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深圳的人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了?深圳的明天会怎样?

深圳的人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了?深圳的明天会怎样?

深圳的人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我觉得这样理解会更合适,首先,深圳的学位极度短缺,一边是政府天天建,一边是市民天天缺,至少从小学生学生数量看,深圳人越来越少的结论是有待商榷的,但是是否就能据此说深圳人越来越多呢?好像也不能,因为深圳的工厂确实在变少,相应的人口也应该在变少,城中村的生意不好做了,为什么?人少了才会这样!那人去了哪里,保障房、人才房、廉租房、关外相对偏远的小区房、东莞惠州的临深小区房吸纳了相当一批原本在关内城中村和关外比较好的城中村居住的一批人。那么人到底是多了,还是少了,我觉得应该说适合深圳的人多了,感觉不适合深圳离开的人也多了,所以人多了,人少了应该这么说,走的人多了,来的人也多了,总体上人应该没有太过剧烈的变动。

针对,深圳的明天会怎么样的问题,我个人的态度是充满信心,相信深圳的明天会更好,医疗会更好,教育会更好,养老会更好,只要能在深圳真正找准自己位置安顿下来踏踏实实努力的逐梦人,明天一定会更好

深圳官方统计 常住人口 数据是 增长 的,但 实有人口 (包括常住人口也包括临时人口,即居住时间少于半年或短时间过境人员)却大幅 下降 。

根据深圳市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末深圳市常住人口1302.6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9.83万人。

官方统计的常住人口增长主要得益于户籍人口的增长,常住户籍人口增长4.6%,占常住人口比重34.9%;常住非户籍人口增长3.6%,占比重65.1%。

深圳产业结构调整,淘汰低端产业,再加上房价以及房租成本较高等原因,实有人口流出比例居一线城市之首,正负叠加更可见流动人口外迁之多,迁出人口最多的流向是东莞。

实有人口的减少对深圳而言也是从侧面反映了深圳制造业的短期流失,从2019年第三季度深圳经济增速大幅放缓可见。但长期来看,产业结构优化,更将吸引高端人才集聚,高端制造业以及先进制造业会得到更长足的发展,总之, 深圳的明天会更好。

要回答深圳未来人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未来会怎样,就要知道 历史 上的深圳是怎样的!

历史 上,深圳是一个淘金者聚集的地方,之所以如此,因为深圳的 历史 和香港的产业转移有关,也和深圳的手机电子产业的繁荣有关。在深圳这些产业繁荣的二十年间,我就在深圳打工和闯荡过,深深地感受到深圳的传奇!

打几个比方:

01年的时候,我做电池厂的主管,下面有一个组长,非常不靠谱,天天混日子,拉帮结派,我警告他多次后毫不犹豫地炒了他鱿鱼。后来,他借了家里5万块钱,做mp3,才过了一年时间,就开着捷达回厂里炫耀。一年多就赚了二三十万(那时,主管的月收入在2500左右)。

08年的时候,全球金融危机,而我的老板从电池成品转型白牌手机(山寨),一年时间,从电池到转型手机,再到做到月十万台。当时的g-five一个公司,原本是给我们公司代工组装的,后来做到一年50亿的营业额。

12年,我和几个朋友开了一个手机公司,在一个做方案的朋友那里合作,这个朋友专门做方案和外包,基本上一年在龙华买一套房(当时房价在2万左右,一套房100平算200多万),已经持续几年了知道的就有五六套房了。

而深圳从事手机产业和配套的从业人员大约五十万人,而仅仅在华强北每天进出的人流就在五十万人。目前,深圳进入了产业转型的调整期,典型的特征,就是我的原来朋友圈都已经逐步退出手机行业转型别的产业,有的做电子烟,有的做蓝牙耳机,有的直接做亚马逊电商,但是,从手机行业来看,目前基本上已经式微,没有几个人坚持做下去或者能够在这个行业做下去。

而从深圳中小型企业来看,原来的手机产业,更多的人转型做贸易,而不是原来的产业上游或者中游或者配套,更多的是走向周边和下游贸易——跳过工厂,做贸易,买货来卖。

而目前以前海为例,原来的资产管理公司模式,私募模式和p2p行业都出现大量关闭退出和被监管,前海大量的商住楼和写字楼空置,我的朋友在前海有一层楼的写字楼,从17年初已经空置几年的时间,没有收租——原来15-16年,每个月收租在12万左右!

