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养蝎子最重要是温度和湿度,那么怎样更好更稳定的控制温度和湿度,有什么好办法和技巧么?

1、控制温度为了加快蝎子的生长发育、繁殖周期,必须注意温、湿度,而其中温度是关键,它在生长发育中是决定性的因素。当温度在10℃以下时,蝎子开始入蛰;10~20℃时开始苏醒;22~25℃时开始生长发育;当温度在35~39℃时,蝎子活动旺盛,大量摄食,生长发育也最快。因此,在人工养殖时必须加温,温湿度要适宜。因为蝎子是变温动物,即冷血动物,它们无法调节自己的体温,其体温只能随着周围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蝎子生长发育最适宜的温度为25~39℃之间,低于20~23℃时,则初生的仔蝎吸收蜕变期和雌蝎的产后息养期延长,甚至造成母仔双亡。当气温在40~42℃时,蝎子体内水分大量蒸发,不能及时补充,可造成脱水死亡。气温达到44℃时,约30分钟蝎子便会热死。气温超过43℃时,蝎子全很快地产生烘干失水现象,蝎体瘫软而死亡。在自然条件下,从6月上旬至9月上旬,气温较高,对蝎子的生长发育、繁殖十分有利,但气温过高也不适宜蝎子的生长。所以,人工养蝎,在炎热的夏季气温很高时,要特别注意调节气温。为了更好地控制温湿度,尤其是在北方地区严寒的冬季和初春季节,要特别注意养殖场所的保温和加温。加温设备一般可采用土暖气,这样既省钱又安全,养殖室内可采取顶部吊顶、用塑料薄膜封住门窗、设隔套门等保温措施。室内地面最好铺砖,因砖吸水性较好,可以适当调节室内温度。除此而外,还可在地面洒水、喷水、挂湿布等。室内加温养殖,必须经常通风换气,可在向阳背风面安装排风换气装置,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不用时还可以关闭。由于不同蝎龄对温度的高低有不同的要求,加之蝎子体温的高低是随着周围环境的温度变化而变化;而它们的生长发育却严格受到温度高低的支配。蝎子在生长发育、交配繁衍中,温度起着直接的作用。温度下降到10℃以下,蝎子就失去活动能力,不动、不食,开始入蛰休眠。蝎子在休眠期,温度最好为1~7℃;温差最好不要超过3~5℃,冬蛰最安全的温度为1~3℃,温度过低,蝎子会被冻死。蝎子在生长期,温度低于20℃时活动减少,生长发育受到阻碍和抑制,或因消化不良而引起腹胀,至使幼蝎在母蝎体内孵化期延长,母蝎停止交配,甚至从经终身不孕或死亡。2、控制湿度湿度:湿度对于蝎子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过干或过湿对它们均不利。蝎子体内的含水量约为体重的60%左右,在投喂足够新鲜活跃的昆虫和适宜的温度条件下,不会产生缺水性生理病变。因此,蝎子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其活动场地的温度,空气的湿度,供给食物的水分以及蝎窝的干湿度是否适宜,对它们的正常生和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很大。实践证明:如果湿度不适合,会给蝎子蜕皮造成一定的困难。它们的活动场地一般湿度应稍低些(相对湿度在60%~70%为宜),栖息的蝎窝应稍偏干燥(相对湿度在15%~18%为宜)。反之,如果它们的活动场地过于干燥,所供给的食物水分缺乏,则不但影响蝎子的生长发育,而且还能诱发它们相互间的残杀,甚至产生一些生理性病变。蝎子在休眠期内,空气的相对湿度不宜过高,蝎窝的湿度以8%~12%为宜,潮湿会对蝎子产生冻害。在进行无休眠养殖时(即在冬季加温养殖),尤其应该十分注意室内温度和湿度的调整,因为这种养殖方式最容易使温度和湿度产生偏差。所以必须注意调整这两者的关系,才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一般情况下蝎子是不喝水的,蝎子体内的水分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取得:一是从食物中取得,蝎子食物的含水量一般在60%~80%左右;二是通过皮肤从潮湿的空气中和土壤中吸取。适腚的土壤湿度也是蝎子生长发育的重要因子之一,而且在蝎子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土壤湿度(即含水率)的要求也有所差异,土壤含水率过高或过低,蝎子的反应明显不同。在蝎子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对土壤中含水率高低的反应是有所不同的;蝎子最适宜的土壤含水率为6%~14%之间。因此,在人工养殖蝎子时必须注意。

养蝎子最重要是温度和湿度,那么怎样更好更稳定的控制温度和湿度,有什么好办法和技巧么?

