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鱼养殖户该如何投喂饲料?还有如何选择饲料?
青鱼号称四大家鱼之首,是我国池塘养殖主要品种之一。青鱼养殖主要分布在安徽、湖北、浙江湖州、江苏无锡等长江以南的平原地区,长江以北养殖量少。在安徽青鱼俗称螺蛳混、黑混、乌混等,在浙江地区俗称黑鲩、螺蛳青,因其体黑、喜食螺蛳而得名。由于青鱼背肉厚、肉质细腻、纤维短、刺少,在每年的冬至后,江浙、湖北地区青鱼大量上市,且需8斤上的大规格,规格越大、价格越高。大规格的青鱼一般加工制作成腌鱼,是过年送礼、高档酒席上的一道必备佳肴。
青鱼属于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青鱼属的唯一种,体略呈圆筒状,体型较大。青鱼多栖息在中下层水域,属温和性肉食性鱼类。自然养殖条件下,多以螺蛳及双壳类软体动物、小鱼、小虾、水生昆虫为主。现以人工养殖为主,主要投喂青鱼专用配合饲料。青鱼体长达到15cm后咽齿压碎功能增强,食性会出现转变。青鱼生长速度快,2-3冬龄鱼一般可达7-10斤。在南京六合区金牛湖捕获一条有记录以来最大的青鱼,重达218斤,长1.86米,经鉴定约四十岁。
一、青鱼养殖模式
青鱼养殖以主养和大混养为主,其中主养青鱼模式以湖州、嘉兴、仙桃地区为代表,
主养青鱼模式主要以大、小青鱼和套养鲫鱼为主。其中小青鱼一般放0.1斤/尾300-350尾/亩,年底可达3斤左右,可作为第二年大青鱼养殖苗种;鲫鱼主要调底鱼,花白鲢鱼主要作为调水鱼。
青鱼大混养模式复杂,套养品种较杂,以草、鲫、鳊等为主,但未有明显规律性。一般根据各地养殖习惯、当年鱼价走势等进行养殖模式调整。
二、青鱼饲料的选择
2.1青鱼饲料品种的选择
(1)早前,青鱼养殖以颗粒配合饲料为主,经过这几年膨化料的推广,湖州、无锡甘露、湖北仙桃等市场的养殖户意识到膨化料的好处,基本以青鱼专用膨化料为主。
(2)每年的3-4月初、以及10月后的低温期,青鱼不上水面摄食,养殖户则以颗粒料为主,但占全年用料量的比例低;当水温达到18℃以上(4月下旬—10月初)时,养殖户自动转用青鱼膨化料。
(3)养殖前期(3-6月)肠炎是青鱼最大的危害,由于经过冬季的“绝食”,青鱼肠道薄、且脆弱,湖州养殖户一般在前期选择低档青鱼料投喂,同时进行控料,防止青鱼肠炎泛滥。进入7月后开始使用高档青鱼膨化料大量投喂,快速拉高青鱼规格。但作为配方师而言,这种投喂方式是不可取的,更合理的做法应该是保持青鱼合理投喂率,为防止肠炎发生,可在前期进行肠道护理等保健工作;同时在前期青鱼料配方上也会有针对性的调整,如添加益生元维持肠道菌落平衡,以及采用易消化吸收的原料,减少肠道消化吸收压力。
2.2?建议合理投喂率
青鱼投喂率是根据水温变化、不同规格等情况进行调整,
2.3青鱼对膨化料粒径的选择
在养殖过程中,根据青鱼不同生长阶段对饲料营养需求,以及青鱼规格的变化,同时结合生产工艺(粉碎细度)的调整,合理选择不同粒径的膨化料。根据通威水产研究所推荐,
三、青鱼饲料档次
市场上多数厂家青鱼专用膨化配合饲料蛋白多为在30-34%之间,研究发现,只要蛋白大于30%就能满足青鱼最适生长需求,过多的蛋白对青鱼生长无明显效果,重要的是蛋白的消化吸收率和氨基酸组成。绍兴通威8153#和8155#、合肥通威155#膨化料都是针对青鱼营养需求而设计的,是青鱼专用膨化配合饲料,其主要营养指标
四、青鱼饲料效果表达
湖州等地区,青鱼精养模式中,青鱼亩净产2000多斤,亩投喂饲料量量一般为2吨左右。市场上青鱼料较多,养殖户较认可的养殖系数是4.5包料长1担鱼(饲料系数为1.8左右)。
青鱼养殖方法大全
青鱼苗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长大后可以吃螺蛳、蚌、虾以及水生昆虫等。人工喂养的话,需要配制专门的饲料,可以用干草粉、蚕蛹、菜饼和大麦混合,四者比例为4:3:1:2。如果要混养其它鱼类的话,可以用鱼粉、豆饼、菜籽饼、麦麸以及大麦玉米作为饲料,还要加入大量的粗蛋白,促进鱼儿生长。
如何提高青鱼苗下池后的成活率?
