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泥鳅养殖的详细情况

池塘中饲养泥鳅,易管理、产量高、成本低、效益好,能提高泥鳅的产量,是理想的致富项目。投放规格为300尾/千克左右的鳅种,每亩放养量为2.5万~4万尾,经过5~6个月的饲养,平均个体可达20克以上,每亩产量可达400~800千克。泥鳅养殖专家们在养殖实践中,摸索出养殖大规格商品泥鳅,每亩产量在2700千克以上的养殖经验,现总结如下。

泥鳅养殖的详细情况

(1)场地选择

养殖池环境和底质应符合GB/T18407.4 2001的规定,满足无公害养殖的要求。养殖场所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清新,无污染,土质中性或微酸性,阳光充足,环境安静,交通便利,供电有保障。

(2)鳅池的选择与清整

饲养泥鳅的池塘应以东西长、南北宽的长方形为好,长与宽的比为2:1或3:1,面积以500~3000平方米为宜,要求日照充足、温暖通风、注排水方便、交通便利,池塘底质为腐壤土,呈中性或弱酸性。

在放养鳅苗前,应对池塘进行改造和消毒。在池中设进水口和排水口,进水口、排水口要设防逃拦网,防止泥鳅在进水、排水时逃逸,以及在进水时野杂鱼或凶猛性鱼类进入池塘,影响饲养效果。防逃网的材料可用尼龙网片或铁丝网制成。要清除池埂上的杂草,池埂要夯实,不能有小洞外通;如有条件,可在池埂上修建护坡,或者用水泥板或塑料板在池埂上围造;池埂应高出水面约40厘米,防止泥鳅在雨天逆水逃逸。将池底部整平夯实,略向排水口一端倾斜,并在排水口处开挖一个面积约占全池面积的1/5~1/3、深30~50厘米的鱼溜,以便高温季节泥鳅钻泥避暑和在捕捞时集中池中的泥鳅,减少劳动强度;如果池塘的淤泥过厚,则应清除过多的淤泥,使淤泥的深度保持在30厘米以内。

池塘中四角或对角处,应搭设1~4个固定的饵料台。制作饵料台的材料可用编织袋、木板、竹席等制成,面积5~8平方米。食台的四角用竹竿扎捆固定,插在离池底约10厘米处即可。

(3)天然苗种的驯养

天然水域的泥鳅长期栖息在水田、河湖、沼泽及溪坑等水体中,白天极少游到水面活动,夜间到岸边分散觅食。因此,利用天然鳅苗在池塘里进行养殖,必须经过驯养。

一般驯养从下塘后是第2天晚上开始,先少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沿着池四周投撒,吃完后再投,以后每天逐步推迟2个小时投喂,并且逐渐引向食台投喂,这样经过10天左右,鳅种即可适应池塘的生活环境,便由夜间分散觅食转到白天集中食台摄取配合饲料。而人工培育的鳅种,经过4~5天驯化后可直接上食台摄食。

(4)鳅种投放

①放养前的准备

在放苗前10~15天,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消毒,杀灭池中的致病菌、野杂鱼和敌害生物。施用生石灰时,将池水排干或保持水深6~10厘米,每亩用75~150千克,化水全池泼洒,然后灌水20~40厘米;施用漂白粉可带水清塘,每立方米用20克漂白粉,化水全池泼洒。清塘后再在池塘四角和鱼溜中堆放经过发酵腐熟的混合有机肥,如猪粪、牛粪、鸡粪等,培育池中的天然生物饵料。有机肥的用量为每亩施用150~250千克。施肥后7~10天,池水毒性消失,池水变肥,池中浮游生物如枝角类、桡足类等大量出现,水体透明度达到20~25厘米,即可投放鳅苗。

②鳅种消毒

为减少疾病放养时须进行苗种消毒,在水温10~15℃时,用10毫克/升漂白粉溶液,浸洗泥鳅鱼种20~30分钟;或用10~20克/立方米水体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浸浴5~10分钟。