小鸡冬天能养活不,附小鸡的养殖方法

寒潮来临,养殖场应认真做好这几点

01检修电路:现在很多养殖场的取暖都是用电来完成的,特别是寒冷的冬季,如果突然停电了,打料,上料机都停止工作了,对蛋鸭鹅养殖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所以检修电路是必须首先完成的工作。还有因为冬季用电量大,防治电线老化引发火灾。

02检修鸭鹅舍。俗话“说不怕狂风一片,就怕贼风一线”,寒潮前要及时检修屋顶及四壁的缝隙,防止贼风从圈内的老鼠洞、裂缝、缺口等处吹进。对窗户密封不严的也要加固。

03检查暴露在外面的水管,尽可能加上保暖的“外衣”。一来防止水管被冻裂,二来一旦里面结冰了,就水路不通,造成饮水中断,后果很严重。

04注意加温保暖,特别是产蛋鸭鹅。而且要注意温度的稳定,不能温差过大,造成鸡群应激,容易出现问题。而且要储备一定数量的电热板和取暖灯,这些是易坏品,一旦晚上不工作了,没有储备的话,还真是措手不及。

05在冬季,可以适当增加饲养密度。利用鸭鹅体自身的散热来取暖,但也应该有个度,不能太过拥挤。

06保持鸭鹅舍的干燥也很重要。鸭鹅是比较害怕既阴冷又潮湿的,特别是雏鸭鹅和育成鸭鹅,最好能准备一些干粉消毒剂,既消毒了,又能起干燥作用,一举两得。

07补充能量:冬季应及时调整饲料配方,适度提高能量水平,如在饲料中增加一定比例的脂肪粉或者植物油,并适量添加具有抗应激、抗氧化能力的复合维生素、复合酶制剂等,可以适当增加鸭鹅体的抗寒能力。

寒潮来临是较难管理的时期,为了提高蛋鸭鹅产蛋率,我们应加强管理,提供利于蛋鸭鹅生产的营养全面的饲料,确保蛋鸭鹅能高产稳产。现在我们就详细了解一下寒潮来临时应注意的关键技术要点。

寒潮来临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

一、寒潮来临注意事项二是提高饲料标准:

寒潮来临时饲料应满足蛋鸭鹅的各种营养需要,尤其是要注意能量、蛋白质的含量。冬季外界气温低,蛋鸭鹅维持能量的需要比其他季节大大增加,因此,蛋鸭鹅日粮中要注意提高能量、蛋白质的含量,从而促进蛋鸭鹅的持续高产。

二、寒潮来临注意事项一是防寒保暖:

冬天是冷空气频繁活动的时期,使蛋鸭鹅难以适应此期而导致产蛋率下降。因此,饲养管理时我们必须做好蛋鸭鹅防寒保暖工作,如关好鸭鹅舍门窗,防止冷风侵袭;铺上垫草,保证鸭鹅栖息时腹部不会受凉;补充光照,促进蛋鸭鹅的脑垂体性腺激素的分泌,促使蛋鸭鹅的卵泡成熟和排卵;寒潮来临时适当提高单位面积的饲养密度,利用蛋鸭鹅的体热增加舍温,使鸭鹅舍日夜温度保持在5以上。可以用黄芪维它+鱼肝油钙粉+浩生源给他调节。

三、寒潮来临注意事项三是补充青饲料:

青饲料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叶绿素,尤其含有一些特殊营养因子,可激活蛋鸭鹅的生殖机能。每天适量喂给蛋鸭鹅青饲料,不仅可提高其产蛋率,而且能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四、寒潮来临注意事项四是适时放养:

因冬季寒冷,蛋鸭鹅应迟放早关。当出现严霜冰冻天气时,要待太阳出来把霜雾照散后,才能让蛋鸭鹅出舍放养。赶至放牧地,任其自由采食。适于无作物空旷牧地放牧。定时放牧法。每天定时放牧6次,每次3小时。适于在零散小块地放牧每次放牧不可使鸭鹅群过于疲劳,应注意休息。每次放牧后应让鸭鹅群充分洗浴,理干羽毛,得到充分休息。因蛋鸭鹅吸入霜雾容易生病,而且鸭鹅蹼踏着霜,会使鸭鹅蹼皱裂、出血。因此,蛋鸭鹅放养要掌握好天气、时间和次数。

五、寒潮来临注意事项五是注意鸭鹅舍卫生:

寒潮来临要搞好鸭鹅舍的环境卫生是保证鸭鹅群身体健康,提高产蛋率的基础。因此,要求鸭鹅舍垫草常换,用具常消毒,发现问题应及时隔离和治疗。

六、寒潮来临注意事项六是科学管理:

