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我要一些介绍某些生物的资料(任何生物即可)例如:鸟。候。马

猫头鹰: 猫头鹰眼周的羽毛呈辐射状,细羽的排列形成脸盘,面形似猫,因此得名为猫头鹰。周身羽毛大多为褐色,散缀细斑,稠密而松软,飞行时无声。猫头鹰的雌鸟体形一般较雄鸟为大。头大而宽,嘴短,侧扁而强壮,先端钩曲,嘴基被有蜡膜,且多被硬羽所掩盖。它们还有一个转动灵活的脖子,使脸能转向后方。左右耳不对称,左耳道明显比右耳道宽阔,且左耳有发达的耳鼓。大部分还生有一簇耳羽,形成像人一样的耳廓。听觉神经很发达。一个体重只有300克的仓鸮约有9.5万个听觉神经细胞,而体重600克左右的乌鸦却只有2.7万个、生活习性 猫头鹰大多栖息于树上,部分种类栖息于岩石间和草地上。 猫头鹰绝大多数是夜行性动物,昼伏夜出,白天隐匿于树丛岩穴或屋檐中不易见到,但也有部分种类如斑头鸺鹠、纵纹腹小 侏儒猫头鹰和雕等白天亦不安寂寞,常外出活动;一贯夜行的种类,一旦在白天活动,常飞行颠簸不定有如醉酒。 食物以鼠类为主, 也吃昆虫、小鸟、蜥蜴、鱼等动物。它们都有吐“食丸”的习性,其素囔具有消化能力,食物常常整吞下去,并将食物中不能消化的骨骼、羽毛、毛发、几丁质等残物渣滓集成块状,形成小团经过食道和口腔吐出,叫食丸。科学家可以根据对食丸的分析,了解它们的食性。 猫头鹰一旦判断出猎物的方位,便迅速出击。猫头鹰的羽毛非常柔软,翅膀羽毛上有天鹅绒般密生的羽绒,因而猫头鹰飞行时产生的声波频率小于1千赫,而一般哺乳动物的耳朵是感觉不到那么低的频率的。这样无声的出击使猫头鹰的进攻更有“闪电战”的效果。据研究,猫头鹰在扑击猎物时,它的听觉仍起定位作用。它能根据猎物移动时产生的响动,不断调整扑击方向,最后出爪,一举奏效。猫头鹰是色盲,也是唯一能分辨蓝色的鸟类,除了某些过惯了夜生活的鸟类,如猫头鹰等,因为视网膜中没有锥状细胞,无法认色彩以外,许多飞禽都有色彩的感觉。乌鸦在高空飞行需要找到降落的地方,颜色会帮助它们判断距离和形状,它们就能够抓住在空中飞的虫子,在树枝上轻轻降落。鸟类的辨色能力也有利于它们寻找配偶。试想,雄鸟常用艳丽的羽毛吸引异性,如果它们感受不到颜色,那雄鸟还有什么魅力呢?猫头鹰是现存鸟类种在全世界分布最广的鸟类之一。除了北极地区以外、世界各地都可以见到猫头鹰的踪影。我国常见的种类有雕鸮、鸺鶹、长耳鸮和短耳鸮。北极燕鸥: 北极燕鸥这种轻盈的海鸟看上去轻得好像会被一阵狂风吹走似的,然而它们却能进行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距离飞行。 当北半球是夏季的时候,北极燕鸥在北极圈内繁衍后代。它们低低地掠过海浪,从海中捕捉小鱼和甲壳纲这类有硬壳的动物为食。 当冬季来临时,沿岸的水结了冰,燕鸥便出发开始长途迁徙。它们向南飞行,越过赤道,绕地球半周,来到冰天雪地的南极洲,在这儿享受南半球的夏季。直到南半球的冬季来临,它们才再次北飞,回到北极。 这是一次长达38625千米的旅行。