③放养密度

鳅种下塘的时间最好选在晴天的下午进行。每平方米放养体长4~5厘米的鳅种30~50尾,即每亩放养2万~3.5万尾。可直接下塘或可将鳅苗放于网箱或围网中养殖10~15天后,撤除围网或网箱,以提高鳅苗的成活率。随着泥鳅的生长,逐步把水加深至80厘米左右,原则上平时可浅些,高温季节可深些。

(5)饲料投喂

在养殖过程中,除施肥培养天然饵料外,还应投喂人工饲料。鳅种下池后,要根据水质肥瘦适时追肥,一般每月追肥1次,每次每亩用尿素2千克加磷肥3千克化水全池泼洒,使池水呈黄绿色,透明度在20厘米。投喂的人工饲料,动物性饵料如蚕蛹、蚯蚓、蝇蛆、猪血粉、鱼粉、动物内脏等;植物性饵料如饼类、米糠、麸皮、玉米、谷物等。也可使用人工配合饲料,但以泥鳅专用饵料最佳,养殖效果也会更好。泥鳅养殖专家们在生产中探索出较低成本的泥鳅饲料配方:鱼粉15%、豆粕18%、菜饼22%、玉米12%、尾粉18%、米糠12%、多维添加剂3%。

泥鳅的摄食与水温密切相关,水温在20℃以下,泥鳅摄食60%~70%的植物性饵料;水温在20~23℃,摄食的植物性饵料和动物性饵料各占50%;水温23~28℃,摄食60%~70%的动物性饵料。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投喂量应随水温不同而改变,一般水温15℃时,日投饵量为2%;随着水温的升高,日投饵量可增加到7%~8%;在水温22~280C的生长旺季,日投饵量可增加到10%~15%;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可少喂或不喂。投喂时,将饵料做成黏性团块状,放人饵量台内,沉入水底。饵料台可设2~3个,夏季高温时,要在饵料台上面搭遮阳棚。

投喂饲料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注意饵料质量,要适口、新鲜,不投腐烂变质饵料;二是要定时、定点投喂,确保泥鳅的摄食;三是要根据天气变化适时调整投饵量,天气闷热时要少投或不投;四是要观察水色合理投饵,水质太肥时减少投饵量,水质较瘦时增加投饵量;五是在在泥鳅发病时除及时医治外,还应控制好投饵量;六是在动物性饵料不足时,适当补充投喂植物性饵料;七是要早开食,晚停食,抓好成鳅生长旺季的饲料投喂,使整个饲养期内能够满足泥鳅对饲料的质量和数量的需求;八是注意水体溶氧情况的变化,高温季节要防止泥鳅缺氧,确保泥鳅的正常生长。

(6)水质调节

泥鳅生活在水中,水质的好坏对泥鳅摄食、生长、健康均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养殖泥鳅的水质要求水体中优质藻类繁殖旺盛,光合作用强烈,水中溶氧充足,酸碱度适宜,有害化学物质含量低,环境条件优良。夏秋季节,泥鳅摄食旺盛,排泄量大,加上养殖中后期密度加大,积累的有机物大量分解,导致水体内的有害化学物质含量升高,对泥鳅构成较大的威胁,极易感染各种疾病。

水体中溶氧主要来源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其次是风力作用、注水、增氧获得。低溶氧(缺氧)直接影响泥鳅的生长、摄食和生存。夏季清晨,如果有少量的泥鳅浮出水面,或在池中不停地上蹿下跳,当太阳升起后则自动消失,属于轻度缺氧。如果大量泥鳅浮于水面,驱而不散或散后迅速集中,同时池水过浓,水色为茶褐色或黑褐色时,为严重缺氧,应立即采取增氧措施。导致溶氧降低的原因:放养密度大,生物呼吸作用强,耗氧量大;天气骤然变化,气压低,水体分压升高,一部分氧气溢出水外;有机物分解和无机物氧化耗氧。养殖泥鳅的水体或网箱溶氧至少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

(7)日常管理

①巡塘和记录饲养期间要经常巡塘,做好泥鳅的防逃、防病工作。发现漏洞要及时堵塞,定期清扫和消毒食台,坚持做好巡塘日志。

②遮荫降温在炎热的夏天,为了避免池水上升过快和水温过高,应在池边种植一些风眼莲、蕹菜、慈姑和水浮莲等水生植物供泥鳅遮荫,使水生植物占池塘面积的10%~15%。这样即可以净化水质,水生植物的嫩芽又可以被泥鳅摄食。

