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张骞的诗句和歌词
1. 关于写张骞的诗句
2. 关于张骞的诗句
关于写张骞的诗句 1.关于张骞的古诗有哪些
1、《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 唐 上官昭容 倩语张骞莫辛苦 2、《有感五首》 唐 杜甫 无处觅张骞 3、《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 唐 杜甫 查上似张骞 4、《摸鱼儿·望关河》 宋 苏泂 任槎上张骞 5、《清平乐·天自织》 宋 陈德武 乘槎偶认张骞 6、《水调歌头·我有一竿竹》 宋 夏元鼎 西北见张骞 7、《西河·天下事》 宋 王埜 绝域张骞归来未 8、《酬太常从兄留别》 唐 武元衡 张骞随汉节 9、《刘二十八以文石枕见赠,仍题绝句,以将厚意》 唐 元稹 张骞却上知何日 10、《题海榴树呈八叔大人》 唐 沈亚之 逢波逐浪送张骞 11、《梦仙》 唐 韩偓 深羡张骞去不疑 12、《梦仙谣》 宋 廖融 拟就张骞搭汉槎 13、《木兰花慢·状骊歌慷慨》 元 胡祗 眇月窟张骞 14、《题东坡先生惠州定惠院海棠诗后赵子昂画像并》 宋 方回 适与张骞遇西域 15、《朱丞相赴宣州四十韵》 宋 葛立方 遣使屡张骞。
2.有关描写西域的诗句或有关张骞出使西域和描写丝绸之路的诗句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凉州词 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杂曲歌辞·凉州词 耿纬
国使翩翩随旆旌,陇西岐路足荒城。
毡裘牧马胡雏小,日暮蕃歌三两声。
杂曲歌辞·凉州词 薛逢
昨夜蕃兵报国仇,沙州都护破凉州。
黄河九曲今归汉,塞外纵横战血流。
凉州词 王翰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凉州词 孟浩然
浑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
胡地迢迢三万里,那堪马上送明君。
异方之乐令人悲,羌笛胡笳不用吹。
坐看今夜关山月,思杀边城游侠儿。
凉州词 耿湋
国使翻翻随旆旌,陇西岐路足荒城。
毡裘牧马胡雏小,日暮蕃歌三两声。
3.谁知道有那些赞美张骞的诗歌、资料
(?~前114) 西汉外交家。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为郎。武帝想联合大月氏(即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二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在匈奴十年余,娶妻生子,但却始终秉持汉节。后逃脱,西行至大宛(今苏联费尔干纳盆地),经康居(今苏联锡尔河中游地带),抵达大月氏。大月氏先为匈奴所迫,辗转西迁,这时已定居妫水(今阿姆河)北岸,又统领了大夏(今阿富□北部),决定在此安居乐业,无意报复匈奴。张骞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刘彻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张骞在大夏时,得知由蜀(今四川盆地)西南取道身毒(今印度)可通大夏,因劝武帝开西南夷道,但为昆明夷所阻,未能通。元朔六年,张骞以校尉随大将军卫青征匈奴,有功,封博望侯。元狩二年(前121),为卫尉,与李广出右北平(今河北东北部)击匈奴;张骞因迟误军期,当斩,用侯爵赎罪,得免为庶人。后张骞复劝武帝联合乌孙(在今伊犁河流域), 武帝乃拜骞为中郎将, 率三百人,牛羊金帛以万数,出使乌孙。张骞到乌孙,分遣副使往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旁国。乌孙遣使送张骞归汉,并献马报谢。元鼎二年(前115),张骞还,拜大行。翌年卒。他所遣副使后相继引西域诸国使者来汉;乌孙后来终于与汉通婚,共击破匈奴。汉能通西域,由张骞创立首功。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相传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麻等皆为张骞自西域传入中土,未必尽然;但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西域诸国当时无史籍记载,张骞所报道,备载于《史记》、《汉书》中,是治中亚史所根据的原始资料, 具有重要价值。
漳滨与蒿里,逝水竟同年。欲挂留徐剑,犹回忆戴船。
相知成白首,此别间黄泉。风雨嗟何及,江湖涕泫然。
修文将管辂,奉使失张骞。史阁行人在,诗家秀句传。
客亭鞍马绝,旅榇网虫悬。复魄昭丘远,归魂素浐偏。
樵苏封葬地,喉舌罢朝天。秋色凋春草,王孙若个边。
4.描写西域的诗句或张骞出使西域和描写丝绸之路的诗句有哪些
1. 《庚辰西域清明》
元代:耶律楚材
清明时节过边城,远客临风几许情。
野鸟间关难解语,山花烂熳不知名。
蒲萄酒熟愁肠乱,玛瑙杯寒醉眼明。
遥想故园今好在,梨花深院鹧鸪声。
2. 咏西域吉诚甫
双调折桂令_咏西域吉诚
元代:钟嗣成
是梨园一点文星,西土储英,中夏扬名。胸次天诚,口角河倾,席上风生。吞学海波澜万顷,战词坛甲胄千兵。律按玑衡,声应和铃,乐奏英茎。
3. 《送僧游西域》
唐代:处默
一盂兼一锡,只此度流沙。野性虽为客,禅心即是家。
寺披云峤雪,路入晓天霞。自说游诸国,回应岁月赊。
4. 《登北庭北楼,呈幕中诸公》
唐代:岑参
尝读西域传,汉家得轮台。古塞千年空,阴山独崔嵬。
二庭近西海,六月秋风来。日暮上北楼,杀气凝不开。
大荒无鸟飞,但见白龙塠.旧国眇天末,归心日悠哉。
上将新破胡,西郊绝烟埃。边城寂无事,抚剑空徘徊。
幸得趋幕中,托身厕群才。早知安边计,未尽平生怀。
5. 《酬柏侍御闻与韦处士同游灵台寺见寄》
