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最大牧场
丹麦有机农业:安全至上
丹麦爱氏晨曦牧场的奶牛牲舍,不管是饲料成分还是每头奶牛的“宿舍”面积都有具体的规定。
无论是在养殖过程还是屠宰过程中,丹麦均采用了世界上最严格的检疫标准。
提要:在丹麦,市场上销售的有机食品都会贴上特别的“有机食品”标签,方便消费者识别。在推广有机农业的过程中,并不直接对单个有机农场主进行补贴,而是通过给有机农场主提供教育培训、创造市场对有机农产品的更多需求等措施来刺激有机农业的发展。
丹麦在科学发展养殖业的过程中还积极倡导“动物福利”,在猪舍内装淋浴系统、为怀孕的母猪开辟更大的活动空间、对运输动物的时间和时长做出限制、减少动物在运输过程中的痛苦、农场主要尽可能为生猪提供最佳的生活环境,从而使猪肉的营养价值和品质都得到提升。
[新镜鉴]
根据《经济学人》杂志发布的2012年度《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丹麦名列全球食品最安全的国家行列。其上榜的关键原因在于丹麦拥有一整套严格的食品安全保障体制和完善、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这个“绿色国度”是如何让其农业也“绿色”的呢?
有机食品“特供”学校医院
丹麦农业和食品理事会政策研究部主任安德森·林勒特向记者介绍说,丹麦境内没有大江大河,地表径流很少,饮用水全部来自地下水。因此丹麦在农业生产中严格限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避免污染地下水资源。其农业环保控制是世界上最严格的,某些领域的立法严格程度超过欧盟。政府当局经常会突击检查土地的使用情况,农民使用的农药和化肥都需要详细登记备查,以保证人畜健康和安全生产。
正是由于政府对农产品和食品安全的严格监控和坚强保障,丹麦出产的猪肉、牛肉、牛奶和乳制品、家禽、貂皮、方便食品、糖果和蔬菜畅销全球,其有机农业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政府对发展有机农业更是设立了雄心勃勃的目标:到2020年有机农业的产值实现翻番,农业用地的15%用于发展有机农业。
与传统种植业相比,有机种植业的特点是完全不使用农药和化肥。在丹麦,市场上销售的有机食品都会贴上特别的“有机食品”标签,方便消费者识别。值得注意的是,丹麦在推广有机农业的过程中,并不直接对单个有机农场主进行补贴,而是通过给有机农场主提供教育培训、创造市场对有机农产品的更多需求等措施来刺激有机农业的发展。
为了创造市场需求,丹麦政府出台政策,首先把幼儿园、学校、医院、养老院等这些公共机构的食堂变成“有机食堂”,确保这些食堂的食物原料来自有机食品。目前,哥本哈根所有公共机构的食堂已经有95%的食物原料来自有机食品。
这一项目的总监、“哥本哈根食品屋”负责人比尔格特·艾格向记者介绍说:“我们已经做到在相同的花费下,95%的原料来自有机食品。我们的做法是,在饮食中增加蔬菜的比例,减少肉类的消耗,改变人们过去摄入过多肉类的不健康饮食习惯,改为配发学校统一准备的有机营养午餐。”
抗生素超标会被“特别关注”
丹麦乳业高度发达,欧洲最大的乳制品生产商之一“爱氏晨曦乳业公司”,出口产值每年约为18亿欧元,占丹麦农产品出口总值的20%以上。和丹麦国内很多农产品生产商一样,它采取了合作社形式的产权结构,由丹麦、瑞典和德国的8000多名牧场主共同拥有。这些牧场主既向爱氏晨曦提供牛奶奶源,同时也是它的股东。
“更接近自然”是爱氏晨曦的乳产品的营运理念,其所有产品均不添加人工色素和调味剂,并严格控制使用食品添加剂。它出产的牛奶全部采用其独创的著名的
“阿拉花园”质量管理体系,执行最严格的检验检疫标准,运用到“从牧场到餐桌”链条上的每个环节,涵盖了对奶牛牲舍建设、饲料选择、挤奶时间、牧场环境、牛奶储存与运
输等牧场管理的各环节进行质量管控的指标和细节。
爱氏晨曦在丹麦本土还有约300家有机牧场,这些牧场对饲料、奶牛牲舍和自然放养的要求要比普通牧场更加苛刻。比如,有机牧场的奶牛在每年4月15日至11月1日期间,只要天气条件允许,所有年龄大于4个月的奶牛必须进行草地自由放养。有机牧场还规定,每头奶牛的牲舍面积至少达到6平方米,奶牛食用的饲料必须是有机饲料,等等。
确保奶制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将牧场原奶的收购价格与其质量挂钩。原奶在运输到牛奶加工厂后,工作人员会对原奶进行检验,收购价格根据检验结果进行最高幅度可达10%的上下浮动。此外,爱氏晨曦还会定期对原奶进行微生物数、抗生素等各种检验。比如,每四周必须对原奶进行抗生素检验,如果超标,除了降低奶价,牧场还必须接受罚款,并在接下来的12个月中被列入特别关注名单。情况严重者,则被开除出“阿拉花园”。
爱氏晨曦和丹麦食品检测仪器公司合作发明出一种可以快速检测出牛奶中三聚氰胺的方法。传统的检验程序需要经过细菌育种、培育和检测,操作复杂且检测周期长,而新方法全程自动化,耗时短,检测效率大大提高。
养猪采用全球最严检疫标准
丹麦被世界公认为“养猪王国”,是一个猪比人多得多的国家,其总人口只有约550万人,但每年向国际市场供应的生猪总量超过3000万头,相当于每人出口5到6头猪,猪肉贸易额约占全球的23%。近100年来,历经几代人知识、技术和经验的积累,丹麦取得了全世界对其安全优质猪肉的高度认可,猪肉品质不断提高,安全监管体系不断完善。
丹麦在长期发展养猪业的过程中,一直努力减少养猪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猪粪便中的氮和磷等元素是主要的污染源,监管当局不仅严格禁止在猪饲料中使用催生剂、荷尔蒙等生长激素,还要求生产企业利用科技成果,增强生猪对饲料中氮和磷的消化吸收能力,大幅减少生猪通过粪便排放出的氮和磷等污染物质。目前,欧盟对于养猪场每公顷土地所允许的最大氮排放量是170公斤,而丹麦则更加严格,仅为140公斤。
猪粪便和猪舍废弃物经过发酵处理后,作为天然有机肥料施入农田,取代种植业中使用的化肥。通过这种良性循环的方式,丹麦既发展了生态农业,又保护了自然环境,发展出环境友好型畜牧业和养殖业。
丹麦在科学发展养殖业的过程中还积极倡导“动物福利”,比如在猪舍内装淋浴系统、为怀孕的母猪开辟更大的活动空间、对运输动物的时间和时长做出限制、减少动物在运输过程中的痛苦、农场主要尽可能为生猪提供最佳的生活环境,等等。这样,使猪肉的营养价值和品质都得到提升。
无论是在养殖过程还是屠宰过程中,丹麦均采用了世界上最严格的检疫标准。在屠宰场,所有生猪必须经过由政府审核和雇用的专业兽医的严格检查后方能屠宰。这样的检疫工作均是独立进行的,以确保其严格性和客观性。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825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