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娃娃鱼的正确饲养方法

 娃娃鱼怎么养最好?在这里我们学最佳娃娃鱼养殖技巧。以下是我给大家带来教你娃娃鱼的正确饲养方法,以供参阅。

娃娃鱼的正确饲养方法

教你娃娃鱼的正确饲养方法

 养殖条件

 室内外均可养殖。室外为露天专门修建的养殖池,室内为各种闲置设施改造成的养殖池。养殖池只需保证安全牢固不渗漏水,保持流水或配备增氧机。室内养殖池的大小可从1平方米到几十平方米不等。养殖池在放养前需用水浸池1个月,使pH值在6.4以下,一般不要强光照,只保持微光或无光均可。

 日常管理

 大鲵的日常管理简单,但很重要。投饵时保持三定:定时、定点、定量。了解大鲵的生态习性很重要,大鲵喜静怕吵,喜清水怕浑水,喜阴暗怕强光,养殖中要尽量照顾它的这些习性。另外,定时对鲵体及养殖池消毒防病,注意水温变化,夏季控制水温不超过26℃,以防?夏眠?,冬季防止水温低于结冰温度。

 水质调节

 养殖大鲵应经常保持大鲵池内水质清爽无污染,水体透明度大,溶氧量高,PH值在6.8~7.8间。在实际养殖过程中,要及时清除残饵和排泄物,定期用生石灰调节水质,长期保持池水流动。

 温度光照

 大鲵对水体温度要求较严,超出其忍受力会造成大鲵冬眠或夏眠,在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必须采取降温或增温措施,确保大鲵有一个适宜的水温生长环境。另外,大鲵畏光,养殖场应采取措施避免日光强射,夜晚巡查时,不能用强光对射。

 放养密度

 大鲵养殖池其放养密度视养殖大鲵规格和养殖场水源、水体、饵料等因素而定。一般情况下,苗种阶段考虑大鲵其活动范围较小,摄食能力较弱,放养密度可适当偏大,便于集中管理饲养。在成鲵阶段考虑大鲵活动范围大,摄食能力强,加之有互相攻击性,其放养密度应小。我们多年的养殖实践认为,苗种阶段其放养密度为60~100尾/平方米,成鲵阶段5~20尾/平方米。放养时,要求规格尽量保证整齐,个体之间不宜相差0.5倍以上。

 饲养技巧

 养殖池设饵料台,台面高出水面少许。投喂饲料,以天然饵料为好,主要有浮游生物类、虫类、肉类及鱼类、贝类等。每天早晚各投饵一次,时间为早晨7:30前及晚上10:30前为好。在投饵料时应先清理掉上次的残饵。投喂量为体重的5-10%。当水温在16-23℃时应加大投饵量,次数及时间可保持不变。

 防偷防逃

 大鲵逃跑能力特强,其陆上或水中运动较为敏捷,并能爬高顶重,稍有不慎便会逃逸,必须时刻注意防逃,尤其在下暴雨时要注意。养殖池和整个养殖场所有进出水口和陆上通道口都要装防逃设施。 大鲵其经济价值较高,在养殖过程中要时刻注意防止不法分子的偷盗。

 病害防治

 大鲵在人工养殖环境中,由于环境、饵料、密度等影响,人工养殖大鲵比野外大鲵发病率、死亡率高出几十倍以上,要提高养殖大鲵成活率必须在加强日常管理的前提下,注重预防为主,方能保证大鲵养殖成功出成效。

 生活习性

 大鲵生性凶猛,肉食性,以水生昆虫、鱼、蟹、虾、蛙、蛇、鳖、鼠、鸟等为食。捕食方式为守株待兔。大鲵一般都匿居在山溪的石隙间,洞穴位于水面以下。夜间静守在滩口石堆中,一旦发现猎物经过时,便进行突然袭击,因它口中的牙齿又尖又密,猎物进入口内后很难逃掉。它的牙齿不能咀嚼,只是张口将食物囫囵吞下,然后在胃中慢慢消化。娃娃鱼有很强的耐饥本领,饲养在清凉的水中二、三年不进食也不会饿死。它同时也能暴食,饱餐一顿可增加体重的五分之一。食物缺乏时,还会出现同类相残的现象,甚至以卵充饥。