而以我的朋友做电池和手机工厂的角度来看,目前基本上都坚持不下去,关闭倒闭和退出,转型做其他行业或者贸易的大量增加,且维持日渐艰难。

从这些我所接受到的信息来看,目前的深圳和我印象中14年以前的深圳的相关产业繁荣程度差距巨大,甚至有萧条和萎缩的信号。这主要是深圳房价持续大涨,人工成本持续增长,以及深圳赖以生存的手机产业和电子产业的大幅萎缩导致的深圳内在的产业转型和调整没有完成,没有新的产业和机会替代原有的产业和机会导致的。

但是,我所经历的深圳繁华的时光,背后是产业和配套的发达和繁荣,以此带来的巨大的 社会 繁荣和机会的发达,而目前来看,还没有看到转型的方向和成功,假以时日,如果转型成功,方向明朗, 历史 上诸如我和我的朋友,以及相关的产业从业人员还是会回流深圳——以我自己的感受来看,离开深圳之后的日子非常难受:

内地不仅仅没有产业,不仅仅没有环境,也没有机会,没有发达的配套和产业从业人员,也没有这样的商业氛围。生活简单和枯燥。如果再有产业机会,再有投资机会,我们这些人一定会带着 历史 积淀的财富回到深圳淘金——因为其他城市根本没有机会,没有产业的配套和产业的足够空间,更没有财富效应。

我所说的这些,只有在深圳待过的人才知道,才能感受到,尤其是在深圳感受到,再回到内地的人!

应该是越来越少了,十年前的深圳再边缘的村子里都像步行街,人挤人,现在只有在节假日里那边特定的地方才人挤人,偏僻的都是很冷清的,越来越大都市化,容不下底层的劳动者,工业大部分都迁移分散到内陆的很多地方,深圳梦已经不在是底层劳动者梦,

深圳这边人越来越少了,我在松岗做实体店17年以来,人一年比一年少,生意也越来越难做,周围的小工厂都往东莞惠州方向搬,我也准备这两年看看东莞惠州有没有发展也去那边发展,或者回老家发展,这边房租贵还要什么喝茶费,针对铺位来说小小铺位要10万8万喝茶费,要命啊!我就是因为这个搬离原来做的小店

深圳的人口到底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有两种不同的统计渠道,一种是官方统计的数据,还有一种是实际的人口数据。

从官方统计的数据来看,深圳的人口数据实际上是增长的。

根据深圳市统计局统计的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末深圳市常住人口1302.6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9.83万人。其中常住户籍人口454.70万人,增长4.6%,占常住人口比重34.9%;常住非户籍人口847.97万人,增长3.6%,占比重65.1%。各区的实际人口分布如下:

从深圳官方统计数据来看,深圳人口增速还是相对比较快的,而深圳的人口增速之所以比较快,主要得益于户籍人口的增速,比如2018年包括龙岗,龙华,坪山,光明4个区的户籍人口增速都达到10%以上,其中龙华的人口增速甚至达到了16.8%,深圳也因此成为2018年全国主要城市当中户籍人口增速最多的一个城市。

当然除了统计局统计的人口数据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两个数据去反推深圳人口的增速。

第1个数据是幼儿园在园人数,截止2018年深圳幼儿园在园人数已经达到53万,这个幼儿园在园人数超过了北京上海等城市,成为全国幼儿园在原来是最多的一个城市。

第2个数据是社保缴纳人数。根据深圳市社保局公布的数据显示, 2014年末深圳医保参保人数为1157.83 人(其中参加职工医疗保险的人数为1004.16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153.67万人),但到了2017年末,深圳参保人数已经增加至 1466.92万人(其中职工医疗保险人数为1151.01万人,相比2014年增加 14.6%;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 245.10万人,相比2014年增加59.5%)。

从以上各项数据可以看出,深圳的常住人口实际上是一直在增加的,但为何有很多人感觉到深圳目前的人越来越少了?这里面主要涉及到一个实际管理人口的问题。

从实际管理人口的角度来看,深圳的人口是减少的。

实际管理的人口跟常住人口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常住人口就是长期居住在这个城市的人口,而实际管理的人口,包括常住人口,还有一些临时人口,这些临时人口包括居住时间少于半年,或者只是短时间过境的人。

