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男孩骑单车多少天穿越新疆西藏?
去年年底,李女士发现儿子徐梓恒入高中后,贪图享乐、讲究攀比。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决定让儿子用骑行磨炼意志,上演现实版“变形记”。今年开春,在冰城骑行达人闫喜亮的带领下,徐梓恒用40余天的时间,骑行穿越新疆西藏。一路上山重水复,艰难险阻不计可数,徐梓恒用顽强的意志和辛苦的汗水换来了惊喜和收获。日前,徐梓恒和闫喜亮向生活报记者讲述了骑行路上的故事。
儿子入高中后爱攀比享乐 母亲拜托骑行达人带其骑行
在李女士的观念里,做人比做事更重要。自儿子出生后,她注重对孩子人品的培养。孝顺、懂礼貌、有爱心的儿子,让她引以为荣。然而去年进入高中后,徐梓恒开始讲究攀比,贪图享乐,做事半途而废,学习成绩下降。策划一场“变形记”的想法,一直萦绕在李女士的心头。
李女士说,几年前,偶然结识了冰城骑行达人闫喜亮。今年年初,她得知29岁的闫喜亮有骑行穿越新疆、西藏的想法,便与其商议,可否带着徐梓恒一同前往。得知母亲的提议后,徐梓恒并没有反对。但在闫喜亮那里,李女士吃了“闭门羹”。“带个没有骑行经验的孩子责任重大。无人区野狼野熊野狗随时出没,高原反应对身体也是极大的考验。还需要有足够强大的内心,面对自然灾害。”
李女士一遍又一遍地解释,骑行计划是一家人经过全方位思考做出的决定,“只想磨炼孩子,不是拿他的生命做赌注。”经过十余次沟通,闫喜亮被这位执著的母亲感动了。他们约定,为了徐梓恒的安全,不在悬崖峭壁上骑车。
今年2月,闫喜亮带徐梓恒骑行去了一次杭州-北京,“热身”线路顺利完成。回到哈尔滨后,两人着手准备骑行穿越新疆、西藏的装备。
骑行未开始一夜遇两次雪崩
3月中旬,闫喜亮把骑行装备提前快递到新疆喀什。3月28日,两人乘火车到达新疆乌鲁木齐。可没料到,骑行尚未开始,大自然就给徐梓恒他们来了个“下马威”。
徐梓恒回忆,由于天气回暖, 3月末新疆布尔津县布喀公路附近发生雪崩,当地多处道路被阻断。当时,他和闫喜亮在一个叫北屯的乡村,没有暖气、开水和热的食物,道路上马粪积雪混杂在一起,距离最近的小村庄断电……天寒地冻的情况下,两人徒步前行10公里,没想到又遇另一次雪崩。走出“雪山”,闫喜亮和徐梓恒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分享脱险后的喜悦。
闫喜亮说,新疆-西藏这条骑行线路自然环境恶劣、人烟稀少,特别考验人的意志力。漫长的荒凉区、强烈的紫外线,一连数天无法吃到新鲜可口的饭菜,十几天不能洗澡,加上高原反应带来的不适……对于16岁的徐梓恒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考验。
住小旅馆同屋大叔猝死 配合警方做笔录安慰死者家人
4月5日,骑行正式开始。22日,徐梓恒的车辆损坏需要修理,便在新疆和田地区去往无人区的最后一个补给点——大红柳滩住下,而闫喜亮则先行骑车前往狮泉河,两人约定,六天后会合。旅店房间是三人间,同屋住着一位河南口音的大叔及其同伴。凌晨三点,徐梓恒还隐约听到大叔翻身的声音。没想到,第二天早晨八点多,大叔的同伴想叫醒他时,他却没了反应。徐梓恒打电话报警求助。警方排除他杀可能,推测大叔为脏器衰竭导致猝死。警方请徐梓恒留下,配合调查,并做了笔录。
突如其来的一切让未谙世事的徐梓恒心情低落,于是,他将这件事打电话告诉了母亲。李女士有些担心儿子,但她还是尽量让儿子的情绪稳定下来,“你还是未成年人,警察如果有问题就让他们找我吧。”“妈妈,你别说了,我想静一静。”徐梓恒挂断电话。着急的李女士忍不住掉下眼泪,她心想:“在蜜罐里长大的儿子,面对身边人的突然死亡,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可能留下心理阴影。”但丈夫劝她别担心,“孩子遇到难题并没有想放弃骑行,并在尽力帮助别人,这说明他长大了……”后来,离世大叔的家人赶来,徐梓恒还像小大人似的安慰着他们。