 形态特征

 两栖脊索动物,有尾目中最大的一种,在两栖动物中要数它体形最大,全长可达1米及以上,体重最重的可超百斤,而外形有点类似蜥蜴,只是相比之下更肥壮扁平。最近科学家研究:大鲵小时候用的是鳃呼吸,长大后用肺呼吸。大鲵栖息于山区的溪流之中,在水质清澈、含沙量不大,水流湍急,并且要有回流水的洞穴中生活。大鲵头部扁平、钝圆,口大,眼不发达,无眼睑。身体前部扁平,至尾部逐渐转为侧扁。体两侧有明显的肤褶,四肢短扁,指、趾前四后五,具微蹼。尾圆形,尾上下有鳍状物。大鲵的体色可随不同的环境而变化,但一般多呈灰褐色。体表光滑无鳞,但有各种斑纹,布满粘液。身体腹面颜色浅淡。

 生长繁殖

 雌鲵每年7~8月间产卵,卵产于岩石洞内,每尾产卵300枚以上,剩下的抚育任务就交给了雄鲵。雄鲵把身体曲成半圆状,将卵围住,以免被水冲走或遭受敌害,直至2~3周后孵化出幼鲵,15?40天后,小?娃娃鱼?分散生活,雄鲵才肯离去。大鲵的寿命在两栖动物中也是最长的,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能活130年之久。

 分布范围

 中国大鲵除新疆、西藏、内蒙、吉林、台湾未见报道外,其余省区都有分布,主要产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涧溪流中。

娃娃鱼自然繁殖方式

 每年5~9月是大鲵的繁殖季节,一般7~9月是产卵盛期。大鲵在产卵之前,雄鲵先选择产卵场所,一般在水深1m左右有沙底或泥底的溪河洞穴处,并进入洞穴内,用足、尾及头部清除洞内杂物,然后出洞,雌鲵随即入洞

 产卵,有的雌鲵也在浅滩石间产卵,产卵一般在夜间进行,尤其是在雷雨的夜晚,每次产卵200~1500粒。产卵之后,雌鲵即离去或被雄鲵赶走,否则雌鲵可能将其自产的卵吃掉。雄鲵独自留下护卵,以免被流水冲走或遭受敌害。孵卵期间,如有敌害靠近,雄鲵则张开大嘴以显示威胁动作,以此抵御其他敌害的侵袭。雄鲵或者把身体弯曲成半圆形,将卵圈围住,加以保护,直至2~3周后孵化出幼鲵,15~40天后,小?娃娃鱼?分散生活,雄鲵才肯离去。分散独立生活后,雄鲵才离去。

娃娃鱼人工养殖方式

 1.饲养方法

 (1)场地选择:大鲵主要栖息于水中,而且需要在水质清、凉的流溪中。因此,以选择水源充足、常年水温变化在9~20℃之间的江河或水库附近建造养殖场为

 (2)饲养池的修建:大鲵在自然环境中喜居于阴暗环境,为了满足这一生活习性,饲养池一般用石或砖块(底及四壁用水泥粉刷)拱成不同大小的拱洞,分2m2、4m2、10m2、25m2群等规格的饲养池,池高1m,每池均有进出水孔。饲养池的要求是:光线暗弱,适合大鲵畏光的特性;拱洞避免光热,太阳光不能直射,以保池水阴凉,水温一般不超过20℃;排灌水便于控制,清污洗池方便,有利池水清新;便于饲养管理和观察其习性。

 (3)大小分养:在野外和饲养中发现,大鲵有大吃小或吃卵粒的情况,为避免大鲵相互咬伤或残食,必须根据大鲵的大小和体质强弱分池饲养;同时还可考虑种鲵的配对饲养或根据需要雌雄分养。大鲵全年均可捕食,以夏秋两季捕食量较大,可投放蟹、蛙、鱼类及其他鲜活动物,也可饲喂畜禽加工厂的下脚料等。但以鲜活动物优点较多,其利用率高,可避免剩余饲料的浪费和腐烂变质造成污染池水,致使大鲵对环境不适等。投饵时间一般以傍晚较宜。饲养池的水不宜灌得过深,一般水深控制在35cm左右,既有利于大鲵捕食和清污洗池,又有利于试验观察工作的顺利进行。碱性水质可能导致大鲵毁灭性的伤亡,必须加强水源管理,严防含碱水流入饲养池内。

 2.人工繁殖

 大鲵在自然环境中由于外界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成活率不高,这是大鲵不能很快自然增殖的原因。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很难发现自然交配产卵的情况。繁殖是通过人工催产和人工授精获得受精卵,其方法如下:

 (1)种鲵的选择:用于人工催产的种鲵必须是达性成熟个体,选择体质健壮无伤,腹部膨大而柔软,用手轻摸其腹部有饱满松软之感的雌鲵,此鲵腹内卵已成熟,可做人工催产。成熟的雄鲵其泄殖孔周边不但有突起的乳白色小点,而且泄殖孔周围橘瓣状肌肉凸起,内周边红肿明显可见,催产后能挤出精液。