虽然深圳官方公布的常住人口只有1300多万,但从其他统计口径来看,目前深圳实际管理的人口至少达到2200万以上。之前广东移动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曾经发布过一个《基于移动大数据的深圳市人口统计研究报告》,这个研究报告利用移动大数据对深圳进行人口统计,统计的结果显示,截至2017年深圳日常驻人口数大概是在2200万到2300万之间。

除此之外,2015年深圳曾经有机构统计过深圳的房子数量,截止2015年,深圳总共有60万套房子,实际登记的人口数量超过1650万,如果把那些短暂居住没有登记的人口计算在内,实际的人口至少在2000万以上。

所以一直以来深圳实际管理的人口都要比深圳官方公布的常住人口多出800万左右。

而最近一两年时间之所以出现深圳官方统计的常住人口一直不断增长,而大家感觉深圳的人口却减少了很多,实际上就是这些流动人口大幅减少了。

最近几年时间随着深圳不断地调整产业结构,很多低端产业都被逐渐淘汰掉,再加上房价以及房租成本的不断上涨,企业的生产成本越来越高,员工的生活成本也越来越高,目前有很多深圳工厂都把厂房搬迁到东莞,惠州或者中山江门等地区,比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华为把终端搬到了东莞松山湖。大量企业的搬出直接导致工厂越来越少,对应的工人也越来越少。

深圳实际管理人口减少了,对深圳来说会有什么影响?深圳会朝什么样的方向发展?

大家都知道过去几十年我国经济之所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口红利,人口红利不仅为我国 社会 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以及智力支持,同时大量的人口也创造了巨大的消费市场。

可见人口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那对于深圳来说,实际管理的人口减少,深圳会朝什么样的方向发展呢?

首先、短期之内人口的减少对深圳来说会有一定的影响,因为人口的减少不仅仅代表的是一个人口数据的降低,更关键的是跟人口一起流失的还有制造业,人口的流失只不过是制造业流失的最直接体现而已。这点可以从2019年第三季度深圳经济增速大幅放缓看出来。

其次、从长期来看流动人口的减少对深圳来说其实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虽然目前深圳实际管理的人口降低了,但是深圳的常住人口实际上每年都在增加,而且对人口的吸引力仍然处于全国前列的位置,而这些新增的人口基本上都是一些相对比较高端的人才,这些人才对深圳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打造以高 科技 为主体的先进制造业是有很大帮助的。

所以从整体来说,虽然短期之内深圳实际管理人口的减少会让深圳经历类似2008年那种阵痛期,但是深圳的发展后劲仍然是很足的,特别是在一些高端制造业以及先进制造业方面,深圳仍然处于全国前列的位置。也许现在深圳淘汰了很多落后的产能短期内会对GDP有很大的影响,但从长期来看,我认为这种调整更有利于深圳经济保持持续 健康 的发展。

很肯定回答你,深圳的人是越来越少了,看了几个回答都说是越来越多,我不知道这个回答是怎么来的?现在劳动力密集的工厂很多迁出深圳了,因为在企业来说,深圳的用人成本比别的地方高,房租贵,材料费都要高些。在工人来说。深圳的物价高,房租贵,以前两口子花三几百就可以租个单间,现在六七百。各方面的费用算起来很高了。一个月工只有四五千,房租,生活费,还要养家,根本就存不到钱,很多人就选择了别的地方去打工。最能体现人少了的一点是关外各街道,人流量少了很多。以前出租房基本没有空的,现在到处都是招租,介绍租客还有佣金!以前每到星期天街上人流都会拥堵,现在跟平时没差别。还有很多比较热闹的街上,没几家店面生意能做的好。以前一铺难求。现在到处都是转让!这样的情况居然还有人说深圳人口比以前更多?

