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怎么养殖黄粉虫,买种虫大概多少钱一斤?

养殖黄粉虫的方法如下,但是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对待,而多少钱一斤,与品质还有地域都有关系

怎么养殖黄粉虫,买种虫大概多少钱一斤?

养虫车间

(一)成虫期 蛹羽化成虫的过程大约3-7天,头、胸、足、翅先羽出,腹、尾后羽出。因为是同步挑蛹羽化,所以几天内可全部完成羽化,刚羽化的成虫很稚嫩,不大活动,约5天后体色变深,鞘翅变硬。雄雌成虫群集交尾时一般都在暗处,交尾时间较长,产卵时雌虫尾部插在筛孔中产出,这个时期最好不要随意搅动。发现筛盘底部附着一层卵粒时,就可以换盘。这时将成虫筛卵后放在盛有饲料的另一盘中,拨出死虫。5-7天换一次卵盘。成虫存活期在50天左右,产卵期的成虫需要大量的营养和水分,所以必须及时添加麦麸子和菜,也可增加点鱼粉。若营养不足,成虫间会互相咬杀,造成损失。

(二)卵期 成虫产卵在盛有饲料的木盘中,将换下盛卵的木盘上架,即可自然孵化出幼虫,要注意观察,不宜翻动,防止损伤卵粒或伤害正在孵化中的幼虫。当饲料表层出现幼虫皮时,1龄虫已经诞生了。

(三)幼虫期 卵孵化到幼虫,化蛹前这段时间称为幼虫期,而各龄幼虫都是中国林蛙最好饲料。 成虫产卵的盘,孵化7-9天后,待虫体蜕皮体长达0.5厘米以上时,再添加麦麸子和鲜菜。每个木盘中放幼虫1公斤,密度不宜过大,防止因饲料不足,虫体活动挤压而相互咬杀,要随着幼虫的逐渐长大,及时分盘。 麦麸子是幼虫的主要饲料,同时也是栖身之地。因此饲料要保持自然温度。在正常情况下,当温度较高时,幼虫多在饲料表层活动,温度较低时,则钻进下层栖身。木盘中饲料的厚度在5厘米以内,当饲料逐渐减少时,再用筛子筛掉虫粪,添加新饲料。1-2龄幼虫筛粪,要选用60目筛网,防止幼虫从筛孔漏掉。要先准备好盛放新饲料的木盘,边筛边将筛好的净幼虫放入木盘上架。 黄粉虫幼虫生长要突破外皮(脱皮),经过一次次蜕皮才能长大。幼虫期要蜕7次皮,每蜕一次皮,虫体长大,幼虫长1龄。平均9天蜕一次皮。幼虫蜕皮时,表皮先从胸背缝裂开,头、胸、足部,然后腹、尾渐渐蜕出。幼虫蜕皮一般都在饲料表层,蜕皮后又钻进饲料中,刚蜕皮的幼虫是乳白色,表皮细嫩。

(四)蛹期 幼虫在饲料表层化蛹。在化蛹前幼虫爬到饲料表层,静卧后虫体慢慢伸缩,在蜕最后一次皮过程中完成化蛹。化蛹可在几秒钟之内结束。刚化成的蛹为白**,蛹体稍长,腹节蠕动,逐渐蛹体缩短,变成暗**。 幼虫个体间均有差异,表现在化蛹时间的先后,个体能力的强弱。刚化成蛹与幼虫混在一个木盘中生活蛹容易被幼虫在胸、腹部咬伤,吃掉内脏而成为空壳;有的蛹在化蛹过程中受病毒感染,化蛹后成为死蛹,这需要经常检查,发现这种情况可用0.310-6漂白粉溶液喷雾空间,以消毒灭菌。同时将死蛹及时挑出处理掉。挑蛹时将在2天内化的蛹放在盛有饲料的同一筛盘中,坚持同步繁殖,集中羽化为成虫。