4月28日,徐梓恒和闫喜亮在狮泉河会合。两人吃了一顿大餐,给徐梓恒压惊。4月30日,两人继续前行。
脚受伤多日不敢告诉母亲
徐梓恒告诉记者,在路上,记在他眼里的是美景,印在心底的是一个个温暖瞬间……在新疆搭便车时,车主是位年轻的维吾尔族男子,热情地与他分享为数不多的食物;在西藏,在一位藏族老奶奶家歇脚时,中途老人要外出,放心地把家交给了他和闫喜亮。“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并非遥不可及……”
说起旅途中最感激的人,徐梓恒念念不忘大哥闫喜亮对他的种种好。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徐梓恒的身体渐渐吃不消,得了很严重的口腔溃疡。为了让他快点好起来,闫喜亮“强迫”他每天吃三个西红柿补充维生素。在无人区碰到凶狠的野狗,闫喜亮让徐梓恒先走,自己断后。在享有“世界最中心”的塔尔钦,海拔4600多米,徐梓恒出现头疼等高原反应,闫喜亮将手搓热,为他捂脚。“路上条件不好,我一周多未洗脚,我哥都没嫌弃。”徐梓恒说着,身旁的母亲李女士的眼眶湿润了。
看到儿子发来满嘴裂口的照片,李女士很心疼。朋友劝她,“不要折磨孩子,让他回来吧”。她咬咬牙,没有这么做。有几天,李女士发现儿子没有更新微信。“跟他联系,他说一切都好。”在李女士的再三追问下,才知道徐梓恒脚扭伤,怕母亲担心,没敢拍照上传。
病在儿身,痛在娘心。儿子离家后,李女士每天通过微信关注他的行程和安全,“虽说想磨炼他,但每天都在祈祷,希望他一路上能平安健康。”有时候连续几天在偏远地区无手机信号,没有儿子的动态,她就盯着手机,盼着能有儿子的最新消息。
拿万元压岁钱资助藏族贫困生
徐梓恒说,每到一处村屯,会遇到很多热情的藏族儿童,笑容纯真、双目清澈明亮。“他们见到我们,会喊一句你好。我们离开时,孩子们追着我们说扎西德勒(吉祥如意) 。”
到达西藏,徐梓恒提出了捐助贫困儿童的想法,得到母亲的支持。闫喜亮联系了当地的朋友朱文强。朱文强是一名龙江援藏志愿者,也是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朱文强帮忙联系了珠穆朗玛峰脚下扎西宗乡巴松小学,这里是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的驻村工作点之一。徐梓恒拿了自己积攒的近万元压岁钱,买了100个书包和一些糖果。经过42小时的长途跋涉,终于在5月26日把礼物送到了孩子们手中。
在了解到徐梓恒和闫喜亮有意资助寒门学子后,当地援藏驻村工作队推荐了高中生次仁卓嘎和在青岛读大学的旦增维色。徐梓恒和闫喜亮承诺各资助一人,每年至少资助他们1000元。
翻越了三十几座山,骑行全程3150公里,其中,海拔5378米的红土达坂,属于极度缺氧地带。5月20日,到达西藏拉萨后,闫喜亮和徐梓恒的此次骑行结束。5月28日,他们返回冰城。
真正的高贵不是优于别人,而是优于过去的自己。李女士说,这次旅程让儿子的皮肤变得黝黑,但身体更健壮了,也变得更加成熟懂事。新学期开始后,作为一名高二学生,徐梓恒告诉妈妈,自己打算好好学习,长大了帮助更多的人。
千湖岛是个不算很出名的地方,但是也是很值得一去的地方,这个地方其实不适合徒步游玩,没什么意思,但是却很适合骑行,骑行的话就需要制定路线,制定好攻略,不要伤到自己哦,下面小编就把千岛湖骑行的攻略和路线发给大家。
从建德新安江广场出发,再回到此地,绕千岛湖一圈差不多240公里。
如果没有什么特别喜好,我也像之前骑过的前辈们一样建议逆时针绕湖,虽然路上我曾质疑好几次为什么要逆时针行,顺时针绕的话,湖不是就在右手边啥风景都能看了吗?
