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伊犁河谷伊力酒——伊犁行三

2012年4月28日,开完全区粮食规范化管理现场会,老总建议到新源县肖尔布拉克镇去看看,说那里伊力特酒厂有两个他在经理学习班时的同学,于是,我们五人驱车从伊宁出发,沿着伊犁河谷一路东行。

伊犁河谷伊力酒——伊犁行三

一、伊犁河谷

? 伊犁地区是由北天山山脉与南天山山脉夹峙形成的西宽东窄、西低东高的三角形区域。其中最大的伊犁谷地在中国境内东西长有360公里,南北最宽处275公里,这里雪山圣洁,河流纯净,天空高远,气候湿润,冬暖夏凉,水草丰茂,良田万顷。

? 伊犁河谷是个向西开敞的喇叭形谷地,可以大量接受来自大西洋的湿润水汽,每年春季湿润的西风气流进入伊犁河谷,由低向高处爬升,气流由暖变冷,在山前地带就形成丰富的降水,迎风坡处竟然可达到600-800毫米,所以这儿也成为欧亚大陆离海洋最远的、却有着海洋性气候的一个天赋灵犀的地方。

? 暮春四月,细雨霏霏,车行驶在平坦的柏油路上,路两边就是肆意流淌着青春的色彩。扑面而来的翠绿,夺人眼球。隔着车玻璃远望,山峦在细雨的朦胧中起伏,如同水墨画,山顶是白雾缭绕。而顺山而下的就是连成一片片的绿草茵茵,在这宽阔河谷中肆意奔放着青春色彩,不断映入眼帘的一条条小溪水,在缓缓流淌着,还有一群群牛羊,在草原上悠闲的吃草,那浪漫多情的百花,也在轻风细雨中摇曳,随处飘荡着大自然的气息。

? 我不由的心中赞叹:这一道天山深处的靓丽景观,宛若立体画卷中西部风景长廊,展示出我们西北人的骄傲呀!慨然诗道:

车行新源雨濛濛,群山一路绿葱笼。

溪流潺潺牛羊闲,我心也寄云雾中。

二、伊犁酒厂生产线

? 在伊犁,最出名的是伊犁酒,被世人“新疆茅台”。因为正是横亘的南北天山,犹如伸展的双臂,呵护着这里数万平方公里没有任何污染的土地,使该区域形成了一个天然闭合的生态环境,特别适合酿酒微生物的繁衍和纯化,对于白酒酿造业来讲,这是一个天造地设的不可多得的酿酒生态圈。所以,这儿酒厂甚多,其中我们现在要去的肖尔布拉克镇就是闻名中外的“酒乡”。

由于路不熟,车竟然行驶到了新源县城,方察觉不对,电话一通才知已跑过了近三十公里。于是回车西返,一车五人瞪大眼睛,寻找路口的那个大酒壶标志及万马奔腾雕塑大门。

肖尔布拉克镇坐落在风光秀美的伊犁河谷东端,距新源县28公里,也是兵团农四师71团所在地。由于建镇时间不长,镇区来往的人不多,新修的街道显得很宽阔。街道两旁的楼房很少,小城镇建设仍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伊力特二厂的李厂长早早在厂门口等候着我们一行。老总快步下车,同学相见,分外亲热,酒厂的厂长果然长相不凡,高大魁梧,满面红光,面部明显的特征就是有点酒糟鼻子,他热情的带领我们一行五人进酒厂参观。

以前总是谣传说酒厂不冒烟,生产的白酒全是酒精勾兑的,据说这样节省成本,但酒精害人不浅。进的厂子,首先看到是一大堆酒糟在发酵,我捧起一把,细细观看,有大米粒、小麦残粒等,厂长介绍说:白酒是用天山雪水,精选伊犁河谷颗粒饱满无污染的优质高粱、小麦、大米、玉米、豌豆等五粮为原料,秉承“混蒸、续渣”泥窖发酵的“老五甑”传统酿造工艺,加以现代科技精心酿制,比如,厂子每年光从在71团中储粮直属库就进6000吨小麦,看来,这个酒厂用粮食酿酒是名实相符。伊力酒连获国内外50余项殊荣,连续多年被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和消费者协会推荐为“消费者信得过产品”,也并非浪得虚名。

