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宇科技VC都不敢接盘了
股融易资讯今日话题
---
柔宇 科技 VC都不敢接盘了
接连两天,知名经济学者、柔宇 科技 独立董事刘姝威在社交媒体等公开渠道接连发文,呼吁各级政府积极帮助柔宇 科技 解决资金短缺,引进战略投资者。
成立近10年,融资近百亿,估值最高达500亿元,曾经投资人眼中“错失它,让我心如刀绞”的项目,曾经喊话要依靠柔性屏技术“将世界掰弯”的天才团队……遇到了成立以来最大的困境。3年半累计亏损31.95亿元;拖欠员工半年薪资;员工从1800人下降到700人;3次寻求上市均以失败告终。
与疫情无关,大多数人认为,柔宇的问题出在商业模式上,决定了柔宇最终无法实现“自我造血”。
曾经活在光环下的柔宇 科技 陷入了负债累累的风波里。员工看不到希望,纷纷辞职,自2022年开年以来,柔宇 科技 OA系统里的员工人数不断的减少,已经从1800人下降到700人左右。
创始人刘自鸿自己就是典型的“学霸”。身披高考理科状元、清华硕士、斯坦福大学毕业用时最短的华人博士等光环,2012年5月,刘自鸿用辛苦筹来的400万人民为启动资金创立了柔宇 科技 ,与他一同创业的是他的清华兼斯坦福校友余晓军和魏鹏。
刚创业的前两年,柔宇 科技 寂寂无名。他们的目标就是做世界上最薄的柔性显示器,这个超前的想法曾让当时的很多人直呼“看不懂”。直到2014年8月,柔宇 科技 发布了其自主研发的全球最薄(厚度为0.01毫米)的可弯曲柔性显示屏。
柔宇 科技 从2012年5月创立至2021年9月近十年期间,共进行8轮融资,获得股权投资约61.97亿元;债权融资约36.53亿元;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入17.17亿元。现金流入合计116.28亿元。
据媒体报道,柔宇 科技 估值最高达到500亿元。但是,在融资路上一路坦途的柔宇 科技 ,却始终没能圆好自己讲出的资本故事。
在商业模式上,柔宇 科技 采用的是To B和To C双战略,生产的全柔性屏既用于自有品牌消费电子产品,也会对企业合作伙伴供货。
相信在那个时候,柔宇已经抛弃了幻想,清楚想越过至暗时刻的话还得靠自己。如今,这家曾经的明星公司真正地站在了悬崖边上。
今麦郎千亿方便面帝国要IPO了
今麦郎董事长、总裁范现国有一个随身携带笔记本的习惯,想到什么就立马写下来。
范现国未曾考虑过退休,他壮志未酬,声称不会轻易离场。
每个本子上,都记录着他对今麦郎集团细枝末节的思考、规划和布局。
在接受《中国企业家》专访时,今麦郎创始人范现国正处于感冒状态中,在两个多小时的采访中,他始终面带微笑,说话时语调沉稳缓慢,带有明显的河北口音。他这样讲述其重视品牌定位的原因,“快消品的核心及第一生产要素是品牌。”在他看来,品牌强弱与产品数量成反比,产品越多品牌力越弱,“就像吹气球一样,你吹的越大越容易破”。所以,品牌要有分级。他以丰田 汽车 为例,丰田旗下有雷克萨斯这个豪华车品牌,还有皇冠、赛恩、日野等不同定位的子品牌。
这种专注且规律的状态,他将之归结为米哈里《心流》一书中提到的“心流”——在做某些事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他认为在这种状态下进行思考,才能通过不断复盘,明确目标。
范现国颇有感悟:做企业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喜欢钱,但喜欢挣大钱。世界一直在变化,重要的是要看到不变的是什么?人生之路,要与能带来长远利益的人同行,才能走的更远更稳。
范现国对华龙面的定位是物超所值、精品低价,这也是他一直以来坚持的生意理念。因为他深信一句老话,“人叫货,叫也不理。货叫人,不叫自来。”
今麦郎与中信建投证券签署了IPO辅导协议,正式冲击A股;2022年1月29日,今麦郎获得了加华资本6亿元融资。
自1994年成立至今已28年,今麦郎的上市历程也几经坎坷。如今,范现国即将迎来首个IPO。相比早早上市的康师傅和统一,今麦郎在资本市场上迟到太久。对于上市,范现国说,“之前想把流量做上来,想要整体上市,所以相对慢了一点。”
股融易资讯: 科技 、资本与经济动态
---
360推出元宇宙产品“N世界”
360于近期推出了一款元宇宙产品“N世界”。一位接近360的人士表示,360对于这款产品比较重视,目前已经为“N世界”启用了“n.cn”作为官方网址。一位域名商表示,这类单字母的域名价格在千万级别以上,特别是“n.cn”符合N世界的品牌。
近200家公司一季报大幅预增,三大行业景气高歌猛进
截至4月14日,已有498家公司发布2022年一季度业绩预告。其中,387家公司预计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比为77.7%,当中更有190家公司预计净利润最大增幅超过100%。在预增阵营中,与新冠检测相关的生物医药行业、锂电及光伏产业链表现最为抢眼。另外,煤炭化工等周期股业绩增长也令人振奋。
