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虾池中安装微孔管增氧设施?
青虾养殖池中安装微孔管底层增氧设施,一般在池塘清整消毒后进行。
(1)微孔曝气增氧设备采用_8~28微孔曝气增氧装置,能广泛满足各种养殖条件下的增氧需要。在风机的配套选型上,采用低压、大风量风机,转速定在1400转/分,风机和电机采用皮带传动,便于使用和维护。总管采用PVC塑料管,支管采用PVC塑料或橡胶管,价格低廉,管间接头采用铜接头,防腐防锈,密封性好。微孔管道增氧系统由主机、主管道等部分组成。主机选择罗茨鼓风机,因为它具有寿命长、送风压力高、送风稳定性和运行可靠性强的特点。罗茨鼓风机国产有7.5千瓦、5.5千瓦、3.7千瓦、2.2千瓦等型号。主管道有两种选择,一是镀锌管,二是PVC管。由于罗茨鼓风机输出的是高压气流,所以压力很高,多数养殖户采用镀锌管与PVC管交替使用,这样既保证了安全又降低了成本。充气管道主要有三种,分别是PVC管、铝塑管和微孔管(又称纳米管),其中,以PVC管和纳米管为主。
(2)安装使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①主机发热:此问题主要存在于PVC管增氧的系统。由于水压及PVC管内注满水,两者压力叠加,主机负荷加重,引起主机及输出头部发热,后果是主机烧坏或者主机引出的塑料管发热软化。解决办法:一是提高功率配置;二是主机引出部分采用镀锌管连接,长5~6米,以利于散热。
②功率配置不科学:没有将微孔管与PVC管的功率进行区分,笼统地将配置设定在0.25千瓦/亩,结果不得不中途将气体放掉一部分,浪费严重。一般微孔管的功率配置为0.25~0.3千瓦/亩,PVC管的功率配置为0.15~0.2千瓦/亩。
③铺设不规范:主要有充气管随意排列,间隔大小不一,有8米及8米以上的,也有4米左右的;增氧管底部固定随意,生产中出现管子脱离固定桩,浮在水面,降低了使用效率;主管道安装在池塘中间,一旦管子出现问题,更换困难;主管道裸露在阳光下,老化严重等。通过对检测数据的分析,管线处溶氧与两管的中间部位溶氧没有显著的差异,故不论微孔管还是PVC管,合理的间隔为5~6米。
④PVC管的出气孔孔径太大,影响增氧效果:一般气孔以0.6毫米大小为宜。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国生态系统定位观测与研究数据》
虾塘需要具备提水设备,扬水站,进、排水渠道以及中央排污孔、蓄水池、养殖池、增氧设备等。
(1)提水设备
虾塘的提水设施,要根据地区、虾池位置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提水方式。单个虾池可在进水闸处设提水泵;中、小型的养殖场,多个虾池可采用逐级提水的方式,先将海水纳入蓄水池或蓄水沟渠,再用水泵向虾池供水;有些养殖区必要时可建大型扬水站,统一提水供各养殖场使用。(2)进、排水渠道
虾塘应单独设置进、排水渠道,不能共用;进水口应尽量远离排水口,新建虾场的排水口,不能设在已建虾场的进水口附近。排水渠除满足正常换水外,还要考虑暴雨排洪及收虾时急速排水的需要,排水渠宽度应大于进水渠,其渠底高度一定要低于各相应虾池排水闸闸底30厘米以上。(3)蓄水池
储存、沉淀净化海水用的,可以降低水体病原微生物数量。特别是在海区水质差、赤潮生物、病原生物多时,或外源水供应困难,采用循环水供水时,蓄水池更是必需的。通常蓄水池容量,为总养殖水体的1/3即可;为处理水方便,3~5个养殖池可配备1个蓄水池。(4)养殖池
可建成土池、砖砌水泥批挡池、混凝土浇铸池等类型。面积不宜过大,一般在15亩以下,水深1.5~3米。采用中央排水的虾塘,池底应向排水口略倾斜,使池底积水可自流排干,以利晒池和清洁池底。养殖池底不能漏水,必要时加防渗漏材料,池坝要坚固,含沙比例较多的土坝容易坍塌渗漏,土质较差时应护坡。虾池相对两端设进水闸和排水闸,闸顶应高出进水渠能达到的最高水位0.2~0.4米,进水闸闸底高于池滩面0.5米。闸室设三道闸槽,外槽安装粗滤网板,中槽设闸板,内槽安装锥形滤网。排水闸兼做收虾用,闸宽与进水闸相同,闸底高要低于池内最低处20厘米以上,以利排水,闸室同样应设三道闸槽,由内向外安装防逃网、闸板和收虾网。(5)增氧设备
养殖密度较高时虾塘必须有增氧设备,增氧机台数要考虑水源状况、养殖密度、总进排水耗能等情况。如果水源丰富,水质一直保持良好,可考虑少配,反之则多配;养殖密度(亩产)高则多配,低则少配;进水用泵提升时间短,总进、排水能耗较少,增氧机少配,反之多配;如当地电费相对较高而虾售价相对较低,则考虑少配,反之则多配。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02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