一般规格为5厘米、体重约2克的鳅种,经1年养殖可成为30~50克的商品泥鳅。

网箱养殖泥鳅的水质管理,水箱养殖泥鳅方法

网箱养殖泥鳅的具体方法如下:

一、网箱材料、规格与设置

网箱原材料是用聚乙烯制成,绞丝网类型,网箱框架为竹竿搭制,直接固定于水中。网箱养鳅之鳅种培育网箱:网目大小以苗种不能逃脱为准,箱体面积10~25平方米。网箱养鳅之成鳅暂养网箱:网目为0.5~1cm,箱体面积约50平方米。箱体高度视泥鳅养殖水体而定,一般使网箱上部比水面高40cm。网箱以设置在湖边浅水处为宜,箱底铺15~25cm厚的泥土。

二、放种

泥鳅苗种投放前要消毒,可用1×10E-5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10~30分钟,或用3%~5%的食盐水浸浴10~20分钟。同时,要将受伤体弱的苗种剔除出去。鳅种培育网箱每平方米放养体长3~5cm的鳅苗30000尾。当泥鳅体长增至10~15cm时,转入成鳅暂养网箱,其放养量为每平方米1500~2500尾。鳅种网箱和成鳅网箱的具体放养量应根据水体肥瘦、是否有流水、泥鳅规格及体质、饲养技术水平等条件而定。

三、选食与投饵 

网箱养鳅以人工投饵为主,投喂的饵料包括米糠、豆饼、麦麸、鱼粉、鲜活饵料以及配合饵料(用豆饼、菜饼、鱼粉、蚕蛹粉和猪血粉等制成,其中动、植物性饵料比为6∶4。如水温升至25℃以上时,配合饵料中的动物性饵料提高至80%)等。人工配合饵料投饵应遵循"四定"原则:定时:泥鳅在一昼夜中明显的摄食高峰为6∶00~9∶00,16∶00~18∶00;定点:饵料实行定点投喂,可使泥鳅形成集中摄食的习惯,也便于人工观察泥鳅摄食情况,及时调整饵料投喂量;定质:饵料保持新鲜,不喂变质腐烂的饵料,饵料组成相对恒定;定量:每天的投喂量应根据泥鳅的生长状况、水温、水质等情况随时调整,一般以1~2天内吃完为准。

四、日常管理

每天早晚巡视,检查网箱有没有破损,泥鳅活动是否正常。7-8月高温季节,水花生覆盖的水面占网箱面积的1/2;平时要清除网箱内过多的水花生,使其覆盖网箱面积1/3左右。在泥鳅养殖过程中,做好池塘防病、治病用药等工作。

水质管理同常规鱼养殖一样,泥鳅苗放入网箱后1~3天内不喂食,从第5天,开始用50%蚯蚓、10%黄鳝全价料、40%花白鲢绞成鱼糜,捏成团定点投喂训食。随着投饵量的增加,逐渐减少蚯蚓的比例,增加花白鲢、全价料的数量,达到20%蚯蚓、15%全价料、65%花白鲢。训食成功后(摄食量达3%~4%),开始投饲药饵,先用鱼虫清驱虫药物内服,连服3天,再服败毒颗粒抗菌药物,连服3天。每隔15天用生石灰20千克/亩,强氯精等水体消毒药物交叉使用消毒。8月15日、9月10日各使用微生态制剂1次,净化水质,调整微生态平衡。每天早晚巡视,检查网箱有无破损、泥鳅活动是否正常。7月至8月高温季节,水花生覆盖的水面占网箱面积的1/2时要清除网箱内过多的水花生,使其覆盖网箱面积1/3左右。泥鳅抗病力较强,加之收购苗种时严格把关,基本不会发生病害,但在养殖过程中,仍要做好池塘防病、治病用药等工作。11月20日网箱覆盖晒干的杂草,保暖越冬。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968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