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仪器设备的保管

(一)对仪器库房的基本要求

仪器设备的保管

1)测量仪器库房应是耐火建筑。

2)库房内的温度不能有剧烈变化,最好保持室温在12~16℃。

3)库房应有消防设备,但不能用一般酸碱式灭火瓶,宜用液体CO2或CCl4及新的消防设备。

(二)测绘仪器的“三防”措施

生霉、生雾、生锈是测绘仪器的“三害”,直接影响测绘仪器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影响观测使用。因此需按不同仪器的性能要求,采取必要的防霉、防雾、防锈措施,确保仪器处于良好状态。

1.测绘仪器防霉措施

1)每日收装仪器前,应将仪器光学零件外露表面清刷干净后再盖镜头盖.并使仪器外表清洁后方能装箱密封保管。

2)仪器外壳有通孔的,用完后须将通孔盖住。

3)仪器箱内放入适当的防霉剂。

4)外业仪器一般情况下6个月(湿热季节或湿热地区1~3个月)应对仪器的光学零件外露表面进行一次全面的擦拭,内业仪器一般1年(湿热季节或湿热地区6个月)须对仪器未密封的部分进行一次全面的擦拭。

5)每台内业仪器必须配备仪器罩,每次操作完毕,应将仪器罩罩上。

6)检修时,对所修理的仪器外表和内部必须进行一次彻底的擦拭,注意不应用有机溶剂和粗糙擦布用力擦拭仪器的密封部位,以免破坏仪器的密封性,对产生霉斑的光学零件表面必须彻底除霉,使仪器的光学性能恢复到良好状态。

7)修复的仪器装配时须对仪器内部的零件进行干燥处理,并更换或补放仪器内腔的防霉药片,修复装配后,仪器必须密封的部位,应恢复密封状态。

8)在运输仪器过程中,必须有防震设施,以免因震动剧烈引起仪器的密封性能下降,密封性能下降的部位,应重新采取密封措施,使仪器恢复到良好的密封状态。

9)作业中暂时停用的电子仪器,每周至少通电1小时,同时使各个功能正常运转。

2.测绘仪器防雾措施

1)每次清擦完光学零件表面后,再用干棉球擦拭一遍,以便除去表面潮气,每次测区作业终结后,应对仪器的光学零件外露表面进行擦拭。

2)调整或操作仪器时,勿用手心对准光学零件表面,并在仪器运转时避免将油脂挤压或拖黏于光学零件表面上。

3)外业仪器一般情况下6个月(湿热季节或湿热地区3个月)须对仪器的光学零件外露表面进行一次全面擦拭,内业仪器一般在1年(湿热季节或湿热地区3~6个月)应对仪器外表进行一次全面清擦,并用电吹风机烘烤光学零件外露表面(温度升高不得超过60℃)。

4)防止人为破坏仪器密封造成湿气进入仪器内腔和浸润光学零件表面。

5)除雾后或新配置的光学零件表面须用防雾剂进行处理,一旦发现水性雾,应用烘烤或吸潮的方法清除;发现油性雾应用清洗剂擦拭干净并进行干燥处理。

6)严禁使用吸潮后的干燥剂。

7)保管室内应配备适当的除湿装置,长期不用的仪器的外露光学零件,经干燥后,垫一层干燥脱脂棉,再盖镜头盖。

3.测绘仪器防锈措施

1)凡测区作业终结收测时,将金属外露面的临时保护油脂全部清除干净,涂上新的防锈油脂。

2)外业仪器防锈用油脂,除了具有良好的防锈性能,还应具有优良的置换性,并应符合挥发性低、流散性小的要求,要根据仪器的润滑防锈要求和说明书用油的规定适当选用不同配合间隙、不同运转速度和不同轴线方向所用的油脂。

3)外业仪器一般情况下6个月(湿热季节或湿热地区1~3个月)须对仪器外霹表面的润滑防锈油脂进行一次更换,内业仪器一般应在1年(湿热季节或湿热地区6个月)须将仪器所用临时性防锈油脂全部更换一次,如发现锈蚀现象,必须立即除锈,并分析锈蚀原因,及时改进防锈措施。

4)仪器进行检修时,对长锈部位必须除锈,除锈时应保持原表面粗糙度数值或降低不超过相邻的粗糙度值。而且在对金属裸露表面清洗或除锈后,必须进行干燥处理。

5)必须将原用油脂彻底清除,通过干燥处理后,涂抹新的油脂进行防锈。

6)对有运动配合的部位涂防锈油脂后必须来回运动几次,并除去挤压出来的多余油脂。

7)防锈油脂涂抹后应用电容器纸或防锈纸等加封盖。

8)保管室在不能保证恒温恒湿的要求时,须做到通风、干燥、防尘。

对仪器设备管理现状的意见和建议

绿色。

在实验室管理过程中,通常采用绿、黄、红三色来表示机器的状态,经自检合格者为合格设备正常使用的设备,应使用绿色标,某些功能丧失但检测工作所用功能正常且校准合格者以及降级使用者,均为准用设备,为**标,原设备由降级使用转为停止使用时,应及时将**准用标识改为红色停用标识。

一、仪器设备的购置?

需要购置仪器首先提出申请,报有关领导批准。调查供应商的资质、信誉、质量保证能力,了解产品的技术性能指标和使用情况,并建立供应商档案。?

二、仪器设备的验收

按订货合同核对所到货物正确无误,仪器设备的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维修保养手册、系统软件和备件清单齐全。根据仪器性能指标说明书制定相应的方法,按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单机或系统进行实验,证明该仪器设备各项技术参数能达到规定要求。并保留测试的原始记录。

三、仪器设备的建档

仪器设备档案的基本内容如下:①仪器设备登记表,包括仪器的名称、制造商的名称、仪器型号、出厂编号、存放地点、生产日期、实验室使用日期;②随机技术文件,包括合格证、说明书、装箱单;③验收记录、仪器设备检定/校准合格证书、使用记录,维护保养记录,损坏、故障及维修情况和报废单等。

四、仪器设备的状态标识

仪器设备应有明显的标识表明其“检定/校准”状态,使仪器的状态一目了然,便于管理。状态标识一般分为以下几种:①绿色标识,表明仪器设备具有正式计量检定合格证书和校准合格报告,处于正常使用状态。②**标识,表明仪器设备某些功能已经丧失,但检测工作所用功能正常,且经校准合格,处于使用状态。③红色标识,表明仪器设备已经损坏或经校准不合格,处于停用状态。

五、仪器设备的量值溯源?

凡是属于强制检定范围的仪器设备,都应由指定的检定/校准机构进行检定,检定/校准合格后方可使用。对于易变动、漂移率大,环境要求较为严格或使用较为频聚的仪器设备需考虑进行期间核查,通过期间核查,一旦发现产生偏离,要及时采取维修维护等措施,以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期间核查的方法,一般可利用考核盲样、标准物质验证或加标回收的方法进行。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达到要求便可使用。期间核查的时间,在两个周期检定日中间和出现可疑数据情况时进行期间核查,以确定仪器设备状态是否正常,核查人员应做好详细记录。经过期间核查证明仪器设备有问题的必须进一步分析,如确定其性能不合格,仪器出现故障,应贴上停用标识,尽快对仪器进行维修,以免延误仪器的正常使用。

六、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工作

仪器设备的日常使用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操作者,必须经过适当的理论操作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不经过培训的人员不准随意使用。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操作,并在使用前、中、后作好必要的检查和记录,同时应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使用频次较少的大型仪器设备及长期不用的电子仪器,每月应至少开机检查一次,并做好维护保养记录。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911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