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成都新场古镇自驾游旅游攻略

成都新场古镇是一个充满了巴蜀文化元素的特色小镇,在这里可以感受来自灵魂深处的震颤,每个人都将获得良好的参观体验,感受古代文化的内核和精神,下面给大家分享具体的攻略指南。

成都新场古镇自驾游旅游攻略

新场古镇位于成都平原西部,是大邑县西部最早的建制镇,属山、丘、坝兼有的地区,从成都出发,沿成温高速,从王泗、新场出口下,再行驶大约5公里就到了,车程大约1小时。

新场古镇始建于东汉时期,兴起于明朝嘉靖年间,西与邛崃接壤,南连王泗镇,北通出江镇、花水湾和西岭雪山,是茶马古道上历史文化名镇之一,有着丰富多彩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

西岭雪山丰富而充足的出江河水经头堰河、二堰河、三堰河穿镇而过,将新场古镇环绕。

古镇拥有古街道七条,分别为下正街、上正街、太平正街、太平街、太平横街、香市街、河坝街;还有六条巷子,分别为水巷子、张翼庙巷、谢家巷、猫市巷、桶市巷、上字库巷,布局二纵二横井字型,现存古建筑面积达数十万平方米,房屋大都为清、民国时期建筑。

大院落、楼阁较多,青砖青瓦、木楼木柱,雕梁画栋、栩栩如生,封火墙群古韵古色,如李氏旧宅、福临社、集股客栈、黄鹳楼、广东会馆、天主教堂、福音堂等,还有刘成勋故居、璧山寺。

漫步在古镇,最大的感受就是任何地方都可以听到涣涣的流水声。有水就有桥,既有长达上百米的永安廊桥,也有不到两米的小石桥,还有长九丈,宽一丈二尺的九洞桥。

这些水都是活水,往往屋檐下就是小溪,小溪两旁树绿林深,几节台阶,几尺护栏,或濯足,或洗衣,或淘菜,颇有一派江南水乡的韵味。

01、三寸金莲馆江湖帮派馆

刚到新场古镇的入口,就有两座古朴青砖的三层碉楼进入眼帘,听古镇的老乡说这是古碉楼的复制品。这两座碉楼就是两个小型的博物馆,分别是:三寸金莲馆、江湖帮派馆。

江湖帮派馆里有大量的图文资料、实物,介绍了袍哥组织、青帮、红帮(洪门)等旧社会三大江湖帮派的由来、发展和变革。

三寸金莲馆里记录了中国从宋朝开始封建社会一千多年的女子缠足历史,展出了三寸金莲弓鞋、制鞋工具等实物。古代女子缠足历史具体从什么时候开始,还有待历史考证,但大体上是从宋朝开始是得到认可的。

真所谓“小脚一双,眼泪一缸”,小丫头从五六岁开始就要缠足,用长布条将拇指以外的四个脚趾连同脚掌折断弯向脚心,形成“笋”形的“金莲”,其惨其痛可想而知。“小、瘦、尖、弯、香、软、正”是缠足的最高标准,也是妇女婚姻生活的保证,否则就会嫁不出去。缠足的儿歌这样唱道:压油油,压板板,太阳坡里晒暖暖,烧热水,下青盐,妈妈帮我把脚缠。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奶奶就是一双小脚,经常蹒跚着脚步。我每次给奶奶洗脚的时候,都会感到害怕。感谢妇女解放运动,再也没有小女孩被缠足的时候那种撕心裂肺的哭喊了,千年来强加在女子身上的这种酷刑永远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去了。

02、3+2读书荟

在新场古镇还有一个“3+2读书荟”吸引了我,这是一个分享阅读乐趣爱书人发起的民间图书馆,所有的图书都可以免费阅读。

图书馆有藏书8万多册,绝大部分是由爱心人士以及爱心企业等捐赠的。我进去的时候,有三位女孩正在整理书架,她们很热情地给我介绍了读书荟的历史,从创办、发展、壮大以及举办的活动,让我突然就喜欢上了这里,而且她们三人也是志愿者。这里还免费提供茶水、冰淇淋和wifi。