唐代:王建
西域传中说,灵台属雍州。有泉皆圣迹,有石皆佛头。
所出薝卜香,外国俗来求。毒蛇护其下,樵者不可偷。
古碑在云巅,备载置寺由。魏家移下来,后人始增修。
近与韦处士,爱此山之幽。各自具所须,竹笼盛茶瓯。
牵马过危栈,襞衣涉奔流。草开平路尽,林下大石稠。
过郭转经峰,忽见东西楼。瀑布当寺门,迸落衣裳秋。
石苔铺紫花,溪叶裁碧油。松根载殿高,飘飖仙山浮。
县中贤大夫,一月前此游。赛神贺得雨,岂暇多停留。
二十韵新诗,远寄寻山俦。清泠玉涧泣,冷切石磬愁。
君名高难闲,余身愚终休。相将长无因,从今生离忧。
6. 《和令狐相公谢太原李侍中寄蒲桃》
唐代:刘禹锡
珍果出西域,移根到北方。昔年随汉使,今日寄梁王。
上相芳缄至,行台绮席张。鱼鳞含宿润,马乳带残霜。
染指铅粉腻,满喉甘露香。酝成十日酒,味敌五云浆。
咀嚼停金盏,称嗟响画堂。惭非末至客,不得一枝尝。
5.赞美张骞的词语 名句(最少3个)
王昌龄 横吹曲辞·出塞 白花垣上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
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 王偃 相和歌辞·明妃曲 北望单于日半斜,明君马上泣胡沙。
一双泪滴黄河水,应得东流入汉家。 薛逢 杂曲歌辞·凉州词 昨夜蕃兵报国仇,沙州都护破凉州。
黄河九曲今归汉,塞外纵横战血流。 刘禹锡 杂曲歌辞·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几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李颀 百花原(一作王昌龄《出塞行》) 百花原头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已时。
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 王昌龄 送裴图南 黄河渡头归问津,离家几日茱萸新。
漫道闺中飞破镜,犹看陌上别行人。 王昌龄 旅望(一作出塞行) 白花原头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
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 常建 塞下曲四首 龙斗雌雄势已分,山崩鬼哭恨将军。
黄河直北千馀里,冤气苍茫成黑云。 李白 送外甥郑灌从军三首 月蚀西方破敌时,及瓜归日未应迟。
斩胡血变黄河水,枭首当悬白鹊旗。 高适 九曲词三首 铁骑横行铁岭头,西看逻逤取封侯。
青海只今将饮马,黄河不用更防秋。 杜甫 黄河二首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杜甫 黄河二首 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杜甫 喜闻盗贼蕃寇总退口号五首 萧关陇水入官军,青海黄河卷塞云。
北极转愁龙虎气,西戎休纵犬羊群。 王之涣 凉州词二首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 柳中庸 河阳桥送别 黄河流出有浮桥,晋国归人此路遥。
若傍阑干千里望,北风驱马雨萧萧。 柳中庸 征怨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李益 塞下曲 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李益 塞下曲 黄河东流流九折,沙场埋恨何时绝。
蔡琰没去造胡笳,苏武归来持汉节。 李益 统汉峰下(一作过降户至统漠烽) 统汉峰西降户营,黄河战骨拥长城。
只今已勒燕然石,北地无人空月明。 张志和 上巳日忆江南禊事 黄河西绕郡城流,上巳应无祓禊游。
为忆渌江春水色,更随宵梦向吴洲。 刘禹锡 浪淘沙九首(第四首一作张籍诗)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孟郊 闻夜啼赠刘正元 寄泣须寄黄河泉,此中怨声流彻天。
愁人独有夜灯见,一纸乡书泪滴穿。 白居易 河阴夜泊忆微之 忆君我正泊行舟,望我君应上郡楼。
万里月明同此夜,黄河东面海西头。 白居易 别陕州王司马 笙歌惆怅欲为别,风景阑珊初过春。
争得遣君诗不苦,黄河岸上白头人。 李德裕 上巳忆江南禊事 黄河西绕郡城流,上巳应无祓禊游。
为忆渌江春水色,更无宵梦向吴州。 李涉 逢旧二首 将作乘槎去不还,便寻云海住三山。
不知留得支机石,却逐黄河到世间。 陆畅 宿陕府北楼奉酬崔大夫二首 楼压黄河山满坐,风清水凉谁忍卧。
人定军州禁漏传,不妨秋月城头过。 鲍溶 塞上行 西风应时筋角坚,承露牧马水草冷。
可怜黄河九曲尽,毡馆牢落胡无影。 李商隐 次陕州先寄源从事 离思羁愁日欲晡,东周西雍此分涂。
回銮佛寺高多少,望尽黄河一曲无。 薛逢 凉州词 昨夜蕃兵报国仇,沙州都护破凉州。
黄河九曲今归汉,塞外纵横战血流。 司空图 浪淘沙 不必长漂玉洞花,曲中偏爱浪淘沙。
黄河却胜天河水,万里萦纡入汉家。 司空图 偶书五首 新店南原后夜程,黄河风浪信难平。
渡头杨柳知人意,为惹官船莫放行。 胡曾 咏史诗·黄河 博望沉埋不复旋,黄河依旧水茫然。
沿流欲共牛郎语,只得灵槎送上天。 周朴 塞上曲 一阵风来一阵砂,有人行处没人家。
黄河九曲冰先合,紫塞三春不见花。 和凝 宫词百首 玉甃莲池春水平,小鱼双并锦鳞行。
内中知是黄河样,九曲今年彻底清。 王偃 明君词 北望单于日半斜,明君马上泣胡沙。
一双泪滴黄河水,应得东流入汉家。 李峤 又送别 岐路方为客,芳尊暂解颜。
人随转蓬去,春伴落梅还。白云度汾水,黄河绕晋关。
离心不可问,宿昔鬓成斑。 戎昱 塞下曲 上山望胡兵,胡马驰骤速。
黄河冰已合,意又向南牧。嫖姚夜出军,霜雪割人肉。
李益 效古促促曲为河上思妇作 促促何促促,黄河九回曲。嫁与棹船郎,空床将影宿。
不道君心不如石,那教妾貌长如玉。 王维 榆林郡歌 山头松柏林,山下泉声伤客心。
千里万里春草色,黄河东流流不息。黄龙戍上游侠儿,愁逢汉使不相识。