寒潮来临科学管理可减少传染病发生机会及中毒、意外事故的发生。圈舍饲养的鸭鹅应供给充足完善的各种营养物质,特别是骨骼、羽毛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必须满足。育成鸭鹅的饲料配合应根据生长发育规律酌情制定,并根据不同品种和饲养目的,采取适当的限制饲养,增大青、粗饲料比例,适量加入动物性饲料,以促进饲料消化吸收。

在育成期每只鸭鹅约需配合饲料3千克,每昼夜喂6次,每次饲喂间隔时间尽量相等。精料多采用粉料拌湿喂给,并保证清洁饮水不断。圈舍饲养时,在管理上应注意根据季节和育成鸭鹅个体大小掌握好合理密度。一般以育成期末保证1只米即可。另外,应注意适当加强运动,以促进骨骼、肌肉生长,防止过肥,增强体质。方法是每天定时在圈舍内驱赶做转圈运动,每次23分钟,第天运动4次,也可在圈舍运动场或附近地方驱赶运动。育成期光照每天需保证3小时,夜间应始终保持弱光,以3瓦米的强度为宜,如遇停电,应及时补充烛光。

七.寒潮来临注意事项七加固鸭鹅圈舍

各养鸭鹅厂(户)要加固老、旧、易倒塌的鸭鹅栏舍,及时扫清屋顶的积雪,防止畜舍倒塌;要全面排查畜舍的水、电等设施,及时更换老化、破旧电线,排除安全隐患;要及时用保温材料包扎好水管,防止水管破裂,确保鸭鹅饮用水的正常供应;地势较低的养殖区域要准备好排灌设备,及时开沟排水,防止淹没,确保生产安全。

八.寒潮来临注意事项八加强饲养管理

雪冰天气寒冷,要及时采取保暖措施,做好鸭鹅棚室的增温保暖工作,对开放式的畜舍要加盖塑料薄膜,或者挂上草帘,关闭北窗,防止寒风入侵,提高舍内温度;要备足饲料和饲草,防止因冰雪天气造成饲料供应和运输困难;严禁饲喂冰冻饲料和饲草,不饮冰水和冷水,饮用温水,在饲料或饮水中鸭鹅浆巴沙,杆菌痢清,速美健或浩生源防止动物肠胃疾病。

九.寒潮来临注意事项九强化免疫能力

冰雪天气期间,气候变化大,温度低,鸭鹅抵抗力降低,易发疫病。因此,要切实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工作,提高免疫抗体水平,提高鸭鹅抗病能力。要及时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对鸭鹅场地、栏舍、走廊进行彻底消毒灭源,进出人员、工具要严格消毒,要做好引进鸭鹅的隔离工作,防止外疫和重大疫情发生。

十.寒潮来临注意事项十密切关注鸭鹅疫病动态,及时出栏和补栏

各地和各养鸭鹅厂(户)要密切关注本地、本场和周边疫病情况,加强巡检巡查,对一般的鸭鹅疫病要及早治疗,降低损失。

几天的大雾,掺杂着雾霾,让养殖户在通风的时候心惊胆战的,特别是这个期间各种呼吸道疾病的发作与传播,更是让养殖户头痛,如何系统的认识雾霾天和鸭鹅病之间的关系呢?

首先,要认清楚雾霾天下对鸭鹅群产生的危害有哪些。

1.雾霾天气会使得空气气压不稳定,很容易使得鸭鹅舍内更容易聚集大量氨气,臭味,二氧化碳等不利于鸭鹅群健康的气体。

2.雾霾的极小颗粒为病原微生物提供了一个极佳的传播途径和暖床,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诱发各种疾病。并且当雾霾颗粒小于2.5微米的时候,可以直接进入鸭鹅群呼吸道,造成感染,诱发各种呼吸道疾病。

3.由于雾霾对于空气气压的作用,鸭鹅舍内潮湿空气不便于排出,会导致鸭鹅舍内较为潮湿,鸭鹅群抵抗力会下降,稍微有冷风会使得鸭鹅群感冒,并发其他病症。

4.当一个鸭鹅舍内有传染性疾病,在通风的时候,病毒会粘附在雾霾颗粒上,并且随着隔壁鸭鹅舍通风进入,引发其他鸭鹅棚并发疾病。

到这,对于雾霾天气下的通风是不是感觉很恐怖,不敢通风?

其实不必过于恐慌,雾霾期间,气囊炎是最容易发作的,而这些疾病的第一治疗方案就是需要通风和升温,那么,对于雾霾天气,应该怎么去做呢?

