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
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原理及主要功能表现如下:
光合细菌泼到水池以后,利用光能,吸收CO2,氨态氮,硫化氢或有机物大量繁殖,从而体现出它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
1、净化水质、增加溶氧、提高养殖密度。
在环保领域,用光合细菌进行污水净化,具有有机物负荷高、处理效率高、投资小、操作简便、易管理、受季节影响小等优点。污水中COD去除率一般在90%以上。当前高密度水产养殖的水体中含有大量的鱼类粪便和残饵,以及鱼药残留物,使微生物大量繁殖,消耗水中大量氧气,很容易在水体底部形成无氧环境,致使硫酸盐还原菌大量繁殖,产生有毒害作用的硫化氢,酸性物质等。而光合细菌正好适合在这种环境中生长,它能够有效地将氨态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吸收组成菌体本身,从而提高水体中溶有氧含量,调节PH,抑制其它病原菌的生长,并降低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态氨,硝酸态氮含量,有益于藻类、微生物数量的增加。大幅度降低水域中COD、BOD等污染指标,抑制蓝藻等有害藻类的过度繁殖,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进而为水生生物(包括鱼类)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科学地使用光合细菌,能有效地预防浮头、泛池,并可减少换水置和提高20%-80%的养殖密度。
2、营养丰富,增重促长、缩短养殖周期。
研究表明,光合细菌的菌体无毒,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达64.1%-66%,脂肪7.18%,粗纤维2.78%,碳水化合物23.0%,灰分4.28%,每克干菌体相当于21KJ热量。不仅蛋白质丰富,而且氨基酸组成齐全,是水体中枝角类和轮虫等饵料生物最适宜的饵料之一。因此,光合细菌可直接或间接用作鱼、虾蟹类育苗中的初期饵料光合细菌含有多种鱼类所需的营养成份,还含有一些生理活性因子,可促进蛋白酶活性、有效地促进动物肠胃对营养成份的吸收。科学使用光合细菌,鱼类可增重20%以上,大大缩短养殖周期。
3、增强免疫,防治病害,提高鱼类成活率。
一方面,光合细菌富含生物素,如维生素B12和辅酶Q10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可明显提高人和动物的免疫能力。光合细菌中的促免疫因子可使动物免疫球蛋白数量大幅度提高(可提高10倍以上),强化其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减少疾病感染和蔓延机会例如虾烂尾、鲤鱼烂鳃病等。,大幅度提高成活率。另一方面,光合细菌是对鱼类有益的细菌,由于它的大量繁殖,使有益菌占优势,成为优势种群,抑制其他危害鱼类健康的有害菌的繁殖。因而若长期坚持使用,可大大减少鱼类细菌性疾病的发生,可不再施用其他抗菌性化学药物(如石灰、漂白物等)。外用内服都可对防治肠炎病、赤皮病、烂锶病、打印病、水霉病等有良好效果。网箱养鱼一般都采用拌饵内服。施用光合细菌的池塘,其放线菌/细菌的比例会明显增大,推测其原因认为是由于光合细菌促进了放线菌的生长,而放线菌抑制了病菌的活动,从而达到防病的目的,光合细菌在水中繁殖时,能释放出一种具有抗病性的酵素—胰凝乳蛋白分解酶,该酶能防止疾病的发生.由于光合细菌分泌大量的叶酸,长期使用光合细菌也可避免鱼类贫血症的发生.
