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泰虾和东方虾的区别

泰虾比东方虾大,肉质也是非常的丰富。泰虾是罗氏沼虾的别名,其别名还有淡水长臂大虾、泰国虾、马来西亚大虾等。罗氏沼虾属杂食性动物。淡水长臂大虾最适合生长于25~30℃的水温下,如果水温低于22℃成长率则会下降,若水温高于33℃或低于18℃则会停止摄食,而长期在水温12℃以下的温度有死亡的可能,在水温8℃以下则会冻毙。淡水长臂大虾主要生存于淡水与淡海水水域,在繁殖季节时才会到半淡海水水域繁殖。此种最低可生存含氧量范围内是2.5~3.Oppm,而最适合生存的含氧量为5ppm以上,而在低于1ppm的含氧量则会因缺氧而暴毙。

泰虾和东方虾的区别

罗氏沼虾养殖之虾苗放养技术具体是什么样的?

养殖方法:清池和肥池,放苗和投饵,追肥和加水,巡塘和防病害

1、清池和肥池:

池塘养殖以新建池塘为宜。放苗前20天,用生石灰清塘,以杀死害鱼和敌害生物。放苗前半月注水50厘米,并在入水口处安装60目的过滤网,防止野杂鱼和鱼卵等混入池中,进水后开始施肥,促使池中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并使水色保持茶褐色或黄绿色或油绿色为宜。

2、放苗和投饵

放苗应选择晴朗天气,气温稳定在20℃左右为宜,一般在6月上旬放苗,亩放苗量为1~1.3万尾,虾苗体长应在1~1.5厘米左右,运苗时采用充氧袋运输,每袋装虾苗不能超过5000尾。放苗前要做试水试验,确认池水无毒后才可开始放苗。

养殖前期,由于水中繁殖了大量的浮游生物,可以满足幼虾生长的需要,间隔五天左右投一次豆浆好了。6月下旬以后开始投喂罗氏沼虾幼虾料。投饵量每天每亩1公斤左右,每天2次,投喂时问为5点和21点。7月中旬以后,幼虾长到5厘米左右时开始投喂颗粒饵料,投喂量按虾体重的7%~8%计算,投喂次数每天三次,时间为5点、17点和21点。

3、追肥和加水

追肥是持续培养天然饵料,节省成本,提高成活率和生长速度的关键措施。追肥应视水质而定,一般每月追肥1次,每次施发酵肥100公斤,始终使池中水色保持茶绿色,且有浮游动物为宜。

4、巡塘和防病害

池水以茶绿色或油绿色为宜,如水色变黑,说明水太肥,应适当加水。特别是在虾苗下池后,要坚持早5点晚21点巡塘,高温季节要坚持昼夜巡塘,观察虾的生长摄食、蜕皮、活动情况和有无浮头现象发生,特别是在低压和阴雨天气,应警惕因缺氧而引起虾浮头死亡。仔细观察虾的活动情况,发现病害征兆,应及时采取措施,并经常捞取蛙卵、驱赶害鸟、青蛙,清除青苔及污物等。

扩展资料:

虾按出产来源不同,分为海水虾和淡水虾两种。海虾又叫红虾,包括龙虾、对虾等,其中以对虾的味道最美,为食中上味、海产名品。虾属节肢动物甲壳类,种类很多,包括青虾、河虾、草虾、小龙虾、对虾(南美白对虾,南美蓝对虾)、明虾、基围虾、琵琶虾、龙虾等。

虾体长而扁,外骨骼有石灰质,分头胸和腹两部分。头胸由甲壳覆盖。腹部由7 节体节组成。头胸甲前端有一尖长呈锯齿状的额剑及1对能转动带有柄的复眼。虾以鳃呼吸,鳃位于头胸部两侧,为甲壳所覆盖。虾的口在头胸部的底部。头胸部有2 对触角,负责嗅觉、触觉及平衡,亦有由大小颚组成的咀嚼器。头胸部还有3对颚足,帮助把持食物,有5对步足,主要用来捕食及爬行。腹部有5对游泳肢及一对粗短的尾肢。尾肢与腹部最后一节合为尾扇,能控制虾的游泳方向。

1.放苗时间

建议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放养虾苗,避免多变的天气,保证虾苗的成活率。

2.确定放养量的依据

放养量过小,不能充分发挥池塘生产潜力;放养量过大,会减小成虾的出塘规格,影响经济效益,要根据多方面的条件,科学地确定虾苗放养量。

(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水深、水质、水源水量、机械配套能力等各方面的池塘条件与虾苗放养的密度密切相关,凡适应养虾条件的就可多放,否则应少放。

(2)养殖技术水平:罗氏沼虾养殖要求有较高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确定放养时应充分考虑到自身的技术水平。

(3)养殖模式:池塘养殖罗氏沼虾有三种模式,即单养罗氏沼虾、以虾为主的虾鱼混养、以鱼为主的鱼虾混养,这三种模式的罗氏沼虾放养量依次减少。

(4)放养规格:目前池塘养殖罗氏沼虾的苗种有两种,一种是体长为0.7~1.0厘米的淡化苗,一种是经过中间培育体长为2~3厘米的大规格仔虾。一般情况下,大规格仔虾成活率要比淡化苗成活率高,所以淡化苗的放养量要适当增加。

3.确定放养量的方法:罗氏沼虾的放养量是由计划产量、预计成活率和出塘虾规格等决定的。根据成虾养殖经验,一般放养量可通过下面的公式进行计算:虾苗放养量=放养面积(公顷)×计划单产(千克/公顷)×预计养成虾出塘规格(尾/千克)÷预计成活率(%)上式中“计划单产”是参照以往的养虾产量,并结合当年养殖生产条件、技术水平及管理经验而预计可能达到的平均单产。一般单养产量,每公顷为1850~2250千克;以虾为主的虾鱼混养,每公顷为1500千克;以鱼为主的鱼虾混养,每公顷为450~750千克。“预计成活率”随放养虾苗规格的增大而增大,通常可定在50%~70%。总之,确定虾苗的放养量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如池塘条件、养殖技术、管理水平、虾苗的规格和质量、饲养周期的长短、饲料的数量和质量、混养鱼的品种规格及数量等等。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954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