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出口泥鳅养殖管理技术|养殖泥鳅技术

保障出口泥鳅的质量安全,能促进泥鳅养殖和对外贸易的健康持续发展。现将出口泥鳅的养殖管理介绍如下:一、养鳅环境要求1. 水源。水源要求水质清新,水量充足。无污染的江水、河水、湖水、水库水、井水以及自来水均可用来养殖泥鳅。水源水质经检测应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和《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的规定。

出口泥鳅养殖管理技术|养殖泥鳅技术

2. 土质。土质会影响泥鳅的体色、脂肪含量、骨骼软硬、风味等,因此,养鳅池塘的底质以黏土为好,呈中性或弱酸性。养殖池塘环境和底质必须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GB/T18407.4-2001)的规定。

二、养殖场建造要求

养殖场的设计和建造要遵循养殖规范的原则,为以后的日常管理提供方便,这也关系到养殖效益。

三、建立 规章制度 和执行有关的管理规定

有泥鳅出口注册登记执照的养殖场必须建立以下规章制度:养殖区及场区周围安全保卫、人员管理、水质管理、饲料存放与使用管理、药品存放与使用管理、废弃物和废水排放处理、疫情报告、养殖生产操作日志、档案保管制度等。

近年来,国家对水产养殖下达了不少规定和条例,如《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农业部第31号令)、《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范》(SC/T0004-2006)、《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NY5071-2002)等,均必须严格遵守。

四、池塘消毒与水质培养

在放苗前十余天,用生石灰对池塘进行消毒,每亩用量为50~60千克,生石灰用水化开后全池均匀泼洒,第二天可向池内注水20厘米深。清塘后可适量施入有机肥料以培肥水质,水色呈淡绿色时即可放苗。

五、苗种放养

1. 品种与市场。泥鳅出口市场主要有韩国、日本以及我国的香港、澳门特区。用于出口的泥鳅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大鳞副泥鳅,体长,形状较真泥鳅侧扁,前部近圆筒状,后部侧扁,腹部圆,头小,近圆锥形。其体色多呈浅**,故又称为黄板鳅。大鳞副泥鳅比较受外商喜爱且价格相对较高。另一种是青泥鳅(又称真泥鳅、泥鳅、肉泥鳅、圆鳅),其背部是砖青色,体态肥满,身体呈圆筒形。不同国家或地区消费习惯不同,如韩国人喜欢吃大鳞副泥鳅,日本人则喜欢吃青泥鳅。养殖品种的选择,要根据进口国家或地区的需求而定。

2. 苗种选择。①种苗来源。必须来自非疫区,无工业污染区。②品种质量。应选优质品种,其体表光滑、无伤,活力强。③分级。出口泥鳅应选择黄板鳅或青泥鳅通货,即大、中、小苗种均可。

3. 投苗时间。投苗尽量安排在早晨,最佳时间为每天下午4时以后至第二天上午9时之前。

4. 投苗量。根据养殖户自身养殖经验、经济实力以及客观条件等决定投苗量,一般1500~2000尾/米2。

5. 投苗方法。①苗种投放前常用5%食盐溶液消毒,浸泡时间为3分钟。②鳅苗投放时,要先计数后下池。③同一池内所投放的种苗必须品种、规格相同。④投苗时要特别注意温差,即盛苗容器中的水温与池中的水温不能相差过大,一般以控制在2℃以内为佳。放苗时可将盛苗容器倾斜于池水中,并轻轻拨水于容器中,让鳅苗缓缓游入池中,然后把容器向上提出离开水面。如果苗种从外地用尼龙袋充氧运来,投放时须做“缓苗”处理,即将苗袋放置于养殖池内,约20分钟后再解开袋口灌入池水,让鳅苗从袋内缓缓游入池中。

六、饲料投喂管理

1. 饲料的选择。养殖出口泥鳅对饲料要求较高,要使用经过出口检验检疫部门检测备案的饲料。根据泥鳅消化系统的特点,饲料要求超微粉碎,高度熟化。在饲料使用过程中,必须做好检测工作,不留有禁用药物残留。每批饲料要留下样品,并记录进料的日期、数量、批次等,以备以后检验。泥鳅苗种对人工饲料有一个适应期,养殖期内尽量不要更换饲料。

