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在小池塘死水里,养什么鱼最好?

死水塘养殖鱼类最大的问题就是容易缺氧。

在小池塘死水里,养什么鱼最好?

如果想进行养殖就应该尽量选择相对耐缺氧的鱼类。鲢鳙、鮊鱼、鲴鱼之类耐缺氧能力较差的鱼类相对而言是比较不适宜的。

一般来讲,常见的鲫鱼、乌鳢(黑鱼、柴鱼)、鲶鱼、罗非鱼、淡水白鲳、泥鳅、胡子鲶等鱼类都可以,同时也需要投放少量的鲢鳙用于调节水质。一定要注意养殖密度不可过大。

死水塘中最好养的是鲶鱼:

1.两级放苗。

刚运来的鱼苗,抵抗力弱,且规格不一,若直接放入大塘饲养,则因鱼苗活动范围大,体力消耗多,而且所投入的饵料一时很难吃到,造成白白浪费,还会污染水质。但如实行两级放苗,即先集中在小塘内精养,然后放入大塘饲养。这样既便于管理,又可使鱼苗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并在小塘内容易得到充足的食物,促使其快速生长。当小塘内培育的鱼苗达到10~15厘米左右时,便可从塘内筛选个头大的鱼种放入大塘饲养,个头小的鱼种仍留在小塘内进行强化培育,使鱼种生长平衡,规格一致。这就避免在养殖过程中大鱼吃小鱼的现象,从而有效地提高鱼苗的成活率和单位产量。

2.合理投喂饵料。

鲶鱼属杂食性鱼类,性贪食,因此要正确掌握投饲量,做到塘内有多少鱼投多少料,防止盲目投饵。同时,要实行分点投喂,撒饵均匀,少量多餐,投足喂饱,防止饥饱不均,而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同时,在鱼苗培育初期,应以动物性饲料为主,进行强化培育,随着鱼体生长,逐步转投一些植物性饲料,做到动植物饲料相结合。日投饵量应控制在鱼体总重量的5~8%左右,每隔1周或半个月须调整1次投喂量,使投饵量更趋合理。

3.实行轮捕分养。

因鲶鱼凶猛贪食,在投饵时往往大鱼先抢食,而小鱼吃不到食物,造成鱼体大小差距越来越大,为此在捕捞鲶鱼前应进行一次轮捕分养,将大小鱼分塘饲养,使生长达到平衡。这是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4.提倡鲶鱼越冬。

秋季捕鱼时,除大鱼出售外,可将部分成鱼移入深水池越冬(塘上搭尼龙大棚),卖早春鱼;这样既可解决旺季鲶鱼销售难的问题,又可延长鲜鱼供应时间,且鱼价可成倍提高,真是一举两得。

鲴鱼的种类主要有银鲴、细鳞斜颌鲴、黄尾鲴和圆吻鲴4种。

4种鲴鱼的主要区别是:

银鲴下领角质边缘不甚发达,肛门前的腹棱不完全或无,体背部及体侧上部灰黑色,腹部为银白色,鳃盖膜后缘有明显的橘**斑块,背鳍和尾鳍为灰色,其他各鳍呈淡**。

黄尾鲴形态与银鲴相似,但个体比银鲴大,尾鳍为橘**。

细鳞斜领鲴下颌角质边缘比较发达,腹鳍基至肛门间有明显的腹棱,背部灰黑色,腹部白色,背鳍浅灰色,尾鳍橘**,其他各鳍浅**。

圆吻鲴吻部圆钝而突出,下颁角质边缘发达,背部深褐色,腹部白色,背鳍和尾鳍灰黑色,其他各鳍为黄白色。

鲴鱼是细鳞斜颌鲴、黄尾密鲴、圆吻鲴、银鲴等四种鲴鱼统称,属鲤形目、鲤科、密鲴亚科、鲴属。其中黄尾密鲴是湖南省洞庭湖水系的名产,由于此鱼鳍与鱼尾分别呈青**与桔**,规格一般在500克左右,湖南地方名为黄板刁。

鲴鱼其他地方名有:黄姑子、板黄鱼、沙姑子、黄条、黄川、黄尾鱼,川条子(苏鲁地区对银鲴和细鳞斜颌鲴的称谓)。鲴鱼喜食腐泥,有机碎屑等,有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环境的特殊功能,又称生态鱼。

鲴鱼易规模养殖且营养丰富,深受群众喜爱,是有重要经济价值和发展前途的自然增值优良鱼类,是全国重点推广的四大优质鱼之一,可作为当前农业水产品结构的最佳优质鱼种进行调整、优化。

鲴鱼,是对鲤科密鲴亚科鱼类的统称,常见的典型河川性中、小型鱼类。中国各主要江河流域均产,常见的有银鲴、细鳞斜颌鲴、圆吻鲴和黄尾鲴,个体都较大。

密鲴亚科鱼类的外形大体相同,身体侧扁,腹部圆,有的在腹鳍至肛门间具腹棱,头小,吻钝。口下位或接近前位,口裂平横。下颌具锋利角质缘,没有口须。身体上是圆鳞。

背鳍具光滑硬棘,分枝鳍条7-9枝,多数为7枝。背部灰黑色,腹部银白色。它们最有特色的是肛门紧接在臀鳍起点之前,还经常故意露给别人看呢。

百度百科--鲴鱼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970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