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池塘主养黄颡鱼的技术要点有哪些,可以分享一下吗?

?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鲇形目,鲿科,黄颡鱼属。又名昂刺鱼、昂公鱼、黄辣丁等。自然环境中,在静水或缓流的浅滩生活,昼伏夜出。主食底栖小动物、小虾、水生小昆虫等。其肉质细嫩肉、味道鲜美、无肌间刺、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欢迎。

池塘主养黄颡鱼的技术要点有哪些,可以分享一下吗?

?近年来,泰兴市部分养殖户,由过去以养殖大宗鱼类为主,改为以养殖黄颡鱼为主。但产品上市规格、养殖产量、养殖效益差异较大。为提高产品上市规格和养殖者的经济效益,根据部分养殖户的经验,现将池塘主养黄颡鱼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池塘要求

池塘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注排水方便,池底平坦,淤泥不超过10公分,不渗水、不漏水。面积以3~5亩为宜,水深1.5~2米。

鱼种放养前10~15天,用生石灰75~100公斤/亩或漂白粉10~15公斤公斤/亩化成浆后全池泼洒,杀灭池中野杂鱼和病原生物。鱼种放养前5~7天,加注新水1米左右,每亩施入充分发酵腐熟的有机肥150~200公斤。

二、鱼种放养

一般选择晴天放养。同一池塘放养的鱼种规格大小基本一致。每亩放养规格为15~25克/尾的黄颡鱼2000~2500尾,搭配混养规格为15~25克/尾鲢、鳙鱼种200~300尾。

三、饲料投喂

?黄颡鱼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喜食“活、腥、软”的饲料,可将小鱼、小虾、螺蚌肉、畜禽加工下脚料等动物性饵料绞碎后,用土面粉(次粉)作粘合剂,充分搅匀成团状后,放在饵料台上投喂,大规模养殖可投喂人工配合颗粒饲料。

为便于观察鱼的摄食情况,在池中搭设饲料台,投饲要做到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日投喂量占鱼体重的2%~5%,并按水温、天气及鱼的摄食情况而灵活掌握。一般每天上午8~9时、下午5~6时各投喂一次,上午投喂一天投喂量的1/3,下午投喂2/3。

四、水质调控

?黄颡鱼喜清新的水环境,因此,应特别注重水质改良,方可减少疾病,提高成活率。主要措施:

1、泼洒生石灰。每月每亩用10~15千克生石灰全池泼洒。

2、泼洒EM菌。EM菌可改善水质。

3、改善底质。5~9月份每15~20天用底质改良剂4千克/公顷,可净化水质,降低氨氮,硫化氢,消除重金属离子及亚硝酸盐,改善水域底质环境。

4、更换新水。一般5月份前每15~20天加水一次,6~8月份每10~15天加水一次,加水时间以白天为宜,保持水体溶氧不低于5毫克/升。

1、池塘:养殖黄颡鱼要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河塘。2、混养:可以在池塘中投放鲢鱼、鳙鱼以及饵料鱼。3、水质:需要每隔半个月左右换一次水,让水质保持清净。4、防病:要在饲料中放入抗生素,防止黄颡鱼感染车轮虫、水霉病等。

黄颡鱼如何养殖

1、池塘选择

养殖黄颡鱼时,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干净的池塘,并且要保证池塘的水深在1-2米左右,另外要在池塘搭建一台增氧机,避免黄颡鱼缺氧死亡。

2、进行混养

养殖黄颡鱼时,可以在池塘中投入白鲢、饵料鱼等繁殖速度较快的鱼种,不仅能起到净水的作用,还可以给黄颡鱼提供充足的食物。

3、水质要求

黄颡鱼喜欢在清洁、透明的水质中生长,在养殖时需要每隔20天左右换一次水,每次换水时要按照保留原水三分之一的量进行,让黄颡鱼健康生长。

4、防治病害

黄颡鱼在人工养殖过程中容易发生病害,比如肠炎、车轮虫以及水霉病等,平时饲养时,需要在饲料中加入足量的抗生素,并且要经常对池塘进行消毒,防止黄颡鱼死亡。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846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