虽然官方的统计数字说人口没少,但是从我们的居住环境和周边的商场和道路上看,人口密度没有以前高了。人员独步的往原先的关外搬迁。产业升级,房租上涨,还有内地就业待遇的提高,不少人也回老家去发展了。

在深圳绝大部份人买不起房,只能租房子住,然而长租公寓的兴起和原先房东每年递增房租的惯性思维下。打工者生活压力是一年比一年大。之前的旧厂房、宿舍、农民房,拆的拆,翻新的翻新。搞得富丽堂皇,有点被迫提高消费档次的感觉。

这么说吧 三个月前 我开车 从龙岗去南山上班 7点出发。到南山要9点。10月底开始 我能7点40出发。8点30多就能到。人多人少大家自己想吧

从公布的数据来看,深圳人口是越来越多的。一般来说,人口又分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不用解释相信大家也都了解。对于深圳这样发达的一线城市来说,用户籍人口来衡量它的人口多少是不客观的,因为深圳的人口吸引力实在太强,每年会吸引几百万外来人口,截止2018年,深圳的户籍人口只有454.7万,但常住人口却高达1302万,比户籍人口高了800多万,因此每年春运,大家回家国年,深圳就成了一座“空城”!这倒不是没人,只是少了一半人以上,变得萧条了。目前深圳每年常住人口都以四五十万的速度增长着,人口增量位居全国城市第一。

但大家可能会感受到深圳人口好像是少了?其实还有一个数据是实际管理人口!常住人口指全年经常在家或在家居住6个月以上的人口,也就是说,那些在深圳待不到半年的人口都不算是常住人口。由于深圳经济发达,人口流动非常大,因此它的实际管理人口比常住人口更多,超过2000万,因为近年来深圳实际管理人口趋于饱和或有所下降,再加上电商、外卖行业的崛起,使得很多人足不出户就可以购物、吃饭,因此导致街上人流少了,让人产生深圳人口越来越少的景象。

至于深圳的明天会怎样?可以说是一片光明!今年深圳经济增速放缓,很多人就炒作它要衰落,其实这种声音从来就有,在十几年前,一篇《深圳,你被谁抛弃》的文章曾引起轰动,但至今深圳没有被抛弃,反而越来越强。短期内经济发展遇到瓶颈不代表以后它就会一蹶不振,一座城市也不可能永远保持高速增长。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如火如荼,而深圳被赋予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 主义先行示范区,打造全球标杆城市,这样的城市发展前景怎么会不好呢?

桃源镇-历史沿革

桃源镇位于鹤山市区西南5千米处。清属古劳都,1912-1953年为鹤山县一区,1954年改属二区,1957年称桃源乡,1958年称桃源人民公社,1959年并入龙口公社,1961年复置桃源公社,1983年称桃源区,1986年称现名。镇区(桃源圩)始建于清光绪元年(1875),因圩南一古庙四周广植桃树而得桃源之名。

[编辑本段]广东省江门市鹤山市桃源镇

基本概况

鹤山市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西缘。总面积1108平方千米。总人口36万人(2003年)。鹤山市辖1个街道,10个镇:沙坪街道、龙口镇、雅瑶镇、古劳镇、桃源镇、鹤城镇、共和镇、址山镇、宅梧镇、云乡镇、双合镇。市人民政府驻沙坪街道,邮编:529711。代码:440784。区号:0750。拼音:Heshan Shi。 桃源镇位于珠三角腹地,距鹤山市城区3公里,325国道横贯全境,佛开高速公路、兴建中的江肇高速公路、广珠铁路越过境内。全镇总面积54平方公里,辖11个村委会和2个社区,常住人口2.2万人,旅外华侨、港澳台同胞1.8万人,外来人口1万多人。2007年及2008年,桃源镇连续两年被评为江门市招商引资先进单位、江门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先进单位。 2008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28亿元,比2007年(下同)增长15%;社会总产出41.1亿元,增长20.5%;其中第一产业产值1.61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产值31.47亿元,增长20.5%;第三产业产值8.02亿元,增长20%;地方财政收入4860.7万元,增长32.43%;农村经济总收入21.6亿元,增长11.2%;农村人均纯收入6992元,增长4.5%。