马斯克:若收购推特被拒绝,将动用备用计划
4月14日公布的文件显示,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有意以每股54.20美元的现金收购推社交媒体平台推特公司,交易金额将达到430亿美元。推特的大股东沙特王子Alwaleed bin Talal拒绝了马斯克的报价,他认为这一报价没有接近推特的内在价值。在当天的TED大会上,马斯克本人也针对收购推特做了进一步说明,他坦承,自己不确定能否成功完成收购,但如果推特拒绝他的提议,他有B计划。
消费延迟但需求强劲,家居建材头部企业逆势扩产
业内人士表示,受疫情和地产调控影响,消费者对家居建材的需求出现“延迟消费”现象,但市场需求依旧存在且较为强劲。同时,企业也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表现出强大的适应性和韧劲。受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不少企业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困境,在疫情叠加调控的大环境下,企业的生存发展依然面临不小挑战。尽管经历着疫情这样的“黑天鹅”事件,也同时受到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面对号称有2万亿规模的家居建材市场,头部企业依然鼓足干劲迎难而上。
一季度中国吸收外资增长25.6%,高技术产业亮眼
4月14日,商务部公布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实际使用外资379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6%,实现了“开门稳”,其中高技术产业引资增长较快。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表示,当前多个国际机构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地缘政治风险不确定性较大,在此背景下,中国吸收利用外资一季度保持了两位数的同比快速增长,彰显了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基本面的认可,对中国未来市场潜力的高度重视。这体现了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的供应链核心国家组织全球价值链的能力。从领域上来看,现代服务业、高附加值制造业仍将是吸收利用外资的主力部门。
许多上市公司大手笔投资未来,制造业成热点
20亿元、188亿元、208亿元、330亿元……在有市场人士认为,行情低迷之际,涉及电子、新材料、风电、光伏、有色冶炼等各类产业投资的动作却此起彼伏,彰显了各方对相关领域未来发展的信心。与此同时,从财政部、央行到国资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期都在释放稳增长信号。据了解,4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有关情况,预计还会有进一步的举措出台。有专家预计,下一阶段,扎实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加大有效投资,以及加大产业支持性政策等方面均会释放更多利好。
深圳境内外上市公司突破500家
创业板近日迎来又一家深圳本土企业——铭利达,至此,深圳市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已经突破500家。梳理发现,深圳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从0到100家,用了16年;从100家到突破300家,用了10年;从300家到突破500家,仅用了5年时间。数据显示,2021年深圳市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47家,创年新增数量 历史 新高。2021年末,深圳市境内外上市公司为495家。截至目前,深圳500余家境内外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12万亿元,是深圳去年GDP的4倍左右。
以下是股融易资讯为您整理的今日股权融资事件
---
“跑象 科技 ”获得天使+融资
