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人口有多少

人口:约125.3万人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人口有多少

人口密度:388人/km2

五华平安寺

五华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韩江上游。它是粤东丘陵地带的一部分,地处北纬23°23'~24°12',东经115°18'~116°02',东起郭田照月岭,西止长布鸡心石,南起登畲龙狮殿,北至新桥洋塘尾。东南与丰顺_揭西_陆丰_交界,西南与河源_紫金接壤,西北与龙川相连,东北与兴宁毗邻。东西相距71.59公里,南北长为87.99公里。全县地形成为菱形,总面积达3226.06平方公里,占广东省面积的1.47%。现辖水寨、河东、转水、华城、岐岭、潭下、长布、郭田、周江、横陂、 双华、安流、棉洋、 梅林、华阳、龙村16个镇,412个村民委员会和34个 居民委员会。县人民政府驻水寨镇,邮政编码:514400,电话区号:0753,行政代码:441424

地貌

该县四周山岭为障,境内地地形复杂,山地丘陵相间,河谷盆地交错。其中山地占49.1%,丘陵占41.3%,河谷占5.4%,盆地占4.2%。 该县地势西南高,东北底。西北部南岭山脉自西北向西南延伸,北有玳瑁山,西北有七目嶂_石马髻_笔架山_七星嶂。这些高山峻岭,气势雄伟,蜿蜒起伏,组成了西北天然屏障,交汇成紫五龙河边界。这支山脉,尤以七目嶂为第一高峰,海拔1318米;又以石马髻驰名,山崖石壁,形神如马,山溪流水,清澈可鉴;银流飞瀑,仿如飘带。笔架山峰,蘸云抹雾,仿佛专供文人墨客挥毫遣兴。石马支脉,东跨饭篓髻,南越洋塘山,平覆于黄龙_员谨_横陂_夏阜_锡坑。东南部莲花山脉由南向东延伸,三天嶂_圣峰嶂_李望嶂_三县凸_鸿图嶂,高山相照,巍峨挺拔,延绵八十公里,共有千米以上山峰12座,形成南部_东南部和东部屏障,交汇成揭_陆_华_丰边境。这支山脉,既有宋丞相文天祥的足迹,又有天柱山的环山古迹名胜。天堂山上的白云庵,誉为“广东名山第七庵”,八乡山上的鸿图嶂,筑起了粤东电视转播台。

五华两支山脉的走向,重迭的山峦,纵横的河流小溪,构成了全境地形复杂多样的格局。琴江_五华河沿岸狭长的河谷地带,南起梅林北部,北至水寨河口,西起蓝关,东止大坝,由于大自然变迁,侵蚀冲积,形成了河谷平原。这些平原中,以水寨平原为大,东起白凤岭,西至乌石浦龟形岭,南达旱塘凹石子蒗,北止楼子角_高车洞,最宽处达七公里,海拔均在50—100米之间。西部山地上,在九座千米以上的山峰下,又形成了华城盆地_歧岭盆地_双头盆地_潭下盆地_长布盆地_大田盆地和华城盆地。本境东南,形成东南高西北低的山地丘陵区,海拔一般在400~800米之间。北部形成平原丘陵区,地势和缓,山丘零星破碎,海拔一般为200~400米。

河流

琴江发源于紫金县龙交凤北,从登畲吉祥流入五华,全长136.5公里,流域集雨面积2871平方公里,主要支流七条:北琴江源出紫金中坝七塘寨,河长56公里,流经紫金中坝_敬梓_本县华阳,在梅林琴口注入;优河源出陆丰茶壶嶂,河长24公里,在梅林堵河石注入;周江河源于长布仙溪沥鸡心石,河长69公里,经长布_周江,在安流蓝田注入;伏溪河源于绵洋石山嶂,河长25公里,在安流学少注入;大都河源于双华龙狮寨,河长35公里,在大都里江注入,蕉州河源于郭田照月岭,河长40公里,在横陂新华注入;小都河源于小都南蛇岭,河长30公里,在横陂河头坝注入。

五华河是本县第二大河,发源于龙川县龙母,全长105公里,集雨面积1848平方公里。主要支流三条:歧岭河源于龙川七目嶂,河长53公里,流经龙川鹤市_登云,至歧岭合水注入;潭下河源出大田分水凹,河长59公里,流经大田_潭下,在华城水心坝注入;矮车河源于潭下桃军塘,河长20公里,在转水黄龙注入。

矿产

该县地下资源丰富,矿产种类繁多。黑色金属矿物有磁铁_碣铁_镜铁_软锰_硬锰等,有色金属有钨_锡_铋_钼_铜_铅_锌、铝_钴;稀有金属有阑_铈_镨_钕_钐_钇_铽_镝、钬、铒、铥_镱等20种;贵重金属有金_银;钢铁原料金属有钛、锰、铁;非金属矿物有石灰石_重晶石_独居石_萤石_水晶石_电气石_钾长石_云母_石墨_耐火石_石英石_玻璃石_方解石_蛭石_石棉_瓷土_稀土_煤_大理石。

五华现有的四处温泉,分布在横陂_平南_转水_双华。这些温泉,地处风景秀丽的山庄,温度高,喷泉大,是开发旅游业的圣地。五华的地下水开发,潜力大,价值高。近几年,油田开发的优质矿泉水,经专家勘测验证,碳酸气高,泉涌量大,资源丰富,开发价值高。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是大自然赐予五华人民的宝藏。