经济概况

2004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5.28亿元,比2003年增长10%;社会总产出25.72亿元,增长18.5%,其中,工业总产值20.05亿元,增长20.4%,农业总产值1.02亿元,增长5.2%;新上、增资扩建项目20个,实际到位资金合共3.13亿元,其中外资1886万美元。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桃源镇已形成了三业齐飞的发展势头。农业方面,桃源镇拥有了一批生产规模较大的“三高”农业生产基地,包括年上市鸡苗500万羽的国荣鸡苗孵化场,年上市肉猪1万头的美德洲农场和开发山地5300亩、被列为国家财政部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的桃源“三高农业品牌”——甘棠花木基地。工业方面,外资企业与民营企业已渐成气候,其中外资企业有30多家,民营企业有180家,构成了以电子电器、新型材料、纺织制衣、五金制伞等产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并涌现出北丰、联塑、法罗力·比力奇、安柏、康佰、制伞等工业品牌。第三产业方面,君威酒店的落成开业,桃花源商住区和桃源影剧院的相继落户,以及色色会所,马山风景区和金峡水库度假村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进一步巩固了第三产业在桃源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工业经济长足进步 工业方面,桃源镇拥有较大规模的外资、民营企业共300多家,形成了以电子电器、五金制伞、纺织制衣、新型材料等为主要产业的工业体系,并成功打造了北丰家用纺织、联塑管道、法罗力比力奇水暖设备、桃源彩伞等四大龙头工业。其中,制伞业是桃源镇的特色传统产业。目前,该镇已成为华南地区配套齐全的伞具生产基地、出口集散地和行业信息交流中心,并于2007年强势启动“桃源彩伞”区域品牌。此外,桃源镇着力完善工业配套设施,以新325国道为轴线,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开发了富民、建桃、德胜等三个工业园,各园的路网、电网、供水等工业配套已全面完善。 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三农工作方面,桃源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要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进农业产业提升,深化农业保障机制,以整治农村环境卫生作为切入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色产业方面,甘棠花木基地被列为国家财政部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种植面积突破6000亩;茶科所“金马牌”桔普茶被评为江门市20个优秀旅游商品和“2007江门市五邑八宝(特产)”之一;年上市鸡苗500万羽的国荣鸡苗孵化场和总种植面积达500亩的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等也属较具规模的“三高农业品牌”。 第三产业全面发展 第三产业方面,桃源文化广场、桃源影剧院已相继建成,三星级君威酒店是全市为数不多的星级酒店之一,镇区三大高品质商住楼盘建设如火如荼,投资近亿元、占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全市第一家经营日本料理的综合性特色酒店----椰林酒店正式开业。桃源墟镇逐渐形成以富源大道为主干道的新兴文化商贸区。同时,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城区发展规划,大力推进“桃源组团”的落实和“服务江门、辐射珠三角、面向粤西和大西南”的现代物流中心建设,以进一步增强桃源镇的综合竞争力。

历史沿革

清雍正九年(1731年)析置鹤山县。因县内有山如鹤而得名。 1993年11月8日,民政部批复(民行批[1993]208号)撤销鹤山县,设立鹤山市。 2000年,鹤山市辖12个镇:古劳镇、双合镇、沙坪镇、雅瑶镇、龙口镇、宅梧镇、共和镇、址山镇、云乡镇、鹤城镇、桃源镇、合成镇。总人口405779人,各镇人口: 沙坪镇 143888 龙口镇 35888 雅瑶镇 35236 古劳镇 32148 桃源镇 24333 鹤城镇 29649 共和镇 23929 址山镇 26541 宅梧镇 32354 云乡镇 4315 双合镇 9798 合成镇 7700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2年,鹤山市辖11个镇(沙坪、雅瑶、共和、桃源、址山、云乡、鹤城、宅梧、双合、龙口、古劳)。截至2005年12月31日,鹤山市辖11个镇(沙坪、雅瑶、共和、桃源、址山、云乡、鹤城、宅梧、双合、龙口、古劳)。2007年,撤销沙坪镇,设立沙坪街道。4月19日,沙坪街道办事处正式挂牌成立。

