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冷链发展还需要几年?现在有什么好平台么?
我国冷链物流近年来不断发展。非冷链运输耗费严重且运送货品安全性差,伴随基础设施不断建设完善,我国冷链迅速发展。我国2008-2014 年冷库储存容量复合增长率为35%,2015 年冷链市场规模达1583 亿元,预计到2020 年冷链将达到3479 亿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为17.1%。目前食品和农产品在冷链中占大部分, 医药化工占比较小。
我国冷链发展不均衡,中西部冷库建设存在很大发展空间。中西部承担全国大部分生鲜农产品批发交易, 而当前批发市场是农产品流通主要渠道。目前我国冷库分布失衡,东部沿海冷库逐渐饱和,但是中西部依然建设不足,未来存在可发展空间。
冷链物流企业所有的冷藏车数量和社会冷藏车辆几乎各占一半,这就产生了大量的以个人车主身份从事冷链运输的散户。由于货源与车源信息不对称,这些散户往往需要支付信息费并等待完成配货,有时甚至空车返回,这就造成了我国公路运输40%左右的空载率。作为冷链车,一个月跑不到2万公里那么作为车源利润可能就不足了。
目前车货匹配的平台有很多,鲜安行服务平台由陕西卓讯物联倾力打造,冷链行业从业者提供一个7*24小时开放交流的平台,打通信息壁垒,高效合理运用资源。全国各省、市、区、县400多家联盟网点,基本上冷链车遇到状况每个地市都有专人及时帮助,维修,线上线下优势明显。
预制菜的杀手锏:保鲜技术
1、水果分袋管理。
水果个数众多,如果在每个水果上嵌入标签的话,目前成本太高。水果箱或袋子上面用一个标签,水果按照整袋来管理,这样可以实现电子标签在水果仓储设备与管理中的应用。
2、引进保鲜设备,规范管理制度。
水果易腐烂,可以引进保鲜设备,且仓储部门每日检查保鲜设备运行是否正常,
规范保鲜设备的管理,制定惩罚制度。
3、严格执行水果贮存卫生要求。
①贮存水果的场所、设备应当保持清洁,无霉斑、鼠迹、苍蝇、蟑螂,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如:杀鼠剂、杀虫剂、洗涤剂、消毒剂等)及个人生活用品。
②水果应当分类、分架存放,距离墙壁、地面均在10cm以上,并定期检查,使用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变质和过期水果应及时清除。
③水果保鲜、冷藏应做到原料、半成品、成品严格分开,不得在同一垛位内存放,并且应有明显区分标志。
④水果在冷藏时,为确保食品中心温度达到冷藏的温度要求,不得将水果堆积、挤压存放。用于贮藏水果的冷藏,应定期除霜、清洁和维修,以确保冷藏、冷冻温度达到要求并保持卫生。
4、水果储存温湿度需达到要求。
①保鲜库温度要求0—10℃之间,相对湿度80%—95%。
②加湿:如果库内干燥,可以对地面进行加湿,但绝对不能用水直接对水果进行加湿,特别温度高时。
③保鲜库环境不得是高温高湿或低温低湿。高温高湿易造成腐烂、长霉现象;低温低湿易导致冻伤、风干、脱水现象。
5、提高水果入库、出库管理
将水果原料,放置于保鲜库中暂存。如果是空库,原料进库前,需提前空库降温。卸车注意轻搬轻放,避免出现挤压所造成的机械伤,而导致原料浪费。
预制菜的杀手锏:保鲜技术
背景
预制菜介于鲜食与冻品之间,继承了冻品的便捷、耐储存性,也保留了鲜食的口感和营养成分。这或许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是在科技力量崛起的今天,成为了可能。
前段时间,趣店的酸菜鱼遭网友爆料,外包装袋上明明标注“保质期三天”,但内包装袋上却显示“保质期12个月”。各平台借势发文,纷纷质疑预制菜的“超长”保质期。
对于市场流通的预制菜来说,保质期的长度决定了它的销售周期和辐射范围,直接影响新品的收益回报。新鲜美味的口感决定了用户再消费过后是否决定再次复购,达成长期生意循环。“保质”一词一语双关点明了预制菜的杀手锏正是“保鲜技术”!
生产环节
预制菜保鲜秘诀一:标准化+生产快
上市周期短。
标准化工序9道。。
配套产业集中
从生产到上市只需2~10天。
生产流程:专供集采→质检进场→抽检化验→真空包装→集中烹饪→洗切加工→三方质检→冷链存储→商城待售。
广东/山东拥有国内最大的预制菜产业集群,具备一站式生产能力,形成全程闭环供应模式。
销售环节
预制菜保鲜秘诀二:销售渠道稳固
是谁在为预制菜买单?
我们看似没有为预制菜下单,实则却默默推动着预制英行业的发展。据统计,2021年餐饮市场规模达3459亿元,知名连锁餐厅的使用比例高达80%
预制菜的客户可分为:
(生产厂商与B端绑定长期合作,直接批量供应:在C端投放传播,触达受众,增强消费者端的复购)。
大B端:高端星级酒店、连锁餐饮。
小B端:中小餐饮、外卖、团餐、乡厨。
C端:商超、电商新零售平台。
包装环节
预制菜保鲜秘诀三:杀菌冷却+真空包冰
农产品已普遍进入气调(控制环境,延缓细胞的新陈代谢)、恒温(真空预冷、超低氧贮藏,有效杀菌抑菌的保鲜阶段。
配送环节
预制菜保鲜秘诀四:-18℃冷链+24h控温
温度是冷链的生命线,预制菜从“出生”开始,就被安排在-18℃的储藏环境里,冷链车就像是个移动的冰箱。派发到各个端口。
由于外界影响,温度也会有所波动。车厢内含有温度自动控制技术,24小时智能监控数据反馈到后台,以便监测产品状况。
总结
沿用农产品的物理保鲜技术,低温杀菌是关键
预制菜的保鲜技术带点“拿来主义”的意味,在科技发展兴盛的今天,国内外保鲜理论、材料设备、物理技术等非常成熟。凭借真空、控温的常规操作,保持农产品的新鲜度已是家常便饭。预制菜作为即食产品,对于保鲜抑菌的要求更高,如何将保鲜技术精细化、可视化,区别于普通农产品的保鲜,或许是未来技术进阶的方向。
一站式整合供应链,落实标准化操作指南,充分利用保鲜周期
预制菜的供应链是生产的保障,产业集群效应有效提高了生产周期和应对突发情况的反应力。把菜品制作流程的颗粒度细化,拆解为具体工序,标准化的操作指南提升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出品速度。
与B端、C端达成销售绑定,减小卖货压力和保鲜周期的消耗
预制菜生产商最大的客户是B端,有承包供给和反向预定两种经销方式。其次是在C,投放曝光传播,触达受众,增强消费者端的复购。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962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