地游客来 旅游 参观,首先最重要的二点一个是停车场指示牌,还有一个就是景区入口指示牌。

路边的一块巨石,上面的字让我确信路仲古镇肯定在这附近了!

沿着公路向古镇方向走去,意外发现路边的小河上架着这样一座简单的石板桥。

两旁没有护栏,桥宽大概只有一米左右,推着自行车过桥刚好。

想来在八十年代对人们来往两岸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在已经弃置不用,边上的新桥早就已经造好。

边走边看,“路仲大酒店”的这块广告招牌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

虽然已经褪色,顶端甚至已经破损,但还是能依稀看出昔日曾经的气派和辉煌。

或许就像这古镇的命运一样,历经繁华,逐步走向沉寂和落寞?

江南水乡,最多的就是小桥了。

边上古朴的石桥有石板塌陷,已经闲置不用。

这里是古镇东面醉月街的入口。

一座寺庙紧挨着醉月街。我没有进去参观,只在门口拍了一张照片。

沿着醉月街往北,陆续看到的石桥。

醉月街上已经兴建了不少商铺,但目前都还没有营业的,好像也没有对外招商。

看来政府也在考虑拿 旅游 做文章,但整体如何布局,怎样吸引游客等,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古镇往西,从醉月街拐入直大街的入口。

路过汤家弄,看到一群鸭子怡然自得地游过河面。

五水共治以后,水质清澈,水生植物生长茂盛,好一派恬静优美的水乡风光!

弄口转角传来一阵喧闹声,原来是一家茶馆店,四位大爷凑成一桌正在打麻将。

或许是熟视无睹的缘故,面对我的镜头,几位大爷没有任何忸怩,只专注于牌局。

原汁原味的老街弄堂。晒衣服的竹竿,一只狗躺在门口的台阶上慵懒地睡觉。

这几个字就是对 历史 最好的注解。

但是“桥”、“镇”、“部”这三个简体字简化得不规范。

他(她)写下这样的句子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一步一景,垂柳掩映处又是一番别有洞天。

走过这条窄窄的小巷,心里不由得突发奇想,不知道那年那月那日这里曾经上演过怎样的故事呢?

惠长厅建于清道光年间,是目前海宁保存最完整的厅堂。

但是,非常遗憾的是,目前作为海宁供销商下属生资商店的仓库,堆放着各种农用物资。

现场能感觉到非常潮湿,这样的环境显然不利于对古迹的保护。

张子相宅也是属于 历史 文化建筑,可惜被一家经营画匾的商店所占据,里面堆满了各种各样的成品和材料,无法参观,只得作罢。

这是一处临河已经被列入危房的屋子。

虽然已经破败不堪,却贵在真实,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具有年代感的床、桌子等物件。

它不是那些修旧如旧的房屋可以比的,它是纯天然的,没有人为修饰的痕迹。

祖居正门。门楣上石刻四个字淡泊明志。

祖居西侧墙壁。

墙壁上看到很多这样的铁条,建造时应该是起到了加固的作用。

祖居东侧墙壁。

钱君陶祖居。

钱君陶出生于桐乡屠甸,他祖父因为经商的缘故从海宁路仲搬到了桐乡屠甸。

祖居占地应该有几百平方,一看就是家境比较殷实的。

所有门上都落着锁,无法进内参观。

当时房屋的建造格局比较有特点,我看了东西两堵墙,上面均没有开窗设置,不知道是出于什么考虑呀?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这一句毛主席语录带着强烈的时代感。

德义桥,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

桥上有石狮四只,神情各异,惟妙惟肖,桥面石下有托木。

历经几百年风风雨雨,见证着古镇的沧桑巨变前世今生。

过桥的一位老伯热情地告诉我,站在哪个位置可以拍出更好角度的照片。

河岸边的临水木屋。

桨声汩汩,碧波荡漾,小舟往来,诗一般的水岸人生。

镇西的德风桥。建于清朝道光年间,保存完好。

看到这样一道门,心情不免有些失落,一代才女朱淑真的故居难道就是这样的?

明显这个房屋曾经倒塌过,这里本来应该砌着一堵墙。

靠在墙边的这根木头或许就是房屋倒塌前用的木料吧。

院内空无一人,踩着木楼梯移步上楼,声响惊动了一只在廊檐上酣睡的猫,它张大眼睛警觉地注视着我。

人去楼空,只剩下一只孤独的猫忠诚地守护着这座宅邸。

朱淑真生活的年代距今已经八百多年,所以这一座宅邸肯定不会是一代才女当年曾经生活过的居所,可以理解为这一片区域是朱淑真曾经生活栖息过的地方吧。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朱淑真也曾经勇敢地追求过自己的爱情,可是随着金军攻破汴京,她和爱人在战乱中离散,一切都戛然而止。

受制于封建礼教的压迫,回到老家后的一代才女始终郁郁寡欢,最后在伤心、寂寞中死去。

河埠头在水乡居民的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没通自来水的那个年代,淘米、洗菜、洗衣服等诸事都得在此完成。

老街上难得看到一家店铺还在营业。

守店的老伯苦笑着跟我说没什么生意,镇上的人越来越少,年轻人都搬走了,留下来的大部分都是老年人。

确实,古镇上走了这么久,几乎就没看到什么年轻人!

古镇上看到最多的就是各式各样的石桥。

最后这座德和桥是钱君陶先生题字的,令我感觉特别惊讶的是桥栏选用的好像是经过火烤的木头,烟熏火燎留下的痕迹非常明显。

猜猜这是什么建筑?

看了这两张照片应该就已经知道答案了,没错,这里是茧站。

就是专门收购茧子的地方。

路旁的一棵树上结满了果实。

这棵是什么树呢?

结的是什么果呢?

山核桃果实应该还要大的,难道是香榧吗?

可是香榧好像只在诸暨有啊。

渟溪门。

建在河岸边,对着渟溪,两根巨大的石条柱巍峨矗立,身姿雄伟。

这条长廊绵延几十米,夏天避暑纳凉应该很惬意。

在为了纪念一代才女朱淑真而修建的凉亭里意外发现了这个毛绒玩偶,不知道是谁放着的。

蜷缩在一角,落寞的神态,是否也是古镇最真实的写照呢?

这是一座典型的具有千年 历史 的江南水乡古镇。

这里的街道、小巷、石桥、河流、民宅、店铺等都较完整地保留着传统风貌,记录着岁月的沧桑变化,给人一种回归乡里的归属之感。

在周边县市古镇开发的一片喧嚣声中,路仲略显冷清且落寞,但却为我们保留了一份 历史 的真实。

路仲古镇,真的值得你来走一走,看一看!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815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