管理的措施

黄粉虫三种形态在黄粉虫的养殖过程中,掌握好养殖技术和管理措施十分重要,它关系到黄粉虫繁殖的速度、虫体质量、经济效益等问题。

(一)禁止非饲养人员进入饲养房。如非进入室内不可的人员,必须在门外用生石灰消毒。

(二)在黄粉虫的生活史中,四变态是重要的环节,掌握好每个环节变态的时间、形体、特征,就能把握养殖的技术。

(三)饲料要新鲜,糠麸不变质,青菜不腐烂。

(四)在幼虫期,每蜕一次皮,更换饲料,及时筛粪,添加新饲料。在成虫期饲料底部有卵粒和虫粪,容易发霉,要及时换盘。

(五)为了加快繁殖生长,对幼虫,羽化后的成虫,在饲料中适当添加葡萄糖粉或维生素粉、鱼粉。每天都要喂鲜菜。

(六)饲养人员每天都要察看各虫期情况,如发现病虫、死虫应及时清除,防止病菌感染。

(七)黄粉虫的养殖要按计划进行。

饲养虫量和养殖数量要衔接,使各龄的幼虫数量都要有完整的记录,才能保证黄粉虫养殖的成功。利用农村废弃的作物秸秆饲养黄粉虫几乎不花什么成本,3-5斤秸秆粉加少量的麦麸、玉米面,再加少量菜叶就可饲养一斤商品虫. 将适龄的雌雄成虫,集中同时配对,并放入同一塑料盆中统一饲养,这样既可提高饲养员的劳动生产率,也有利于强化饲养管理工作,确保各项生产性能的同步发挥。黄粉虫配对后,一般在3~4天开始产卵,由于全群适龄繁殖的成虫在同一时期配对,因而会出现同步产卵的结果。具体时间一般在7~10天,在适宜的温度下7天后应筛一次卵。筛卵时应先将盆中的饲料及其他碎物筛下,防止盆中存有个别的卵粒或幼虫,然后将接卵纸一起放入塑料盆中或搬到孵化箱中。孵化箱与成虫产卵箱规格相同,箱底是木板,孵化箱可孵化2~3个卵箱或用塑料盆中孵化2~3个卵盆的卵,但应分层堆放,层间要用3~4根木条隔开,以透空气,在干燥季节,卵上还要盖上一层菜叶。卵在箱中或盆中10天之内即可全部孵化出幼虫。同步喂养 将孵化出的幼虫放入饲养室内进行人工饲养。饲养室要消毒、清扫,并安装饲养架,架上放塑料盆,盆中添0.4~0.5公斤的混合饲料,一般每个盆中放幼虫0.15~0.2公斤。 幼虫的饲料配方和投饲数量依不同龄期而调整。幼虫的饲料配制比为麦糖85%、玉米面15%。饲料配合得当,对黄粉虫的生长发育有利,还可节省饲料。如仅给一些粗饲料,只能维持生长,使生长受阻,发育缓慢,虫体易退化,个体变小,繁殖率会下降。平时应给一些青菜叶、萝卜片、西瓜皮、嫩树叶等,以补充水分,但应适量。生长到6龄以后应分成两盆饲养,每盆还是0.15~0.2公斤。饲料的配制比为玉米秸粉80%、麦麸20%,也可以每天喂饲料,这样能便于掌握幼虫吃食与生长,一般1公斤虫长到8龄需要2.5公斤饲料,比原来节省1公斤多,每隔3~5天,用筛清除粪便一次,在冬春季注意保温,夏季高温注意通风降温。

野外生活的蛐蛐一般都是以嫩芽、嫩叶及根为食,而被人饲养的蛐蛐除了各种新鲜的蔬菜和果实之外,饲养者还会选择一些食物,按比例搭配制作成丰富的营养大餐。

每天定时、定量的喂养,促使蛐蛐能成长的更健康,更勇猛。

蛐蛐饲养温度在25℃左右为宜。当气温过于干旱时,早、晚适当喷些水,使笼内的地表温度保持在75-80%。阴雨天不影响蛐蛐正常生活,但在喂食板上要加遮盖物,青饲料可少放或不放。

笼中地面积水1小时可造成蛐蛐死亡,应及时排水。每日光照时间12小时,若虫发育期可缩短,自然光照时间不足时,应加灯光补充。

扩展资料:

分布范围

蟋蟀的分布地域极广,几乎全国各地都有,黄河以南各省更多。它喜欢栖息在土壤稍为湿润的山坡、田野、乱石堆和草丛之中。

生活习性

栖息

蟋蟀穴居,常栖息于地表、砖石下、土穴中、草丛间。夜出活动。杂食性,吃各种作物、树苗、菜果等。蟋蟀的某些行为可由特定的外部刺激所诱发。

蟋蟀生性孤僻,一般的情况都是独立生活,绝不允许和别的蟋蟀住一起(雄虫在交配时期也和另一个雌虫居住在一起),因此,它们彼此之间不能容忍,一旦碰到一起,就会咬斗起来。

一只雄性蟋蟀可与多只雌蟋蟀同居。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04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