? 厂长带我们参观了一个车间,这里是一条生产流水线,他介绍说,近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公司以“重质量、创名牌、拓市场、求效益”为宗旨,凭借高效的运行机制,稳健务实的经营作风,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伊力特效应”。公司主要生产“伊力”牌金奖伊力特曲系列、伊力老窖系列、伊力大曲系列、营养型伊力特系列等100余个品种规格的系列产品。现在厂子这条生产流水线上出台的就是研发的新产品伊力柔雅。

伊力柔雅“元青花”酒是以优质小麦培制的包包曲,采用中国传统工艺及绵柔型特殊工艺,精心酿制而成。酒体无色透明,如莲花般超然脱俗、纯洁高雅。

? 我们在生产线上认真参观,几十个白衣工人有条不紊的封口、套盒、装箱,我们忙用相机在车间留影,这样的场面毕竟我们见的少。老总顺手拿出了一瓶,这是46度,250ML瓶装,问道:“这样流水线,日生产量是多少?”厂长笑着说:“可以有5000箱!”我悄悄试算了一下,一箱12瓶,目前市场零售价统一为58元,按出厂的50元算,一箱价值600元,一天的产值就是300万元,月产值就9000万元,这还只是一个分厂呀!正是:

? 领导百里会同窗,伊力特酒飘醇香。

? 流水线上看柔雅,一日生产五千箱。

三、伊犁酒发展史

厂长又带我们来到原浆酒的库房,里面酒香扑鼻,各种原浆酒的不同罐装林立在我们眼前,有500公斤的陶瓷罐,也有100吨的大铁罐,罐上都挂着牌子,注明生产日期和酒精度等相关材料。厂长自豪的介绍,在这个肖尔布拉克镇,除了他们伊力特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然后就是肖尔布拉克酒业有限责任公司。这两家酿造的白酒,就达到了新疆白酒总产量60%,使这里成为新疆白酒产业的中心。

? 从厂子出来时,老总的另一个同学总公司的刘工也来了,我们就在对面的伊力特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大楼前合了影。据资料,公司的前身为新疆伊犁酿酒总厂,在56年前的那个寒冬,一粒带着酒香的种子,被一群有梦想的垦荒汉子种植在肖尔布拉克这片刚刚开垦的土地上。从此,这个名叫“伊力”的种子生根、发芽、抽枝,长成参天大树。

到了1999年5月,公司是由伊犁酿酒总厂作为主发起人,联合五家法人单位以发起方式设立上市公司。这是一个以“伊力”牌系列白酒生产为主业,涵盖科研、食品加工、野生果综合加工、生物工程、房地产、天然气供应、宾馆、等产品和产业相配套的多元化现代公司制企业。总资产达10.8亿元,年创利税两亿元。有诗为赞:

? 天山腹地一河谷,水甜酒香人纯朴。

? 伊力特曲出天然,英雄本色豪情抒。

四、伊犁美酒

盛情午宴,一起喝的就是伊力酒,刘工,李厂长还有李副厂长三人加上我们五人,团聚在一个豪华大包间,菜肴极为丰盛。

伊犁人都会劝酒,源于骨子里的热情好客,而在酒厂工作领导,酒量当然不含糊,于是,用平日倒茶的壶斟酒,逐一倒入各自桌前的量酒器中,然后用自已小杯细酌慢饮。

? 酒席间,我提出有个疑惑,为什么会民间流传着“新疆的好酒在伊犁,伊犁的好酒在肖尔布拉克”的说法?刘工是国家级评酒师,这问题娓娓而谈,我才明白其中道理,肖尔布拉克蒙古语称为“圣泉”,世居于此的哈萨克牧民则称之为“碱泉”,含有钾、钠、钙、镁、锌等多种有益人体的微量元素,这种略偏轻碱的天山冰川融水奇迹般地解决了白酒酿造发酵过程中需要抑酸的技术难题,使得酸碱综合达到最佳,倾心酿造的白酒系列具有绵甜爽净、醇厚芳香、回味悠长的特点。