2. 饲料的投喂。鳅苗入池后不要立即投喂饲料,24小时后再向全池均匀撒少量饲料。为了掌握泥鳅摄食量,可在池塘四周设几个观察食台,根据2~3个小时后食台上的剩料量,判断泥鳅进食情况,并在放苗10天内逐步增加投喂量。①投喂量。不同规格的种苗,摄食量不同。种苗转入正常摄食后,饲料投喂遵循以下原则:体长8厘米以下的小苗,日投喂量为种苗总重的6%;体长8~12厘米的中苗为4%;体长12厘米以上的大苗则为2%。②投喂时间。水温22~27℃时最适宜泥鳅生长,所以要多投饲料。当水温在10℃以下或30℃以上时泥鳅即停食进入休眠期。③投饲方法。在高密度养殖的池塘,不必定点投喂,要全池均匀抛撒投料。

七、日常管理

1. 调整池塘水深。根据不同水温,控制池塘水深。在泥鳅冬眠和夏眠时,保持水深70厘米以上。在水温适宜泥鳅生长时,水深控制在50厘米。

2. 调节池水透明度。池水透明度大于25厘米时,应追施发酵腐熟的有机农家肥,以增加池塘中的桡足类、枝足类等天然饵料生物量;透明度小于20厘米时,应减少或停施追肥。

3. 定时巡塘。坚持每天早、中、晚巡塘,观察泥鳅的活动和摄食情况,了解是否缺氧。发现水质恶化或缺氧比较严重时,要加注新水、抛撒增氧剂或开启增氧机。

4. 定期施水质调节剂。在饲养过程中,为防止水质恶化,每隔7~10天施1次生石灰、漂白粉或光合细菌,以调节水质和消毒水体,杀死致病菌。生石灰用量为5千克/亩,用水溶解后全池均匀泼洒;漂白粉用量为1~2克/米3,用水溶解后全池泼洒。在养殖中后期,每月施光合细菌1~2次,用量为5~6克/米2。

5. 掌握泥鳅的生长情况。一般每隔10天对塘中泥鳅随机抽样过秤,方法是每个池塘取样2千克计算条数,并做好记录,以便分析生长情况,决定以后的投饲量。

6. 经常检测水质。水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泥鳅的生长和发育,关系到泥鳅的质量和养殖效果。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经常检测水温、pH值、溶解氧、分子氨、亚硝酸态氨和硫化氢等。

八、病害防治

养殖过程中若发生疾病,采用药物防治时要严格按国家规定安全用药。使用药物时要严格控制用量、使用频率,按照药物使用说明书操作。提高用药理念,掌握进口国家或地区对各种药物残留量与重金属检测项目的变化,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泥鳅个体小,容易被敌害生物所猎食。泥鳅的敌害主要有老鼠、水蛇、青蛙、水禽等,养殖过程中要注意杀灭和驱赶敌害生物。

九、捕捞与销售

国际市场泥鳅价格波动较大,要根据市场行情适时出售。泥鳅有钻泥的习性,捕捉有一定的难度,常采用干池捕捉、拖网捕捞、冲水捕捞、食饵诱捕等方法。捕捞的泥鳅要暂养,暂养、中转包装期一般不要超过3天。暂养、包装操作必须在出口部门监督、指导下进行。

(作者联系地址: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合源新村16幢46号202信箱 邮编:316000)

泥鳅养殖市场前景怎么样?

养泥鳅一亩一般赚多少?

养殖泥鳅获利会收到多种因素影响,在较好的情况下会达到每亩获利6500左右。

泥鳅养殖的产量比较高,在庭院养殖条件下,一般每100~200平方米的池塘可产泥鳅250~500千克,收入可达2500~5000元。

利用稻田养殖,每667平方米稻田可产泥鳅50~100千克,仅泥鳅的收入就能达到500~1000元。

泥鳅养殖一亩需要多少种苗

一般一条雌鳅的怀卵量为3000-5000粒,我们以实际繁殖成活1500尾鳅苗、每尾长到15克计算,每条雌鳅可能带来22.5公斤的泥鳅产量,一组种鳅有6条雌鳅,在繁殖正常的情况下,可以出产商品泥鳅100-200公斤。

以中等养殖密度计算,则繁养1亩泥鳅需要繁殖种鳅15组左右。

养殖泥鳅要投资多少钱?一亩地泥鳅的养殖利润是多少?