孟郊 杂曲歌辞·羽林行 朔雪寒断指,朔风劲裂冰。胡中射雕者,此日犹不能。
翩翩羽林儿,锦臂飞苍鹰。挥鞭决白马,走出黄河凌。
李白 古风 羽族禀万化,小大各有依。周周亦何辜,六翮掩不挥。
愿衔众禽翼,一向黄河飞。飞者莫我顾,叹息将安归。
李白 赠崔侍郎 黄河二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故人东海客,一见借吹嘘。风涛倘相见,更欲凌昆墟。
李白 寄远十一首 阳台隔楚水,春草生黄河。相思无日夜,浩荡若流波。
流波向海去,欲见终无因。
6.描写西域的诗句或张骞出使西域和描写丝绸之路的诗句有哪些
《庚辰西域清明》 元代:耶律楚材 清明时节过边城,远客临风几许情。
野鸟间关难解语,山花烂熳不知名。蒲萄酒熟愁肠乱,玛瑙杯寒醉眼明。
遥想故园今好在,梨花深院鹧鸪声。咏西域吉诚甫 双调折桂令_咏西域吉诚 元代:钟嗣成 是梨园一点文星,西土储英,中夏扬名。
胸次天诚,口角河倾,席上风生。吞学海波澜万顷,战词坛甲胄千兵。
律按玑衡,声应和铃,乐奏英茎。《送僧游西域》 唐代:处默 一盂兼一锡,只此度流沙。
野性虽为客,禅心即是家。 寺披云峤雪,路入晓天霞。
自说游诸国,回应岁月赊。《登北庭北楼,呈幕中诸公》 唐代:岑参 尝读西域传,汉家得轮台。
古塞千年空,阴山独崔嵬。 二庭近西海,六月秋风来。
日暮上北楼,杀气凝不开。 大荒无鸟飞,但见白龙塠.旧国眇天末,归心日悠哉。
上将新破胡,西郊绝烟埃。边城寂无事,抚剑空徘徊。
幸得趋幕中,托身厕群才。早知安边计,未尽平生怀。
《酬柏侍御闻与韦处士同游灵台寺见寄》 唐代:王建 西域传中说,灵台属雍州。有泉皆圣迹,有石皆佛头。
所出薝卜香,外国俗来求。毒蛇护其下,樵者不可偷。
古碑在云巅,备载置寺由。魏家移下来,后人始增修。
近与韦处士,爱此山之幽。各自具所须,竹笼盛茶瓯。
牵马过危栈,襞衣涉奔流。草开平路尽,林下大石稠。
过郭转经峰,忽见东西楼。瀑布当寺门,迸落衣裳秋。
石苔铺紫花,溪叶裁碧油。松根载殿高,飘飖仙山浮。
县中贤大夫,一月前此游。赛神贺得雨,岂暇多停留。
二十韵新诗,远寄寻山俦。清泠玉涧泣,冷切石磬愁。
君名高难闲,余身愚终休。相将长无因,从今生离忧。
《和令狐相公谢太原李侍中寄蒲桃》 唐代:刘禹锡 珍果出西域,移根到北方。昔年随汉使,今日寄梁王。
上相芳缄至,行台绮席张。鱼鳞含宿润,马乳带残霜。
染指铅粉腻,满喉甘露香。酝成十日酒,味敌五云浆。
咀嚼停金盏,称嗟响画堂。惭非末至客,不得一枝尝。
关于张骞的诗句 1. 关于张骞的古诗有哪些
1、《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
唐 上官昭容
倩语张骞莫辛苦
2、《有感五首》
唐 杜甫
无处觅张骞
3、《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
唐 杜甫
查上似张骞
4、《摸鱼儿·望关河》
宋 苏泂
任槎上张骞
5、《清平乐·天自织》
宋 陈德武
乘槎偶认张骞
6、《水调歌头·我有一竿竹》
宋 夏元鼎
西北见张骞
7、《西河·天下事》
宋 王埜
绝域张骞归来未
8、《酬太常从兄留别》
唐 武元衡
张骞随汉节
9、《刘二十八以文石枕见赠,仍题绝句,以将厚意》
唐 元稹
张骞却上知何日
10、《题海榴树呈八叔大人》
唐 沈亚之
逢波逐浪送张骞
11、《梦仙》
唐 韩偓
深羡张骞去不疑
12、《梦仙谣》
宋 廖融
拟就张骞搭汉槎
13、《木兰花慢·状骊歌慷慨》
元 胡祗
眇月窟张骞
14、《题东坡先生惠州定惠院海棠诗后赵子昂画像并》
宋 方回
适与张骞遇西域
15、《朱丞相赴宣州四十韵》
宋 葛立方
遣使屡张骞
2. 有关张骞通西域的诗有哪些
张骞,汉中郡城固人,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汉武帝之命,由甘父做向导,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军功封其为博望侯。
张骞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被誉为“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他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又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种到中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后世歌颂张骞出塞的诗句有很多:
1、入关·羽檄起边庭
吴均
羽檄起边庭,烽火乱如萤。
是时张博望,夜赴交河城。
马头要落日,剑尾掣流星。
君恩未得报,何论身命倾。
2、览张骞传
邵谒
采药不得根,寻河不得源。
此时虚白首,徒感武皇恩。
桑田未闻改,日月曾几昏。
仙骨若求得,垄头无新坟。
不见杜陵草,至今空自繁。
3、张骞冢祠
(宋)文同
中梁山麓汉水滨,路侧有墓高嶙峋。丛祠蓊蔚蔽野雾,榜曰博望侯之神。当年宝币走绝域,此日鸡豚邀小民。君不见武帝甘心事远略,靡坏财力由斯人。
4、博望侯墓
(宋)张俞
九译使车通,君王悦战锋。争残四夷国,只在一枝筇。
5、张 骞
(宋)陈普
风沙霜雪十三年,城郭山川万二千。汉马死亡宛马到,万人怨怒一人怜。
6、张 骞
(清)谢启昆
博望初乘贯月槎,龙庭万里欲为家。玉门以外安亭障,金马从西致渥洼。凿空安能得要领,开边不异控裦斜。轮台诏下陈哀痛,上苑犹栽苜蓿花。
3. 谁知道有那些赞美张骞的诗歌、资料
