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生物填料是什么
弹性生物填料是在软性填料和半软性填料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它兼有两者的优点。其结构是将塑料圆片压扣改成双圈大塑料环,将醛化纤维或涤纶丝压在环的环圈上,使纤维束均匀分布;内圈是雪花状塑料枝条,既能挂膜,又能有效切割气泡,提高氧的转移速率和利用率。使水气生物膜得到充分交换,使水中的有机物得到高效处理。
用
途:
用于污水、废水处理工程,配套于接触氧化塔、氧化池氧化槽等设备,是一种生物接触氧化法和厌氧发酵法处理废水的生物载体。
性能特点:
具有散热性能高,阻力小,布水、布气性能好,易长膜,又有切割气泡作用。
参数规格:
单元直径Φ150mm,间距有80mm、100mm两种规格。中心绳有塑料绳及纤维绳两种。
巩义市清河水处理材料有限公司,生产各种水处理材料、塑料填料等。生产的塑料填料主要有:蜂窝斜管填料、弹性填料、多面空心球、液面覆盖球等系列产品。
生物除臭设备有哪些?
生物滤池工艺是利用微生物细胞对恶臭物质的吸附、吸收和降解功能,对臭气进行处理的一种工艺。臭气进入处理系统先经过预洗池进行加湿除尘,然后再进入生物过滤池,臭气通过湿润、多孔和充满活性微生物的滤层,利用微生物细胞对恶臭物质的吸附、吸收和降解功能,微生物的细胞具有个体小、表面积大、吸附性强、代谢类型多样的特点,将恶臭物质吸附后分解成CO2、H2O、H2SO4、HNO3等简单无机物。有效去除NH3、H2S等恶臭成份。
生物滤池除臭设备是利用微生物细胞对恶臭物质的吸附、吸收和降解功能,对臭气进行处理的一种工艺。臭气进入处理系统先经过预洗池进行加湿除尘,然后再进入生物过滤池,臭气通过湿润、多孔和充满活性微生物的滤层,利用微生物细胞对恶臭物质的吸附、吸收和降解功能,微生物的细胞具有个体小、表面积大、吸附性强、代谢类型多样的特点,将恶臭物质吸附后分解成CO2、H2O、H2SO4、HNO3等简单无机物。有效去除NH3、H2S等恶臭成份。
除臭机理
H2S+O2+自养硫化细菌+CO2 →合成细胞物质+SO42- +H2O CH3SH→CH4+H2S→CO2+H2O+SO42-
当恶臭气体为NH3时,氨先与水反应生成氨水,然后在有氧条件下,经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的硝化作用转为硝酸,在兼性厌氧条件下,硝酸盐还原细菌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
硝化:NH3+O2→HNO2+H2O HNO2+O2→HNO3+H2O
反硝化:HNO3→HNO2→HNO→N2O→ N2
后段过滤床根据废气源条件可选配,以强化处理。(如活性炭吸附除臭、植物液除臭等)
设备性能特点
1、使用天然生物媒作填料,效果好。
表面积大,生物膜易生长、耐腐蚀、耐生物降解,同时保湿性能好、孔隙率高、压损小及良好的布气布水等特性,使用寿命可达8-10年。
2、系统操作简单、运行管理方便。
设备工艺按PLC标准设置实现自动化运行,性能稳定、无人管理,能够24小时持续运行,同时适合于间断运行。
3、运行成本大幅降低。
由于填料良好的保湿性能,喷淋水间歇运行,对水的消耗量少。而且填料本身耐生物腐蚀,损耗小,可长期稳定运行。
4、除臭工艺先进、合理,无需担心二次污染。
能够有效去除硫化氢、氨气、甲硫醇等特定污染物,去除率高达95%以上,完全满足各地严格的除臭环保要求。排放产物对人畜无害,属环境友好性技术,无二次污染。
生物法对于恶臭气体从发展历程上而言经历了生物滴滤、生物洗涤到生物过滤的多种工艺进化,目前经过市场检验的生物除臭设备主要为联合生物洗涤-过滤法。
该方法综合了前代技术的优点,通过改进填料、喷淋方式和水循环系统设计等,解决了传统生物法存在的难以应对高负荷废气臭气、填料堵塞、浪费水电资源、运行成本高、长时间运行后系统酸化等各种问题。
设备由风机1、营养循环区2、布风区3、生物填料区4和除雾区5构成。来流气体通过风机经风管1a(尺寸根据实际处理风量决定)进入布风区,该区域布置有压力计3a一端接口,用以测算气体进入填料前的压力大小;布风区下侧是营养循环区,该区域设有pH计2a用以监测循环液的酸碱程度,排液阀2b用于废液的排出,循环液通过循环泵2c提升到填料上方喷嘴2d进行喷淋,喷嘴角度为120°,管道设有流量计2e;气体经过布风区后进入生物填料区,该区域由隔栅4a和生物填料层4b组成;穿过生物填料区后进入除雾区,该区域接入压力计后端用以测算流经生物填料后气体压力,上方设置气液分离装置5a,外侧有喷嘴检修孔5b,经除雾后气体达标排放。营养循环区、布风区、生物填料区和除雾区共同组成装置箱体。
联合生物洗涤-过滤除臭装置结构示意图
生物法对恶臭污染物的治理原理如下:
①恶臭气体的溶解过程。废气与水或固相表面的水膜接触,污染物溶于水中成为液相中的分子或离子,即恶臭物质由气相转移到液相,这一过程是物理过程,遵循亨利定律;
②恶臭物质的吸附、吸收过程。水溶液中恶臭成分被微生物吸附、吸收,恶臭成分从水中转移至微生物体内。作为吸收剂的水被再生复原,继而再用以溶解新的废气成分。被吸附的有机物经过生物转化,即通过微生物胞外酶对不溶性和胶体状有机物的溶解作用后才能相继地被微生物摄入体内。如淀粉、蛋白质等大分子有机物在微生物细胞外酶(水解酶)的作用下,被水解为小分子后再进入细胞体内。由此可见,当以污泥或膜形态存在的微生物表面一旦通过吸附而被有机物覆盖后,其进一步吸附的作用将受到限制,因而需要通过膜的表面更新或不断补充具有吸附能力的微生物菌胶团,才能保证此过程的顺利进行;
③恶臭物质的生物降解过程。进入微生物细胞的恶臭成分作为微生物生命活动的能源或养分被分解和利用,从而使污染物得以去除。烃类和其他有机物成分被氧化分解为CO2和H2O,含硫还原性成分被氧化为S、SO42-;含氮成分被氧化分解成NH4+、NO2-和NO3-等。
生物膜原理图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888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