很喜欢读书荟里吧台上的这句话:分享书的故事,让更多人体会阅读的乐趣。

读书荟还经常举办各种读书活动,邀请一些知名人士到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读书的故事。举办的公益课堂有:青年课堂、乡村课堂、少儿课堂、阅读与分享课堂等。

这三位女孩甚至还承担起了不少孩子放学后的课外作业辅导,受到了不少家长的欢迎。在乡村里,有这样一个读书环境,真的很羡慕新场古镇。

我本来只打算在这里游览一天,正因为这里有“3+2读书荟”,我在这里慢慢悠悠地呆了一周时间。

每天上午,我拿着相机,走街串巷,走遍了古镇的角角落落。到了下午,带上笔记本,坐在读书荟的一角,要么静静地读书,要么写上几页游记,处理一下拍摄的。

“那个下午,那个周末,仿佛在昨天,其实已久远,时间可以沉淀,也可以证明,一群追梦的人,一个有爱有理想的地方,他们在验证,非凡的梦想,由一群平凡的人开始”

泡上一杯薄荷水,看窗外游客如织,听小河流水潺潺。读书累了,与女孩聊聊天,帮着她们整理书籍,打扫卫生。与她们探讨读书的乐趣,分享各自的喜怒哀乐。或者邀请她们穿上喜欢的衣服,打扮的漂漂亮亮,撑一把遮阳伞,来到小桥流水旁,给她们美美地拍照。

03、从前的清源市

在九洞桥前,有一个仿古照壁,上面用篆书写着“正本清源”。

新场古镇始建于东汉时期,始称清源。由于交通便利,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的关口和南来北往客商云集的集贸市场。数千年来这里的木材、茶叶、大米的吞吐量很大,是茶马古道和南方丝绸之路的重镇之一。

尤其到了清康熙年间,从原来的零星货摊、歇客店铺,发展成了商铺林立,市场兴旺的集市贸易之地。

现在古镇上的明清建筑还很多,古镇仍然保留着传统的赶集习俗,每逢2、4、7、10,附近山区的农民和百姓都会挑着箩筐、背着背篓来这里赶集,所以也有人称新场是一场“南方丝绸之路上千年不散的集市”。

曾经有过这样一副对联描写当时的清源市:清气接雾山,霞蔚云蒸,人文焕发;源头来出水,地杰人灵,明哲挺生。

04、刘成勋故居

正因为新场古镇人文焕发,地杰人灵,名人辈出,因而古镇上名人故居不少,其中就有刘成勋故居。刘成勋是民国时期的四川军阀,曾当过四川省省长兼川军总司令。

刘成勋故居门脸不大,仅仅有一个铺面的宽度,沿着狭长的过道进入前院,随处可以感受到川西民居的特色。门、窗、梁上有不少木雕,图案丰富,工艺精湛。

里面陈列有刘成勋的生平展,从四川陆军武备学堂毕业后,如何一步步当上旅长、师长、军长,直至不问政事,回家闲居,1944年病逝。

虽说刘成勋是个四川大军阀,但故居还是比较简朴的,与大邑县的刘文彩庄园是没法相比的。

05、璧山寺,一个感恩的地方

作为从前商贸集散的重镇,就不可能少了有儒、释、道三教的胜地。不过新场古镇的璧山寺供奉了一个真实的人——李万春。而这个李万春并不是多大的官,仅仅是明朝重庆璧山的一个小小县令。这个寺院被新场古镇的人称为“感恩寺”。几百年来,已成为新场人供奉神灵、祭祀祖先的场所。

或许璧山寺因地制宜,山门与别处的大为不同,只有一个空门。

相传新场商人毕朋在重庆璧山县做生意,李万春是璧山县令,李万春治理璧山政绩显著,被四川总督称赞为“百县之楷模”。而毕朋受到李万春的照顾,几年下来成了一个大富商。

李万春为官正直,惩治腐败被人罢官免职,自己也在一怒之下投江自尽。毕朋知道后,因为感激李万春的清正廉洁和对自己经商的帮助,回到新场古镇,修建了璧山寺,用来供养李万春,让后人永远祭祀这位青天大老爷。