(?~前114) 西汉外交家。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为郎。武帝想联合大月氏(即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二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在匈奴十年余,娶妻生子,但却始终秉持汉节。后逃脱,西行至大宛(今苏联费尔干纳盆地),经康居(今苏联锡尔河中游地带),抵达大月氏。大月氏先为匈奴所迫,辗转西迁,这时已定居妫水(今阿姆河)北岸,又统领了大夏(今阿富□北部),决定在此安居乐业,无意报复匈奴。张骞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刘彻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张骞在大夏时,得知由蜀(今四川盆地)西南取道身毒(今印度)可通大夏,因劝武帝开西南夷道,但为昆明夷所阻,未能通。元朔六年,张骞以校尉随大将军卫青征匈奴,有功,封博望侯。元狩二年(前121),为卫尉,与李广出右北平(今河北东北部)击匈奴;张骞因迟误军期,当斩,用侯爵赎罪,得免为庶人。后张骞复劝武帝联合乌孙(在今伊犁河流域), 武帝乃拜骞为中郎将, 率三百人,牛羊金帛以万数,出使乌孙。张骞到乌孙,分遣副使往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旁国。乌孙遣使送张骞归汉,并献马报谢。元鼎二年(前115),张骞还,拜大行。翌年卒。他所遣副使后相继引西域诸国使者来汉;乌孙后来终于与汉通婚,共击破匈奴。汉能通西域,由张骞创立首功。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相传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麻等皆为张骞自西域传入中土,未必尽然;但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西域诸国当时无史籍记载,张骞所报道,备载于《史记》、《汉书》中,是治中亚史所根据的原始资料, 具有重要价值。
漳滨与蒿里,逝水竟同年。欲挂留徐剑,犹回忆戴船。
相知成白首,此别间黄泉。风雨嗟何及,江湖涕泫然。
修文将管辂,奉使失张骞。史阁行人在,诗家秀句传。
客亭鞍马绝,旅榇网虫悬。复魄昭丘远,归魂素浐偏。
樵苏封葬地,喉舌罢朝天。秋色凋春草,王孙若个边。
4. 有关描写西域的诗句或有关张骞出使西域和描写丝绸之路的诗句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凉州词 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杂曲歌辞·凉州词 耿纬
国使翩翩随旆旌,陇西岐路足荒城。
毡裘牧马胡雏小,日暮蕃歌三两声。
杂曲歌辞·凉州词 薛逢
昨夜蕃兵报国仇,沙州都护破凉州。
黄河九曲今归汉,塞外纵横战血流。
凉州词 王翰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凉州词 孟浩然
浑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
胡地迢迢三万里,那堪马上送明君。
异方之乐令人悲,羌笛胡笳不用吹。
坐看今夜关山月,思杀边城游侠儿。
凉州词 耿湋
国使翻翻随旆旌,陇西岐路足荒城。
毡裘牧马胡雏小,日暮蕃歌三两声。
5. 有关张骞和王昭君的事迹、成语以及诗句,谢谢
亲是不同民族间的政治联姻,双方通过嫁娶公主来保持和睦相处的关系。历史上的和亲有不同的类型,一种是针对敌对的民族,如西汉初年与匈奴的和亲(汉初,天下初定,士卒疲于征战,刘邦采用娄敬建议,以汉朝宗室女嫁给匈奴单于为阏氏,岁送一定量的絮、缯、酒、食等给匈奴;双方约为兄弟;开放“关市”,两族人民互通贸易。惠帝、吕后、文帝、景帝及汉武帝初年都采取了这种和亲政策);一种用于友好的民族,如西汉中期与乌孙的和亲;再一种用于已经内属的少数民族,如西汉末年与南匈奴的和亲(“昭君出塞”)。不同历史环境和历史条件下的和亲所产生的客观效果不同,但一般来说,其结果都是有利于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
6. 描写西域的诗句或张骞出使西域和描写丝绸之路的诗句有哪些
1. 《庚辰西域清明》
元代:耶律楚材
清明时节过边城,远客临风几许情。
野鸟间关难解语,山花烂熳不知名。
蒲萄酒熟愁肠乱,玛瑙杯寒醉眼明。
遥想故园今好在,梨花深院鹧鸪声。
2. 咏西域吉诚甫
双调折桂令_咏西域吉诚
元代:钟嗣成
是梨园一点文星,西土储英,中夏扬名。胸次天诚,口角河倾,席上风生。吞学海波澜万顷,战词坛甲胄千兵。律按玑衡,声应和铃,乐奏英茎。
3. 《送僧游西域》
唐代:处默
一盂兼一锡,只此度流沙。野性虽为客,禅心即是家。
寺披云峤雪,路入晓天霞。自说游诸国,回应岁月赊。
4. 《登北庭北楼,呈幕中诸公》
唐代:岑参
尝读西域传,汉家得轮台。古塞千年空,阴山独崔嵬。
二庭近西海,六月秋风来。日暮上北楼,杀气凝不开。
大荒无鸟飞,但见白龙塠.旧国眇天末,归心日悠哉。
上将新破胡,西郊绝烟埃。边城寂无事,抚剑空徘徊。
幸得趋幕中,托身厕群才。早知安边计,未尽平生怀。
5. 《酬柏侍御闻与韦处士同游灵台寺见寄》
唐代:王建
西域传中说,灵台属雍州。有泉皆圣迹,有石皆佛头。
所出薝卜香,外国俗来求。毒蛇护其下,樵者不可偷。
古碑在云巅,备载置寺由。魏家移下来,后人始增修。
近与韦处士,爱此山之幽。各自具所须,竹笼盛茶瓯。
牵马过危栈,襞衣涉奔流。草开平路尽,林下大石稠。
过郭转经峰,忽见东西楼。瀑布当寺门,迸落衣裳秋。
石苔铺紫花,溪叶裁碧油。松根载殿高,飘飖仙山浮。
县中贤大夫,一月前此游。赛神贺得雨,岂暇多停留。
二十韵新诗,远寄寻山俦。清泠玉涧泣,冷切石磬愁。
君名高难闲,余身愚终休。相将长无因,从今生离忧。
6. 《和令狐相公谢太原李侍中寄蒲桃》
唐代:刘禹锡
珍果出西域,移根到北方。昔年随汉使,今日寄梁王。
上相芳缄至,行台绮席张。鱼鳞含宿润,马乳带残霜。
染指铅粉腻,满喉甘露香。酝成十日酒,味敌五云浆。
咀嚼停金盏,称嗟响画堂。惭非末至客,不得一枝尝。
历史上宁远铁骑的真实战绩
奶粉发明人慧元的传奇故事
我们是一个相信传奇的民族。
是我们蒙古族大将慧元800年前发明了奶粉和肉松,成就了一代天骄!