? 几杯酒下肚,果然好酒呀!入口圆润顺喉,尾净爽,余味悠长,饮后畅快舒适。李厂长感慨万端地说,对于酿造伊力特的伊犁人来说,酒香就是他们内心关于故乡的图腾,是周游四海的伊犁人回家时最熟悉的味道。

? 主家三人,好口才加大酒量,轮番热情表达,几壶美酒喜相逢,谈笑之间,酒兴越来越浓,虽然是各扫门前雪,但三量酒器下来,也达到450ML左右了,我已有几番醉意朦胧了。纯正的伊犁酒的确不凡,辣其味、思其品、探其趣,我在淋漓尽致的畅饮中,体验这种难得的惬意。欣然赞道:

伊犁有美酒,与君饮千杯。

? 滴滴浓香露,绵绵入心髓。

? 多少江湖事,百年醉几回。

? 清风写诗意,相伴白云归。

五、归途

?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恋恋不舍的要离开酒厂了,三位主人送行很远。车西返伊宁,酒意已涌上心头,回首再望肖尔布拉克,“新疆第一酒”的桂冠仍然在这片土地上酒香弥漫。我想,酒总是与诗情和梦想相连,这片原本荒芜而单调的土地上自从有了酒,就有了梦想,有了传说,也有了太多关于酒的传奇故事。而这些曾经创造了或正在创造历史的伊力特人就是这传奇故事的主人公。我今天认识的就是几位领导,就是这样的主人公。

? 一觉醒来,已进入了伊宁市区,此时,夕阳西照,在伊犁河大桥上,我们停车留影。望着这滔滔西去的波涛,老百忽然有个想法:用伊犁河水来比喻伊犁人绵绵不断的友情和喝不完的伊犁美酒,是否更适当呢?(可参见伊犁行二)。

一年的房租是9000麻烦帮我们算下房屋租赁税是多少?

第一节 地质灾害发生情况

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新疆地质灾害种类多,主要包括突发性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灾害和缓变性沙漠化、盐渍化灾害,此处所述地质灾害发生情况主要论述新疆突发性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灾害的发生情况。

新疆地域辽阔,总的地形轮廓为“三山夹两盆”(即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夹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三大山系山脉连绵起伏,地形高低悬殊,新构造运动强烈,气候和自然环境复杂多变,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下,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灾害时有发生,灾情较为严重。

新疆系统的地质灾害灾情统计工作始于1998 年,1998 年以前的灾情统计主要来源于各类研究成果,灾情统计不全面。

一、1958~1997年灾害发生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1958~1997 年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灾害56 起,因灾死亡345 人,经济损失1.27 亿元,详见表6-1-1。56 起灾害中泥石流灾害最多,达33 起,占灾害总数的58.93%,其次是滑坡灾害和地面塌陷灾害,分别为12 起和8 起,占21.43%和14.29%,最少的为崩塌灾害,发生3 起,占5.36%。

56起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乌鲁木齐市、伊犁地区、巴音郭楞州、昌吉州、塔城地区,共47 起,占83.93%,其中乌鲁木齐市、伊犁地区、巴音郭楞州、昌州吉、塔城地区各发生 14 起(占25%)、12起(21.43%)、7 起(12.5%)、7 起(12.5%)、7 起(12.5%)。阿克苏地区、和田地区、克孜勒苏州、吐鲁番地区、喀什地区共发生9起,占16.07%。

1958~1997 年 30 年间,灾害发生最多的年份为 1996 年和1997年,分别为10起和7 起,分别占17.86%和12.5%,其次为1980年,发生5次,占8.93,其他年份灾害发生次数均少于5次。

二、1998~2005年灾害发生情况

1998~2005年新疆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灾害483起,因灾死亡79 人,因灾受伤33 人,经济损失18897.52 万元。详见表6-1-2。