这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因为部分建筑波及受损,经过政府大力支持和各界人士的捐赠重新修建的的寺院。

重新修建了大雄宝殿、观音殿、客堂、观堂僧寮等。著名高僧一诚、惟贤和尚分别撰联题额。为远近信士、游客营造一所寄托信仰,传承文化交流,促进经济繁荣的宗教场所。

06、喝茶、打麻将体验一种慢生活

到四川旅游,最大的特点就是大街小巷茶楼遍布,而到了新场古镇也不例外。当地的居民从早到晚几乎人手一杯茶,游客也可以在这里从早喝到晚,只要看见有人杯子空了,马上就会续水。我只要一喝茶,就睡不着觉,可是四川人居然能够喝着喝着就睡着了,可见四川人对喝茶已经成为了生活的习惯了。

这里的茶楼大多集中在各个穿过古镇的小河边,既可以在茶楼里的包间喝茶,也可以在河边的廊道喝茶,也有露天式的茶馆。

在河边廊道的曲折缦回处,既能赏景,又能听着潺潺的水流声。不大的小圆桌、四方桌,围着几个藤椅、凉椅,甚至是小竹椅,或是在绿树成荫的地方,或是在桌椅上方打上遮阳伞,围坐在一起品茶、摆龙门阵,把新场古镇的慢生活体现的淋漓尽致。

讲究的,可以摆上茶海,茶具或是紫砂,或是瓷器,现在基本上都是用电热水壶,游客自己烧水,自己冲泡。

大多四川人都用这种啤酒杯喝茶,而且喜欢喝浓茶,泡开的茶叶就有大半杯,或许与四川人豪爽的性格有关。这种杯子有手柄,不烫手,装的茶叶多一点,喝起来也方便。不喜欢喝茶的,也可以喝枸杞、菊花、柠檬茶,大多外地的女孩子比较青睐这种饮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新场古镇的人比较喜欢喝四川本地的茶,这里距离邛崃比较近,因而邛崃的文君茶和黑茶较多,当然也有峨眉山的竹叶青,蒙顶的甘露和黄牙,宜宾的川红功夫也挺多的。

喝茶不仅仅是为了摆龙门阵,往往也是为了棋牌的娱乐,街边随处可见的麻将、牌九也是川人的最爱。打牌的时候顺便点一杯茶,或者餐馆的员工,在不忙的时候,围裙都来不及解下,就已经开始了饼筒万了。

头发花白的奶奶也会和小姑娘同桌打麻将,全神贯注的样子,居然不知道已经进了我的镜头。

还有赤膊上阵的,拖鞋也成了当地人的标配了。就在街边、店里,搓着麻将,时间就从指尖这样慢慢溜走。

07、一双巧手织就美好生活

街道上还有自己制作小工艺品和刺绣的,既是作坊又是门面。有生意了,停下手中的活,谈谈价钱,成交。没生意了,就又忙起了手中的活。

他们既是在编织着竹筐、竹篓,也在编织着自己的人生,编织着美好的生活。

银针飞舞,彩线穿梭,一朵牡丹呼之欲出。君可见刺绣每一针,有人为你疼;君可见牡丹开一生,有人为你等。红酥手青丝千万根,等残阳照孤影,牡丹染铜樽。

08、晒出人间百味

新场古镇最让人留恋的,最让人感受到烟火味道的就是“晒”。街道上,门口边,各种各样的晒,晒出了生活,晒出了人间百味。

这里不像有些商业化很浓的人造“古镇”,这些在街边的各种“晒”并不是为了游客拍照而摆出来的。这是新场古镇人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的结果,是实实在在的生活。

镇外有自己的农田,农田里有自己日夜的劳作和收获。遇到晴朗的时候,晒出农田里的收获,晒出美好的生活。

因而这里也让我恋恋不舍,仿佛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有一种小时候妈妈让我捡拾晾晒谷物里面的小石子、秕谷、草籽的回忆。