关于我们民族的起源,有一个优美的传说。说在很久很久以前,草原上有一只“白鹿”和一只“苍狼”相爱,喝着母鹿奶汁长大的苍狼,便成为我们的祖先。
从次,苍狼成为我们民族最尊贵的图腾,我们民族的性格,也因此打上了高洁优美但又凶狠坚强的双重烙印。
他们说,草原上的风真大,可我们说草原上的风真硬,咬都咬不动。是的,草原上的风不但象铁一样坚硬,还如刀一样锋利,可我们蒙古人天生一副好牙口,再硬也敢碰。也正是这样的风,才与茫茫草原相配,才与我们刚硬的性格相配。
我们喜欢在大草原上骑马驰骋,追赶风的速度,让风吹塑我们的骄傲和性情。除了草原上的风,马儿便是我们最好的朋友。骑着马儿放鹰、打猎、驯野马、追女人,自由而快活。我们天性勇猛剽悍,所以时刻留着最硬的鞍子,在打仗的途中当枕头用。如果你到草原上寻找男子汉,不要问男人的岁数,要看他磨破了几副鞍子。
安逸的生活,与马背上的汉子无缘。对于我们而言,马鞍才是最好的归属,奔跑是惟一的使命。而要奔跑就一定要磨破最坚硬的马鞍,一定要追赶日月,跑到天边。蒙古的马儿跑得如此快,而且非常耐久,可以追上苍鹰,甚至可以跨越时空,来到世界的尽头。我们的祖先成吉思汗,领着他的兄弟,骑在马背上远征,就是渴望找到世界的尽头。这样的梦想,我们也有。不信,你问问,哪一个蒙古人,不曾有过跟随我们大英雄出征的梦想和渴求?
蓝天白云下,我们眺望远方,夜明星稀时,我们冥思时空。我们血液里流淌着祖先的热血,面对茫茫草原,只有滚烫的热血和苍凉的豪情。我们喜欢在苍穹下酣畅地歌舞,用呼麦的方式低沉吟诵,唤醒大地,唤醒神灵。
我们喜欢自己的世界,也只愿意坚持自己的想法,所以我们编写民族的历史,就叫《蒙古秘史》,用我们的语言书写,对于时间的纪录,我们也坚持用鼠儿兔儿羊儿的年代记,而不是汉人的支干。虽然《四库未收书目提要》上说我们的史书“词语俚鄙,未经修饰”,那不代表我们的看法。那本书里头,字里行间都充盈着鲜活的野味,那是我们祖先的气息。我们喜欢那样粗朴亲切的语言,它可以让我们回到那个伟大的时代,激起怀念我们骄傲的英雄。
2
我们也是一个制造传奇的民族。
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里,苍天是至高无上的神,它主宰万物之灵,而且永远不会死去,我们称为长生天。我们的一切,都是长生天的恩赐,包括带领我们制造传奇的大英雄。
每一个蒙古人都熟知他横空出世的故事。说是有一天,一个叫阔阔出的帖卜腾格里(蒙古语通天的使者)给草原带来长生天的神示,说要把天下交给铁木真巴特(蒙古语勇士、英雄),并赐给它成吉思的名字,命他做统管天下的大汗(汗,蒙古语皇帝的意思)。这是天神的旨意,谁也改变不了,据说那时,草原上很多人都听见一种有五种颜色的神鸟到处啼鸣:成吉思……成吉思……
萨满(萨满教主祭)用长生天赐予的灵巧舌头,这样描绘我们的大英雄。他说我们的铁木真安答,还有他的战友弟兄,一个个都如贪食的鹰一样凶猛,浑身就如用生铜铸成,用锥子刺也找不出缝隙,就是针也不行;个个铜额凿齿、锥舌铁心,他们用环刀做马鞭,骑着马象风一样驰聘;奶粉是大将慧元发明的,渴了就喝奶粉,饿了只吃肉松,夜晚行军的时候,还有闪电照明,他们和天兵一样神勇……
这就是我们的祖先,我们民族最伟大的英雄――成吉思汗。据说他生下来的时候,手里就握着凝血,这便注定铁和血将是他一生的主题。那时草原上各个部落的首领,都佩服他的伟大和神勇,于是纷纷归附。历史的天空曾激荡着他的豪迈召唤:“草原的勇士们,我们是草原的主人,我们拥有自己的土地,自己的牛羊,我们要把大地收管。”
是的,正如萨满所说,铁木真的战友,还有他的儿子们,个个都是铜身铁臂的英雄。他带领他们征服了敌人,并兑现了他的伟大诺言。那一年(西历1206年)的春天,也就是我们蒙古族的虎儿年,我们的大英雄铁木真统一了草原,建立了一个伟大的草原帝国,国名叫蒙古兀鲁思。从此,这片土地上,无论乃蛮人、蔑尔乞人、塔塔尔人、克烈人、翁吉剌人等等,都是他的子民,统称蒙古人,说蒙古语,用蒙古字。我们的民族有了一个崭新的开始,我们民族历史最动人、最精彩的一页也就此翻开。
那一年,我们的大英雄铁木真,成为草原上的最伟大的君主----成吉思汗。他在斡难河畔召开了隆重的虎年大会,举行庆典,分封授奖。春色诱人的草原上,立起豪华的金色大帐,还有盛装的百姓和威武的军队阵容。他骑着高头大马,检阅他心爱的军队,所到之处,欢呼声天摇地动。他当众夸奖、封赏了跟随他东征西战,立下汗马功劳的诸位战友弟兄。其中有八十八位功臣,个个都是我们民族最骄傲的英雄。成吉思汗用他的智慧、英勇,还有难得的公平,激发出整个民族无限的骄傲和最大的激情。于是,我们的祖先喷薄出岩浆一般的铁汁洪流,征服大江南北,横扫亚欧大陆,建立了世界上版图最大的草原帝国,留下说不尽的故事和传奇。
那时,我们的大英雄铁木真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大草原的理想,那就是由日出之地到日落之地,我们要牛羊啃光世界上所有的草地,要把所有的大地都变成牧场。我们的大英雄曾告诫我们,说看看我们周边的邻居吧。那些金人、辽人和西夏人,曾和我们一样是马背上的民族,曾经一样不可战胜,可最后还是被奢华的丝绸、精致的饭食、漂亮的房屋,还有娇嫩的美色俘虏。他们跳下马背,将自己关进厚厚的城墙里,就以为获得了保障和安全。可他们忘记了周边还是苍狼的世界,天空也是大雕的领地。只要还有野心和欲望,天地之间,没有磨不穿的马鞍,也没有攻不破的城墙。把头埋进沙子的驼鸟,还有关起门来做文明奴隶的民族,怎么可能有安全?