交通

交通公路不断优化。梅河高速公路实现全线通车,梅华公路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棉洋荣华至岐岭清溪的南北通道已获省交通厅批准立项建设31.1公里。省养公路投入4150万元,完成省道华中线、车丰线,县道清潭线、双牛线和乡道黄杉线公路水泥硬底化38.5公里;县养公路投入1.1亿元,完成了省道华中线潭下至大田段和县道棉双线平安至大风岗段、斋八线双华至上八乡段、黄陆线硝芳至葵嶂段共56.3公里的公路改造工程;完成了镇通村水泥硬底化公路235公里,新开通300人以上自然村公路30公里,建成4座大桥。全县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64.3公里。

经济

全县大力发展特色工业产业,基本形成以机械 电子、汽车配件、酿酒、制药、水资源开发、特色旅游、建筑材料为 主的支柱产业。其中汽车配件、白酒、中西成药、日用化工等系列产 品,科技含量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大幅度提高。全县经贸系统工业企业积极实施"工业梅州"战略,推进结构调整,开展技术创新,深化企业改革,促进生产稳步发展。着重加大对国有工业的改革力度。一是完成五华电器总厂的成功转制。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采取价格投标和考察投票相结合计分的办法,成功实现该企业的产权转让,台商井得企业有限公司以综合最高分中标,更名为广东井得电机有限公司。该公司接管该厂后,职工平稳过渡,生产正常开展,并及时购进-批先进设备,采用现代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生产能力和产品发展质量。为增强企业发展后劲,该公司首期投入4000万元,在转水镇畲柯村征用土地110亩建设新厂。二是完成县螺丝厂的产权转让。三是落实“三关四破一转”工作。“三关”即关闭针织总厂、染织厂、瓷厂;“四破”即实施原康宝药业有限公司、林产化工厂、金属型材厂和锅厂的破产;“一转”即变压器厂的转制。

教育

五华有 125.3 万人口,2007—2008学年度,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28所(含私立),其中高(完)中13所、职中5所、初中45所、小学464所、示范幼儿园1所;在校中小学生总数271429人,其中高中生30136人(含职高生2563人)、初中生86820人、小学生154473人;教职工12691人,其中公办教职工10981人、临代教师1710人。全县校舍占地面积544.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7.6万平方米。

国民经济和社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五华经济的振兴,要依靠人才的培养。近年来特别是 2004 年以来,为了增强五华发展的后劲,五华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 “ 科教兴县 ” 战略目标,在巩固提高 “ 两基 ” 成果的同时,县委、县政府把发展教育作为关系全局的重要工作和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并列为全县三大重点工作之一,全力加以推进。 2005 年 1 月,0五华县委、县政府以 1 号文件的形式颁发了《关于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党政为主导、教育部门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发展教育的氛围和格局已经形成。

近年来特别是2004年以来,在县委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教育工作从服务全县经济发展这个大局的目标出发,坚持科教兴县、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大力调整教育结构,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概括起来是实现了“四个突破”: 一是高中在校生人数实现新突破。2007年,县内高中阶段学校在校学生已突破3万人达到30136人,比2004年的14821人翻了一番。高中在校生万人比达到241人/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均逐年增多,毕业生推荐就业率100%。(2004年至2007年的县内高中阶段学校在校生人数分别为14821人、20282人、24914人、30136人)。二是高考成绩实现新突破。近年来,省线入围人数连续创历史新高,2003 年、2004 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分别为1767人、1811人、2179人、2485人、3033人。2008年再次刷新记录,突破3500人达到3520人,实现了五华高考史上的又一大跨越。进入专科A线以上人数比上年的3033人增加487人,增长 16%,比2004年的1811人增加1709人,增长近1倍,绝对数与兴宁相比从2004年的相差1183人缩小到去年的677人再缩小到今年的407人,全市专科A线以上对比上年增加1511人,我县占全市增幅的32%;本科以上2021人,比上年的1659人增加362人,增长21.8%,全市本科对比上年增加1001人,我县占全市增幅的36.1%;高分尖子实现历史性新突破,全市理科总分前50名中我县3人,其中1人进入全市前十名之列,距第一名(661分)仅8分之差。三是社会力量捐资助教实现新突破。积极争取县内外乡贤支持高中教育发展,努力实现村村学校有人关心,间间学校有人帮扶的目标。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以来,内外乡贤捐资助教达5500多万元。四是学校危房改造工作实现新突破。想尽千方百计,克服重重困难,确保学校危房改造工作按时按质完成任务。要求拆除的D级危房248幢(面积184108平方米)已全部拆除;维修加固4幢(面积3002平方米)已全部维修完毕[4]。