1998~2005年发生的地质灾害以滑坡灾害为主,发生352 起,占72.88%,其次为泥石流灾害,发生92起,占19.05%,崩塌和地面塌陷灾害发生较少,发生26起和13起,占5.38%和2.69%;造成人员伤亡最多的是滑坡灾害,因灾死亡60 人,占75.96%,其次为泥石流灾害,因灾死亡14 人,占17.72%,崩塌和地面塌陷分别造成3 人和2 人死亡,占3.79%和2.53%;造成经济损失最大的是滑坡灾害,达12500.1 万元,占66.15%,其次是泥石流灾害,为6183.54万元,占32.72%,崩塌和地面塌陷灾害造成的损失较少,分别为112.58和101.3万元,占0.59%和0.54%。详见表6-1-3。

表6-1-1 1958~1997年灾害统计表

表6-1-2 1998~2005年灾情统计表

表6-1-3 1998~2005年灾种分类统计表

1998~2005年灾情最重的地区为伊犁地区,发生灾害369 起,占76.39%,死亡62 人,占78.48%,经济损失12233.56 万元,占64.74%;灾情较重地区为克孜勒苏州、巴音郭楞州、昌吉、塔城、乌鲁木齐市,共发生灾害85 起,占17.59%,死亡15 人,占18.98%,损失4671.2万元,占24.71%;其他地区灾情较轻,共发生灾害29起,占6.00%,死亡2 人,占2.53%,损失1992.76万元,占10.55%,详见表6-1-4。

1998~2005 年间发生灾害次数最多的是2002 年,发生灾害206起,占42.65%。见图6-1-1。

图6-1-1 1998~2005年灾害发生次数图

表6-1-4 1998~2005年灾害地区分布表

1998~2005年间发生灾害造成经济损失最大的是2002 年,损失10775万元,占57.02%。见图6-1-2。

图6-1-2 1998~2005年灾害经济损失图

1998~2005年间发生灾害死亡人数最多的是2003年,死亡23人,占29.11%。见图6-1-3。

图6-1-3 1998~2005年灾害死亡人数图

第二节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展

一、地质灾害调查、勘查与治理工作

新疆地质灾害调查、勘查与治理工作起步较晚,主要为国家出资项目。1993年首次开展了“新疆地质灾害现状调查”工作,此次工作以收集资料、编图为主,未投入实物工作量。1998 年以后,国家和自治区逐渐加大了地质灾害防治基础工作的投入力度,并先后安排了“乌鲁木齐市南山矿区泥石流灾害勘查”、“伊犁地区地质灾害调查”、“阿勒泰市区崩塌、泥石流灾害勘查”、“新疆1∶50万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新源县等33 个“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伊犁地区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与处置”、“乌鲁木齐市六道湾煤矿塌陷区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示范区勘查”、“新源县、巩留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工作,详见表6-1-5。这些基础性工作的开展,明显提高了新疆地质灾害的研究程度和防治水平,尤其是开展“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普及了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提高了当地政府和群众对地质灾害危害性的认识,建立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制定了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预案,增强了地质灾害的预警能力,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表6-1-5 国家出资地质灾害调查、勘查工作项目一览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商业性地质灾害勘察、治理工作开展较少,仅3项,2003年2项,2004年1项,详见表6-1-6。

表6-1-6 商业性地质灾害勘察、治理项目表

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为避免工程建设诱发和加剧地质灾害或遭受地质灾害的威胁,国土资源部就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下发了一系列文件,并对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进行了规范。新疆此项工作始于1999年,至2005年我区共进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135项,其中,1999年开展了1项,2000年开展了5项,2001年开展了7项,2002年开展了11项,2003年完成14项,2004年完成51 项,2005 年完成43 项,呈逐年增加的趋势。项目涉及公路建设、房地产开发建设、水利工程建设、公共设施建设、输油(气)管线建设、厂矿企业建设、电厂建设、旅游设施建设、农业开发基地建设、机场建设、移民搬迁选址、城镇规划建设等。在已进行的135 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项目中,一级评估72 项,二级评估24项,三级评估39项,详见表6-1-7。

表6-1-7 1999~2005年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汇总统计表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开展对项目建设可能诱发和加剧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建设项目遭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可能性进行了评估,提出了适应建设项目特点的可行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建议,为保证建设项目用地安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三、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及巡查检查工作

