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原因造成海鲜越来越少?(望详细)
你好!
海产品(海鲜)产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有二个,一个是海洋污染,二是人为的过度捕捞。
一: 过度捕捞使得海产品减少:
就以我国为例:
目前中国海洋生态系统健康总体欠佳,以过度捕捞为代表的对海洋物种的过度利用而直接导致种群数量下降甚至物种灭绝问题十分严峻。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近海渔场的底层和近底层传统经济鱼类已经严重衰退和枯竭。目前处于严重衰退状态的鱼类包括:大黄鱼、小黄鱼、带鱼、红娘鱼、黄姑鱼、鳕鱼、鳐类等,只有中小型的中上层鱼类和头足类尚可捕捞。
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的20年时间里,中国海洋捕捞量持续增长。从1997年开始,海洋捕捞量一直稳定在1400万吨左右。而据专家估算,中国近海渔场渔业资源每年可捕捞量大约为800万吨。长期巨大的捕捞量是以捕捞幼鱼资源和营养层级低的劣质鱼种实现的,这种捕捞已经导致了渔业生态系统难以逆转的严重退化。这种退化表现在渔业资源数量结构上为主要鱼类个体变小,低龄鱼比例增加,鱼类性成熟提前,渔业资源已经变成低层次和低营养级。
传统经济鱼类在中国海洋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处于关键的位置,关键物种数量锐减必然会影响到整个海洋生态系统中其他种类的组织结构。
海洋发展战略专家表示,要扭转这种局面,需要相关部门下决心压船减船,严格控制捕捞量,杜绝“休渔三月,一天捕光”的现象。
二: 海洋污染:
还是以我国为例。
海洋污染是对对海洋生态造成严重的破坏的根本原因。
发生污染事故的原因主要有,船舶造成的污染、海洋石油开发对海洋造成的污染、陆地工厂对海洋的污染。
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随着各国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海洋受到了来自各方面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日益严重的污染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后果。据不完全统计,1999年我国共发生较大渔业污染损害事故947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5亿元;2000年发生较大渔业污染损害事故1120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5.6亿元。海洋渔业污染损害事故据不完全统计,1999年我国共发生较大突发性海洋渔业污染损害事故104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2.7亿元,其中特大渔业污染损害事故(经济损失在1000万元以上)3起,重大渔业污染损害事故(经济损失在100万元以上)12起。2000年共发生较大渔业污染损害事故120余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3亿元,其中特大渔业污染损害事故4起,重大渔业污染损害事故11起。日益严重的污染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后果,这一问题引起了有关国际组织及各国的政府的极大关注。为防止、控制和减少污染,在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努力下,国际社会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公约,它们对防止、控制和减少污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虽然,沿海各国政府及国际组织,针对本国实际情况制订了相应的法律,国际社会也针对世界海洋污染制订了一系列的国际公约,但是,海洋环境污染的形势还是非常严重。
谢谢!
金秋九月,共庆丰收。9月21日下午,?2022中国农民丰收节﹒宁德分会场宁德大黄鱼捕捞季暨京东农特产购物节活动?开幕仪式在 宁德市 蕉城区白基湾海上渔排举行,活动旨在深度挖掘大黄鱼产业的潜能,做大做强大黄鱼产业,提升?国鱼?品牌影响力。蕉城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国强、区政府副区长钟玲玲出席活动。
?宁德是中国大黄鱼之都,大黄鱼产量占全国的80%以上。?钟玲玲在开幕仪式上表示,本次宁德大黄鱼捕捞季暨京东农特产购物节活动,将为宁德大黄鱼带来更广阔的市场,同时也对进一步扩大宁德大黄鱼品牌宣传,提升宁德大黄鱼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宁德大黄鱼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黄鱼,又称黄花鱼、黄瓜鱼,是我国东南沿海特有的中下层洄游经济鱼类,体色金黄、唇部橘红、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象征着财富、吉祥和高贵,素有?国鱼?之誉。一直以来宁德作为中国大黄鱼养殖核心区,以其优越的地理环境、气候和技术优势,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大黄鱼人工育苗、养殖、加工、贸易和出口基地,已形成完整的大黄鱼全产业链。去年,全市大黄鱼产量达19.1万吨,占全国养殖总量的80%,产值69.18亿元。
?随着宁德?国鱼计划?的全面推进,宁德大黄鱼更是跑上了新赛道。?中国渔业协会大黄鱼分会会长尤信铃表示,将围绕大黄鱼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通过项目带动和资源整合,科学调整优化养殖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升级加强规划引领、市场监管,政策支撑、资金扶持,努力构建以大黄鱼产业为主导的全国大黄鱼?原良种培育中心、养殖中心、加工中心、交易中心、大数据中心、文旅中心?这?六大中心?发展格局,打造集种业、养殖、加工、市场、科研、文旅融合为一体的?中国大黄鱼之都?。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997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