农业

一、现状 1、农村经济平稳发展。预计,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2.03亿元,对比上年增长4%;农村人均纯收入3366元,对比上年增长3.2%;农业总产值17.07万元,比增6%。 2、主要农产品稳步增长。2004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91.55万亩,预计总产34.18万吨,分别占市下达任务的101%和105%,超额完成了市下达的粮食考评任务;其中水稻播种面积72.95万亩,平均亩产419公斤,总产30.59万吨,与去年持平。水果种植面积18.5万亩,总产5.01 万吨,总产比增15%;水产品总量0.93万吨,比增8.3%。 3、农业引资成效显著。引进了岭南裕宝实业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兴建年产十万吨的果蔬茶饮料加工厂;引进了恒兴养殖有限公司投资300万元以“公司+农户”的形式,发展山地放养鸡,培育发展“客香”品牌鸡;引进了丰华果业有限公司建设了1200亩的优质甜枣种群基地。 4、农业龙头企业有新发展。在巩固发展原有14家农业龙头企业的同时,培育华生实业有限公司、客属酒业有限公司二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岭南裕宝实业有限公司、丰华果业有限公司和恒兴、恒星、歆农养殖有限公司等五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客属酒业有限公司、恭佳昌实业有限公司、华阳供销社种猪场等被市政府认证为2004年市级龙头企业。 5、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积极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农村能源建设等,共改造中低产田2万亩,改良土壤1.16万亩,修建排灌站3座,开挖疏浚渠道29公里,衬砌渠道38.3公里,进一步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二、工作经验 近年来的农业、农村工作,我们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理清了思路,必将更好地促进今后工作。总结起来有“四抓”: 1、抓招商,促发展。 全局上下转变思想观念,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发展特色农业,增强龙头带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措施来抓,发挥资源优势、民力优势、特色种植优势,以引进农产品加工和发展养沼种结合的龙头项目作为突破口,以真情招商,热情扶商。一是引进投资3000万元,年产十万吨果蔬茶饮料的岭南裕宝实业公司落户县经济开发区,于今年7月13日动工兴建厂房,年底可建成投产,该项目的建成可带动2.2万农户发展龙眼、柚果、禾梨、西红柿、甜玉米、茶等果蔬约4.5万亩,进行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二是引进企业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发展山地放养鸡项目。恒兴公司投入300万元在农科所兴建标准化孵化育雏房1200平方米,在河东设立了饲料销售门店。目前,该公司已在大都、大坝等镇发展规模养殖户10多户,投放第三批鸡苗,户批量养鸡2000只,实现户平纯收入3500元,并注册了商标,大力发展“客香”品牌鸡。

三是引资兴办了“订单”农业示范基地。今年,与丰顺龙上埔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合作,在河东宝瑞村发展“订单”超甜玉米生产,种植面积1000亩,实现亩产鲜苞942公斤,最高亩产鲜苞1400多公斤,对比种植水稻户均亩增收250~400元。引进广州市菜研所,在县农科所、示范农场等发展了甜玉米制种300亩。

四是建设了一批农业专业协会。目前,已建立了华城、安流养猪协会,华城、华阳水果协会和大都养鸡协会,指导搞好7个专业协会建设,完成了华城镇养猪协会申报省试点的准备工作。 2、抓调整,促特色。 今年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手段,扎实抓好农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着力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突出特色、规模、品牌,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一是引进优质品种,优化产品布局。成功引进风味奶油、香飘十月、五千王,加上原有种植的高浪一号、二号、留香甜枣三个品种,在丰华果园形成了有六个系列品种的1200亩优质甜枣种群基地;从中国黄皮之乡郁南县引进无核黄皮,建设岐岭王化高沙坑万株优质黄皮基地。还认真抓了老果树的嫁接改优工作。

五是科学发展渔业生产。引进、推广水产优良新品种养殖,抓了欧洲优良品种丁鲑鱼的引进试养,大力推广丰产鲫、罗非鱼品系、胡子鲶、甲鱼等特色水产品种养殖生产,全县开展优质特色水产品种养殖面积达3340亩。在岩前水库、东方红水库等开展了水库化肥养鱼技术示范,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

五华县以确保农村稳定,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为重点,以烤烟,梅、柿、茶,畜牧品改为主要项目,努力办好特色 农业,稳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种植业 调整种植业结构,增加经济作物面积。全年粮食播种面积91.87万亩,总产34.52万吨,其中,水稻播种面积73.80万亩,其中优质稻48万亩,总产30.92万吨。全县新种青梅1万亩,果合柿1.3万亩,柚类、荔枝、龙眼、三华李等1.3万亩。水果总面积18.24万亩,总产4.36万吨。其中荔枝、柚类、大豆、花生、烤烟、茶叶、蔬菜等种植面积、产量均稳中有增,取得较好成绩,成为农村支柱产业。

全面实施“生态梅州”和“林业生态县”发展战略,一手 抓造林,一手抓管护,提高林业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全县有林地面积298.90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6.50万立方米, 林木总生长量6.41万立方米,林木总消耗量2.6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4.4%。

切实抓好畜牧品种改良和动物防疫检疫工作,大力发展 优质、高产、高效和安全的生态牧业,不断提高畜牧业的科技含量和综合效益。全县年终生猪存栏 41.74万头,出栏55.93万头;耕牛存栏10.53万头,出栏1.72万头: 羊存栏1.42万头,出栏1.53万头。全年肉类总产量5.03万吨。同时,在水产养殖结构调整中,重点抓好罗非鱼品系、淡水白鲳、丰产鲫等特色品种养殖,发展特色养殖2.9万亩,推广水库化肥养鱼4316亩。

