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肉鸡行业发展趋势

肉鸡指用于肉产的饲养鸡,是人类饲养最普遍的家禽。按照品种分类,我国肉鸡可分为白羽鸡、黄羽鸡、淘汰蛋鸡和肉杂鸡。近年来,我国肉鸡行业维持高景气发展。从供给端来看,我国肉鸡养殖场量少质升,趋于规模化养殖;肉鸡出栏量保持稳定。从需求端来看,肉鸡消费量逐年增长,人均消费量也有所提高。

肉鸡行业发展趋势

近几年我国的鸡肉价格波动上涨,2019年最高涨到了15.07元/斤,再加之肉鸡消费量的连年增长,量价齐升必将带来广阔市场空间,根据头豹研究院数据显示,预计到2024年,中国肉鸡市场规模将达到3603.6亿元。

肉鸡趋于规模化养殖,市场供给保持稳定

鸡肉的规模化养殖,相比于农户散养,更便于科学系统地管理,便于及时引进和运用新技术,能大大降低成本,提升畜禽产品的生产效率。同时,规模化的养殖通过建立完善的全程质量控制和食品安全监控体系,保障了产品品质和食品安全。

2015-2019年,我国肉鸡养殖场整体数量逐年减少,从2015年的2121.8万家减少至2019年的1756.9万家。但肉鸡养殖规模在100万只以上的养殖场数量却由789家增长至1028家,表明我国肉鸡行业趋于规模化养殖。

我国主要肉鸡出栏量近年来保持稳定发展,2015-2018年基本保持在80亿羽左右的出栏量,2019年有所上涨,黄羽鸡和白羽鸡出栏量合计达到93.0亿羽,同比增长17.72%。

肉鸡消费量逐年增长

伴随着肉鸡产业的发展,我国鸡肉消费量也逐年提高。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鸡肉消费市场,人均鸡肉消费量也仅次于猪肉。2015-2019年我国的肉鸡消费量整体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2019年我国肉鸡消费量达到了1958.2万吨,比2018年增长5.39%。

受非洲猪瘟影响,我国猪肉价格近来居高不下。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我国猪肉消费量从2018年的5530万吨骤降到2020年的4270万吨。而鸡肉作为猪肉的肉类替代品,未来的消费需求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

数据显示,2015-2019年我国人均肉鸡消费量整体呈现波动增长的趋势,2019年,我国人均肉鸡消费量为12.1千克/人,而世界人均鸡肉消费量为14.3千克/人,我国相比较世界平均水平来看,人均肉鸡消费量还较低。

2024年市场规模有望超过3600亿

根据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鸡肉价格保持波动增长,我国36城市鸡肉零售价从2015年6月的10.53元/斤涨到了2021年2月的13.03元每斤。

在鸡肉价格和鸡肉消费量共同上升的情况下,我国肉鸡行业市场规模有望得到稳定增长,2019年我国肉鸡市场规模为3353.7亿元,2019-2024年将以1.4%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预计到2024年,我国肉鸡市场规模将达到3603.6亿元。

—— 更多数据及分析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畜禽养殖业发展前景预测与商业模式分析报告》。

我国养禽业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在2020年的下半年,畜禽养殖的情景还是很好的。

首先,由于猪肉价格的持续稳居高位。今年看来猪肉的价格就没有大幅度的下降过,而是一直处在老百姓很忍痛买猪肉的水平上,加上疫情的原因,猪肉的价格就更可关了。大部分的猪肉都是从别的地方买过去到武汉,加上疫情严重的那几天更是两百块钱,就那么一小袋的猪肉,送到当地的住户去。

就现在来说猪肉的价格还是很高的,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俗话也说的好物以稀为贵嘛。但是还是有很多的人喜欢吃猪肉的,只是买的少,但是价格高啊!由此看来猪肉的价格还是不会下降的,所以说在2020年的下半年畜禽养殖还是很有前景的。