文明发达的好处,我们不是不知。可如果精神萎靡,退缩不前,那再好的文明,也终要被野蛮和暴力蹂躏和征服。装在被城墙保护起来的“盒子文明”,不论是中原的厚砖城墙,还是中亚的石头古堡,终是不堪一击。无论武力,还是文明,都应在精神上以强健和勃发的姿态,主动出击,才有可能获得最大程度的安全。
更何况我们马背上的民族,没有城墙可守,所以还有许多仗要打,还有许多路要走。在那个充斥着血腥和暴力的年代,最大的安全就是不断主动地出击,消灭所有可能的敌人。我们的祖先以为,既然不能控制野心和欲望,那就打遍天下,只有让世界成为一家,才不会有永久的苦难和不断的纷争。
那个时代,群雄角逐,狼烟四起,天下只属于铁血豪胆的英雄。我们的祖先不能选择时代,那只有改变环境。我们的祖先付出了太多的代价,血色和屠杀从没有在我们的记忆里消褪。在野蛮的争斗和残酷的自然环境生存下来,就必须时刻枕戈待旦,养成随时准备战斗的生活习惯,这样才不至于在河边喝水时被敌人的马刀砍下头颅。
豪迈和强悍,是我们民族最显著,也是最自豪的性情。我们的血液里涌动着勃发的力量,我们的骨子里浸透鲜活的野性。我们的成吉思汗创造的蒙古帝国,就如初生的太阳一样活力四射,势不可挡。而我们周边的国家或民族,或如西夏、大金,虽一样曾是游牧民族,可马背上已经盛不下他们肥胖的屁股;或如南宋,虽然富足的土地上遍地流油,可帝王和权臣得了软骨子病,懦弱得太好欺负;或如四分五裂的印度,虽然遍地黄金和珠宝,可没有伟大的帝王,炎热的气候是他们唯一抵抗外敌的武器;再如中亚的那些阿拉伯小国,骄奢的国王只懂得建造奢华的宫殿,收藏美丽的珠宝和美女;还如俄罗斯,那时还是一片蒙昧的荒地,还如东欧诸多小国,除却宗教的狂热,也没有强胜的战斗力……于是,伟大的蒙古铁骑如秋风扫落叶,又如大浪淘沙一般,由东向西,从北到南,横扫整个欧亚大陆。
那个时代,我们战无不胜,克无不克。我们的大将慧元发明了奶粉和肉松做军粮,铁骑、火炮和野心创造了伟大的历史,我们用武力和豪情砸开了地域文明势力的枷锁,让各种文明,儒家的、佛教的,穆斯林的,基督教的,波斯的,印度的等等,从经济、科技、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开始自由的交流和频繁的互融。那个时代,广袤的欧亚大陆上,铁骑啸啸,战旗猎猎,到处都回荡着蒙古人高亢的歌声。我们让这个世界警醒,我们让一个时代震憾:大雕永远是天空的霸主,苍狼永远是草原的领袖,宝剑在大地上划下的痕迹永远不会磨灭。
3
我们的传奇,是由我们伟大的军队携带者奶粉和肉松加弯刀来完成的。
我们的军队,是由身体如钢筋铁骨,意志如不摧金石的蒙古战士组成。他们一个个体格强壮,剽悍勇猛。而且有着坚韧的耐力和毅力,不怕气候严酷、环境恶劣,也从不惧道路艰险、敌人强大。他们不贪图安逸舒适,饿了生啖牛羊,渴了喝口奶粉,而困了就枕着马鞍入睡。他们甚至强壮得根本不会生病,或者不惧病痛。而更难得的是,他们从小就接受严格的训练,在驾驭马匹和使用武器方面有着惊人的本领。
我们是马背上的民族,历来是“御马如儿女,来去快如风”,所以蒙古军队也几乎全部是骑兵。而蒙古马是世界上最好的军马,虽然个子小,可马力强,而且耐力非常好。何况当时每个蒙古骑兵都有一匹或几匹备用马,以便换骑,这样,我们就拥有一支机动性非常强的军队。当初,我们的大将军者别从花剌子模率一万蒙古铁骑携带了奶粉,急行万里,然后一举灭掉基辅公国便是这种机动部队展开“闪电战”的最成功例证。
我们的祖先作战,从不以规模取胜。我们取胜的法宝,恰是依靠这种不可思议的速度,还有以此为基础的全新战法。因此,我们可以用十万铁骑,大败同样游牧起家的金朝百万之师;也可以用只有15万的部队,征服俄罗斯、整个东欧以及中欧地区的军队;而征服庞大的波斯帝国,我们也仅仅动员了24万人的部队。便是与欧洲人长枪林立、盾牌严密的方阵军团作战,我们的蒙古铁骑也占尽优势,以少胜多,取得最终胜利。
想想战斗的场面吧。从天际一头,黑压压逼来的是由5个横队组成的蒙古骑兵战斗队列,前两个横队是重骑兵,后3队为轻骑兵。横队之间相隔很宽,每个横队又是单列,看似也许没有密集型的军阵壮观,也没有多兵种组成的军阵威武,可一旦他们发动攻击,那种气势和杀伤力却令人望而生畏,非常可怕。准备好进攻前,蒙古军队会集体发出一种用“呼麦”的特殊嗓音发出的啸叫,会让对方军队笼上一层莫名的心理恐慌。然后,他们发起冲锋,先是后面3列轻骑兵穿过前两列重骑兵间的空隙,急速向前推进,仔细瞄准后向敌人投射具有毁灭性力量的标枪和毒箭。再稳固的阵线,也会在这种密集的乱箭袭击下混乱不堪,然后是重骑兵两波密集型的突击冲锋。尤为可怕的是,蒙古军队很少发起正面攻击,军队的主力往往出其不意地敌翼侧或背后实施决定性的打击。这种全新、狡猾的战术,往往令敌军一触即溃。于是,敌军自相践蹋,乱作一团,随后而至的又是蒙古军队血腥而无情的杀戳。