根据国土资源部有关要求,我区每年汛期均组成汛期地质灾害巡查检查组,检查防灾预案、险情巡查、汛期值班、灾情速报等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制度的落实情况,发生灾情及时上报,并组织力量及时奔赴现场进行调查,1998~2005 年共派出291 人次、历时尽500余天、行程数万千米,详见表6-1-8。

表6-1-8 地质灾害巡查检查及应急调查工作统计表

通过汛期地质灾害巡查检查和应急调查,提高了各级政府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应急反应能力,为各级政府在减灾防灾工作决策中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为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工作

我区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主要为汛期气象预报预警。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的灾种为崩塌、滑坡、泥石流3种类型,采用的预报方法为专家分析法。2004 年4 月5 日起正式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发布形式以传真或电话方式每天向伊犁地区发布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和向达到4 级(预警级)以上地区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并于2004年5月15日起在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及新疆专业气象服务网上发布。

五、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

近年来新疆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取得长足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法制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02年5月1日起施行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对地质灾害的防治方针、规划编制、预案制定、灾害预报、灾害治理、危险性评估等方面均作出了明确规定,为自治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制度建设进一步深入

自治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先后制定了《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审查认定工作制度》、《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资质审查报批工作制度》、《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案审查和编写工作要求》等。同时,针对自治区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危害大和多发生在汛期的特点,建立了汛期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编报制度、巡查检查制度、值班制度和灾情速报制度以及应急调查处理制度等,使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逐渐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正常轨道。

(三)组织体系已经形成

自治区人民政府专门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地质灾害多发县(市)成立了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机构,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成立了“汛期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加强了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为全面落实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和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制度,建立并运行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地质灾害多发县(市)还与各乡、镇(场)签订了地质灾害防治目标责任书,提出了目标,落实了任务,明确了责任。全区地质灾害防治监督管理体系、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和灾情速报、应急调查处理的快速反应体系已经形成。

(四)监督管理得到加强

在建立和完善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巡查检查、应急调查和灾情速报等工作制度并得到了较全面落实的基础上,加强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资质管理,开展了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有效地保障了建设用地的安全。同时,推行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案编审制度,遵循“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初步遏制了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

(五)全民防灾意识得到提高

每年以4 月22 日“世界地球日”为契机,采取各种宣传方式,在全疆范围内广泛开展“防治地质灾害”、“善待地球”等多主题、多形式、多内容、多层次的科普宣传活动;同时,紧密结合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对当地广大群众和政府主管部门的干部进行了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极大地提高了全民防灾意识。

第三节 地质灾害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自治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了长足进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依然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地质灾害防治法规、制度不够完善

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外,自治区尚无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方面专门的法规和规章。

二、地质灾害防治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地质灾害基础调查、专项调查与管理经费2005 年才列入地方财政预算管理,投入有限;专项勘查治理经费没有资金来源,尚未形成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

三、基础调查工作推进缓慢

新疆国土面积大,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地质灾害发生频繁、分布广泛,目前所开展的地质灾害研究工作还远不能全面覆盖新疆地质灾害多发地区,全疆86 个县(市)只完成了33 个县(市)的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仅占38.4%,完成调查面积61.6 万平方千米,占全疆总面积的37.3%,有针对性的地质灾害调查、地质灾害勘查、治理项目更少,无法全面系统地掌握我区地质灾害分布规律,也无法满足地质灾害防治的需要,全疆还有50 多个地质灾害多发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以及重点地质灾害专项调查、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勘查等工作急需开展。