但是,这样在两地间来回,燕鸥可以享受两个,或者说是一个漫长的历时约8个月的夏季。 在南极,给人印象最深的动物自然是企鹅。而在北极,令人肃然起敬的却并非北极熊,而是北极燕鸥。企鹅虽然待人亲切,憨态可掬,但看上去却有点傻气;而北极燕鸥虽然小巧玲珑,但却矫健有力,往往能给人以激情。 燕鸥也是一种体态优美的鸟类,其长喙和双脚都是鲜红的颜色,就像是用红玉雕刻出来的。头顶是黑色的,像是戴着一顶呢绒的帽子。身体上面的羽毛是灰白色的,若从上面看下去,和大海的颜色融为一体。而身体下面的羽毛都是黑色的,海里的鱼若从下面望上去,很难发现它们的踪迹。再加上尖尖的翅膀,长长的尾翼,集中体现了大自然的巧妙雕琢和完美构思。 北极燕鸥可以说是鸟中之王。它们在北极繁殖,但却要到南极去越冬,每年在两极之间往返一次,行程数万千米。人类虽然是万物之灵,已经造出了非常现代化的飞机,但要在两极之间往返一次,也决非易事,因此燕鸥那种不怕艰险追求光明的精神和勇气特别值得学习。因为,它们总是在两极的夏天中度日,而两极的夏天太阳总是不落的,所以它们是地球上惟一一种永远生活在光明中的生物。不仅如此,它们还有非常顽强的生命力。1970年,有人捉到了一只腿上套环的燕鸥,结果发现,那个环是1936年套上去的。也就是说,这只北极燕鸥至少已经活了34年。由此算来,它在一生当中至少要飞行150多万千米。人们对北极燕鸥进行跟踪研究发现,它们可以活33年以上,20年的寿命很可能是相当普遍的。 在所有的徒徒动物中,北极燕鸥长途跋涉的本领是罕见的。夏季,它们在加拿大的北极圈至美国马萨诸塞州地区活动,到了冬季,它们将飞到另外一个极地——南极去越冬。燕鸥的尾巴呈叉形,它的翅膀又窄又长。这对翅膀,在空中飞翔时具有比其它飞鸟大得多的浮力。 每年3月,在南极做客数月之久的北极燕鸥聚成小群,准备北上,进行不可思议的、超长距离的旅行,途中要飞行1.8万公里左右,返回它们在北极的繁育场所。远征之前,它们要彻底脱去旧羽,换上崭新的羽毛。 它们将从南极半岛出发,飞往南部非洲,越过高山,再调头向北穿过整个热带区域,沿着西非海岸飞往欧洲大陆,最后飞到北极安家落户。从南极的夏末出发,飞到北极恰好夏天的开始。 北极燕鸥享受日照的时间之长,没有其它动物可以与之相比。在完成了地球上所有动物之中最长距离的迁徙之后,它们于5月初在北极安营扎寨,开始一个新的繁育周期。 游水最快的鸟:巴布亚企鹅: 体长约76厘米,橘红色的喙和蹼,眼旁有白色羽毛。以石子或草筑巢,视地区而不同。白眉企鹅的求偶行为和配偶辨认行为异常复杂,雌企鹅每次产2个蛋,约36天孵化,每次抚育两只小企鹅。在孵化期,雄鸟和雌鸟通常每1-2天会轮换一次孵卵或育雏任务,因此在繁殖期的大部分时间内,它们都不必进行长时间的禁食。另外,在繁殖期,白眉企鹅只在群居地方圆10-20公里的范围内活动。 白眉企鹅通常在近海较浅处觅食,主要食物为鱼和南极磷虾,特别是后者,是白眉企鹅的首选猎物。白眉企鹅有时也深潜至海中100公尺处,但潜水时间通常仅持续0.5-1.5分钟,很少有超过2分钟,而且有85%潜水不足20米。现大约有63万只。 132 回答者: xzagain - 一级

