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大学新生生活应该注意什么?

大学新生刚刚脱离高中校园,走进一个崭新的世界,心情可能是复杂的,既有对大学生活的憧憬,又有对未知生活的恐惧,但是只要我们充分做好准备,就可以开开心心地迎接即将到来的崭新的大学生活了。

大学新生生活应该注意什么?

首先,需要知道大学校园是一个重新开始的地方,所以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忘记高中的成绩。不管过去的成绩是好是坏,都与这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无关了,就让高中成为过去式,不要一直耿耿于怀或是引以为傲。

第二,处理好宿舍关系。作为一名大一新生,进入大学就意味着你要开始进入人际关系的训练场。学会处理寝室关系是大学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一课。毕竟要和室友朝夕相处四年,寝室关系直接决定了大学质量的好与坏。舍友可能来自五湖四海,也许一些生活习惯会有所不同,这时就需要我们多多包容。

第三,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团组织。为了让大学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我们可以积极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团组织,在那里,你将会结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学到一些只有时间才能学会的知识。但切记不可盲目参加许多社团组织,这不仅会使你感到疲惫,还会浪费上课时间。

第四,专注学业。大学是一个自主学习的阶段,需要我们自己去分配自己的时间,所以有很多人会管不住自己,找不到学习的状态,但是,在大学,学习还是很重要的,它不仅是让你学一些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你逐渐培养起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不要挂科。大学挂科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不仅需要交补考费,还要去上课重新学习,一个学期要比别人多上几节本来不用上的课,想想就不值。如果挂科一直不补考的话,还会影响毕业。其次挂科也就意味着各种评奖评优与你无缘了,即使你能力出众也没什么用,所以如果想评奖评优的话,一定要保证不挂科。

大一新生如何快速适应大学生活

对于突然间的放松和环境的改变,新生必然面临着新的问题。一般而言,新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略低于普通人群,尤其在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等症状上表现显著。

入学之初,新生会有种种心理上的不适应,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其一,跨过了高考这个门槛后,当面对更广阔、复杂的生活时,不但没有从心理和生理上做好迎接更大困难的准备,反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幻想着能轻松度日。

其二,有些同学在高考中没有把握好,与理想的大学或者专业失之交臂,精神颓废,从而失去了成就自己的机会。

其三,怎么样都无所谓。这些想法较偏激,没有认识到自己需要在大学阶段的成长中全面的发展,结果可能走上了通向后悔的岔路。导致这些状况也和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

从个体身心发展的角度看,大学新生处于青少年向成年的转变期。这一阶段自豪感与自卑感、交往的需要与孤独感的矛盾冲突,存在于每位新生的心中。这些矛盾冲突存在遭遇某种刺激(如人际挫折、学习挫折)时,就容易出现心理障碍。

从个体生活环境来看,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期,生长在沿海开发前沿地区的高校新生,他们所受到的外部环境影响较复杂。新旧观念的碰撞、对多元价值趋向的无所适从,这不仅进一步加剧了他们原已产生的矛盾冲突,而且可能引发新的心理压力,从而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从现实生活来看,新生们在中学时形成的优势消失,使之产生失落感和恐惧感。此外,当代大学新生中,独生子女占了很大的比重。他们常带有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缺乏社会锻炼,心理较为脆弱。

因此,为了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新生应积极调整心态,对自己要有一个再认识:不因生活环境不适应而产生失望感;不因人际关系不适应而产生孤独感;不因在中学时的优势消失而产生失落感;不因对学校管理制度不适应而产生压抑感。目前,基本上大学里都有心理卫生机构,可多去参加有关的健康讲座、心理咨询等活动,帮助自己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新生该做好哪些准备才能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如何才能迅速的实现由高中生向大学生的华丽转身呢?我就和大家一起谈谈“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希望能对即将进入大学的同学们有所启发。

 (一)管理好自己

在大学里,首先要学会做人,其次要学会做有用的人。

大学生活是集体生活,又是独立的生活。进入大学,生活环境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生活习惯、脾气秉性和个人爱好会有所不同,所以产生一些矛盾是难免的,主要的是要怀着宽容理解的心去妥善处理好这些矛盾。

生活上,必须学会独立生活。要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应该做到有效的学习,有序的生活,有益的娱乐,有心的交往,有度的消费。

学习上,要学会安排自己的时间。大学中很多时间是留给自己掌握的,要把预习、做作业、锻炼身体、娱乐及休息时间安排好,要管得住自己。

因此,对于大学新生来说,要走好六步:

1、调整心态,从零开始。也许你是高中的佼佼者,是同学的榜样,家长的骄傲。你的同学一样优秀,也曾经是高中的佼佼者,在这个新的羣体里,孰高孰低未见分晓。到大学后却失去了往日众星捧月的感觉,心里空荡荡的,这时千万别消沉。高中所学的只是基础,而大学才会将你逐步培养成某方面的专业人才。刚入大学大家机会均等,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至于最后的结果如何,全看自己的努力。

2、做自己的财务管理。上大学了你得学会自己当家;攥着父母的血汗钱,算计每月的吃、穿、用,既要考虑物质产品,又要考虑精神食粮。否则出现财政赤字,可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干着急。

3、“家里”突然多了五个操着各地口音的兄弟(姐妹),要在同一个屋檐下相处四年。相逢是缘,大家都有优点,可以共同分享;也都有缺点,更该彼此包容。

4、大学的社团名目繁多,每到新学年开学,校园里纳新启事到处贴,传单满天飞,千万要沉住气,先忍一忍再说。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社团,先看看它的性质、以前组织的活动,再找师哥师姐聊聊,看该社团的口碑如何,最后要看它的会费是否合理。如果上述方面你都能满意,那就去报名吧!

5、大学的学习几乎是堂堂换老师,节节换教室,上课同争议,下课各分散。自学是大学学习的主要特征,不仅上课所学的要靠你的自觉性去消化吸收,即便你整个的知识体系也要靠自己去补充完善。所以除了专业学习外,应适当涉猎课外知识,使自己丰富起来。

6、如果你对现在的专业不满意怎么办?没关系,在大学你还有机会再次选择。假如你对学了一年的专业仍不感兴趣,可以申请转系。只要通过了指定的考试就可如愿以偿了,假如你对已学专业仍恋恋不舍,也可选择辅修或双修,只需修够指定的学分,照样拿证。

(二)生活角色要转变

大学新生要适应大学的生活环境,应该做到五个转变:

1、社会角色的转变

大学生与中学生担任的校内角色不同,在中学时,不少人是在校内或班内担任一定职务、受人尊敬的学习尖子,而在人才荟萃的大学校园里,他们中的大多数可能成为不担任任何职务的普通学生。大学新生须适应这种由出人头地到默默无闻,由高材生到一般学生的转变。此外,大学生与中学生所担当的社会角色也不同,中学生的心理和思想正在发展中,职业方向和社会角色不够确定;而大学生的职业方向基本确定,社会地位有了较大提高,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和要求标准要比中学生高得多。因此,大学新生要实现从中学生到大学生这种社会角色的变化,处处用大学生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既学做人又学做事。

2、奋斗目标的转变

大学是人生成才、成就事业的一个新起点。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而学必先立志”。大学生应从高考胜利的满足和陶醉中清醒过来,根据学校教学的客观现实和自己的实际,制定出个人在学业、思想道德、心理发育等素质培养方面的奋斗目标和行动方略,以增强进取的内动力,为再创大学阶段的人生辉煌打下良好的基础。

3、思维方式的转变

与中学相比,大学的生活节奏快,活动空间大,结交的人多,面对这些环境条件的变化,大学新生的思维方式要做到由“非成人化”向“成人化”转变。在思考处理所遇到的问题时,要力求做到辩证全面而不要唯心片面,要远见务实而不要目光短浅,对人生重大问题的选择要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行,而不要盲目冲动或感情用事,要加强道德和法制观念,做事要考虑后果。

4、生活方式的转变

在中学时,有些生活琐事依靠父母亲友的帮助,进入大学后,衣食住行等个人生活都由自己处理安排,自主、自立、自律是大学生活的主旋律。大学生应适应这些生活方式的变化,自主而合理地处理好个人的学习和生活问题,注意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要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积极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文体和第二课堂活动。

5、交往方式的转变

大学生与中学生的来源不同。中学生大多在家乡就读,同学间充满乡音乡情;而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其语言、个性、生活习惯有较大差异,这就要求交往方式要有所转变。新生们要注意从以“自我”为中心向以“集体”为中心的转变,在班级里要多关心他人,在宿舍里要相互礼让。首先,要做到相互了解,相互适应,要提倡主动交往;其次,同学间要相互尊重,相互关心,为人要诚恳热情,待人宽律己严,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三是与同学交往要坚持与人为善,要搞“五湖四海”、全方位交往,而不要有老乡观念,搞宗派、拉帮结伙等庸俗作风,注意人际关系的和谐性。交往中注意要给人以良好的印象。比如衣着整洁大方,言谈举止要文明礼貌,待人诚恳,不卑不亢,讲信用,守时间等。还要消除交往中羞怯情绪,培养交谈中“说”与“听”的技能。注意提高个人修养水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全方位的交际能力和处事艺术。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991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