新一代实时数据平台“跑象 科技 ”宣布完成数千万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由九合创投投资,源合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据官方介绍,跑象 科技 瞄准数据处理链路的核心环节切入,通过支持实时数据采集、实时数据处理、实时数据查询和数据应用构建,提供端到端实时数据链路基础能力。
“易咖智车”连续完成两轮融资
智能数字化移动平台“易咖智车”宣布连续完成近亿元的A轮和A+轮融资,分别由奋信投资、硅港资本投资,老股东辰韬资本跟投。势能资本担任两轮的融资独家财务顾问。易咖智车融资负责人蒋志强表示,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加快产品迭代和开发、招募人才,并为未来开拓海外市场做准备。
高 科技 环保技术企业“俱源 科技 ”完成数千万天使轮融资
近期,高 科技 环保技术企业“俱源 科技 ”完成两千万元的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零度资本投资。俱源 科技 创始人周浩表示,本轮资金将用于生产线扩建、市场推广、研发投入及团队建设等业务方面。
“九霄智能”获近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近日“九霄智能”宣布已在今年2月完成近千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本轮由杭州长江创业投资领投,华势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仿真工具的算法开发和工程实现,逐步打造完整的数字IC前端工具链。
VC说联想之星刘维:为什么我不投模式型项目
我觉得开动漫店合适。国家扶持动漫行业。动漫店前景很广。 比如餐饮行业卖吃的、服装行业卖穿的、动漫行业,卖动漫周边衍生品。这都是大势所趋。所以动漫店的发展前景是很大的。
首先,动漫文化不用多说,市场调查得知,93%以上年轻人都购买过自己喜欢的动漫周边产品,而动漫店在市场上却是几乎为0,很难找到一家专营动漫店,我想,学生们放学后一定会在一家专营动漫周边店里扎堆的,因为这里聚集这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而顺理成章的促进了消费。
想必你也知道,抓住年轻人的消费心理就等于抓住了商机。所以开动漫店是目前传统行业激烈竞争中开辟的一条新的致富道路。
(欢迎给我们投稿:tipsat36kr.com,具体要求见这里)本期和我们对谈的VC是联想之星投资总监刘维,刘维主要负责TMT领域的天使投资。联想之星系联想旗下的科技创业孵化器。36氪:联想之星在投资上有一个“数据轴”理论,能不能跟我们具体说说呢?刘维:这么说吧,我觉得业内很多人投的还是模式型的项目比较多, 美国有什么东西比较火, 国内有几个人就做了它了。从投资的角度来讲,这些项目可能看着比较顺眼,但是在那个时间点,你也看不出来多不错,所以后面就是一个赌概率的游戏。从联想之星的角度来讲,我们更多的还是去找一个“轴长”。这个“轴长”一定是在投资的始点上看,它某种积累已经比较丰富,这种积累有可能像十多年前我们投的科大讯飞也好,现在的Face++或者人机对话这些公司,它过往的技术积累往往是比较深厚的。而它当前还没有被很好地装到产品里,或者它的商业模式还不够好,所以它没有散发出特别大的市场价值,但是它这个轴不是别人一下可以追上的。所以投这些项目,一是市场上有了更充裕的时间,另一个就是说有利于新的产业。36氪:那这些公司数据轴很长,战线很长,会不会因为这个遇到什么困难?刘维:联想有句话叫“退出画面看画”,行业的近期问题当然需要讨论,但退得远一点,很多公司其实还有很多战略机会,我到底应该怎么去认识我这个市场,我应该怎么做这件事,我做游戏开发的是不是应该不去做发行,把这块砍掉。但退得远一些,推出这个行业当前的用户数,看看这个公司,战略结构,怎么把价值做大,重新梳理它的商业模式。 其实你回头看我们当年投的科大讯飞,它一直坚持它的目标:当年想做语音,这么多年它也一直坚持下来了,不像很多公司,中间做自动集成什么的就做其它的业务去了。但其实它也分阶段实现目标嘛,如果说它从一开始就一定要做现在的这些讯飞语音、语音云这样的互联网云产品,肯定做不到。因为你的技术、你的边界条件、你的市场都做不到。所以它从很早的时候就规划了这条路径,先做合成、再做识别。合成上来讲,我们先做怎么去给电信运营商来提供这些产品,再怎么去做独立的产品。36氪:你们通常怎么帮助这些企业去规划路径呢?刘维:我们有一种方法论是“目的性极强”。联想挺强调逻辑,但强调逻辑并不是说有洞察力——今天就能判断好我做什么一定是对的。你的规划可能还是错的,但你至少定了规划。从目的的角度来讲,就是我觉得现在市场格局是什么,我为什么要做这么一件事,来解决我对这个市场格局的认知。