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读过大学吗,他的老师是谁啊
孔子没读过大学,那时没有大学。
孔子的老师:老聃、苌弘,师襄。
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
1.老聃
李耳,字伯阳,世称老子,又叫老聃。春秋时期陈国人,出生在河南鹿邑县东。早年担任东周守藏史(相当现今的图书馆馆长)。后因为周朝发生叛乱时,大量典籍被带到楚国,而被免职。
随后又到鲁国生活多年,与孔子来往较多。孔丘曾经适周问礼于老聃,向他学过周礼。后来不忍见周朝衰落,西出丞谷关,守关的令尹(官名)听说他很有学问,就让他写书,于是就有了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道德经》。
他在这部书中提出"无为而治"。认为统治者要治理好国家,应当不干涉人民的行为,不用教育,让他们自然发展。这一观点影响深远,在当今的企业管理理论中,就有人提倡 无为而治 。
他是道教的鼻祖,认为道是万物的本源。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他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仅次于儒教创史人孔丘。在封建社会中,他的思想有时取代儒学的地位成为统治阶级的主导思想潮流,魏晋时的玄学在中国的盛行,就是明证。
2.苌弘
苌弘,字叙,古资中县(现资阳市雁江区)人,公元前(575-492年)。据《图经》载“苌弘、资中人,有祠在青泥坊,数里之内土色尚青。”又据,《庄子.外物篇》载:“苌弘蜀人,被杀之后,血流不止,蜀人藏其血,三年之后化为碧。”成语“碧血化珠”、“碧血丹心”即由此而来。
苌弘博学多才,知天文地理,精星象音律,常与周景王交往,孔子在齐久仰其名其才,于周敬王二年(公元前518年)前往周国造访苌弘,求教韶乐与武乐之异同和不解之处。
孔子在请教苌弘韶乐与武乐异同后最后问苌弘道:武乐与韶乐孰为轩轾?苌弘道:武乐为周武王之乐名,韶乐为虞舜之乐名,若以二者之功业论,舜是继尧之后治理天下,武王伐纣以救万民,皆功昭日月,无分轩轾。然则就乐论乐,韶乐之声容宏盛,字义尽美;武乐之声容虽美,曲调节器却隐含晦涩,稍逊于韶乐。故尔武乐尽美而不尽善,唯韶乐可称尽善尽美矣!
对于苌弘博学施教,孔子称谢不迭,并于次年前往齐国聆听了韶乐的演奏,乐得手舞足蹈,如醉如疾,“三月不知肉味”。孔子与苌弘的会晤,史称“访弘问乐”。其六艺(礼、乐、书、诗、易、春秋)中“乐以发和”思想即源于苌弘的乐学理论。
3.师襄
师襄:春秋时鲁国乐官,擅击磬,也称击磬襄。也有一说是卫国乐官,亦称师襄子。
《史记》里说他“以击磬为官,然能于琴”,师文曾从他学琴,《史记.孔子世家》、《韩诗外传》也都说孔子曾从他学琴。
重庆哪个大学有孔子像
武汉大学有孔子塑像。武汉大学孔子像于2006年10月10日揭幕铜像高3米,该铜像由南武当住持、管委会主任公孙清高道长及其弟子捐赠。铜像制作较早,采用的并非标准像。像中的孔子手捧书卷,书上写着“有教无类”,臂弯里还夹着一根粗粗的教杖。铜像底座上刻着“万世师表”四字,湖北省高校第一所孔子学院,是武汉大学与巴黎第七大学合办的孔子学院。
发展:
2021年8月,陈东升携泰康保险集团,向武汉大学捐赠10亿元,用于支持武大建设一流医学和生命科学学科。
2021年9月,入选第二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拟入选单位名单。
2021年10月30日,武汉大学长三角科技创新中心揭牌暨第一批科技人才项目签约活动在江阴市青阳镇隆重举行。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武汉大学
重庆师范大学有孔子像。
2011年04月10日,中华儒商总会捐赠的孔子铜像在重庆师范大学落成。近百名学生穿汉服齐诵《论语》选段,并面向孔子像鞠躬行礼。中华儒商商会主席、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及近300名儒商参加了当天的孔子像揭幕仪式,其中包括数十位菲律宾、马来西亚、加拿大等国家的华人华侨。
很多高校有孔子雕像的原因:
学校摆放孔子雕像是来纪念孔子的,纪念这位圣人,学术上面的圣人,中国最著名的教育家。孔子的雕塑除了纪念还有劝学的意味,孔子的经典言语,孔子所写的书籍,孔子对后世带来的影响和孔子作为教育者对于教育的态度和言论,都是非常经典的案例,比如子曰:温故而知新,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等,在都是警句良言。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新闻网--重庆师大受捐孔子像 学生穿汉服诵论语拜孔子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963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