晾晒的豆角、地瓜干、萝卜干都是过季后所需的食材,几天的晾晒,会成为日后香喷喷的盘中餐。

长满青苔的瓦缝,配上一双红鞋,一箩筐晾晒的地瓜干,进入了我的镜头,不由让人猜测这是一户什么样的人家。或许孩子刚刚上中学,放假回家妈妈催促孩子脱掉脏兮兮的运动鞋,趁着天好,赶紧洗干净,以便收假能够把孩子收拾的利利索索。

游客来与不来,古镇都在这里,生活也都在这里,或许这就是古镇传承了千年的所在吧。

穿过热闹的街区,走进寂静的小巷,我找到了我喜欢这里的原因了:寻找古镇,并不是为了吃喝玩乐,是为了寻找烟火气息的家的感觉,寻找儿时的记忆。

头发花白的奶奶,躺坐在午后暖暖的阳光里,手里拨弄着孙子或者重孙的玩具,台阶上晒着一双红尖的平底布鞋。我与奶奶打着招呼,问:“奶奶,这是您的布鞋?真好看”。

“我还有好多好看的鞋和衣服,以前都是我自己做,现在看不见针脚了,都是孩子们给我买的。我以前的鞋子上都有我绣的花哩。”

慵懒的一只小花猫,我的镜头已经到了它的鼻子前,也懒得动一动。

“喂,醒一醒,小猫咪,我走累了,把你的椅子借我歇歇脚,可以吗?”

小家伙不理我,喵的一声,就又打起了瞌睡。哼!不理我,我也不理你了,走了。

09、古镇处处有故事

街边支着一辆老式自行车,一顶草帽夹在后座上,旁边两只磨的铮亮的背篓已经空了。千百年来,四川人就是用背篓背起了生活,背起了日月,背起了整个家,也背起了未来和希望。一看,就应该是有故事的。

果然,转角的小店里坐着几位老哥,应该就是自行车和背篓的主人。要么就是刚刚卖完了土特产,几位老哥在小店里面歇歇脚,顺便吃点东西再回家赶路;要么就是几位昔日的老友,在赶场中相遇,来到小店,点几盘小菜,几位老哥小酌一番。几位老哥已经喝的脸红了,高高卷起的裤腿,背上还留有的汗渍,就是这样的脊梁撑起了整个家。

温馨的画面再次出现在我的眼前:一位大叔摇着蒲扇,光着脚丫子,拖鞋放在一边,翘着二郎腿,一只小狗盘窝在竹椅下。阿姨估计是叫大叔回家吃饭的。

两位奶奶不知道是走累了歇脚,还是在路边卖自家田间地头吃不完的蔬菜,没有吆喝,没有叫卖,要么扒拉着自己篮子里的东西,要么受托腮帮就这么静静地坐着。

看着眼前的景象,突然有一种想唱《小背篓》的冲动。不是这小背篓里有没有背过尿湿妈妈后背的小淘气。

街边相逢,来不及摘掉围裙就从店里跑出来与路过的老哥哥拉起了家常。一定是在说:“有日子没看到老嫂子了,最近还好吧?下次赶集让老嫂子过来,让我们姐妹俩好好聊一聊。”

骑着三轮车刚刚送完货的小哥哥,远远看见正在晒太阳的老奶奶,连忙下车和奶奶打招呼,老奶奶慈祥的脸上布满了笑容,一定是在叮嘱小哥哥骑车慢一点,注意安全。

搭着红色雨披的小电动车停在有了年头的古屋前,我猜想一定是出嫁的女儿利用周末回家看望老母亲了。

带来孝敬老人的好吃好喝的礼物已经提进了家门,女儿正在给老娘拆拆洗洗,缝缝补补,老娘跟前跟后,絮絮叨叨说着东家长李家短。

10、你来与不来,古镇生活情调

街边有用竹签夹着这种小昆虫的腿,说是竹子里面的虫子,不知道有人买这种小昆虫是用来玩的,还是吃的,或者是一种药材,听不懂老太太浓重的四川土话,也就对这小昆虫留下了悬念。

几根竹笋,半篮鸡蛋,一杆老称,几位老人。坐在永安桥的桥廊上,奶奶面前的地摊上所有东西卖完,估计也就十几元钱。但就是这样闲不住,不为别的,就为了这里热闹。

竹筐、竹匾、竹背篓,连刷锅的都是用竹子做的。古镇的路边、房前屋后、池塘周围全种满了竹子,这些竹器大概也是就地取材吧。

几只竹背篓摆在路边,买卖不大,小本经营,当询问背篓多少钱时,才从门后探出脑袋,问道:大的还是小的?