四、矿山地质灾害严重

新疆矿产资源丰富,在40 多年的开采历史中,由于矿山企业重开发轻保护,“三废”随意堆(排)放、矿山复垦率低、乱采滥挖现象时有发生,致使矿山地质环境恶化,诱发的地质灾害严重。主要表现在大量废渣、尾矿、生活垃圾堆(排)放占用土地资源、破坏植被、污染地表水及地下水、甚至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排放破坏土壤和植被、污染地表水及地下水;露天开采破坏地形地貌、形成的不稳定边坡诱发崩塌、滑坡灾害;地下开采形成大面积采空区,诱发地面塌陷灾害;矿山建设开挖工程形成不稳定边坡,诱发和加剧崩塌和滑坡灾害。据自治区生态地质环境现状调查报告,至2004 年各类矿山开采破坏土地总面积32529.8公顷,其中,破坏林地209.31 公顷,占总面积0.6%,破坏草地 5781.45 公顷,占 17.8%,破坏耕地 457.97 公顷,占1.4%,其他类型土地26081.08公顷,占80.2%。矿坑水、选矿废水、堆浸废水等年产出量6870.67万立方米,年排放量5491.87万立方米,年循环利用量1378.80万立方米。其中,矿坑水年排放量5540.35万立方米,占80.64%,选矿废水年排放量1308.09 万立方米,占 19.04%,堆浸废水年排放量 22.23 万立方米,占0.32%;煤矸石、废石土、尾矿等废渣年产出量4070.09万吨,年排放量3541.35万吨,累计积存量35333.26 万吨,年综合利用量528.74万吨。其中,煤矸石年排放量188.28 万吨,废石土年排放量3225.47万吨,尾矿年排放量656.34 万吨,分别占矿山废渣年排放量的4.63%、79.25%、16.12%。矿山发生地质灾害771 起,规模以小型为主,占灾害总数的97.29%;中型次之,占灾害总数的2.17%;大型仅占灾害总数的0.54%。其中,死亡1 人以上、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135起,共造成46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3001万元。灾种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矿坑突水、矿井冒顶,在各类地质灾害中崩塌 60 起,占7.78%;滑坡52 起,占6.74%;泥石流75 起,占9.73%;地面塌陷552起,占71.60%;矿坑突水27 起,占3.5%;矿井冒顶5起,占0.65%。灾情等级(不包括矿坑突水、矿井冒顶):特大级3起,重大级5起,较大级25起,一般级706起。

五、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水平较低

新疆专业地质灾害监测点少,仅有乌鲁木齐市黑甲山滑坡1个由乌鲁木齐地质环境监测站进行专业监测的灾害点,和地质灾害高发区的伊犁州直8县1市227个群测群防监测点,监测仪器手段落后,采用最原始的监测设施和手段;其他已完成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的县(市),虽选定了各级监测点,但由于种种原因,尚未开展监测工作,使我区地质灾害监测工作处于较低水平。

新疆除伊犁州直属8县1 市和其他24 个做过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的县(市)地质灾害研究程度较高外,其他地区均未作过地质灾害研究工作,地质灾害研究程度低。加之新疆地广人稀,做过工作的地区调查到的地质灾害事件大都无具体时间,造成统计分析样本少,影响预报的精度。同时我区发生在低山丘陵区地质灾害以泥石流为主,在地形上为过渡地段,气候上局地性强,泥石流多由局部暴雨诱发,气象站多数地处平原区县城所在地,无降水记录(或很小),大降水过程在新疆本身就是小概率事件,因此对泥石流灾害预报预警判据很难建立,目前新疆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主要针对大范围降水过程开展大区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预报预警水平较低。

六、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亟待治理

通过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查明有多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和城镇、重要工程设施的安全,据初步统计,目前新疆受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严重威胁的人口3万多人,受威胁财产6亿多元。如乌鲁木齐六道湾煤矿地下采空区、阿勒泰市将军沟泥石流、新源县则克台镇滑坡等。这些地质灾害隐患点急需治理。

没有什么房屋租赁税这个说法的,只是说房屋租赁出租方要交的税有5项。现在出租方不交。让承租方就是你去交。你去税务局交的时候税务局会把这5个税一起收了的

1、营业税9000*0.05=450(财产租赁5%的税率)

2、城建教育费附加=450*0.08=36(教育费附加3%,城建税市区7%县城5%)

3、房产税=9000*0.12=1080 (房屋租赁房产税12%)

4、印花税=9000*0.001=9(财产租赁印花税千分之一)

5、个人所得税=(9000-450-36-1080-19)*(1-0.2)*0.2=1186.4(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超过4000的按收入扣除租赁过程中缴纳的税费在扣除20%的金额后按20%的税率纳税)

合计纳税2761.40元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851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