且听我这个大冬天一路环过来的人详解。
这段应该是最远距离的环骑差不多分四部分:
1、从建德新安江广场至淳安城区:普通公路,弯道多,上坡有些,有隧道群,这个老厉害了。
2、千汾绿道:绿道在公路两侧,绿道真的很不错,只是没有人维护。
3、淳杨线:这一段路线是我骑行最愉快的一段了,这条路线的绿道是与机动车道分开的,如果逆时针绕湖,那路就在机动车道左侧,这绿道是双向车道,靠绿道右侧走就好了,这一段路有人维护。
4、白小线:这是一条令我累炸的路线,好几条盘山坡道。在淳杨线骑行太愉快了,还差点直接骑回淳安千岛湖城区,错过白小线。
走的路与前辈做的路书大部分都是一样的,只有在淳杨线上有一小些不一样,可能当年前辈骑行的时候路线并没有完全修好。
其实环千岛湖骑行,只有偶尔几次时间会看得到路旁千岛湖的风景,大部分的时候都在里面穿隧道,爬山路,过村庄,一路上所有的驿站房屋修得漂亮,但外面至里面的路都长满了杂草,还特别高,没有人,感觉像是荒废了很多年,可是想想从旅游旺季到淡季也才几个月。
一路上遇到我的人首先是说这个天骑行不冷吗?然后是怎么就你一个人?一般都是一帮一帮的人,最少的也有两,就没有见过一个人大冬天骑的。
我就笑着回:就是因为太冷了找不到小伙伴。
早上太阳没有出来的时候,那地上霜真的是地上霜不是明月光。任何裸露在外的皮肤都是找不到知觉的状态,爬完一个坡后就会有上半身在流汗,头和脚趾都冻麻木的落差感。春夏秋冬能同时在一个身体感受出来。
在白小线爬坡到快崩溃的时候过一个隧道,过完隧道出来遇见两个姑娘从下往上跑步,脸红红的,然后再一路遇上好些人往下跑,觉得自己应该是到了某个训练基地了,心里想着:大家都只看得到站在赛场上比赛的人们,没有几个人看得到这些人在跑山。不过空气挺好。哈。
最后下到山脚,发现是到了水上运动训练基地,看到那些人在练杠铃,不管男女,杠铃声音真的是咣咣响,再碰到在湖里划船训练的人们,觉得这应该就是游山玩水的写照了吧。
然后自己狂妄的觉得好可惜,国家少了我这么一个运动员,也少了我这么一个燃气专业人员,多了一个混迹于各个边缘的边缘人。
环千岛湖这段路是多出来的行程,并没有想到要去,是在建德准备订下一个地方的房间看路线的时候,第一次见别人路书,偶然发现还有这么一段路,想着既然来了那就去走走的心态,应该不难,240公里加上坡度两天肯定可以的,这两天学会的骑行经验真的太多了,路真的要自己亲自走过才知道别人所说过的样子是什么样子。
其实每一个地方每一个角落都生活着一群人,一群和我们一样在某一个角落生活的人,每一段路走过过后就会知道走出去才知道山坡外面的确还是山坡,只是山与山之间有海,有花,有风,还有路。走没有人走过的路,看没有人看过的景。
陌生感是我们所害怕的事物之一,而我没有觉得陌生感令我害怕,在哪里我都自在的,我觉得每一段路和我家到熟悉的城里都是一样的,每一段乡村的路和我们去外婆家的路都是一样的,那些生活在路旁的人们和我外婆家旁邻居们没有任何差别。他们都令人熟悉也都令人陌生。
不出意外,我应该不会再骑行这一段了,不过世事难料,谁知道呢,万一哪天又想顺时针方向骑一圈了呢。
这是一段令我难忘的路,太谢谢有这么一段路,有这么一段经历,感谢一路上帮助我的人,感谢在最后竹岭下坡路段那些没有惊我的私家车车主们。
感恩一切。
以上就是千岛湖大桥。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969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