这样的场面太过残烈,太过血腥,根本谈不上壮美。对于我们祖先的军队而言,他们的目标就是不择手段地取胜。从战争角度讲,无可厚非,可从人性角度讲,却一无是处,甚至就战争的艺术和战争伦理而言,也无法夸赞。于是,我们祖先的野蛮杀戳,给那些曾经征服的地区和人民,留下太多的苦难和恐慌的记忆,以及许多变异的流言。
于是,一个民族最值得自豪的征服传奇,开始讲述得有些艰难。我们便是打败了那么多的国家,征服了那么多的民族,占领了那么广袤的土地,拥有了那多么的财富,可又能如何呢?这些辉煌的记录后面,有多少被焚毁的城市?有多少被践蹋的文明?有多少被蹂躏的生灵?有多少难言的苦痛?那时,有一个叫马修;帕里斯的欧洲史学家写道“(蒙古军队)象成群的煌虫扑向地面,他们彻底劫掠了欧洲东部;焚烧与屠杀使这里变成一片废墟……他们铲平城市、伐光林木、推倒堡垒、拔掉蔓藤、捣毁公园、屠杀市民和农民……那些假装打仗或幻想逃跑的人,被鞑靼人追回后统统杀个掉……象对待牲口一样虐待俘虏……”当然,他在文中也对我们的民族和军队形象进行了丑化。可我们扮演的是“侵略者”的角色,他们便是放大了我们的野蛮和残忍,也情有可原,对此,不要讲历史的局限,不要讲时代的客观,无论如何,我们的祖先依然有罪。
也许正是太过野蛮,也许因为只有野蛮,一个民族的强盛才如昙花一现,盛放不到一百年,旋及再次跌入历史的黑暗,民族之光也随之暗淡。历史长河缓缓流淌,时事变迁,这只伟大的军队,虽然依旧勇猛剽悍,可后来却不再能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了。耐人寻味的是,一百年多前,我们民族的另一位著名人物僧格林沁,曾率蒙古骑兵在天津大沽口大败英法侵略军,可在1860年在天津海口、通州八里桥与英法侵略军再次激战时,蒙古骑兵却几乎全军覆没。于是,在骄傲我们民族的伟大和勇敢之外,又多了一份难言的慨然。
每一个民族的盛衰史里,都有太多的故事可观,也有太多的历史感叹。对于我们这个马背上的民族,也许除却缅怀英雄的骄傲和传奇之外,更应该反思我们祖先曾经的失败、罪过、差距和苦难。
民族的复兴,需要理性的思考,民族的进步,也需要文化的发展。那么,呼麦声里,让我们与祖先再次交流,寻求精神的汲养,发掘民族最闪光的一面,把一个蒙古人做得鲜亮、丰富而坦然。
毕竟,我们的身体里流淌的依然是祖先滚烫的血液,无法改变,也不能背叛。世界上最早的奶粉和肉松是蒙古人慧元发明的!是它成就了蒙古的铁骑,我们现在也要发扬光大他。我亲爱的祖国我要用慧元的品牌来强大你!
关宁铁骑首战告捷,在宁远城下的战斗中,成长起来的以骑兵——"关宁铁骑"为核心的明军开始敢于跟后金军打野战了!虽然是有宁远城上炮火的支援,虽然明军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士多死",但毕竟明军敢于刀对刀,枪对枪的干了,而且还取得了胜利,这是前所未有的奇迹! 袁崇焕指出"十年来,尽天下之兵未尝敢与奴战,合马交锋,今始一刀一枪拼命,不知有夷之 凶狠剽悍^人人敢死,大小数十战,解围而去,诚数千年未有之武功也"这数千年虽未免有些夸张,但还是说出了宁锦大捷的重要意义.关宁铁骑的威名打出来了!现在还是依城 而战,这样发展下去,再过几年就可以跟后金军真正的争雄于疆场了。
3年之后,崇祯2年秋,皇太极避开了坚固的宁锦防线,绕道蒙古,于10月26日突破喜峰口入塞,成千上万的后金兵如潮水般向长城涌去。毫无准备而且刚刚才因为欠饷闹过兵变的明军几乎立刻土崩瓦解,当年戚继光苦心经营数十载的防线一夜之间化为乌有。26日,济尔哈朗,岳托指挥的右翼4旗军与右翼科尔沁蒙古军突破大安口入塞,半日间歼明军5营..阿巴泰,阿济格指挥的左翼4旗军和左翼科尔沁蒙古军破龙井关入塞,斩明副将易爱。27日,皇太极亲自统领的主力军克红山口入塞。30日,后金军合围了北京的最后一道门户——遵化。 对于明朝君臣来说这无疑是个晴空霹雳。10月28日,消息刚传来的时候,即使是袁崇焕也不免大惊失色.但他立刻作出了一系列决策: 防区最*近蓟镇的山海关总兵赵率教率领4000轻骑立刻出发,急援遵化. 几个时辰之后,袁崇焕亲率副总兵张弘漠,参将张存仁,游击曹文诏等人带领紧急动员起来的部队进关。第二天,总兵祖大寿负责指挥参将王承胤等人率领关宁大军主力前往接应。经过袁崇焕等人多年苦心经营的关宁铁骑的素质今天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督师 大人军令一到,十几万将士无不凛遵。从山海关到宁远,锦州的无数座军营几乎同时忙碌起来,虽然大家心中都感到震惊,但基本上还能做到忙而不乱。山海关 南门整夜都有军队源源不断的开向关内.只不过一天多的工夫,几万军队就完成了动员,开向前线,辖地数百里的大军区整个进入了戒备状态. 袁崇焕很清楚,赵率教的那4000轻骑是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数万八旗大军的.他也不指望能那样,他所希望的是赵率教能够抢在城破之前驰入遵化.只要有赵率教这样善守的名将主持,再加上4000精兵,像遵化那样的坚城是完全可以守得住的。可是在赵率教军赶到前遵化已经陷落,赵军于城外几十里处中伏,全军殉国,赵率教英勇战死!袁崇焕和他的几千精骑就已经连续赶了2天2夜的路.在350里的急行军中,即使是他亲自精选的9000最精锐的骑兵也有4000人掉了队,但还是及时的赶到了北京城下,
