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成鱼池中混养鳜?
在传统的成鱼养殖中,鳜被视为敌害鱼类,需从鱼池中清除。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池塘养殖的发展,池塘混养鳜已成为提高成鱼养殖效益的重要措施。
目前,生产中成鱼池混养鳜主要有两种类型:
(1)以吃食性鱼类为主的成鱼池混养鳜池塘面积/亩以上,适宜面积为5~20亩,以10~20亩为最适,水深2~3米,有完善的进、排水设备。一般5月底或6月初投放夏花鳜鱼种,放养密度视池中野杂鱼的数量、规格而定,一般50~80尾/亩。经5~6个月的生长,年终体重可达350克/尾,成活率约40%,商品鳜产量可达7~12千克/米2。
也可以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放养当年大规格鳜鱼种,鱼种长10~13厘米、体重30~50克,一般每亩放养15~25尾。经4~5个月生长,年终可达550克/尾,成活率60%~80%,商品鳜产量6~11千克/亩。还可以随家鱼种的冬、春放养,投放1龄鳜鱼种,同时,混养一部分鲤、鲫鱼种,不仅可供鳜鱼种摄食,而且还可在池内繁殖仔鱼。3、4月,再补放一定数量的罗非鱼越冬小个体作鳜鱼种的补充饵料源。1龄鳜鱼种放养密度可大些,一般100~150尾/亩,因混养的1龄鳜鱼种密度大,应定期检查鳜的摄食和生长情况。经过约一年的饲养,100~150克的鳜鱼种可达700克左右,成活率达90%,商品鳜高达60~90千克/亩。
(2)以滤食性鱼类为主的成鱼塘混养鳜池塘面积5亩以上,最好在10~15亩,水深2.5~3米,要求配备增氧机。这种混养方式的关键在于防止鳜缺氧浮头,要经常加注新水和定时开启增氧机。投放夏花鳜鱼种养成商品鳜,与吃食性鱼类为主的池塘相比,放养密度小些,一般40~60尾/亩,5月底、6月初放养,年底可长至300克左右,成活率约40%,每亩产商品鳜4~7千克。投放大规格鳜鱼种养成商品鳜,放养密度10~20尾/亩,在不缺氧浮头的状况下,经4~5个月生长,年终可达500克/尾,成活率50%~70%,每亩产商品鳜3~7千克。放养100~150克/尾的1龄鳜鱼种时,放养时间与家鱼种同步,冬投或春放,其管理同吃食性鱼类为主的混养塘,但放养密度小些,一般50~100尾/亩。如果管理得当,每亩可收获商品鳜25~55千克。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国生物技术发展报告》
池塘主养鳜鱼技术是一种在封闭环境中养殖鳜鱼的方法。首先,需要选址合适的池塘,确保水质清洁且稳定。其次,合理设计水深和水体流动,以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饲料管理也是关键,根据鳜鱼的生长阶段和需求,科学配置营养饲料,控制投喂量,防止过度投喂造成水质恶化。此外,定期监测水质参数如温度、氧气含量等,确保水质适宜。防病措施也不能忽视,加强池塘卫生管理,预防疾病爆发。定期清理底泥,保持水体清洁。最后,鳜鱼的收获时间需要根据生长情况进行合理安排,以获得最佳的市场价值。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906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