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资源的经济动物
特种经济动物按用途主要分为肉用、毛用、皮用、药用、观赏用、狩猎用、役用、茧丝用等。我国特种经济动物资源十分丰富,据不完全统计人工养殖的特种经济动物包括52个种,140多个亚种,1200多个品种(类型)。
20世纪50年代开展了有关特种经济动物资源利用研究,先后成立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1951年)、毛皮兽研究所(1959年)、蜜蜂研究所(1958年)、吉林特产研究所(1956年)和吉林特产学院(1958年)。在“变野生为家养、家植”的政策指导下,开展了珍贵、稀有、经济价值高的特种经济动物资源的收集、保存、利用工作,先后开展了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特种经济动物资源调查,收集了梅花鹿、马鹿、白唇鹿、驯鹿、麋鹿、林麝、马麝、藏獒、狍、猪獾、紫貂、水貂、赤狐、蓝狐、乌苏里貉、白貉、麝鼠、艾虎、中国白兔、果子狸、丹顶鹤、天鹅、大雁、雉鸡、绿头鸭等特种经济动物资源20多种。“茸鹿驯化放养”、“紫貂笼养繁殖”、“雉鸡引种驯化”、“林麝养殖技术”等多项技术受到政府高度重视。特种经济动物资源的研究推动了我国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的发展。茸鹿饲养数量由1951年的2100只发展到146万只。近20年来形成了年生产2000万只的肉雉鸡饲养业。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加强了蚕品种资源的基础研究,先后对部分种质资源进行多项性状调查和评价,阐明了多项性状相关性和遗传规律;发掘出20多项特殊性状的优良素材300余份,创建了7类新种质。1986年以蜜蜂形态、生态、生物学特性为依据,将中华蜜蜂分为:东方亚种、西藏亚种、阿坝亚种和海南亚种等5个亚种和生态类型。
共有23个保种场(库),其中蚕种质库1个、蜂种保种场7个、鹿类保种场8个、毛皮动物保种场3个、特禽保种场3个、动物生殖细胞库1个。保存的种质资源种类及数目:蚕种680份,其中基因突变系统200份、测交系10个、近等基因系10个、地方品种96份、国外引进品种152份、改良种177份、多化性品种15份,蓖麻蚕20个。鹿类动物29个品种(类型),其中梅花鹿11个、马鹿8个、白唇鹿2个、驯鹿4个、林麝2个、马麝1个、狍1个,共有动物3900头;保存冷冻精液2310头份。毛皮动物22个品种(类型),其中紫貂2个、水貂4个、赤狐2个、银黑狐2个、蓝狐2个、乌苏里貉2个、白貉1个、麝鼠2个、艾虎1个、猪獾1个、中国兔3个、果子狸1个,共有动物2600只;保存冷冻精液1120头份。珍禽12个品种(类型),其中山鸡6个、绿头鸭2个、鹧鸪2个、孔雀2个,共有动物1200只;保存冷冻精液432份。蜜蜂资源850份、熊蜂资源3种300份。分别建立了蚕、蜂、特种动物3个数据库。
2001年通过开展相关研究,发现优良性状资源118份。创建了一批具有国内国外领先水平的种质,如蚕的抗氟种质、蜜蜂抗螨种质、鹿的抗腐蹄病种质、狐的优质毛绒种质、林麝的高泌香种质等。
熊蜂饲养技术已于许多年前做为研究课题进入各国科研领域,但发展至今技术仍然不成熟,只可小规模饲养,无法工厂化大规模生产,并且饲养成本高,劳动强度大,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市场还不被认可的局面,所以等科研机构攻克这些难题后你在考虑吧,目前是不行了。
熊蜂(英文名:bumble-bee),蜜蜂科熊蜂属动物。
熊蜂体粗壮,全身密被黑色、**或白色、火红色等各色相间的长而整齐的毛,一般长1.5~2.5cm;口器发达,中唇舌较长,吻长9~17mm;唇基稍隆起,而侧角稍向下延伸;单眼几乎呈直线排列。其自然分布区域遍及除了南极和大洋洲以外的整个大陆,集中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和亚寒带,适应于寒冷、湿润的气候。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894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