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面窝的做法

面窝,也许很多人听着这个名字很陌生, 它是非常受武汉人爱吃的早点之一。面窝是武汉特有的一种食品,它通常只在“过早”时提供。因四周厚而中间薄得干脆成了一个小洞,呈凹状,武汉人不习惯叫它“面凹”,而叫它“面窝”。经济实惠,制作简单,遍及武汉三镇的大街小巷的早点摊上都会有它的身影。

面窝的做法

传说面窝创始于清朝光绪年间,当时汉口汉正街集稼咀附近有个卖烧饼的,名叫昌智仁,看到卖烧饼生意不好,就想办法创制新的早点品种。经过反复琢磨,他请铁匠打制干把窝形中凸的铁勺,内浇用大米、黄豆混合磨成的米浆,撒上黑芝麻,放到油锅里炸,很快就作出一个个边厚中空、色黄脆香的圆形米饼。人们觉得很别致,吃起来厚处松软,薄处酥脆,很有味道。食客都觉得非常好吃,便闻其名?昌智仁随口答道:“就叫它面窝吧!” 自此,面窝便流传自今。

今天小贝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家庭版面窝的做法。

食材准备

大米250克黄豆80克姜1大片葱适量

开始制作

大米黄豆前一天晚上浸泡(可混合)8-10小时,中途换水,然后打成浆。(也不非要什么破壁机,占地方,用几十块钱打果汁的也行,一次少量,加点点水,打两遍,一样效果哈)

重点来了:面窝勺每次首次开炸时,要在热油中空勺炸几分钟,直到当倒入米浆时,勺子会发出“滋滋滋”的响声。这一步很重要,是面窝脱勺的关键!

倒入米浆后,放入高温油锅(小火),炸30-40秒后拿出油锅,表面焦黄,可用小刀轻轻沿面窝勺边缘划一下,看看是否可脱勺,如有粘连再放入油锅炸片刻,即可轻松脱勺。

小贴士

面窝脱勺是难点。小技巧是可用小刀在边缘轻翘一下,观察粘粘状况。同时,炸面窝过程保持小火,油炸时油温不宜太高,操作快速,变**即成。小有效防止表面炸糊,底面粘连未熟透。

面窝的做法和配方

您好,我是大厨阿斗,我来回答[灵光一闪]。

食材:粳米 (320克)、糯米 (80克)、黄豆 (100克)、姜末 (30克)、小葱末 (30克)、黑芝麻 (适量)、盐 (4-5克)

1. 将粳米、糯米和黄豆泡上一个晚上;第二天早晨准备好姜末、小葱末和白芝麻;

2. 将泡好的大米、糯米和黄豆加入少量的水磨碎成米浆;在米浆中加入适量的盐、小葱末和姜末,搅拌均匀备用;米浆加完水要最后的样子。

3. 烧锅油,油热后将面窝工具放入油中润一下;在底部撒些黑芝麻;再舀勺米浆放入其中,表面再撒些芝麻;

4. 放入锅中炸,并将中间的孔用勺扒开;两面炸成金**后捞出摆盘;

 小窍门:

1.面窝的主要原料是大米姜,加入糯米是为了口感更好;加入黄豆是为了增香;大米、糯米和黄豆都要充分浸泡后磨成细米浆;米浆中加入适量的盐、小葱末和姜末调味,搅拌均匀后静置一刻分钟;选好黄豆和大米最重要。[灵光一闪]

2. 炸面窝是专门的工具,网络上买的到, 先放入油锅中润一下。 撒些芝麻,放入准备好的米浆;再撒些芝麻在表面上;放入油锅时要注意用勺将中间拨一下,让中间形成一个洞,炸至两面金黄后捞出;

3. 一碗热干面配上面窝,再加一碗蛋酒,一般汉子都能吃饱。

面窝虽然有个面字,但它不是用面粉做的,做面窝要用早稻米,就是那种不好吃的糙米,不能用晚稻米或者糯米,大米里面可以少量加入黄豆或者绿豆,加入清水泡上一晚,要用专门的磨浆机把它磨成细米浆,要是用以前的石磨来磨效果会更高,不推荐用榨汁机或者破壁机来打米浆,第一打出来的米浆太粗,影响口感,第二大米太硬,容易损坏机器。米浆打好后可以加入一点生姜末,少许食盐,胡椒粉和味精,调匀后用炸面窝专用勺放去七成热油锅中

炸,待面窝定型后用加长竹筷翻面,待两面炸至金黄捞出控油,面窝完成。好的面窝,色泽金黄,口感细腻松软,四周松软可口,中间焦香薄脆,面窝不能破损进油!

武汉面窝只有糙米和黄豆,不要听别人乱说什么有糯米。糙米500克黄豆100克少许生姜和盐,黄豆放多了炸出的东西不好看(黄豆是起发酵的作用)再一个浆时间放长了也容易酸,放不放葱无所谓,放葱炸的时候葱容易炸胡不好看。

1做面窝用的是早籼米,不要带糯性的米。

2配以适量的黄豆,磨成米浆。然后加入调料配制。

3用特制的用具就可以炸面窝。米:大豆为1:3.