用光合细菌预防鱼病,完成右克服消毒杀菌剂的缺点,它不仅可降解或清除水体中包括鱼药在内的有害化学物质,占绝对优势的光合细菌还可与病原微生物争夺营养、空间、使其无法形成致病的环境条件,不会对水体及养殖对象造成污染和伤害,在无公害水产养殖中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
4、降低成本,节约饲料,多重效益并存。
光合细菌营养丰富,能均衡饲料中的各种营养成份,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并可部分代替饲料,降低饵料系数15%以上。另外,水体中的浮游生物以光合细菌为食,光合细菌的大量繁殖,促进了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从而给水花鱼苗以及花鲢、白鲢提供了丰富的饵料,促进其迅速生长。也就是说光合细菌促进了有机肥向浮游动物进而向鱼的生长方面的转化,从而使养殖综合成本大大降低。实践中,在饲料中添加少量光合细菌,还可以提高鱼类生殖率和抗病力。改善养殖对象的色泽。 作为饵料系数添加剂的添加量按投饵料重的1%--5%添加。从试验结果看,试验组比照平均增重10%--40%,成活率也提高20%以上。
水产养殖ph值高怎么处理,水产养殖的有害细菌有哪些
一、概念及种类
动物微生物制剂是将动物体内的有益细菌通过人工筛选培育,再经过生物工程工厂化生产出来,专门用于动物营养保健的活菌制剂。现在市场上销售的这类产品名目繁多,如EM菌、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乳酸菌、酵母菌、等,都属微生物制剂的同类产品。从其内的有益菌种来讲,美国发布了40种安全有效的有益菌种,我国农业部允许使用的有益菌种有干酪乳杆菌、嗜乳酸杆菌、乳链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啤酒酵母菌、沼泽红假单胞菌等12种。依活菌种的组成,有单一菌制剂和复合菌制剂。市售的多为复合菌制剂,只是其中的菌种种类和数量有别而异。 二、微生物制剂作用与特点
(一)对水体的作用
微生物制剂可有效降低养殖水质中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等浓度,抑制水体中有害微生物繁殖和生长,净化水质。制剂中的微生物本身代谢具有气化、氨化、解磷、反硝化、硝化及固氮作用,能将污染物分解为二氧化碳、硝酸盐、硫酸盐等无毒物质,进而被水体中的藻类加以利用,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其种群竞争性能抑制致病菌,有益茵与宿主粘膜上皮紧密结合生成致密性菌膜,形成微生物屏障,有的有益菌产生抗生素和细菌素杀死病原菌。
(二)对养殖动物的作用
微生物制剂可提高机体免疫力。防止水产养殖动物体内有害物质产生。微生物制剂是良好的免疫激活素,能有效提高干扰素和巨噬细胞的活性.通过产生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因子激发机体免疫,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力。同时,转化养殖动物肠道、血液及粪便中有害物质浓度,降低有害物质在机体内的累积,有利于机体的健康。
(三)降低成本,保护环境
微生物制剂具有投资小、效益高、使用方便等优点。既能全池泼洒,也能做为饲料添加剂。无毒、无害、无药物残留、不产生耐药性,长期使用可以减少养殖过程中抗生素的使用量,减少病害发生,排放的污水对环境污染也较小。 三、微生物制剂在水产养殖业上的应用
(一)水产微生物制剂的净水作用和肥水作用
1.水产微生物制剂的净水作用
水产微生物制剂在水产养殖上用于净化水质用的,在国外主要有日本、美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厄瓜多尔、美国及日本的养虾场通过用微生物技术清洁水体,去除有机物.使水产品的养殖密度增加了20%,同时提高了水产品的品质。国内目前有益微生物在水产的应用日益被接受和重视,但研究仅于起步阶段。在应用方面,国内独立开发的主要是一些单一菌株,如光合细菌、芽孢杆菌、蛭弧菌等;复合制剂主要是仿制或引进国外的商品,且多数是对生长速率、饵料转化率、存活率等方面的数据,还没有用更科学的研究手段和内容评价作用机理和使用效果。