理发的椅子应该有年头了,已经有了厚厚的包浆,岁月就是这样盘来盘去,日复一日,剪去了一茬一茬的烦恼丝,把黑发剪成了白发。

一五,一十,十五,这一篮是李二婶的,那一堆是刘大爷的。二婶这几天没见到人,待会儿我给她送过去,顺便看看二婶身体好不好。

两只芦花鸡在竹林里觅食,咕咕地叫着,散养着,就是快乐着。

多年不见的农具摊出现在镜头里,这些农具摊曾经是父亲领着我最常去的地方。坐在父亲肩上的时候,父亲总嫌锄头的份量轻,慢慢地,父亲的锄头变小了,也变轻了,随着父亲的离去,那把锄头至今还挂在老家的山墙上,已经锈迹斑斑了。

一看这位大爷就是个有文化的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估计已经退休了,只是看看报纸而已。

11、古镇的美食挑战你的味蕾

自驾游新场古镇一周时间,几乎没有吃过重样的美食。光是粽子就不断变换着花样,有用芦苇叶包的,也有用竹叶包的,有豆沙馅的,也有大枣馅的。

油炸豆腐,不知新场古镇的豆腐是怎么做的,居然能够炸得如此金黄松软,口感超级好。

特色的肥肠血旺是一定要尝一尝的,血块柔软嫩滑,肥肠油而不腻,当然记得最好是麻辣味的。血旺从水盆里面捞出来,直接在手上用刀划成一小块一小块,放进锅里“烫一下”,就出锅了。肥肠煮的烂烂的那种,但又不是很烂,还需要嚼一嚼。配上葱花,巴适!过瘾!

还可以来一杯女儿红泡的药酒,里面的药材不同,药效也就不同了。小店里面很少有人喝瓶装酒,接上一杯酱红色的药酒,一盘花生米,一盘毛豆,再来一个两把黄瓜,齐活,滋润!

12、酒店民宿

不上街的时候,窝在民宿里,白天听着窗外潺潺的水流声,夜晚听的蛙声一片。偶尔几只萤火虫飞舞起来,把夜空点缀得点点滴滴。

庭院深深,慵懒的躺在凉椅上,装着一副文艺范,翻翻手中的书,关掉手机,无需顾忌形象,反正谁也不认识,一动不动可以打发一整天的时间。

也可以打一把遮阳伞,走过小桥流水,走过曲折回廊,把自己融入到新场古镇的人群中。前提是你的四川话要很地道,否则别人会和你说起川普,你就会听不到属于新场人的土话和俗语。

走过永安廊桥,来到河的对岸,这里正在新建不少新房,比老街区要华丽多了,但我还是喜欢老街区的味道。

老街区有袅袅升起的炊烟,有耄耋老人在太阳底下晒暖暖,有下河摸虾,打着水仗的少年。这里有家的味道,家的感觉。

很多时候,我们想寻一处宁静的地方,追忆陈年旧事,慰藉下疲乏的身体和抚慰浮躁的心灵,那就置身周边的古村古镇吧,品味古色古香的建筑,感受纯朴的田园生活,触摸乡愁,感受这些小村小镇动人心魄的魅力。

一、邢台县特色风情古村落1.英谈古寨

位于太行山东麓深山腹地的英谈古寨,是一座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距邢台市70公里,被誉为“江北第一古石寨”,这里山清水秀,民风纯朴,三面环山,东面临河,山清水秀,环境优美,静谧宜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一川、三山、六岩、九沟、十八垴,村内有太行山崎峰雾子垴、和尚垴紧紧包围,有万亩山场古树参天。

村内古色古香,保存完好的传统古建筑规模达有4500平方米,被列入中国第一批传统村落。英谈村靠山而居,依形营造,错落有致,层层叠叠看古寨,山寨如同在画中,所以有人说这里是世外桃源。