因为泥鳅肉质地鲜嫩,美味可口,营养丰富,备受销售市场青睐。因此,许多人陆续地投入到饲养泥鳅的领域中。因为泥鳅逃走能力很强,一般的池塘和水稻田饲养得话,逃走率是很高的。因此,一般泥鳅饲养都是会挑选水泥池来饲养。泥鳅饲养的水泥池塘一般在一米高上下。一亩水泥池,一米高,还需要请挖机挖池塘,按现在的物价水平,这一水泥池塘的项目投资至少要一万之上

并且,水泥池塘,还需要考虑到引水渠系统软件,排水设备的基本建设,出水口设定防逃网,养泥鳅要20公分以内的淤泥,管理者寝室基本建设,水电建设等。全部池塘的基建投资2万能解决算不错了。贵在这一部分投资是长时间的,至少可以用5年之上。鱼种成本费的项目投资,这一部分是避免不了的

1亩水泥渔塘第一次投入的鱼种越为8万个以内。这一部分的钱,依照现阶段市场走势看,大概要6000块上下。当然,第二批及之后的预苗就无需那么多了,最多放6万,因为第一次你也是打捞不干净的,毫无疑问还会出现剩下在淤泥里。还记得把这一部分算上,不然便会看起来相对密度过高的。精饲料的成本费投入

精饲料的饲养很讲究,一次不可以投过多,投放过多非常容易沉到淤泥里导致消耗,投放少了,鱼不饱。因此有效投放才算是重要,大概每日两三次。精饲料和长胖比大概在1:0.3这样子。而一亩池塘一期能够发售3500斤上下,依照如今鱼饲料价格,大概投入9000上下。因为泥鳅发售后的销售市场变化也是很大的,有时高一会儿低,这一变化得很正常。大家依照一斤8元的市场价算,一亩池塘每周期时间能够产出率3500斤到4000斤前后,收益约三万元。

养殖泥鳅一亩田的成本是多少?

养殖泥鳅一亩田成本大慨要10000-15000元。

养殖泥鳅的成本大约分为以下几项:

土池养泥鳅,亩放泥鳅苗8-10万尾。泥鳅养殖的成本主要是五大块:饲料成本.鱼苗成本.鱼池租金,人工成本,渔药成本:

一、饲料成本,养成一斤泥鳅所需的饲料成本在三块钱左右,亩产2000斤,共需6000元。

二、鱼苗成本,一万泥鳅苗子的价格为450块钱,亩放8-10万,大约要4000元左右。

三、鱼池租金,因地而异.

四、人工成本,异人而异

五、渔药成本,主要就是石灰+消毒剂+加预防鱼病的渔药=500元/亩。

不算租金,每亩共计10000元左右。

养一亩地泥鳅能产多少斤?

泥鳅亩产量一般在2000斤以上。如果养殖管理得当,每亩产3000至4000斤的也有。

一亩地可投放500公斤5至8厘米大小的泥鳅苗。每公斤约150条,每亩投放苗数为7.5至8.5万条。

泥鳅养殖条件

栖息环境

泥鳅为底栖鱼类,喜生活于有底淤泥的静水或缓和流水域中,如湖泊、池塘、稻田、沟渠、水库等,喜中性或偏酸性的黏性土壤,适宜的生活水温为10至32℃,最适水温为22至28℃;当水温在10℃以下或30℃以上时,泥鳅活动明显减弱;水温低于5℃或高于35℃以上时,就潜入泥中停止活动。冬季,泥鳅钻入淤泥20至30厘米处越冬,到第二年春天,水温达10℃以上时,才出来活动。

生活习性

泥鳅在底泥中或水的底层淤泥中活动,且喜昼伏夜出,长期在黑暗环境使其视力退化。但触须、侧线等却十分敏感,在避敌和觅食活动中起到关键作用。泥鳅除了用鳃呼吸外,还能进行肠呼吸,所以它对低溶氧的忍耐力很强。在缺水的环境中,只要泥土保持湿润,泥鳅仍可存活很长时间。泥鳅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因而在鳅科100余种鱼类中,唯独泥鳅数量最多,分布最广。