水产微生物制剂可迅速降解水体中的残存饲料、鱼类的粪便及其它有机物,特别是清除池塘长时间的养殖水体底部,如海边老虾池底部积累的残余饲料、排泄废物、动植物残体;同时,还能吸收利用水体中的氨、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能有效避免固体有机物和有害物质的积累。这些藻类为主的浮游植物所产生的光合作用,又为池塘底栖动物,水产动物的呼吸,有机物的分解提供氧气,从而形成池塘良性的生态循环。促使有益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在池塘内形成优势种群,可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
减少疾病发生。
2、水产微生物制剂的肥水作用
目前,水产微生物制剂大多是应用在净水,主要用在调节水质方面,在肥水方面用
得不多。仅重视微生物制剂单方面作用。其实肥水与净水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两者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所谓的净水就是把水体中的有机物、氦氮等降解,并且能很好地分解养殖生物排泄物、残饵以及浮游植物残体等有机物,使之先分解为小分子(多肽、高级脂肪酸等).后为更小分子有机物(氨基酸、低级脂肪酸、单糖、环烃等),最终分解为二氧化碳、硝酸盐、硫酸盐等,有效地降低了水中的COP、BOD,在水质净化中通过氧化、还原、光合、同化、异化把有机物转变为简单的化合物,净化了水体环境.从而有效地改善了水质,且能促进单细胞藻大量繁殖。水体中的浮游植物特别是浮游单细胞藻类(绿藻、硅藻等)利用水体微生物制剂分解养殖生物排泄物、残饵以及浮游植物残体等的有机物转变为简单的化合物及无机元素作为自己的营养物质,在水产微生物制剂的理化和高效化的作用下,迅速大量繁殖起来,使得水体变得肥绿、嫩爽,这就是养殖者所说的肥水。
(二)微生物制剂与饲料预混料
1.菌种本身的特性是发挥其效能的关键因素
生产用微生态制剂菌株首先必须保证不产生任何内外毒素。由于微生态制剂是通过动物的胃肠道发挥作用的,因此,必须能耐受胃肠道的环境。
2.饲料对菌种的影响
饲料中的维生素、寡糖、酸化剂、中草药、肽等与微生态制剂有很好的配伍效果,使之能协同发挥作用;铜离子对微生态制剂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毒害作用可能是致使活菌损失的因素之一;我们也发现抗生素对微生态制剂抑制效果不明显。
3.菌种与饲料的关系
目前。由于维生素价格暴涨,预混料的成本已经上升了20%一30%。给众多的预混料生产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企业内部无法解决,就将压力转加给消费者,即减少维生素的添加量,由此造成一系列维生素缺乏症,具体表现为肝胆综合症、生长减慢,容易患病,摄食下降,饲料系数高等。而微生态制剂本身可产生大量的维生素,以减少单体维生素的添加量,微生态制剂又具有明显的促生长效果,可以弥补由于维生素含量降低后造成的生长速度下降,我们在实验室内用循环水箱作了鲤鱼和鲫鱼添加微生态制剂的生长试验,从生长检查来看,不论是生长速度还是饲料系数都有明显改善。
(三)微生物制剂对育苗的影响
1_净化育苗池水质
在工厂化育苗中,水体的污染主要来于自身,如残饵、排泄物及死亡的动物尸体等。制剂中的微生物本身代谢具有气化、氨化、解磷、反硝化、硝化及固氮作用,能将污染物分解为二氧化碳、硝酸盐、硫酸盐等无毒物质,进而被水体中的藻类加以利用,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由于有益细菌种属不同,参与能量代谢的途径和方式也不同,所以降解环境中有机物的种类和能力也有一定的差异。如硝化细菌包括2种不同的代谢群体一亚硝化属及硝化杆菌属,在水质净化过程中,亚硝化菌属细菌把水中的氨离子氧化成为亚硝酸离子(NO2-),并从中获得生存所需要的能量,再从二氧化碳或碳酸根离子中制造自身所需的有机物;而硝化杆菌属细菌能把水中的亚硝酸离子氧化成为无毒的硝酸离子(NO2-),并也能从中获得生存所需要的能量。这一代谢过程又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溶解氧(DO)降低时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的增殖速率均下降;自由氨(FA)浓度升高时亚硝酸转化硝酸的过程受到抑制,导致亚硝酸