做面窝,黄豆,细米,盐,麻辣鲜,鸡精,水,葱花。黄豆和细米是有比例,两者都要提前泡水,在磨。注,细米不是小米,是碎米。

面窝的做法(炸) 材料大米4600克,黄豆400克,精盐100克,葱花500克,姜末100克,芝麻50克,适当食用油(没有人用芝麻油杂早点的)。

面窝, 是武汉汉族小吃之一,也是武汉特有的。通常只在早餐时间(武汉人称为“过早”)提供。因四周厚而中间薄得干脆成了一个小洞,呈凹状,武汉人不习惯叫它“面凹”,而叫它“面窝”。面窝创始于清光绪年间。

面窝和热干面一样,也是武汉人爱吃的早点之一,制作简单,遍及武汉三镇的大街小巷,多为摊点经营,或由饮食店兼管,没有代表性店铺。

历史 文化

面窝是武汉特有的,创始于清光绪年间(公元1875——1909年)。当时汉口汉正街集稼咀附近有个卖烧饼的,名叫昌智仁,看到卖烧饼生意不好,就想办法创制新的早点品种。经过反复琢磨,他请铁匠打制干把窝形中凸的铁勺,内浇用大米、黄豆混合磨成的米浆,撒上黑芝麻,放到油锅里炸,很快就作出一个个边厚中空、色黄脆香的圆形米饼。人们觉得很别致,吃起来厚处松软,薄处酥脆,很有味道。昌智仁称之为面窝,流传一百多年,成为一种价廉物美的特色早点。

在武昌自由路的户部巷,谢荣德炸的面窝,配料讲究,用的是优质大米,掺一定比例的糯米,用香麻油,加葱花、芝麻、姜末作料。他不惜工本,做出的面窝自然与众不同,一投入油锅就香味四溢,吃起来更是焦脆适度、香酥并重,因而被人们誉为谢氏面窝。

做法

面窝的做法是用黄豆和滋耙磨成浆。和灰面一起和匀。倒在一个盆里。然后准备一个大锅,多放一些油。在炉子上面烧热。用一个圆形的大勺子带把的,将和好的面浆放在勺子。中间要留一个洞。再放在锅里炸。当面窝炸成金**时,拿起来散上芝麻,和一少许盐。就做好。

拐角等爱01-03 04:55 : 武汉面窝只有糙米和黄豆,不要听别人乱说什么有糯米。糙米500克黄豆100克小许生姜和盐,放不放葱无所谓,放葱炸的时候葱容易炸胡不好看。

宇小宝的成长记06-07 11:39 :

面窝虽然有个面字,但它不是用面粉做的,做面窝要用早稻米,就是那种不好吃的糙米,不能用晚稻米或者糯米,大米里面可以少量加入黄豆或者绿豆,加入清水泡上一晚,要用专门的磨浆机把它磨成细米浆,要是用以前的石磨来磨效果会更高,不推荐用榨汁机或者破壁机来打米浆,第一打出来的米浆太粗,影响口感,第二大米太硬,容易损坏机器。米浆打好后可以加入一点生姜末,少许食盐,胡椒粉和味精,调匀后用炸面窝专用勺放去七成热油锅中

梗米:320克.糯米:80克.黄豆:100克.姜末:30克.小葱末:30克.黑芝麻适量.盐:4-5克

现在武汉已经很难找到面窝了,只能叫油炸“咸咸圈”.........

做法配方:

面窝的做法是用黄豆和滋耙磨成浆。和灰面一起和匀。倒在一个盆里。然后准备一个大锅,多放一些油。在炉子上面烧热。用一个圆形的大勺子带把的,将和好的面浆放在勺子。中间要留一个洞。再放在锅里炸。当面窝炸成金**时,拿起来散上芝麻,和少许盐,这样就做好。

面窝是湖北省武汉市的特有的著名小吃之一,通常只在早餐时间(武汉人称为“过早”)提供。因四周厚而中间薄得干脆成了一个小洞,呈凹状,武汉人不习惯叫它“面凹”,而叫它“面窝”。面窝创始于清光绪年间。还有一些小面窝,用的铁勺内部较小。

今天的面窝主要分布于武汉和湖北其它城市大街小巷的摊点,尤为武汉汉口老城区口味地道。今天在武汉三镇都有一些特别的做法使得面窝别有风味。比如在武昌自由路的户部巷,谢荣德炸的面窝,配料讲究,用的是优质大米,掺一定比例的糯米,用香麻油,加葱花、芝麻、姜末作料。

他不惜工本,做出的面窝自然与众不同,一投入油锅就香味四溢,吃起来更是焦脆适度、香酥并重,因而被人们誉为谢氏面窝。但这并不是传统的面窝了。面窝除了米面窝外,还有炸豌豆窝、“苕面窝”(红薯窝),中间是没有洞的形状,别有风味。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902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