摄食淤泥中藻类等底栖生物,也取食浮游动物。人工喂养时,可投喂昆虫、小型甲壳动物、水蚯蚓、嫩植物茎叶等,也可投喂豆饼、豆渣、糙糠等。

泥鳅是杂食性鱼类,体长5厘米以下的鳅苗主要摄食动物性饵料,如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体长在5至8厘米时,除了摄食小型甲壳动物、昆虫幼虫、水蚯蚓外,还摄食高等水生植物、藻类和有机碎屑等,以后逐渐变为杂食性鱼类,几乎无所不食,凡水中和泥中的动植物及有机碎屑,都是泥鳅的天然饵料。泥鳅对动物性饵料最为贪食,特别爱吃鱼卵。亲鳅产完卵后,如果不及时取走,往往会把自己产的卵吃掉。泥鳅觅食主要是靠口须来完成,它的5对触须既是“探测器”帮助寻找食物,又是“过滤器”帮助分拣食物,可口的送入口中,不可口的弃掉,边吃食、边寻找、边移动。由于泥鳅取食广泛,所以与其他鱼类混养往往能起到“清洁工”的作用。泥鳅白天大多潜伏在泥中,喜上半夜外出觅食,如果环境安静,有时白天也出来活动。据养殖户观察,泥鳅在一昼夜间有两个明显的摄食高峰,上午8至9点和下午3至5点。而早晨5点左右为摄食低潮。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白天投喂是完全可以的。一般情况下,泥鳅肠胃中的食物为其体重的8至10%;在繁殖季节,摄食量则更大些,泥鳅不同生长阶段的食物是不完全一样的。

泥鳅养殖一亩地需用多?

泥鳅养殖一亩地需投入约三千五百元,而且饲料选择的是蛋白质含量百分之三十六的浮性鱼饲料,根据目前养殖水平,一斤泥鳅饲料成本是五元左右,泥鳅亩产量两千斤左右,成本大约一万元,正常防疫和水电维护投入约一千元。养殖一亩泥鳅总成本约一万四千五百元左右。

泥鳅亩产大概两千斤左右,按最低产量计算,目前市场价格约为十一元,可收入两万两千元,扣除养殖成本一亩泥鳅利润是七千五百元。

注意事项:

1、泥鳅养殖周期大约是一百天,一年可以养殖两季,因此一年收入是一万五千元。随着养殖户养殖技术的提高,养殖量会大大增加,收入将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另外泥鳅水花苗养殖也变多,而成本投入将更少,养殖效益会成倍增加。

2、泥鳅生长到十克以上,每千克约八十到一百尾时,就可以捕捞出售。泥鳅的生命很强,可以运输到很远的地方,如果运输到大城市,自然可以卖出一个好价格。也可以选择个体较大的出售,个体小的继续放养,休眠期泥鳅价格更高,可以选择出口或者就地出售,价格都是平时分好几倍。

由于近年来泥鳅的市场需求在增加,泥鳅养殖市场前景是比较开阔的。

泥鳅生命力较强,容易开展人工养殖。由于泥鳅能利用皮肤、肠道进行呼吸,对水的依赖性相对较小,所以特别适于在各种浅水水体(如稻田、洼地、小塘坑)及山区水源不足处养殖。泥鳅食性杂,饲料来源容易解决。

泥鳅繁殖力较强,天然资源较丰富,苗种成本较低,也容易解决。泥鳅适应性强,分布广"。这些优点都为泥鳅人工养殖带来极大的便利。 养鳅是投资少、方法简便、节省劳力、效益较高的生产方式。

泥鳅为底栖鱼类,喜生活于有底淤泥的静水或缓和流水域中,如湖泊、池塘、稻田、沟渠、水库等,喜中性或偏酸性的黏性土壤,适宜的生活水温为10-32℃,最适水温为22-28℃。当水温在10℃以下或30℃以上时,泥鳅活动明显减弱。

水温低于5℃或高于35℃以上时,就潜入泥中停止活动。冬季,泥鳅钻入淤泥20-30厘米处越冬,到第二年春天,水温达10℃以上时,才出来活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979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