历史

五华,原名长乐。据史书记载:西汉初,赵佗(河北真定人)为龙川县令,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赵佗一次为狩猎率行部到五华山下(即今华城北门外),恰巧高祖派遣汉使陆贾奉旨封赵佗为南越王,赵佗为了朝拜汉室及授封南越王,遂筑台于五华山下,名为长乐台。以后以人口繁衍,设为长乐镇。在北宋熙宁四年置县时,因县治所在取名为长乐县。

五华县,战国时为百粤地。秦汉西晋时为南海郡龙川县地,东晋时为东官郡兴宁县地,南齐 属齐昌县,梁初废齐昌县,属兴宁县。北宋神宗熙宁四年设长乐县。据史籍记载,西汉时,南越 王赵佗曾筑台于五华山下,称长乐台,因而得名,县治亦名长乐(今华城镇),属循州。明洪武二 年,撤循州并入惠州。明洪武二十一年始筑城墙。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长乐改属嘉应直隶州。民国三年(1914年),因与福建省和湖北省的长乐县同名,遂改称五华县,以境内五华山取名,1954年迁治水寨镇。现属梅州市管辖。

称誉

五华人杰地灵、以“华侨之乡”、“足球之乡”、“文化之乡”、“工匠之乡”而著称。全县有华侨和港澳台同胞30多万人,有石匠、铁匠_木匠、雕刻匠、泥水匠10多万人。五华石业工艺饮誉海内外,全国各地以及东南亚地区都有五华石工的杰作。五华是已故“亚洲球王”李惠堂的故乡,1964年被省定为足球训练基地,1979年被国家体委誉为“足球之乡”,2000年获“全国体育先进县”称号。五华文化底蕴深厚,民间艺术丰富多彩,木偶戏、采茶戏曾先后到泰国、台湾等地演出,2001年被省政府命名为“实施南粤锦绣工程”文化先进县,新桥镇被省文化厅授予“竹马之乡”称号。

景点

五华县历史悠久,物华天宝,山川美丽。是著名的“石匠之乡”、“文化之乡”、“足球之乡”、“华侨之乡”,又是广东省革命老根据地之一。县内许多景点,形或“山、水、泥”连为一体的特色旅游。山,就是省级自然保护区七目嶂,以及狮雄山_鸿图嶂_天堂山_天柱山_石马山等;水,就是有广东“千岛湖”誉称的——益塘山水_七目嶂瀑布等;泥,就是热矿泥山庄_热矿泥浴。此外,还有南越王所筑长乐台遗址,狮雄古塔,长乐学宫,英烈庙,平安寺,状元李威光故居,球王李惠堂故居和红军军长古大存故居等。

汤湖热矿泥 在华城镇转水乡汤湖温泉里,该温泉距地面约2653米,贮量丰富,有多个温泉露头且出水量大,外观无色透明,无臭味,含有铁、锰、锌、铜、铅、镁、钙等近近60种微量元素。这些微量元素都与人的生理机能有关,其医疗作用十分广泛,可治60余种疾病。可用于介质浸泡(泥浆浴)、包裹(局泥)、埋数(全泥)躯体进行治疗保健。这是国内罕见的无污染优质医疗保健泥源,我国除了辽宁鞍山汤岗子外,汤湖便是第二处。

七目嶂风景区 被誉是“物种宝库”,是粤东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它位于五华县大田镇,毗邻河源、紫金、龙川、三县,距五华县城约45公里,总面积58.5平方公里,是原始次生阔叶林区,也是广东省最大的天然阔叶林区之一。 经专家考证这里植物有2000多种,其中属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有桫椤、三尖杉、吊皮锥、红椿等15种,动物有云豹、雉鸡、穿山甲等,称之为“物种宝库”实在是名不虚传。景区不但物种丰富,而且自然风光秀丽。这里群峰俊俏,峭壁险要,飞瀑深潭,茂林绿竹每处都美不胜收。主峰海拔1318米,登顶眺望,河源、龙川、紫金、五华四县山川秀色便可尽收眼底。相传,诗人苏东坡游七目嶂后,对七目嶂的秀丽景色赞不绝口,曾写下不朽诗作《石马诗》。山上还有“海底世界”。在不到二公顷的小盆地中,由千百个大大小小的岩石,构成了无数栩栩如生的海龟、海牛、海贝、海蛙等海洋生物形状,它们分别摆成了不同姿态,有的如“海龟望月”,有的如“龟牛亲吻”,有的如“螃蟹上岸”,这些千姿百态、形神逼真的景致,就象神话一般,堪称一绝!

益塘风景区 由深圳西湖企业发展公司投资开发旅游景点和项目。传说风景区中有九条龙长年在水中戏水,所以又有九龙塘之说。又是梅州市最大的荔枝种植基地。景区内有由叶选平题字“益溏寺”景点及益塘环库游、孤山鲜果品尝、钓鱼场、狩猎场等。益塘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了许多游客。在这里登上西湖豪华游艇、飞艇,可作环库游。随着飞艇在平静的水面上飞驰,可看到的是大大小小三百多个库湾,一个个浮在水面的荔枝孤岛,两边山上,一片片翠绿茂盛的是荔枝林。景区四季佳果飘香,有柑、橙、荔枝、柚、李等水果,季季可尝到鲜果。各种水果成熟时节,游客都可以亲自到果园里,目睹果实挂满枝头的丰收景象,更可以亲手摘下最鲜最甜的果子饱尝一番。钓鱼及狩猎爱好者可在这里钓鱼或打猎。