文化与名人

王老吉凉茶 “老老实实王老吉”,这是家喻户晓的广东王老吉凉茶广告语。但这也是王老吉始创人的写照,王老吉始创人为桃源镇钱塘人王泽邦,又名王阿吉。清道光年间,王阿吉为草药医生,与其子不断探索,以岗梅根、金樱根等10余种山草药,配制成独家凉茶,在桃源圩以大碗茶形式摆档。因卓有功效,故极受欢迎,生意兴隆,且驰名远近。清道光8年(1828),王阿吉全家迁广州,在十三行靖远街开设“王老吉”凉茶店,经营方式照旧。由于疗效优异,适用面广,价格低廉,饮用方便,不久风靡羊城。1840年,始出售袋装凉茶。至其第三代时,“王老吉凉茶”已行销全球华人地区,其孙王裕恒1870至港,在文武庙设店,市道兴旺。随社会发展,“王老吉凉茶”剂型也不断推陈出新,20世纪60年代中期,制成凉茶精,1988年又浓缩成冲剂,饮用更为方便。 竹朗金龙 鹤山市最负盛名的舞龙要数桃源镇竹朗的金龙。竹朗的舞龙习俗相传已有200多年。竹朗的金龙以龙头到龙尾都用金**饰物,故称“金龙”。金龙全长102米,龙头龙尾各重五六十斤。每次出动要动员70多人,表演时舞龙与舞狮同台演出,还配上龙珠、鳌鱼、鲤鱼等行当,表演“翻龙肚”、“金龙追狮”、“狮子洗龙须”、“鱼鳌游龙门”、“鲤鱼跳龙门”等套路,场面壮观,气势魁宏,充分体现我市民间文化艺术之精华。每年中秋节或喜庆,舞龙是竹朗人最喜爱的活动,青壮年男子几乎全部出动,老人、妇女结队观看,附近顺德、南海、高明的客人及亲友都来捧场。其时,锣鼓鞭炮喝彩鼓掌响成一片,呈现出热烈、欢乐、祥和的气氛。雅瑶镇陈山村每年农历8月底都要举行一连三晚别开生面的舞龙活动,他们的龙不点灯烛,而是在龙身上插满点燃的香火,在夜间看去宛如一条繁星万点的银河,叫做香火龙,远看尤为壮观。陈山分有几个里,各个里都有门楼,龙经门楼侧身而过,村里人在门楼等候,给龙灌酒,灌龙酒时,大家都一饮而尽。鹤山民间舞龙活动相当普遍,历代相传,形成习俗,可说是源远流长。 古今名人--李锦泉 大学教授。桃源镇宿坳村人。小学毕业于沙坪镇小,在鹤山一中念初中,高中就读于华师附中,1960年8月毕业于中山大学物理系,分配到上海交通大学,后迁西安交通大学任教。1984年至1993年,任西安交通大学物理系副主任。1987年获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教育荣誉证书,1993年10月获政府特殊津贴,多年来发表论文20多篇,其教学改革成果和教材编写曾获陕西省和国家教委奖励。 古今名人--施义鎏 总工程师,科技工作者。桃源镇竹朗人。1959年在鹤山一中高中毕业,考入暨南大学化学系,就读5年后留校任教,并从事化工仪表,化工工程及化工机械设计等方面的研究。1982年至1986年间,连续获省、市科技成果奖6项,并将研制成功的系列热分析仪、联检仪,在暨大仪器厂投入生产,推向市场。1987年调进暨南大学科技服务公司,为科研项目主持人,肩负对外科技开发、科技咨询及科技转让服务。1991年以其胶粘剂新技术成果作价150万,与珠海东区房地产公司合作,由珠海方面直接注资150万,创办广州天河万大科技实业公司(生产系列胶粘剂),并兼任总工程师工作。 古今名人--李国荣 桃源甘棠犁迳嘴人。全国劳动模范。李国荣鸡苗孵化场创办人。一向居家务农,1982年始,为创业致富,钻研孵化技术,并向银行贷款2万元,办起了简陋鸡场,因经营得法,到1995年规模逐渐壮大,评为鹤山农业种养大户。到1999年底该场扩展占地2.2公顷,建筑栏舍总面积15000平方米,有19台电脑自动孵化机,年孵化量480万羽,父母代种鸡5万羽,产值600万元,纯利200万元,种鸡畅销全国各地。他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向家乡农民传授技术,使当地鸡苗场鸡苗成活率达99%以上;为本村道路硬底化捐资12万元;多次资助甘棠小学改善办学条件,极受大家赞誉。