然后规划这个事该怎么做,一步一步分解下来。这个东西也许在过程中会不断的调整,也许最后会被认为是错的,但错了没关系,至少你长本事了。你回头去看的时候,会想是我当年判断用户需求错了,还是我决定以什么产品适应什么需求这个匹配错了,还是我怎么去做产品做错了,我对哪个边界条件判断错了。你下次再决策的时候,肯定就能提高。所以我觉得目的性极强,对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企业,会对他们是一种启发。36氪:如何去培养目的性?刘维:还是从思想方法上来讲,把它当成你思考问题的中心吧。需要足够的重视,而不是说把目的性写下来,一共有哪几个,这样很容易扣不住。如果说一切的工作都是围绕一个核心目的来拆解,比如36kr说我们的目的是今年要创建一个很好的创业者服务平台,那这个平台就包括你怎么去提供给创业者的功能,怎么去聚拢创业者,怎么去做适当的宣传和合纵连横,所以这个东西是层层扣紧的。这和今天我们说第一要提高36kr的影响力,第二要让读者满意,是不一样的。这些目的可能永远是对的,但不是很有可辩论空间,它是很确定的这样的一个目的。 36氪:那你们投讯飞和Face++这样的企业,最终的目的性是什么?刘维:我们投资这些公司的愿景,可能就是两种层面:高和低。这些公司现在看起来都是通过技术平台来入手,那他们至少能做到的事是帮助很多app、很多人增加、改善体验,比如说能画能做得更好、人脸识别能控制得更好,增加体验之后呢,能获得自己收入、积累起盈利的可能。比如做安全认证的,可以去做OpenID体系,做语义理解的,返回结果的时候可以夹杂至少是你推荐、提供来源的东西,所以它是短期内能实现商业价值。它们最后被大公司买走也好,或者成为像科大讯飞一样赚钱的公司,都是有可能的。但这是一种低的、保守的方案。更为积极的方案,我们当然是希望他们能成为入口级别的厂商。36氪:您最近比较关注哪些领域?刘维:“数据轴”还是持续会比较关注的一个领域,虽然我们已经投了这么多了,但还是会有不断的机会,比如刚刚说的Face++,人脸识别下一步也有聚焦,比如它下一步会聚焦到更偏表情,还是更偏识别、更聚焦3D人脸。别的一些项目我们还是会关注。因为这里头有一个大背景是,云技术的发展,大大改变了这件事的可行性,原来像科大讯飞这些公司,它得磨个五年十年花几个亿的钱,可能才能把一些参数去人工地调到规则算法,那现在云的发展使得这个速度大大地加快。另一类来说,我们也会关注to B业务这一块的机会。我自己其实最早是做to B业务出身的,但是过去这些年,我一直觉得中国不太存在这样的机会,就是让它像salesforce互联网公司这样爆发性地增长。因为中国整体的环境决定,大部分的企业在采购的时候重重黑幕,它买一个软件、买一个IT的服务,根本不在乎效率。过去几年渐渐有些小企业成长起来了,但2000年之后的这一波小企业呢,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品味,就是它是有诉求啦,老板说我都是自己的钱啊,没有什么黑幕,但是呢,我要买个ERP,我也不知道什么好,拿到了我也不会用。这种情况就不太适合互联网,不是说“我是产品好,一开始可以免费用,用多了再去扩展”。但这一两年又发生了很多改变,比如说电商,电商很多企业其实是既有诉求又有品味的。因为他们每天赚的就是通过配置IP参数,通过数字化去把生意做好的人。他们对于很多CRM的东西,很多企业软件的东西,越来越懂。36氪:那么为哪些领域服务的公司最有可能成为SAAS?刘维:比如电商,比如零售。零售就在于市场上的中小企业比较多,这么说吧,石油行业肯定不适合。当然我说的小企业是相对高端一点的,有点连锁性质的零售。它的竞争者很多,而且它的竞争就是数据的竞争,对于这样的企业来讲,你让它花点钱、花点代价去做这件事,它很愿意。因为它有这个刚需。我自己有句话叫“融化的冰山”,中国企业市场这块冰山这两年开始在融化,我们这块其实比美国落后了十几年,我们to C业务就好很多。所以to B这块现在在加速追赶,加速融化,很有机会。36氪:您觉得这几年中国那些不太有品位的企业在慢慢改变的社会背景是什么?刘维:一个是温饱解决了,大家的品味还是在渐渐提高嘛。另一个,其实是另一种意义上的“C to B”,或者说“C推B”。有时候企业的品味提高得慢,但企业里的人的品味提高的快。你看中国现在to C产品最活跃,一点都不比美国差,美国到三四线城市,很多东西根本没人用。而在中国不一样,现在很多二三线城市,大家玩得东西也挺潮流的,这个实际上是在提高品位。其实现在360和腾讯都同样面对这个问题,不是说我什么东西抄一下就行,一些细节做不好用户就不买单。为什么?其实就是用户品位提高了。所以我觉得中国会有很多这样的机会吧。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909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