我要一些介绍某些生物的资料(任何生物即可)例如:鸟。候。马

小动物中有很多都非常勤劳,它们在自己的领域中不懈努力,为生存和繁衍后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下面我就来介绍几种小动物中非常勤劳的几种:1. 蜜蜂

蜜蜂是非常勤劳的昆虫,每只蜜蜂一天要在花丛中采花制蜜,最高可以飞行5英里以上。不仅采集蜜,蜜蜂还要采集花蜜中的花粉,在花粉中添加腺体中分泌的乳液,制作成为蜂蜜和蜂浆,它们还要分泌蜂蜡和衣酚酸等物质修建蜂巢,为整个蜂群提供服务。每只蜜蜂平均寿命也并不长,不到两个月,但在这段时间每只蜜蜂都会不断努力,忙碌工作,为整个蜂群的生存繁衍发挥力量。

2. 蚂蚁

蚂蚁也是勤奋的小动物之一。蚂蚁在寻找食物方面尤其勤劳,它们通常在一起工作,以确保整个蚁群都有足够的食物。蚂蚁寻找食物的方法是找到一找的食物,在到达后,它们会释放一种气味,称为信息素,然后更多的蚂蚁会回来并遵循这个气味,直到食物被搬走。另外,蚂蚁也会修建巢穴,以确保整个蚁群的居住环境稳定和安全。尽管蚂蚁个体很小,但是它们通常在一起工作,表现出超群的能力。

3. 锹形虫

锹形虫以灰土地和其他沙土为家,是土壤中的一股重要力量,有助于增强土壤稳定性。他们采取了许多策略来帮助它们的工作,如挖掘沙丘、清除周围的物质以及修建通向巢穴的道路和与伙伴的扁平隧道。通常,锹形虫会将土壤球在头部的角上卷起,带到巢穴中,一次会将几百个土球卷回去,并且会在外面保持警感。它们在岩石和土壤的条件下进行桩式挖掘,交替放置前足,让他们的头向下抵住,在用身子向上掘,以形成一个堆,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土生物的栖树。

4. 蚊子

尽管这种昆虫让人非常厌烦,但蚊子也是非常勤劳的。雄性蚊子和雌性蚊子从孵化开始就会进行不断的工作。 卵孵化夏语后蚊子干活,食草准备求偶。由于血是雌性蚊子的胚胎和卵最终孵化成的蚊子,因此雌性蚊子会在工作计划中添加以吸血的时间,确保雌性蚊子在孵化卵,并为新一代蚊子的其他阶段提供足够的蛋白质和能量来源。尽管蚊子让人很不喜欢,但它们始终在为自己生存繁衍而努力。

5.蚕

蚕是一种非常勤劳的昆虫,蚕用桑叶作为饲料,生活在桑树果实或枝条上,其勤劳之处主要表现在其生产丝绸的过程中。在蚕的生命周期中,它们不停地吃桑叶,不停地吐丝,不停地缫丝,最终生产出丝绸。蚕的生命周期中有多个分期,每段时间它都要完成相应的任务,例如吃桑叶、蜕皮、吐丝等等。蚕也是人类的重要资源。他们生产的丝绸是世界各地的一种珍稀纺织原料。为了让蚕生产更加高效,养蚕结构也是非常严谨的。

6. 松鼠

松鼠是一种勤劳、机智的小动物。它们通常在秋季收集松果、坚果等食物,存储在地洞或树洞中,以备冬季食用。此外,松鼠还会在季节交替时更新它们的储藏,确保储备充足。在收集食物的过程中,松鼠需要爬树、跳跃,速度极快,展现了它们的机智和灵活性。此外,松鼠还会在巢穴中储存食物、抚育幼崽,照顾家庭。

个人看法和观点:小动物和人类一样,都是在自己的生存环境中,通过适应和进化来不断发展的。在这个过程中,小动物展现出了各种令人惊叹的特质和优点,比如勤劳、纪律性、求生欲、智慧、聪明等等。这些品质和优点,值得我们人类去学习和借鉴,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和丰富多彩。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小动物与人类之间有着很深的联系和关联,我们应该尊重自然和保护生态环境,让小动物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条件。

总结:这些小动物个体很小,但通过努力工作为整个物种和群体提供了各种贡献。大自然是一个复杂的生物体系,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小动物的努力确保了整个世界运作的平衡。敬礼这些勤奋的小家伙们。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09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