旅游景点

色色会所 色色会所位于群山环抱、环境幽雅、空气清新的鹤山市桃源镇甘棠乡,总占地面积12万M2。内设食肆、宾馆、游泳池、钓鱼台、快艇园、烧烤场、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等娱乐、运动设施依次掩映在青山碧水之中。这里没有都市的灰蒙蒙的天空、川流不息的车流、脚步匆匆的路人。抛开忙碌工作、烦心的琐事,甩开城市繁嚣,与蓝天白云对话,与轻风拥抱。携妻带子、呼朋唤友,在山水田园之中,自由自在享天伦之乐。投身碧波荡漾的游泳池畅游,细细品尝美味的佳肴,全身的每一寸肌肤都完全放松,与家人、朋友共享美好时光。色色会所设有酒楼、卡拉OK厅、图书室、高贵客房、天台花园等,设施一流。在美丽、静谧的色色桃源之夜,与最爱、最亲的人围坐天台花园,一起欣赏清月辉星,聆听松涛声韵、蛙唱鸟鸣,置身其中,仿佛回到了远古时代的桃花源。 马山叠翠-鹤山八景之一 指距城区14公里处的马山风景游览区。面积15000亩,由数十个低山岗组成,绵延起伏,构成绿色海洋般的丘陵自然景观。325国道纵观其间。最高的岗顶建有鹤林亭,因树林长高所掩,遂于其上加盖三层的六角亭,名为亭为亭,登亭可俯览马山全貌。四周山头层林尽染,山花吐艳、山中的叠翠湖可供荡舟、垂钓,周边岗头上有造型各异的凉亭。射击场、游泳池、网球场、卡拉OK歌舞厅等掩映绿荫中。1992年落成的“骏马苑”设有宾馆、餐厅、会议室等。叠翠湖边新建的桃花源假日俱乐部,别墅群错落其间。专业研究、生产、销售鹤山名茶“单丛茶”的鹤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就坐落于此,1987年茶科所首次从广东省饶平县引进单丛茶,种植了8亩示范田,获得一次引种成功。所研制的成品单丛茶具有色泽油润,汤色橙黄明亮、回甘力特强,具有天然花密味等特点。一九九二年,鹤山单丛茶荣获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一九九三年,荣获广东省茶叶学会颁发的银杯奖。该产品质量优良,价格适中,深受广大顾客欢迎。 金峡水库 金峡水库位于桃源境内的桃源河上游,距镇府所在地4公里。水库于一九五七年动工兴建,一九五八年建成,集雨面积22.35KM2,设计正常水位22.75M(珠基,下同)相应库容461万M3,校核洪水位(P=0.2%)25.60M,相应库容884万M3,是一座小(一)型水库,设计灌溉面积6078亩,坝后电站装机容量160KW。一九九八年一月二十一日经广东省水利厅批准,将水库扩建为中型水库,扩建后正常水位24.25M,相应库容665万M3,校核洪水位(P=2%)26.35米,相应库容1160万M3,设计水(P=0.1%)位26.9M,相应库容1160万M3,灌溉面积扩大到10968亩,扩建工程于二000年十月动工,二00一年十二月竣工,工程建设内容:土坝增厚加固,溢洪道改建。 鹤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鹤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于1982年建立,属鹤山市林业局管辖的事业单位,差额拨款、自主经营,位于鹤山市中部,广湛公路从旁经过,距沙坪镇13公里,广州市80公里,交通方便。现有职工11人,土地总面积2000亩,其中有林地1700亩,育苗地100亩,鱼塘50亩。建设面积共1500平方米,包括办公楼、职工宿舍、试验室、展览室、招待所和饭堂等,84年与华南植物研究所合作成立“中国科学院鹤山丘陵综合试验站”,97年成为中国科学院十大重点开放台站之一,中科院鹤山试验站现有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6人,具有一群总体知识水平较高,知识结构合理的青年群体,承担和主持国家、中科院和广东省的重大研究项目15项,具有较强的科研力量。本研究所肩负著鹤山市造林绿化、林业良种选育、新品种示范推广、生态公益林营造、森林病虫害防治等任务,优化的针阔叶混交林已推广23万亩,成为广东省连片面积最大的人工混交林,“林-果-草-鱼”优化生态模式被广泛推广应用,成为洼地的支柱产业,建立了绿化苗园场和乡土树种繁育基地,成功地繁育了二十多个乡土树种,其中有观光木、格木、伯乐树等国家二级保护树种,建立了2000亩江门市林业高新技术示范园。本研究所与华南植物研究所、广东省林科院、华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参与了“热带亚热带退化生态系统重建与恢复”重要科研项目,承担省森林病虫害松爽圆蚧监测任务,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江门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鹤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在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加强同国内外同行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已有英、美、德、奥、台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160人次来本研究所考察和指导工作,并给予了肯定和鼓励。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888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