位置:邢台市邢台县西部太行山深山区(邢台县路罗镇

自驾路线:从邢台市出发自驾路线可以这么走:沿S323(邢左线向西行驶55.2公里,稍向右转入小杨线,沿小杨线行驶4.5公里,稍向左转,行驶2.0公里,到达终点,英谈村在道路右侧。

住宿:住农家院,每人15元吃农家饭。

门票:免费

2.皇寺古镇

皇寺镇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著名天文学家和水利专家郭守敬的故里,其地理位置独特,东部地区地势平坦,四面群山环抱,西北、北、东北三面被白马河包围,西部为邢台通往山西的主要交通要道邢昔公路,是典型的“山口镇”。镇政府驻皇寺村,境内风景宜人,有八一水库、郭守敬故里、玉皇寺、棋盘山、玉泉池、玉泉山庄、羊卧湾水库、雷公山等著名的旅游景点。

位置:河北省邢台市境北

门票:免费

3.崔路古民居

崔路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崔路古民居规模堪比周庄,文化堪比山西大院,据说,周庄在修复之前,古宅规模还不及崔路的一半。这里距离邢台市区仅仅才10公里路程,但却一直不被外人所知,第一次在媒体露脸也是2014年,这里古村落里,保存着数十座清朝和民国时期的古宅院,包存完整,规模宏大,建筑精美,文化底蕴深厚,初次见崔路古民居的专家都不免“叹为观止”。

位置:邢台市邢台县南石门镇

门票:免费

4.前马厂古民居

邢台前马厂村是邢台县一处宁静不为人知的古村落,从村内至今完好保留着的古民居可以体会出村淳朴原始的民俗,以及当地独有的人文风情。前马厂村有著名的卧虎山种植园,有历史悠久的皇寺古寺庙,许多人文古迹值得我们寻觅探幽,同时这里风景宜人,地理位置优越,是邢台周边骑行探幽的好去处。

位置:邢台市邢台县前马厂村

门票:免费

5.田麻痒庄园

南有刘文彩,北有田麻痒,这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一种说法,田麻痒庄园的规模虽不及乔家大院,但从大地主刘文彩居室建筑规模来看,但也是冀南大地上一座集文化、历史、工艺等传统民俗为一体的民间最大的豪宅庄园。往日如烟,暮然回首,田麻痒庄园昔日的气派和辉煌至今仍让人叹为观止。

位置:邢台市西部6公里处邢台县会宁镇北尚汪村

门票:免费

二、沙河市特色风情古村落1.王硇村

这是一个不大的小山庄,位于邢台沙河市西部,四面环山,地形隐蔽,以古石楼群而闻名于世,境内峰峦迭嶂,沟壑幽深,这一代以“硇”为名,有许多“硇”,如康硇,刘硇,陈硇,杜硇。硇的中部一片平缓的山地上,相传明代王姓在此开荒种地置产为庄,这里有许多古建筑民居,类似邢台县英谈村的古村落、古建筑群。

王硇村环境优美,景色迷人,境内西南是风景秀丽的鸡冠山和红风山,春季山花烂漫,夏季飞扑连天,秋季红枫遍野,冬季白雪皑皑。

建筑特色:整个村庄像座迷宫,个别院落建有隐秘的地窖,走在王硇村街道,仰望这些石楼,更像是一座座城堡。村中地势较高的石楼上还建有耳房,用来监视村庄四周动静,一旦敌人来袭,他们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安全转移。

位置:邢台沙河市柴关的正西3.3公里处

自驾路线:从武安市北环,转222省道(武安—邢台出市界,左转册井方向,到柴关乡,一直往西可到,前方有王硇标志。(去往王硇村的路多是盘山道,急转弯很多,坡度又大,需注意安全。

门票:免费

2.樊下曹

这是邢台沙河市一处不为人知的古村落,明代永乐年间樊氏几家应诏由山西洪洞县移民到此定居,年久延后逐成村庄。

旅游亮点:古时村东有一圆形石槽,置村时以地物兼姓氏名之,有人说该村及附近可能是东汉末年黑山军操练军队的地方,故有下曹之称。

特色民俗:正月十六“拉死鬼”。沙河市樊下曹村的“拉死鬼”表演,从内容和形式上与傩戏有很多相似之处!正月十六“拉死鬼”的习俗由来已久,无可追溯期起源,更无法考究。据樊下曹村樊庆民介绍,拉死鬼的原因是为了人和牲畜的健康。