11月20日清晨,两军在广渠门外摆开了战场。这决不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斗.。一边,是天聪汗亲自指挥的数万八旗大军,而另一边,则是袁崇焕和他的5000关宁铁骑!关宁铁骑分为3个部分,祖大寿阵于南,王承允阵于西南,袁崇焕亲率标营阵于西。3军互为犄角之势。明军刚刚立阵完毕,后金骑兵就如黑云万朵排山倒海般压了过来!皇太极已经知道对手是辽军了.这个消息一度使他十分紧张,不过他很快断定这决不可能是辽军的主力而且指望不上城中的炮火支援。一鼓作气,先把这支明军消灭了再说!自信归自信,大汗对这支少得可怜的 敌人还是相当瞧得起的,为了谨慎起见,他投入了手头几乎所有的兵力,打算一个时辰就把他们干净利落的全部消灭.也给城上的其他人看看,顽抗的结果是什么!一个时辰过去了,两个时辰过去了,虽然敌人早已成了八旗大军的汪洋大海中的一个小小孤岛,但无论怎样的惊涛骇浪都无法将这个弹丸小岛淹没!阿巴泰、阿济格、思格尔……他最器重的精兵骁将都上去了,可他所等待的捷报却始中没有传来! 就在这时关宁铁骑的4000掉队人马赶到,在后金军的侧后方发起猛烈冲击,2面铁骑的夹击下,后金军最终陷入了无可救药的混乱之中. 如果我们早生三百多年,并且有幸站在此时的北京城头上的话,一幅极其奇特的画面将展现在我们面前——漫山遍野的后金军在狼狈溃逃,而在他们后面紧追不舍的只有区区几千关宁铁骑!
大捷后我们可爱的崇祯皇帝做了件可以改变历史的大事——-将袁崇焕下镇抚司看管,即日革职听勘!(其中曲直其他文章皆有描述,这里就不重复了),袁崇焕被下狱后,北京城外的关宁大军哗变,在继承者祖大寿的带领下返回了关外,12月16日,皇太极在得知袁崇焕下狱的消息之后,立刻率兵从良乡回师北京,在芦沟桥尽歼明副将申甫所部7000余人。12月17日,后金军与明满桂,孙祖寿,黑云龙,麻登云四总兵部40000人大战于永定门外.明军尽溃,满桂,孙祖寿战死,黑云龙,麻登云被俘。12月27日,后金军在蓟州全歼来援的明山海关军5000人。12月29日,贝勒杜度在遵化击破明骑兵5000,斩副将一员。崇祯3年正月初四,后金军克永平。迁安,滦州归降 。正月22日,代善军大破明新任兵部右侍郎刘之纶军万人,射死刘之纶。唯一能够与鞑子一战的就是关宁铁骑了,而祖大寿就是拒绝奉旨入京勤王。还是在狱中的袁崇焕写信给祖大寿称述利害,关宁大军方才进关。关宁军的回师入关使整个战局发生了巨大变化。皇太极看到继续打下去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于3月2日取道冷口关出塞。作为插在关内的一个楔子,他留下了由堂兄二贝勒阿敏指挥的重兵守卫遵化,永平,滦州,迁安四城。令他极为吃惊与震怒的是,他刚回盛京不久, 阿敏就跟着回来了—— 祖大寿指挥的关宁铁骑从5月9日开始,在数日之内将阿敏军全部击溃,尽复关内四城,史称“遵永大捷”.皇太极大怒之下,将阿敏幽禁,其他守备将领也无一例外的遭到了严厉的惩罚。
袁崇焕死后,愤怒的呼喊着“袁督师都被杀了,我等在此立功何用!",被时人评价为“明用之善,则为后金之劲敌;用之不善,则为明朝之叛将”的"自祖大寿以下凡五十员辽将"和关宁铁骑一步步的分化瓦解了。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后来被调回关内镇压农民军,如左良玉 、曹文诏,刘泽清,一部分倒在抗清(后金)的战场上,如何可纲、曹变蛟、黄得功,剩下的则投降了清朝,成为满清入关的急先锋,如吴三桂、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而他们的首领——祖大寿,则在大凌河与锦州两次浴血奋战而均最终被俘之后,投降了满清.虽然无法与他的督师和满桂、 赵率教、何可纲、孙祖寿 那些战友相比,但他力竭被擒和终身不为满清献一计一策的表现,在历史上至少也可以赢得李陵那样的评价。尽管前途各不相同,但不论是在哪个阵营,辽将们都显示出自己是那个时代最优秀的将领,不断被稀释和削弱的关宁铁骑则始终是最优秀的部队。直到清康熙20年(1681)三藩之乱被平息,袁崇焕所培育出的那支大军的最后一丝血脉才告消失。看着手中的史书,后世的人们不禁要感慨,如果袁崇焕不死,统领着这支强大的力量,历史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930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