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地产去库存背景下,一线城市的房价为什么越来越高呢?
房屋的不动产属性决定了其背后聚集的资源才是决定房价的最重要因素。
全国的房地产市场自2013年开始,呈现出特别明显的不可逆的分化态势,实际上分化趋势早就开始了,只不过08年的4万亿给这个市场又打了一针兴奋剂,让房地产在08年至13年的五年里成为了投资品,所以即使是三四线的房的产市场也在这几年里火的不能再火。
当兴奋剂的药效慢慢退去,在新一届政府调控政策作用下,首先是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首先坚持不住,然后是省会城市,再然后是地区中心城市,最后是北上广深。
国家的调控政策是一刀切的,但是全国的房地产市场聚集的资源又差异巨大,所以一刀切的政策在不同的地区表现出不同的作用。北上广深这样的聚集着大量资源,其或产业、或政策优势不仅能辐射全国,甚至辐射国际的大城市在市场作用下,首先出现了报复性的反弹,随后是部分处于长三角的大城市,然后是部分地理位置优势或者经济预期比较好的地区中心城市都在市场因素下房价出现了反弹。
这个时候真的要去库存的是除以上城市之外的。首先是那些还聚集着相当资源的,但是经济预期较差,地理位置不足够好的地区中心城市;然后才是那些也聚集着一些资源的省会城市;最后是三四线城市,只是这些城市还有希望嘛?
我所在的地区中心城市即使现在一个楼不建,还有够全市1/8人住的商品住宅库存,但是这些库存卖不出去的同时(卖不出去的意思是,你降价也没人去买),有些楼盘还出现供不应求。所以现在房地产市场的分化已经不只是在国家、省的层面,太多城市内部也出现了房地产市场的分化。未来的房地产市场一定是不断加强这种分化。一线城市人多呗,人多就是一种消费 ,很好理解。因为房产地段属性明显,供给和需求存在区域失衡。大城市核心地段土地房产稀缺价格上涨。而其它区域现在大多都供大于求,需要去库存。
供需区域失衡的原因如下:
1、城市区域资源失衡严重。
2、如之前一位答主所言,这是个由供地的政府、买地开发卖房的开发商、买房人组成的三方市场。三方市场并不意味着稳定的三角市场,反而是一个平衡不易的市场。
3、流动的投资需求转向导致供需失衡。从拿地建房到销售有一个周期,对未来销售时需求判断失误就会导致拿错地以及供需失衡。其中流动的投资需求是比较难判定的。某些地区因为某些概念投资过热,开发商一窝蜂拿地开发建房后,结果概念冷了经济差了投资需求消失了。。。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到您。感谢您对商办网的支持,祝您购房愉快!
最新数据显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厦门、杭州、福州、南京、天津、青岛分别居城市二手房房价前十名。在两百多个城市中,二手房房价最高的城市为北京,作为首都房价领跑全国这一点毫无争议。
数据还显示,一线城市平均房价为52834元/平方米,二线城市平均房价为14364元/平方米,三四线及以下城市平均房价为6982元/平方米。排名前20的城市中,有4个一线城市,11个二线城市,5个三四线及以下城市。
可以看出房价较高的都是一些发达城市,但配套设施也是最为齐全;紧随其后的基本就是一些近郊城市,房价适中,条件相对来说还算不错,并且居住环境也相对安静舒适;再往后的城市基本都在远郊,离市区相对较远,上班有时不太很方便,因此房价相对便宜。
我们都知道,每个梯队的住宅房屋都是有限的,目前来说,以成都为例,一梯队已经基本成熟,三梯队起步不久。一梯队相对来说比较少,加之房价相对比较贵,因此很容易达到饱和状态。据统计,二梯队的房子售出数量最多,现在二梯队集中了城市外溢的产业配套和居住需求,是配套较为成熟、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区域。截止3月底,成都二梯队GDP总额856.8亿元,占成都28.8%;人口总数455万人,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目前市场而言,四大调控政策的出台,有效遏制了投机性需求的爆发式增长,使得成都房价逐步趋于平稳。而与此同时,像成都这样的新兴城市,范围的内住宅库存急速下降,新房库存去化周期缩短,出清周期仅1个月,由此造成的市场供不应求的态势,促使近郊部分不限购、不摇号的文旅养老地产项目成为全城火热追捧的对象。
总体来说全国的房价还是趋于平稳,没有出现很多人想象中的大起大落,因此总结出当前的调控政策还是以维持稳定为主,房价缓慢下行才能避免对国民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823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