位置:沙河市白塔镇西稍北约24公里处

自驾路线:全程约37.1公里/59分钟。沿滨江南路向南,直行进入S222,行驶约11公里,直行进入沙河大桥,沿沙河大桥向南,行驶785米,再进入S222,行驶约10.5公里,右转进入S329,沿刘西线,行驶约2.3公里,右转,沿道路向东,行驶108米,到达目的地。

门票:免费

3.上申庄村

上申庄申姓村民通过祖辈口口相传,普遍认为自己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后裔,他们的太始祖曰_为铁木真的六世玄孙,当时为躲避明军追杀逃难到沙河地界,将“曰”改成了“申”,从此定居在此繁衍子孙。

特色景观:村子里除了保存完整的“天地庙”、马鞍形屋顶、雕刻精美的石雕、木雕、砖雕、前后影壁墙、千年古槐外,在一条伸展双臂便可以触碰到两侧墙壁的胡同里,前后两排院落依照风水学中所说的“有钱难买东南缺”,统一在东南方向露出将近半米的缺角,使小胡同显得更为狭长。

申氏祠堂旁边有一块明朝万历三十五年竖立的石碑,上面记载着申氏先人于明朝万历八年,秉二世祖申希颜遗志在村东修建“希公桥”。如今桥身整体完整,只是青石栏杆已经被毁。

位置:河北省邢台沙河市西部丘陵山区

自驾路线:沿钢铁路向南行驶进入百泉大道,向西行驶约不到2公里左转进入滨江南路,进入滨江南路向南行驶2公里,进入S222,进入沙河大桥后向南,行驶1.3公里后左转到达黄线,行驶七百米到达。

4.大坪村

依山而建依湖而居。大坪村落依山顶而建,地势广阔,阳光充沛,树木繁盛,气候清新。村子西高东低,南侧是凤凰山,北侧是河道,紧邻西石岭水库。石屋保存完整,街道整齐

位置:邢台市沙河市刘石岗乡

自驾路线:沿滨江南路向南,直行进入S222,行驶约11公里,直行进入沙河大桥,沿沙河大桥向南,行驶785米,再进入S222,行驶约10.5公里,右转进入S329,行驶约17.9公里直行,沿道路向西,行驶约4公里,到达目的地。简单说就是从邢台市区沿着邢峰线—沙河白塔—沙河御路村—沙河渡口村—大坪村。

5.渐凹村

渐凹村位于山区,是一个立村有800多年的村庄,村内传统建筑有戏楼,老母庙,奶奶庙,龙王庙,土地庙,杨仙,槐仙等十多座。这里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村内民风淳朴,自然风景原始,现保留有许多古建筑群,是寻祖探源的好地方。

位置:邢台市沙河市刘石岗乡渐凹村

自驾路线:全程约54.2公里/1小时36分钟,沿滨江南路向南,直行进入S222,行驶约11公里,直行进入沙河大桥,沿沙河大桥向南,行驶785米,再进入S222,行驶约10.5公里,右转进入S329,行驶约18.2公里直行进入小渡口桥,沿小渡口桥向西北行驶180米进入S329,再行驶818米,右转后向北5.1公里到达目的地。

三、内丘县特色风情古村落1.神头村

内丘神头村是扁鹊的封地,位于太行山太子岩东麓,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内丘至扁鹊庙旅游公路直达神头村。村内广种枣树、梨树、核桃、杏树、柿子、苹果,春季是邢台周边赏花踏青的好去处。神头村历史悠久,众多文化资源,是邢文化中最靓丽的一脉文化,想体会邢台文化的古老浓厚氛围就来神头村。

内丘县南赛乡神头村为扁鹊封地、有2000多年建村史,且拥有扁鹊庙、鹊山祠、程子墓等众多古迹,保存有冀南风格的山乡风貌及其建筑格局。最有特色的是,神头村沿街至今保留下来大量的古店铺与茶棚。据调查利用此民居开茶棚约计有100多家。