 (2)人工催产:将种鲵放入光线暗弱的拱洞水池内,水深为30~40cm,池底铺设洗净的小卵石,水质清洁透明。催产激素采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促黄体生成素释放素类似物(简称LRH~A)。其用量在HCG为20~40mg或157~2173单位/kg,LRH~A为26~192mg/kg。两种激素可以混用或单用。注射激素水溶液的量以0.5~1ml/kg计算,注射部位在后背侧肋沟间进针,进针深度以穿过肌肉层为宜。

 (3)人工托卵和受精:注射催产素的大鲵,约在4~9天产卵或排精,以4~5天内产的卵质量为好。当雌鲵开始产出卵带时,随即用布蒙上雌鲵的眼睛,并轻轻放入布担架内,然后用左手将其尾部向上稍稍提起,右手轻托卵带,让卵徐徐自然托入盆中。当盆中有一定的卵带后,即要抓紧时间,轻压雄鲵腹部挤取精液,略加3~5ml水稀释后与卵带混合,轻轻摇动使其精卵充分结合。5~10分钟后,再加少量清水,过30分钟后换水两次,即可分盆进行孵化。采用此法,卵的受精率可达43%~91.8%。

 (4)人工孵化方法和管理:将受精卵分放在盆内静水中,每盆装50~100粒。水质要清新而无泥沙,每天换水3~4次,换水时动作要轻,不宜振动,以避免卵粒浮动易使卵子破裂,造成胚胎天亡。此外,分阶段采用0.15%~0.3%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卵胚3~5分钟,防止水霉病的发生。根据大鲵的畏光习性,孵化盆宜放在阴凉、光线暗弱的地方。在水温为14~25.5℃的条件下,历经33~40天孵化,其孵化率可达56.5%。刚孵化出的幼体全长2.9cm,体重约0.3g,口部未开,不能进食,幼体发育营养仍靠吸收卵黄,从孵化至卵黄耗尽大约需时30天左右,此期内不必投放饵料。

 (5)幼鲵的饲养:幼体孵化之后已到冬季,气温和水温逐渐下降,为了提高成活率,幼体需在水温10~20℃的室内饲养。孵化出膜30天以后的幼鲵即开始摄食,但消化功能较弱,可饲喂水蚤、孑孓和水蚯蚓等。此时,一般全长4.5~4.8cm,体重0.5~0.8g。经过56天左右的饲养,幼鲵全长可达4.9~5.7cm,体重1.3~2g,这时可加喂小虾、水生昆虫、蚯蚓等饵料。1龄幼鲵全长12~17cm,体重31g,其成活率可达90%左右。在饲养幼鲵中,每天换水1~2次,保持水质清新是幼鲵成活率高的重要因素。当幼鲵全长10cm,体重20g以上即可转入2m2左右的池内饲养,每池可放养10尾,水深20~30cm,除投放鲜活小动物外,也可以傍晚饲喂牛羊肉碎片。

娃娃鱼的养殖方法

1、娃娃鱼喜食活的小动物。水蚯蚓是较理想的饲料,可隔日投入少许;也可以将水蚯蚓放入单层纱布内包裹,用绳悬挂水中,水蚯蚓会从纱布空隙中伸出部分身体,娃娃鱼会游去拉食。此外,小蝌蚪、孑孓、水蚤等,也是娃娃鱼喜爱的食物。在缺乏活动的小动物时,也可将瘦猪肉切成小块喂饲。但应注意投食不可过多,以无残食为宜,防止食物腐烂而影响水质。

2、饲养用水以清洁的池水为好,井水也适用。如果用自来水的话,放置3-5天后才可使用,否则自来水中殖留的氯气会导致娃娃鱼中毒死亡。换水是一项经常的管理工作。保持水质新鲜清洁,有利于娃娃鱼正常生活。冬季每2-3周换水一次,其他季节每3-5天换水一次。

3、娃娃鱼可以放在大的玻璃鱼缸内饲养,便于观察其活动。缸底铺些洗净的沙砾碎石,注入30厘米深的潭水或井水,并投入少量金鱼藻等水草,布置成与捕捉场所相似的生态环境。沙石有吸附污物的作用;水草能进行光合作用,增加水中的含氧量,并供娃娃鱼产卵用。

