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素馅大懒龙怎么做好吃

素馅大懒龙的做法步骤

素馅大懒龙怎么做好吃

1

将白面和至烙饼面待用,菠菜洗净切成3毫米的小段用热水焯熟,韭菜切碎,放入盆里,加入虾皮。

2

鸡蛋炒熟,边炒边用筷子搅拌碎,将鸡蛋和油倒入盆中。再放入适量盐、香油、鸡精、十三香、蚝油。

3

将馅搅拌均匀。

4

将面擀平,薄一点,将和好的馅放在面皮上,面皮一段剩余6-8厘米的空余。

5

将剩余那段面皮折起,开始卷。

6

卷至最后,将边缘捏起。

7

然后放入蒸锅中蒸八分钟即可关火。

肉龙又叫“懒龙”,把馅儿铺在擀好的面饼上,卷起来再蒸熟就成了。刚出锅的懒龙,香喷喷 、软乎乎的,直接上手,一口咬下去肉香四溢、满嘴流油。对于北京孩子来说,那简直是童年最难忘的美味了。

“大懒龙”顾名思义,大个儿的懒龙。这里的每一条懒龙都无愧于“大”这个字,重八两,长二十公分,比手掌还要大的肉龙简直就是北京孩子童年的梦想。

蒸熟了之后,切成均匀的几段,北京孩子以前上幼儿园的时候经常吃,现在长大了,还是想吃这口,只是能找到那种老味道是越来越难了......

门钉肉饼是深受老北京人喜爱的吃食,传说这是御厨给慈禧做了一道带馅的小吃,慈禧吃后非常喜爱,就问这是什么。当时还没有给这食物取名字,御厨灵机一动,看它像宫廷大门上的钉帽,赶紧回答说“门钉肉饼”。于是这种小吃就这样叫开了。

“糊饼”是老北京一道著名的家常吃食,旧时糊饼是老北京穷人的好嚼裹,又能当粮食又当能当菜菜。吃饱喝足,躺炕上聊大天儿,哼段儿二黄西皮,那叫一个滋润!虽说是穷人的吃食,可讲究却不少。

老北京人做糊饼不叫摊不叫烙,叫“打糊饼”。这馅儿得是紫根儿韭菜剁成段儿,配上鸡蛋再点缀点儿虾米皮提味儿。这面一定得使玉米面儿,凉水和面,小火下锅,等差不多成型了,摊上一层和好的馅儿。出锅后,搁案板上,趁着这热乎劲儿,用刀劈成六瓣儿,您就听这一下刀,咯吱咯吱的声儿吧。

最爱的肉饼!!!几天不吃就馋啊!不要说我是个吃货!您不爱吗?它的诱惑力,你抵抗得住?! 这肉得肥瘦相间才不腻,馅儿里除了配料之外都是肉,皮儿薄如纸!

每次这馅饼看着 肉都快溢出来了,肉香四溢,皮儿薄但不易断,而且把肉汁都吸得足足的,非常入味。

锅贴,是一种来北京人特别喜爱的 美食 。有人说锅贴其实就是煎饺,但是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煎饺是先煮后煎,而锅贴只能用煎,千万不能加水煮,期间需要不断转动锅子和揭开锅盖淋水。

锅贴的馅儿与饺子相类似, 纯肉馅儿、猪肉白菜、羊肉西葫、三鲜 等等,锅贴和煎饺子可是不一样的,做锅贴的时候特别讲究, 得用平锅贴,薄薄抹一层油,将锅贴整整齐齐地摆好,要一个挨一个。 不时地要 洒一些水或者是把醋稀释洒在缝隙中 ,直到底部有金**, 热气腾腾的 ,看着就好吃。 蘸醋就蒜配上一杯小酒,脆脆的,再来一碗小米稀饭, 美哉美哉啊!

褡裢火烧是老北京常见的传统名点,味道和样子都和锅贴差不多,形状类似古代背在肩上的褡裢,故名褡裢火烧。相传,褡裢火烧由顺义人氏姚春宣夫妻在1876年创制。

北京人对饺子特别钟爱,头伏吃饺子、冬至吃饺子、过年吃饺子、破五吃饺子,平时还得吃饺子!真是印证了老话是这么说的:好吃不如饺子,舒服不如倒着!过年的时候,全家人围坐一起,和面、擀皮儿、包饺子,各有分工,过年的气氛一下子就有了!

三鲜馅儿、羊肉大葱、猪肉白菜、韭菜鸡蛋,茴香猪肉,茴香鸡蛋等等, 好多好多,包满几盖帘,整整齐齐的,感觉强迫症都被治愈了, 下锅煮好后,薄皮大馅儿,吃到嘴里,那叫一个香!

相比较前几种 “馅儿活”,北京人吃烧麦还真不那么频繁。有别于南方面皮里包裹糯米,北京的烧麦类似于内蒙的“稍麦”,内里是各种蔬菜和肉类,薄皮大馅儿的烧麦,咬一口就汤汁四溢,满嘴留香!

烧麦在北京似乎并没有其他“馅儿”类那么火爆,唯一人尽皆知的也就是前门的都一处了。区别于南方烧卖是用糯米做成的,都一处的烧卖除了薄薄的外皮,就都是多汁的馅料~

北京的包子分为烫面和发面的两种。一般北京市面儿上发面儿的居多,配炒肝儿的包子多为烫面的。

馅儿盒子,看着和馅饼有点儿像,但做法是完全不一样的。用通俗的话讲:馅饼是包子拍扁了,皮厚;馅儿盒子就是俩大饺子皮捏的,皮薄。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935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