旅游看点:内丘神头村是扁鹊的封地,是扁鹊的第二故乡,史传赵简子赐田四万亩于蓬山,后又因扁鹊居住于此,故名为蓬鹊山,简称鹊山。村内古迹很多,扁鹊庙位于太行山东麓的鹊山,是全国最大的祭祀庙群。

必去景点:扁鹊庙、九龙柏(侍立两千年的九弟子化身,同时距此不远有程家湾,是程子的故乡,现有程子墓。

位置:太行山太子岩东麓,邢台市内丘县中部的和庄乡,距内丘县城关西偏北21.05公里。

自驾路线:全程约51.9公里/1小时32分钟从豫让桥路行驶到达G107,继续向北行驶7.7公里,进入康庄西路,向西行驶1.2公里进入S328,行驶17.8公里左转到达扁鹊庙,询问即可到达目的地。

四、临城县特色风情古村落1.驾游村

临城西部太行深山区有一处古村落,始建于唐代武德年间,至今已有1389年的历史,因宋徽宗曾游幸该村而得名驾游村,2007年5月被省政府命名为历史文化名村。驾_村风光秀美,人杰地灵,境内山泉悠悠,绿荫蔽日,这里有邢台市周边著名景点白云寺,盛夏时节,是邢台周边避暑休闲的好去处,也是爬山的好去处。

门票:免费

五、平乡县特色风情古村落1.窦冯马

位于平乡县城丰州镇3.5公里。村落呈正方形聚落,有东西大街3条。有小街3条,80米以上的巷道14条,其中最长巷道160米。居民建筑格局以三合院或二合院居多,房屋构造多为起脊抬梁式砖木结构,其建筑模式历史悠久,特色鲜明,代代相沿。

在河北历史文化名村的33个名录中唯一的一个是在平原,该村可以在数以千计的村落里入选的关键就是因为村落整体的建筑依然在沿袭着古代的建筑形制—五脊六兽!在窦冯马村的建筑上最大的特点就是瓦的利用是非常充分的,在每个建筑上都可以看到瓦的利用是即随即又刻意的!

六、威县特色风情古村落1.沙柳寨村

距离威县东10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叫做沙柳寨的村子。村中有一座老宅子,在清末反帝爱国运动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义和拳的发起人赵三多就出生在那里,赵三多的故居,义和拳议事厅。于是这个村子便在中国伟大的反帝爱国历史长廊中,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七、清河县特色风情古村落1.冢子

这是邢台周边特色古村落,村内有冢子村汉墓,清河县历来传说中的“九冢十二营七十二那”中的九冢就位于这里。汉墓位于冢子村西,葛仙庄南偏东10.8公里处,是汉安帝的父亲--清河王刘庆的甘陵。封土高达15米,直径60米,成土山状、周围有8座小墓,曾出土过玉币、金镂玉衣片、铜缕玉衣片等珍贵文物。

旅游看点:清河王刘庆的陵墓,清河王刘庆的陵墓是汉安帝修建的,称甘陵,又称英陵,孝德皇后也葬于此,是河北省重点保护文物。

2.油坊码头

中国大运河清河油坊码头曾因一时繁华素称“清河县的小上海”,伴随世道沧桑,如今,运河静寂,漕船难觅,不过借助中国大运河申遗的成功,该段中国大运河河北段仅存的砖砌码头有望重现昔日风采。

3.东野庄抗战旧址

东野庄村位于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张宽乡乡政府驻地北偏西2公里处。此地曾是明朝“靖难之役”古战场,死人甚多,成了乱葬岗。岗上夜间常有鬼火(当时有迷信思想的人称磷火为“鬼火”,经常闹鬼的地方称野出现,故名野庄。

以上17个古村落,是邢台人的“根”,一到节假日,朋友圈里总会有人晒晒老家的风景,因为那是在外游子的乡愁,在那里一砖一瓦、一椽一木都凝聚着历史的印记,镌刻着质朴的民族民风,不妨就从我们自己做起,保护古村落,传承古村落的历史文化,因为那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928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