古大存故居 位于梅林镇优河村,古大存故居没有翘角重檐,处在新建的楼房间,显得是那样的普通,但正是在这座普通农舍中,走出了一位五华农-动的先驱,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走出了徐妙娇、古永钵、古柏贤等革命烈士,在我党党史上,写下“一门忠烈”的光辉一页。走进故居,室内家具和其他用具仍按当年的模样陈列,显得朴素洁净只是故居中“古大存革命事迹展览”唤起人们对古大存革命生涯的追溯。

天堂山 又名东山嶂,在双华镇军营村,尖山状山峰连绵起伏,蜿蜒于五华、揭阳、丰顺三县交界处的莲花山脉,主峰海拔1095米,峰峦突兀,独傲苍穹,四季云雾缭绕,谷野深邃,春暖夏凉,生态环境极佳。该山植物品种丰富,奇花异草遍布山野,基色以绿色为主,赏心悦目。莲花山脉之石以麻石为主,石质坚硬,大者上千吨,小者可用手握,奇形怪状,各种形象栩栩如生。屹立于军营村的一巨石——风围水口碑,就是用天堂山所产之石刻制,其文是乾隆年间当地官府为保护山林,维护生态环境而下的一道官文。 天堂山中有一古庵——白云庵,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由当时的富户张九公倡建,该庵自建成至民国时期,有僧尼数十人,被誉为广东第七名庵。据五华县革命史料记载,东江革命***古大存当年就活动于这一带,还在该庵的佛像下躲过-的围剿。

区划

水寨镇 水寨镇地处五华县城,位于五华河与琴江河汇合的三角地带,东临琴江河,北倚五华河,南接本县 横陂镇,西与转水镇相连,总面积99平方公里,是五华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贸易中心。下辖 4个居民委员会,23个村民委员会,至2005年底,全镇总户数47782户,146941人,其中非农78830人,农村68111人。

河东镇 河东镇地处县城,交通便利,有水双、水梅公司横贯其中,全镇总面积5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0416亩,山地26251亩。现辖18个村1个居委会,219个村民小组,有人口61780人,其中农业人口52914人。

郭田镇 郭田镇是一九七二年十一月从原油田公社分设的建制镇,地处海拔1277米的鸿图嶂下,五华县东南部,是五华县三个重点老区镇之一,总面积142平方公里,有耕地1.35万亩,山地16.3万亩。管辖12个村(湖华、布美、空南、郭田、龙潭、双光、三坑、坪上、蕉州、横塘、石团、再下)1个居委会,250个村民小组。

双华镇双华镇地处五华县东南部,毗邻揭西、丰顺、距县城28公里;辖16个村,1个居委会;有5587户,32550人;辖区总面积142平方公里。

棉洋镇

安流镇 安流镇地处五华县南部,东与棉洋镇相接,南与梅林镇接壤,西与周江镇相连,北与横陂镇交界。区域面积238平方里。辖42个行政村,4个社区居委会,人口12.5万多人,其中农业人口11.4万多人。安流在安流圩。

梅林镇 梅林镇位于五华县南部山区,上游,毗邻揭西县,。全镇有18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7615户45800多人,,有山地面积14.5万亩,耕地2.1万亩,,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古大存同志的故乡。

龙村镇 位于梅州市最南端,南与揭阳市揭西,河源的紫金,汕尾的陆河相临!北与梅林镇,西与华阳相临.距县城56公里镇府设在龙村村,总面积137平方公里下设龙村.塘湖.硝芳.登畲等村.....有劳动力1.9万多个,五华琴江河源头,

横陂镇

华阳镇 华阳地处五华西南端,毗邻紫金县,是五华县通往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出口之一,全镇辖十三个村、一个社区居委会,共8000多户45000多人。

周江镇 周江镇地处五华西南部,距县城38公里。原中兴镇并入后,全镇总面积199.4平方公里,山地面积25.9万亩,耕地22190亩,其中水田19366亩,旱地2824亩。下辖2个居委会22个村委会399个村民小组。全镇总户数8659户,总人口48874人。

1.广州近十年的变化和地理环境

广州近年来有很大的改变,“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五年一大变”的成效都是有目共睹的。以“脏乱差”“著称”广州火车站收敛了不少;站在珠江边,也终于可以大大的吸一口气而不至于昏倒;广州人也斯文起来了,虽然说话还是蛮大声的,权且当作一种热闹的风格吧。

或许你以往会觉得这里没有内涵韵味,其实一个有2000多年的老城怎么可能没有值得你咀嚼的东西呢,只是它没有被好好的包装起来。风情万种的西关**和潇洒精明的东山少爷的故事依然传颂在小巷的古老大屋里;色香味都登峰造极的粤菜点心琳琅满目;唧唧呱呱听的一头雾水的广州话也别有风趣;逐渐隐去的街头“讲古佬”(说故事的人)在榕树头一坐依然引来无数的追捧者;一片片商业骑楼群讲述着许多名门望族的兴衰;沙面的西洋建筑群供予人们一个休憩的场所同时也让人面对历史……