4、养殖娃娃鱼的注意事项:我们在喂养娃娃鱼的时候,尽量的以一些天然的饵料为主,什么虫类肉类,鱼类,贝类都是一些比较不错的选择,喂食我们要早上晚上各投放一次,早上得尽量保持在七点左右喂食,晚上保持在十点左右就好,在喂食的时候同时我们要清理掉上次剩下的一些饵料,以免影响娃娃鱼的正常生长影响它的生存环境。娃娃鱼养殖池里的密度要根据养殖的规格大小和水源决定,一般情况下如果是幼苗的话,我们可以让娃娃鱼的活动范围尽量缩小一点,这个时候它的生存能力比较差,放养的密度可以适当的大一点,方便我们对他们进行集中的管理。等到娃娃鱼长大之后呢我们,就尽量的让它密度小一点,因为这个时候它的生存能力比较强,如果我们放入大量的娃娃鱼,会导致他们进行互相的斗争抢食的情况,这样也会给你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现在宠物市场上买的一般都是蝾螈:饲养方法:可以放在大的玻璃鱼缸内饲养,便于观察其活动。缸底铺些洗净的沙砾碎石,注入30厘米深的潭水或井水,并投入少量金鱼藻等水草,布置成与捕捉场所相似的生态环境。沙石有吸附污物的作用;水草能进行光合作用,增加水中的含氧量,并供蝾螈产卵用。

饲养用水以清洁的池水为好,井水也适用。如果用自来水的话,放置3-5天后才可使用,否则自来水中殖留的氯气会导致蝾螈中毒死亡。换水是一项经常的管理工作。保持水质新鲜清洁,有利于蝾螈正常生活。冬季每2-3周换水一次,其他季节每3-5天换水一次。

蝾螈喜食活的小动物。水蚯蚓是较理想的饲料,可隔日投入少许;也可以将水蚯蚓放入单层纱布内包裹,用绳悬挂水中,水蚯蚓会从纱布空隙中伸出部分身体,蝾螈会游去拉食。此外,小蝌蚪、孑孓、水蚤等,也是蝾螈喜爱的食物。在缺乏活动的小动物时,也可将瘦猪肉切成小块喂饲。但应注意投食不可过多,以无残食为宜,防止食物腐烂而影响水质。

怎样繁殖

在自然界中生活的蝾螈,产卵期在3-4月间,以5月份产卵最多。室内饲养的东方蝾螈,由于室温往往高于自然界温度,产卵期要提前一个月左右。在2-3月间,平均气温的在10℃以上时,大腹便便的雌蝾螈便开始产卵,4月为盛期,以后逐渐减少。

两栖动物一般是体外受精的,蝾螈很特别,它是体内受精。雄蝾螈在排精之前,不断地围绕在雌蝾螈后面游动,用吻端触及雌蝾螈的泄殖腔孔,同时把尾向前弯曲,急速抖动。求偶成功之后,雌蝾螈随雄蝾螈而行,雄蝾螈随即排出乳白色精包,很快沉于水底。这时,雌蝾螈用生殖腔孔触及精包的前端,徐徐将精包内的精子纳进,保存于输卵管内。此后,精子将与卵细胞在输卵管内受精。

雌蝾螈产卵很有意思,先是在水中选择水草的叶片,再用后肢将叶片夹拢,反复数次,最后将扁平的叶子卷成褶,并包住泄殖腔孔,静止3-5分钟,受精卵即产出,包在叶内。雌蝾螈产卵后伏到水底,休息片刻又浮上来继续产卵,一般每次仅产一枚卵。

受精卵是新生命的起点,在水、氧和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受精卵经过多次有规律地分裂,卵变成小蝌蚪。经过2-3天,蝌蚪先长出一对前肢,以后又长出后肢,经过3-4个月,幼体完成,变成蝾螈。

细心观察

先观察蝾螈的外部形态,它由头、颈、躯干、四肢和尾5部分组成。成体全长6-8厘米。皮肤裸露,背部黑色或灰黑色,皮肤上分布着稍微突起的痣粒,腹部有不规则的桔红色斑块。

蝾螈的颈部不明显,躯干较扁,四肢较发达,前肢四指,后肢五趾,指(趾)间无蹼,尾侧扁而长。蝾螈在水底和陆上用四肢爬行,在水中借躯干和尾能上能下不断弯曲摆动而游泳。

蝾螈的雌雄区分:

雄体略小于雌体;雄体活泼灵敏,雌体腹部肥大,行动迟缓;雄体泄殖腔孔隆起,特别在生殖季节,孔裂长,有明显绒毛状乳突,甚至向外凸出,而雌体的泄殖腔孔平伏,孔裂较短,无明显乳突。

在饲养蝾螈过程中,会发现它有蜕皮现象。请注意观察,蝾螈先是头顶部缓缓蜕去外皮,随后,躯干部、四肢和尾部蜕皮。蝾螈蜕下的皮,有时自己吞食掉,有时被同伴吃掉。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894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