氮的积累;而当温度超过30℃、pH值大于8时硝化细菌的活性就会受到抑制。因此在使用微生物制剂时应充分考虑各细菌的代谢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开动增氧机提高溶氧,适时调控水温、pH值等,使其作用发挥到最大。
2.防治病害
微生物制剂可提高机体免疫力。防止水产养殖动物体内有害物质产生。微生物制剂是良好的免疫激活素,能有效提高干扰素和巨噬细胞的活性,通过产生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因子激发机体免疫,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力。同时,转化养殖动物肠道、血液及粪便中有害物质浓度,降低有害物质在机体内的累积,有利于机体的健康。其种群竞争性能抑制致病菌,有益菌与宿主粘膜上皮紧密结合生成致密性菌膜,形成微生物屏障,有的有益菌产生抗生素和细菌素杀死病原菌。
(四)微生物制剂对成鱼养殖的影响
复合微生物制剂含大量的益生菌,其菌体本身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同时还含有多种维生素、钙、磷和多种微量元素、辅酶Q等。复合微生物制剂作为饲料添加剂被鱼类摄食后,其所包含的多种微生物可进入消化系统,并在消化道内繁衍、代谢,产生动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从而促进鱼类的快速生长。复合微生物制剂对草鱼肝胰脏和肠道淀粉酶、脂肪酶活性的影响微生物制剂可以促进动物免疫系统的发育,增强动物免疫功能,改善动物肠道内环境,增加动物肠道内的有益菌数目。
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制剂对鱼类蛋白酶活性、淀粉酶活性、脂肪酶活性都有明显提高。从而促进消化道分解酶活性提高,促进了鱼类对饲料的消化吸收和鱼类生长。
1、换水:换水不仅能降低pH,还能降低氨氮浓度,可于早晨9点开始,注意要循序渐进,一次换水8-10cm,连续一周。2、醋酸泼洒处理:醋酸泼洒作紧急处理,注意醋酸一定要充分稀释,并少量多次泼洒。3、控藻:即采用复合硫酸铜或絮凝剂(如明矾)等清除过多藻类,减少二氧化碳的消耗量,从而降低水体pH值。4、提高微生物含量:一般用乳酸菌加红糖活化发酵,再配合豆粕、熟玉米等饲料使用,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pH值。
一、水产养殖pH值高怎么处理
1、换水
换水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不仅能降低pH,还能降低氨氮浓度。换水应在早晨9点开始,换水要循序渐进,一次换水8-10cm,避免引起应激,连续一周。
2、醋酸泼洒处理
如果监测到pH太高,也可用醋酸泼洒作紧急处理,注意醋酸一定要充分稀释,并少量多次泼洒。
3、控藻
控藻的化学方法,即采用复合硫酸铜或絮凝剂(如明矾)等清除过多藻类,减少二氧化碳的消耗量,从而降低水体pH值。注意不宜全池泼洒,可在池塘下风口处选择部分区域定点处理,一般每隔2周左右使用一次。
4、提高微生物含量
提高水体微生物含量,可加速水体有机质分解,增加水二氧化碳含量,从而降低水体pH值。提高微生物含量,一般可使用乳酸菌加红糖活化发酵,再配合豆粕、熟玉米等饲料使用,或者放养螺丝,都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pH值。
二、水产养殖的有害细菌有哪些
1、水产养殖中有害细菌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弧菌、链球菌、假单胞菌、气单胞菌、诺卡氏菌、爱德华氏菌、变形菌、黄杆菌、嗜纤维菌、肾杆菌、巴斯德菌等,其中常见的有害菌有溶藻胶弧菌、哈氏弧菌、创伤弧菌、副溶血弧菌、气单胞菌(如嗜水气单胞菌)、链球菌(如海豚链球菌)等。
2、在水产养殖中,应尽量地控制有害菌的繁殖与蔓延,并正确处理与有益菌之间的关系。当有益菌与有害菌之间的平衡被打破时,需要进行人工干预,通过添加有益菌制剂来恢复其平衡。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930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