其实在广州也一样可以休闲自在,还是别用那老掉牙的眼光看广州,只要用心,还是有很多惊喜,触动,出彩的地方。

2.重庆近十年的变化

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直辖十年来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成为重庆历史上发展最好、变化最大的时期。

重庆是长江上游最 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处于东部经济发达区和西部资源富集区的结合部,具有对长江上游和西南地区的双重辐射、带动功能,在东西部间起着承东启西、左右传递的作用。

目前,重庆建设长江经济中心的基础基本夯实,承东启西、接转南北的西部地区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形成,通讯枢纽和信息中心地位基本确立,商贸中心、科教文化中心集散能力覆盖长江上游,基本形成以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资源加工、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为支柱的新型产业体系。

十年来,重庆百万三峡移民任务基本完成,城镇移民“零就业”家庭基本消除;老工业基地焕发青春,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集群,产业竞争力跃居全国第六位;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366万下降到53万,农民人均纯收入居西部地区第三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65%和70%。

重庆始终把“富民”作为执政之要。直辖十年来,重庆的社会发展水平指数跃居全国第九、中西部第一,城乡居民收入各翻了一番多;全市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70万人以上,累计新增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55万人。

直辖市的设立,使重庆的区位优势得到充分发挥,重庆抓住西部大开发、三峡工程移民等战略机遇,累计争取国债资金380多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是直辖前10年的8.2倍。重庆始终在加快发展中促进增长方式转变,解决好社会和谐、生态环境等问题。

未来重庆发展确定三大定位 造"一圈两翼"经济圈 重庆未来发展定位应是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以及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兴直辖市。

重庆: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

地处中国西南部的重庆是中国四个直辖市中最年轻的一个,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决定,将其设立为直辖市。

重庆简称渝,位于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处长江、嘉陵江交汇处,域内江河纵横、峰峦叠翠,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一部分就在其境内。

川渝“兄弟一家亲”打造西部增长极

川渝共建经济区专项规划目前正在制订之中,双方党政主要负责人也商定每年互访,促进川渝“经济一体化,形成共同打造西部增长极的机制”。

世界500强企业有69家在重庆投资发展

世界500强企业有69家在重庆投资发展。中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经过10年的建设,正在成为“外资西进”的战略支点。

重庆市外经贸委的统计数据表明,到去年底,重庆已有外商投资企业4179家,合同外资金额达87.59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超过48亿美元。

工业销售值10年翻两番 重庆打造长江上游经济中心

在历史长河中,10年不过“弹指一挥间”,但重庆老工业基地却在这短暂时间内不仅摆脱困境,而且向长江上游经济中心成功转型。

重庆1997年直辖之初,还是一个国企改革脱困面临重重阻力的老工业基地,工业销售值只有1000亿元,亏损额却高达23亿元。2006年,重庆工业销售值增至4200亿元,10年翻了两番,实现利润155亿元。据重庆市副市长童小平介绍,重庆市属国有资产规模去年进入全国十强,并形成一批特色产业集群,产业竞争力跃居全国第六位,为内陆地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实现城市功能转型提供了范例。

重庆正在告别"雾都" 空气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雾霭沉沉”曾经是许多人对重庆的印象,这个城市也因此被称为“雾都”。直辖十年来,重庆市主城区的空气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曾经的“雾都”正在成为一座天蓝、水碧、城绿、居佳的迷人之都。

重庆以“法治政府”优化发展环境取得明显成效

直辖以来,重庆从制度、程序上规范政府的行政行为,切实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打造“法治政府”,改善了发展环境,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2004年7月,重庆创建法治政府的“4+1”制度正式实施,《重庆市政府部门行政首长问责暂行办法》等多个制度从多方面制衡政府权力,规范行政行为。2006年,这些举措获得了“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

3.泰安渿河近几十年的变化

泰安的渿河从山上川下来,听以前的老人说,那本来是一条非常干净的河。

渐渐有点垃圾,可人们不在乎。后来,人慢慢增涨起来,垃圾越来越多。

而且上游也建起化工厂,污水都排到这条河里。河水再也没有往日的清澈,鱼再也没有欢快的游过,河岸上长满了草,很多住在附近的居民乱在河里倒脏水。

不知道在哪一年,渿河旁种上了树,但还没大作用。政府开设“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活动后,从那时河的旁边建起了南湖。

更加起到了绿化的作用。我觉得有关政府应多多开展,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主动增强危机意识、节约意识与环保意识,从多方面努力学习,加强对环境保护及节约能源方面知识的学习,充分认识到我国资源短缺危机,了解节能环保对国家及个人的真正意义,真正树立起节能环保意识。

二、尽量选用高效环保节能灯,虽然前期投资偏高,但从长期发展来看,却是既节约了投资成本,就为国家的节约用电做出了贡献。因为第四代照明光源----新型LED绿色光源,在同等亮度下,其耗电量仅为普通白炽灯的十分之一,而寿命却是白炽灯的50倍。

三、日常生活中,尽可能选择使用太阳能绿色环保型新能源,比如太阳能发电器、太阳灶、太阳能灯、太阳能帽、太阳能手电筒、太阳能干燥器、、太阳能热水器、地板采暖系统等,太阳能系列环保绿色产品具有环保、节能、安全、方便、使用寿命长,一次投资,长期受益的显著优点,既有利于节约国家能源,又实现了绿色可持续的发展,引导节能环保生活新时尚。 四、首先要时时刻刻注意节约用电,电是我们每天甚至每时每刻都会用到的东西,电的应用及浪费占据了我们生活的绝大部分。