1.一般下池当天不喂食,让鱼适应养殖池的环境,第二天开始喂食。
2.鱼苗入塘前,清塘、除杂、陪水、安全试水工作要做足。下苗前最好需要试水,确定水体中清塘药物毒性消失,鱼苗能够适应新环境之后才能放苗。
3.投苗时注意水体的溶氧状况,及时开启增氧设备。
4.预防温差应激,在下苗的时候,为了避免鱼苗产生过大的应激反应,要求苗袋内的水温与池水之间的温差不超过2℃,可将苗袋放入池内半小时后才放鱼苗。
5.下苗时,需要在上风开阔处放苗,避免鱼群被风吹到岸边和下苗地点不开阔,鱼群一下不能散开,拥挤而导致缺氧。
6.在运输过程中多少存在对鱼苗的损伤以及经过长途运输后鱼的体质较弱,机体的抗应激能力下降,容易感染病原微生物,因此,有必要做消毒和抗应激处理,提高鱼苗的成活率。
7.意防范鱼苗天敌。鱼苗放入池前几天最好要拉网,确定养殖水体的敌害生物已被完全清除,才能放苗。
8.同批次、同规格的放一池,避免大小规格差异对个体的摄食和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9.投苗后30天内,少吃多餐,并且尽量沿全池边缘均匀投喂,保证鱼苗摄食均匀饵料足够。
青鱼群之密,个体之多,无与伦比,可以说它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一种鱼。因其产量大,养殖青鱼成为不少人发家致富的一条路。下面我为大家介绍青鱼养殖 方法 ,欢迎阅读。
青鱼养殖环境要求养殖环境包括大气环境、鱼类生长水域环境和渔业水源水质等,养殖环境必须符合国标《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GB/T184074 -2001)、《渔业水质标准》(GB/T11607-89)、《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的规定。
青鱼养殖水域选择青鱼养殖水域应选在生态环境好,水源充足,无或不直接受工业三废及农业、城镇生活、医疗废弃物污染的水域。养殖水域内以及上风向、灌溉水源的上游,没有对养殖水环境构成威胁的污染源。
青鱼养殖应清除池塘多余淤泥淤泥是由生物尸体、残剩饵料、粪便、各种有机碎屑以及各种有机物和泥土沉积物组成。它们通过细菌的分解和离子交换作用,源源不断地向水中溶解和释放,为饵料生物的繁殖提供了养分。但是,淤泥过多,会产生大量的硫化氢、甲烷、有机酸、低级胺类和硫醇等,这些物质在水中积累,影响青鱼的健康和生长。因此,应除去多余的淤泥。具体 措施 就是每养殖一二年,排干池水,挖除过多的淤泥,使其池底淤泥保留20厘米左右较为适宜。同时让池底暴晒和冰冻,杀死害虫、寄生虫和致病细菌。
青鱼池塘水体消毒改善池塘环境,消除敌害生物,预防部分细菌性疾病,要对池塘及水体消毒。常用消毒剂及其用量如下:①用含量为每升200毫克~250毫克的生石灰带水清塘,或用含量为每升20毫克~25毫克的生石灰水全池泼洒消毒;②用含量为每升20毫克的漂白粉带水清塘,或用含量为每升1.0毫克~1.5毫克的漂白粉水全池泼洒消毒;③用含量为每升0.3毫克~0.6毫克的二氯异氰尿酸钠溶液全池泼洒消毒;或用含量为每升0.2毫克~0.5毫克的三氯异氰尿酸溶液全池泼洒消毒。
青鱼养殖水质管理水环境是青鱼在池塘中生活、生长的基础,各种养鱼措施也都是通过环境作用于鱼体。因此,水质管理是青鱼无公害养殖的桥梁。要保证池水中浮游生物量多、有机物和营养盐丰富;池水的透明度要保持在25厘米~40厘米之间。水中的溶氧量大于4毫克以上,pH值为7~8.5,水质达到肥、活、嫩、爽的要求。
青鱼养殖鱼苗的培育与选择
苗种的培育
青鱼苗种的生产与引进要符合我国《渔业法》、《青鱼鱼苗鱼种质量标准》(GB9956?88)和农业部颁布的《水产苗种管理办法》的规定,用于繁殖的亲本必须来源于原良种场,质量符合《青鱼、草鱼、鲢、鳙亲鱼》(GB/T5055?1997)的标准。生产条件和设施应符合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要求,苗种质量须经具有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检验检疫。
1、苗种的选择
青鱼苗种的优劣可以根据出塘规格的大小、体色、苗种的活动情况以及体质强弱来辨别:优质青鱼苗种应符合《青鱼鱼苗鱼种质量标准》,出塘规格整齐,体色鲜艳,有光泽,行动活泼,受惊后迅速潜入水底,抢食能力强。进行抽样检查时,苗种在白瓷盆中狂跳,身体肥壮,鳍条完整,无异常现象。反之就是劣质苗种。
2.苗种的培育
根据青鱼苗种在不同发育阶段对饵料的不同要求,可划分成2个阶段进行培育。①鱼苗阶段。投放出膜3天~5天的水花,放养密度每公顷100万尾~150万尾,池塘面积以1334平方米~2668平方米为宜。下塘后第1天~第10天喂豆浆,其中前5天每公顷30公斤,后5天每公顷40公斤,10天后酌情增加,每天2次,全池泼洒均匀。每隔5天~7天加水15厘米~20厘米,到夏花出池加至1.3米~1.5米水深。根据培育池的水质,适量施用追肥。鱼苗经 25天左右的培育而成为夏花鱼种就应稀疏分池,出池前要进行二三次密集锻炼。②鱼种阶段。食性渐渐分化,开始摄食小螺类。放养时间是 夏至 以前,面积以 2000平方米~4000平方米为宜,水深1.5米~2米,青鱼每公顷放8万尾~10万尾,鳙鱼每公顷放1.8万尾~2万尾,鲫鱼每公顷放0.5万尾。先用少量精料引诱青鱼到食台,然后每天喂豆饼浆2次,每次每万尾喂豆饼浆二三公斤;规格达5厘米后混投菜饼,7厘米后改投浸泡的菜饼或豆饼;规格达 10厘米后混投轧碎的螺蚬,开始每万尾喂30公斤,以后逐步增多。
投饵要实行四定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900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