其次,替代品的需求会增加。因为猪肉的价格很高,人们就会买替代猪肉的东西,比如说鸡肉、鸭肉、还有兔肉等。这些的需求量也会增高的,所以养这些畜禽的话还是可以赚一笔的。

人们在转移买这些替代品的时候会发现,其实各种肉食有各种肉食的特色,所以在买的时候便会混合交替的买,那么对于猪肉来说销量还是可以的,对于其他的畜禽来说可能会出现抢购的情况,因为猪肉很贵,同时两边都兼顾到了。所以说在2020年的下半年对于畜禽养殖的说法还是有前景可寻的。

最后,疫情过后人们的心理变化。还有就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以及人们在追求美好生活的同时,也不会忘了今年发生的疫情带给我们的启示。和家人在一起享受生活,和家人在一起比什么都好,那些白衣天使们的举动深深的感动着我们,所以面对这样的情况,大家的消费观会得到提升,就是对美好生活质量的提高,心理的变化还是有的,买东西的心情也会变得轻松许多了。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2020年的下半年,对于畜禽养殖这一块还是很有前景的,可以带动地区的经济发展,还可以发家致富,带动贫困的人们找到自己走出贫困的方法,带给那些地区的人们希望,是值得去做的一件事情。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

我国的家禽业呈现出以下特点:

(1)发展速度快,数量基本饱和: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农民不仅有富裕的粮食作为饲料,而且对生活质量要求进一步提高,不再仅仅满足于填饱肚子,使我国养鸡业的发展有了可能性和必要性。到1991年中国的鸡蛋产量就跃居世界第一,人均禽蛋从不足6千克提高到人均20千克,发展速度惊人。目前大部分家禽在数量上已经处于饱和状态,如果不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饲养家禽的效益就没有保障。

(2)小规模大群体是我国目前养禽业的主体:在一段时间内,我国养禽的主体是农区相对欠发达地区的农民个体饲养。通过多年的技术培训、示范教育,农民掌握了基本的养殖技术,利用农村的资源优势从事养禽事业,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也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村个体规模化鸡场的饲养量从几百只、上千只到几万只,由于鸡场的数量较多,形成一些存栏上千万只的基地乡、县、市,使鸡蛋和鸡肉的产量迅速增加。农村小规模、大面积养鸡,多采用简易鸡舍,设备条件和防疫条件较差,但是由于管理细致,仍然能够达到较高的生产水平。

(3)规模化养禽场普遍饲养优良的杂交种:我国已经形成了良种繁育体系,尤其是鸡的良种繁育体系已经很成熟。规模化养鸡场所饲养的品种均为优良杂交商业品种。国际上最优秀的蛋鸡、肉鸡、肉鸭、蛋鸭以及其他家禽品种我国都曾引进,而且国内也培育了一些生产性能优良、适应性强的商业配套系,这些品种对促进我国养禽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4)围绕家禽生产,形成了门类齐全的服务体系:养禽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经济的发展。很多地区通过养鸡业带动了相关产业,从种鸡饲养、孵化、饲料、兽药疫苗、设备、技术咨询服务到禽蛋收购、运销,形成一条龙服务体系。很多地区的商品鸡饲养户打个电话就有公司把雏鸡、饲料、疫苗等送上门。

(5)家禽生产逐渐由数量型向品质效益型转变:家禽养殖的收入由产量和价格决定,在家禽产品数量基本饱和的情况下,决定价格的因素不仅是市场供求关系,而主要是产品的品质,因此给肉质细腻更符合国人消费的黄羽肉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2004年我国出栏黄羽肉鸡约40亿只,除了部分供应港澳等地区外,大部分为大陆消费;同样,由于消费者对鸡蛋风味和安全性的重视,笼养高产蛋鸡虽然高产,但是鸡蛋的售价和散养鸡蛋差别极大,为了提高鸡蛋的品质和口味,高产蛋鸡放养技术在一些地区尤其是一些山区和林区得到重视和发展。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997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