因此我们要做到随手关灯,在光线充足时尽量关闭照明电源,或减少照明电源的数量,不要因为是国家的或集体的,就不知珍惜,随意浪费,我们每个人与国家和集体,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爱自己就要爱集体,将节约用电升华到为祖国节能,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做到人走灯灭,不留长明灯。 五、另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当空调或电脑等用电器,可能超过一个小时停用时,要将其正常关闭,并拔掉电源插头。

因为关机后如果不把插头拔掉,待机同样耗电。据统计,一台电脑主机耗电5瓦、显示器5瓦、音箱10瓦、小猫(调制解调器)3瓦,不算打印机、扫描仪等其他不太常用的设备,合起来就是23瓦。

一晚上至少待机10小时,那么一个月下来,就有7度电在不知不觉中流失了。还有一个简单的技巧,就是在你离开的时候,把显示器关掉。

因为根据测算,显示器的耗电量要占整个电脑系统的三分之一左右,把它关掉,相当于省下了一台25寸电视机的耗电量。节约用电,不仅使用时注意,更要避免不使用时造成的待机耗电。

六、我们在使用空调前,应先开窗通风,空调开启后不要随便打开门窗。夏天的温度尽量控制在26-28度之间,据检测,制冷时温度每降低两度,或取暖时温度每升高两度,耗电量平均将增加一倍。

并要注意经常清洗滤网,也可以起到一定的节能降耗的作用。 七、专家们指出,就目前到处存在浪费水资源的情况来说,运用今天的技术和方法,农业可以减少10%-50%的需水,工业可以减少40%-90%的需水,城市减少30%需水,都丝毫不会影响经济和生活质量的水平。

因此,我们也要注意节约用水,用完后要随手关闭水龙头,“细水长流”,极其浪费,坏掉漏水的水龙头要及时维修,以避免过多的浪费,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一水多用,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做到时时节约,事事节约,并要积极倡导和监督周围的人。 八、要注意爱护森林资源,节约用纸,复印纸尽量两面用,少用一次性用品,如塑料袋、一次性筷子、饭盒等,自带餐具,减少白色污染,爱护花草树木,保护国家资源,节约地球现有能源。

九、做好计划统计,尽量一物多用,学会旧物巧利用,变废为宝,让有限的资源延长寿命。节约使用不可再生能源,合理应用可再生能源,全面提高自己的节能环保意识,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十、工业发展上,要合理改善能源结构,尽量使用绿色可持续发展能源,选择节能、环保、安全、方便的能源,个人或家庭,要选用节能环保型产品。不仅节约了自己的开支,更为国家的环保节能工作多贡献一份力量。

“节约环保你我他,造福子孙千万家”,今天你我的努力,将是明天祖国的辉煌。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战略目标,需要人类世世代代的共同奋斗。

现在是从传统增长到可持续发展 的转变时期,因而最近几代人的努力是成功的关键。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从现在做起,坚定不移地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走下去。

每个人都应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努力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共享白云蓝天。 请大家积极响应倡议,就从现在开始,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为节能环保,“多尽一份心,多出一份力。”

都是学生啊 这是我找的 给你吧。

4.广州近十年的环境变化

大哥.为了帮你..我得抄别人的东西了.嘻嘻。

一.

广州近年来有很大的改变,“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五年一大变”的成效都是有目共睹的。以“脏乱差”“著称”广州火车站收敛了不少;站在珠江边,也终于可以大大的吸一口气而不至于昏倒;广州人也斯文起来了,虽然说话还是蛮大声的,权且当作一种热闹的风格吧。<br />

<br />

或许你以往会觉得这里没有内涵韵味,其实一个有2000多年的老城怎么可能没有值得你咀嚼的东西呢,只是它没有被好好的包装起来。风情万种的西关**和潇洒精明的东山少爷的故事依然传颂在小巷的古老大屋里;色香味都登峰造极的粤菜点心琳琅满目;唧唧呱呱听的一头雾水的广州话也别有风趣;逐渐隐去的街头“讲古佬”(说故事的人)在榕树头一坐依然引来无数的追捧者;一片片商业骑楼群讲述着许多名门望族的兴衰;沙面的西洋建筑群供予人们一个休憩的场所同时也让人面对历史……<br />

<br />

其实在广州也一样可以休闲自在,还是别用那老掉牙的眼光看广州,只要用心,还是有很多惊喜,触动,出彩的地方。

二.

