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海水鱼池塘养殖?
1.池塘修整 放养前应把池水排干,清除过多淤泥,让池底充分暴晒,进行平整池底、整修池边、加固堤坝、疏通进排水渠道和添置、修缮工具等工作。
2.消毒与肥水 将水排干后用生石灰(每亩60~75千克)、漂白粉(每亩4~5千克)或茶粕(每亩35~40千克)等药物加水溶解、稀释,均匀全池泼洒。清塘消毒后,待药性消失后,即可灌注新水,一般70~80厘米。在放苗前7~10天,应施肥肥水,一般施用腐熟粪,每亩100~150千克。
海水鱼100问
3.日常管理 养殖应遵循相关的无公害养殖规范及相应法律、法规的规定。鱼苗放养以全长10~12厘米为宜,要求规格整齐,放养密度一般为每亩600~1200尾,鱼种下塘前,应进行消毒;投饵要遵循“四定”原则,投喂次数一般为2次/日,宜为8:00~9:00和15:00~16:00,在不适宜生长的季节及天气状况不好时,视鱼摄食情况调整次数和投喂量;要注意水质管理,通过日常消毒、水质改良剂的使用、换水等措施保持水质处于肥、活、嫩、爽的状态;要定期检查鱼体质状况,观察鱼的生长、摄食、温度、盐度、浮游生物数量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要有专人负责记录,记录内容包括鱼种放养日期和数量、生长、病害、投入品和销售等情况。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国土种志》
因为河豚毒素并不是河豚自己产生的,而是来源于一种特别的细菌,所以人工养殖可以避免。
这种细菌通过寄生在浮游生物上进入河豚,或者直接寄居在河豚体内。而河豚能够耐受这种毒素,并且用它来作为与天敌同归于尽的手段。
有些种类的河豚沉积毒素的能力很低,经过人工培育并且控制养殖条件,实际上已经无毒了。2016年,国家放开了红鳍东方鲀和暗纹东方鲀的经营。获得经营资质的单位,就可以合法地经营这两种养殖的河豚,而消费者也就可以放心食用。
野生的河豚有毒而且非法,稀缺性加上人们对“野生”的追逐,使得它价格昂贵。不管是从价格、安全还是守法角度,消费者都不应该去追求。而人工养殖的河豚安全无毒,价格亲民,就完全可以放心食用了。
养殖技术:
利用河豚鱼池塘进行海水立体生态养殖,就是将原有河豚鱼养殖池塘进行曝晒、消毒肥水处理,利用池塘进行河豚鱼的养殖,在此基础上套养南美白对虾和毛蚶底播养殖,通过鱼、虾、毛蚶的混养可使水质得到改良。
一方面鱼虾的残饵和粪便可作为藻类的肥料,起到肥水的作用,另一方面毛蚶通过过滤海水又净化了水质。利用品种共生互利的关系,减少化肥、鱼药的使用,为社会提供安全的水产品,提高池塘养殖产值。
以上资料参考:百度百科-河豚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921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