1.通风,不能不通,因为鸭鹅舍内大量的污浊气体需要用通风排出鸭鹅舍,鸭鹅舍内的湿气也要排出,那么通风就需要限时,并且找对时间,在中午的时候通风,是雾霾最小的时候,傍晚和凌晨避免通风,但是如果鸭鹅舍环境差,还是要通风的。

2.为了除掉鸭鹅舍内微生物病菌的传播,一定要做好鸭鹅舍内的消毒工作,勤消毒,避免外来人员的进入和鸭鹅舍内器具的来回搬运。

3.如果有技术支持的话,可以在鸭鹅舍内进行除尘,除湿,加强供暖等工作。

4.在鸭鹅舍内加强检查,对于有问题的鸭鹅或者鸭鹅舍内的问题及时纠正,一旦觉察鸭鹅群出现疾病的前兆的时候,及时用药预防治疗,如果在鸭鹅群不好治疗的日龄期间,在咨询技术人员的前提下,药物用量适当增加。

雾霾天气已经影响到了咱们普通人民的生活了,不单单是养鸭鹅,对于其他养殖行业来说,影响可能更大,所以在雾霾天气一定要做好管理工作,损失可能避免不了,但是一定要把损失降到最低。

小鸡冬天能够养活,其要点在于如何保温。如果是作为宠物饲养,可以准备一个纸箱,纸箱底部铺上适量棉花,同时在上方悬挂45瓦的灯泡进行加温。如果是养殖场,1-3日龄,温度35℃,4-5日龄,温度34-33℃,6-8日龄,温度33-32℃,9-12日龄,温度32-30℃,13-20日龄,温度30-28℃,3周龄,温度28-25℃,4周龄,温度25-22℃,后续每周降温1.5-2℃,直至温度与室温相同。

一、小鸡冬天能养活不

1、小鸡冬天能够养活,其要点在于如何保温。因为冬天的时候,气温很低,并且雏鸡的低温耐受能力很差,因此必须要做好雏鸡的保温工作,方能保证雏鸡顺利长大。

2、如果是养殖场,1-3日龄,温度控制在35℃左右。4-5日龄,温度控制在34-33℃。6-8日龄,温度控制在33-32℃。9-12日龄,温度控制在32-30℃。13-20日龄,温度控制在30-28℃。3周龄,温度控制在28-25℃。4周龄,温度控制在25-22℃,后续每周降温1.5-2℃,直至温度与室温相同(注意处理好保温与通风的关系,避免养殖场内有害气体浓度过高)。

3、如果只有少数几只雏鸡,作为宠物饲养,可以准备一个纸箱子,箱子底部铺上适量棉花,同时在上方悬挂45瓦的灯泡进行加温。

4、饮用水以凉白开为宜,不宜选择使用自来水。

5、育雏以2-3月份进行为宜,初夏以及秋季次之,盛夏时期育雏效果较差。

二、小鸡的养殖方法

1、初饮、开食

(1)小鸡出壳后12-24小时内进行初饮。初饮用水的水温控制在16-20℃,水中添加0.01-0.03%高锰酸钾,清洗肠胃,促进胎粪排出。

(2)小鸡在出壳后12-24小时内,饮水2-3小时后,60-70%雏鸡出现啄食行为时,进行开食。

(3)开食饲料以煮至八成熟的小米、米粒或碎玉米为宜。

2、温度

(1)3日龄以内,温度控制在35-32℃,6周龄左右时,温度降低至15℃。在此期间,每隔2.1天将温度降低1℃,每周将温度降低3℃。

(2)在脱温当天或7天以内,如果遭遇阴雨天气或倒春寒,应当继续供温。

3、湿度

1周龄以内,湿度保持在60-65%左右。1周龄以后,湿度保持在50-60%左右。

4、密度

1-10日龄,每平方米饲养50-60只。10-20日龄,每平方米饲养30-40只。20-40日龄,每平方米饲养20只。40-56日龄,每平方米饲养10只。

5、光照

(1)1-3日龄,光照时长为24小时,光照强度为10lx(即60瓦灯泡悬挂在距离地面2.1-2.5m处,灯泡间距为高度的1-1.5倍)。

(2)4-7日龄,光照时长每天减少1个小时,即4日龄的光照时长为23小时,5日龄的光照时长为22小时,6日龄的光照时长为21小时,7日龄的光照时长为20小时。光照强度仍旧为10lx。

(4)8日龄后,光照时长同样每天减少1个小时,直至采用自然光照,并且将光照强度适当降低(可将60瓦灯泡改成40瓦灯泡)。

6、饲喂

1-2周龄时,每隔3小时饲喂一次,一共饲喂5-7次。3-5周龄时,每隔4小时饲喂一次,一共饲喂4-5次。5周龄后,每天饲喂3-4次。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890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