经过三年的治理,广州的环境质量越来越好,空气、环境噪声、珠江广州河段水质均优于或达到国家标准。今年头10个月,广州可见蓝天白云天数有150多天。为实现青山、碧水、蓝天、花城蓝图打下了坚实基础。

从1998年开始,广州实施“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五年一大变”工程,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先后制定了防治大气、水源、噪声、固体废物、机动车污染和绿化管理等多部地方性法规,为依法治理环境提供保障。对污染源进行了重点整治,有近千家企业被关闭、停产,8000多家饮食单位实行改造,改烧石油气或用电,提高机动车排气质量标准。与此同时,建成了4间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达58万吨。

特别在绿化方面,广州市投入了巨资。三年来,广州市、区两级已投入近7亿元,建成了19个公园,面积达240万平方米;投入中心区绿地建设和城市绿化工程款达4.45亿元;投入清理违章建筑、恢复绿化资金达4.5亿元,面积422万平方米,植树984万多株。目前广州建成区绿地面积达9412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0025公顷,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

近日,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对广州进行考察,给予高度评价,他说,想不到广州的城市发展这么快,想不到广州的环境建设起点这么高,想不到广州的环境质量变化这么大。

5.重庆近十年的变化

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直辖十年来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成为重庆历史上发展最好、变化最大的时期。

重庆是长江上游最 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处于东部经济发达区和西部资源富集区的结合部,具有对长江上游和西南地区的双重辐射、带动功能,在东西部间起着承东启西、左右传递的作用。 目前,重庆建设长江经济中心的基础基本夯实,承东启西、接转南北的西部地区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形成,通讯枢纽和信息中心地位基本确立,商贸中心、科教文化中心集散能力覆盖长江上游,基本形成以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资源加工、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为支柱的新型产业体系。

十年来,重庆百万三峡移民任务基本完成,城镇移民“零就业”家庭基本消除;老工业基地焕发青春,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集群,产业竞争力跃居全国第六位;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366万下降到53万,农民人均纯收入居西部地区第三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65%和70%。 重庆始终把“富民”作为执政之要。

直辖十年来,重庆的社会发展水平指数跃居全国第九、中西部第一,城乡居民收入各翻了一番多;全市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70万人以上,累计新增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55万人。 直辖市的设立,使重庆的区位优势得到充分发挥,重庆抓住西部大开发、三峡工程移民等战略机遇,累计争取国债资金380多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是直辖前10年的8.2倍。

重庆始终在加快发展中促进增长方式转变,解决好社会和谐、生态环境等问题。 未来重庆发展确定三大定位 造"一圈两翼"经济圈 重庆未来发展定位应是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以及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兴直辖市。

重庆: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 地处中国西南部的重庆是中国四个直辖市中最年轻的一个,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决定,将其设立为直辖市。 重庆简称渝,位于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处长江、嘉陵江交汇处,域内江河纵横、峰峦叠翠,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一部分就在其境内。

川渝“兄弟一家亲”打造西部增长极 川渝共建经济区专项规划目前正在制订之中,双方党政主要负责人也商定每年互访,促进川渝“经济一体化,形成共同打造西部增长极的机制”。 世界500强企业有69家在重庆投资发展 世界500强企业有69家在重庆投资发展。

中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经过10年的建设,正在成为“外资西进”的战略支点。 重庆市外经贸委的统计数据表明,到去年底,重庆已有外商投资企业4179家,合同外资金额达87.59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超过48亿美元。

工业销售值10年翻两番 重庆打造长江上游经济中心 在历史长河中,10年不过“弹指一挥间”,但重庆老工业基地却在这短暂时间内不仅摆脱困境,而且向长江上游经济中心成功转型。 重庆1997年直辖之初,还是一个国企改革脱困面临重重阻力的老工业基地,工业销售值只有1000亿元,亏损额却高达23亿元。

2006年,重庆工业销售值增至4200亿元,10年翻了两番,实现利润155亿元。据重庆市副市长童小平介绍,重庆市属国有资产规模去年进入全国十强,并形成一批特色产业集群,产业竞争力跃居全国第六位,为内陆地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实现城市功能转型提供了范例。

重庆正在告别"雾都" 空气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雾霭沉沉”曾经是许多人对重庆的印象,这个城市也因此被称为“雾都”。直辖十年来,重庆市主城区的空气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曾经的“雾都”正在成为一座天蓝、水碧、城绿、居佳的迷人之都。

重庆以“法治政府”优化发展环境取得明显成效 直辖以来,重庆从制度、程序上规范政府的行政行为,切实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打造“法治政府”,改善了发展环境,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2004年7月,重庆创建法治政府的“4+1”制度正式实施,《重庆市政府部门行政首长问责暂行办法》等多个制度从多方面制衡政府权力,规范行政行为。

2006年,这些举措获得了“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

6.广州近十年的变化和地理环境

广州近年来有很大的改变,“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五年一大变”的成效都是有目共睹的。以“脏乱差”“著称”广州火车站收敛了不少;站在珠江边,也终于可以大大的吸一口气而不至于昏倒;广州人也斯文起来了,虽然说话还是蛮大声的,权且当作一种热闹的风格吧。<br />

<br />

或许你以往会觉得这里没有内涵韵味,其实一个有2000多年的老城怎么可能没有值得你咀嚼的东西呢,只是它没有被好好的包装起来。风情万种的西关**和潇洒精明的东山少爷的故事依然传颂在小巷的古老大屋里;色香味都登峰造极的粤菜点心琳琅满目;唧唧呱呱听的一头雾水的广州话也别有风趣;逐渐隐去的街头“讲古佬”(说故事的人)在榕树头一坐依然引来无数的追捧者;一片片商业骑楼群讲述着许多名门望族的兴衰;沙面的西洋建筑群供予人们一个休憩的场所同时也让人面对历史……<br />

<br />

其实在广州也一样可以休闲自在,还是别用那老掉牙的眼光看广州,只要用心,还是有很多惊喜,触动,出彩的地方。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925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