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药剂学笔记:浓缩与干燥-干燥

★一、干燥的基本原理与影响因素

药剂学笔记:浓缩与干燥-干燥

常考题型为a、c、x型题。

(一)干燥的基本原理

1.湿物料中水分的性质 湿物料中所含水分性质的不同影响干燥效果。

(1)总水分=平衡水分+自由水分

(2)结合水与非结合水

(3)平衡水分与自由水分 自由水分=全部非结合水+平衡水分

2.干燥速率 干燥速度取决于内部扩散和表面气化速度。来源:

干燥过程分成两阶段,恒速阶段(平行于横轴直线)和降速阶段(斜向下线)。在恒速阶段,,干燥速率与物料湿含量无关。而在降速阶段,干燥速率近似地与物料湿含量成正比。物料湿含量大于c0时,干燥过程属于恒速阶段,当物料湿含量小于c0时,干燥过程属于降速阶段。

(二)影响干燥的因素 恒速阶段与干燥介质条件和物料表面水分气化速率有关。降速阶段主要与内部扩散(物料特性)有关。

二、干燥的方法与设备

常考题型为c、x型题。

(一)常压干燥

1.烘干干燥干

燥时间长,易引起成分的破坏,干燥品较难粉碎。为加快干燥,可加强翻动,及时粉碎板结硬块(颗粒剂可在成品八成干时,先整粒再干燥),并应及时排出湿空气。

2.鼓式干燥 干燥品呈薄片状,易于粉碎,适用于中药浸膏的干燥和膜剂的制备。来源:

来源:

2.喷雾干燥 此法是流化技术用于液态物料干燥的一种较好方法。

主要结构:空气加热器、锥形塔身(上部有料液高速离心喷盘,并有热风进口)、旋风分离器、干粉收集器、鼓风机等。来源:

特点:在数秒钟内完成水分的蒸发,获得粉状或颗粒状干燥制品;药液未经长时间浓缩又是瞬间干燥,特别适用于热敏性物料;产品质量好,为疏松的细颗粒或细粉,溶解性能好,且保持原来的色香味;操作流程管道化,符合gmp要求,是目前中药制药中最佳的干燥技术之一。

★★(四)冷冻干燥 又称升华干燥。

特点:物料在高真空和低温条件下干燥,尤适用于热敏性物品的干燥;成品多孔疏松,易于溶解;含水量低,有利于药品长期贮存,但设备投资大,生产成本高。来源:

(五)红外干燥

特点:干燥速率快,热效率较高,成品质量好,但电耗过大。其中隧道式红外干燥机,主要用于口服液及注射剂安瓿的干燥。适于热敏性物料干燥,尤适用于中药固体粉末、湿颗粒及水丸等物料的干燥。来源:

(六)微波干燥

特点:干燥时间短,对药物成分破坏少,且兼有杀虫及灭菌作用。

红外线烘干原理是什么?

耗能程度不同,两者的干燥方法都是一样的,加温。

用热风循环干燥设备,绝大多数都是直接电加热来给空气加温,此时的耗能比较严重;而用空气能热泵带动换热末端来给空气加温就能节省很多的能耗,运行费用大幅度降低。

只是用空气能热泵干燥设备的初投资要大一些。

红外线的波长为0.75μm-1000μm,介于电磁波和可见光之间,以辐射的形式向外传播。工业上,把0.75μm~1.5μm波长的红外线称为近红外线,把1.5μm-1000μm波长的红外线称为远红外线。远红外线同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等都属于电磁波,它们的传播速度一样,每秒钟可达30万公里。红外线的主要作用是热作用。x0d 大多数有机物和水等的吸收光谱,在2.5μm~25μm范围内。当辐射源的波长与被加热物的吸收波长一致时,该物质就易于吸收红外线。远红外线的波长正好在这个范围内。当热源温度在200℃~727℃范围时,有80%以上的总辐射能集中在2.5μm~15μm区间.超过15μm,能量还有15% (200t)至4%(600℃),而250℃以上的辐射能则更少了。由此可见,远红外线的大部分能量易被物质吸收。x0d 物质的分子在吸收红外能后,可使光子的能量完全转变成分子的振动即转动能量;也可使分子的转动能量发生改变。并且,振动光谱有一种加宽振动、转动的作用,能扩大以平衡位置为中心的振幅,加剧其内部的振动。由于电子的运动和分子的振动是处在极高的速度下,这种运动不断地使晶格、键团的振动在其相互间产生碰撞。这种运动状况的变化,犹如两种快速运转的物体加快了摩擦而发热升温,所以,其升温速度快。同时,红外辐射加热物品时,是按照红外辐射能穿透的部位,其温度往往比表面来得高。如对红外线辐射后的玉米粒,测量其内部温度比表面温度要高5℃-10℃。因此,在脱水干燥中受红外辐射加热的物品,均处于内高外低的温度梯度和湿度梯度同时作用,不断地将内部的水分转移出来,并扩散蒸发,达到快速干燥的目的。x0d 工业上,远红外加热与热风加热干燥相比有许多的优点:烘烤时间可大大缩短;电力消耗可减少到1/2~1/3;还可大大节省空间。而且使用方便,造价低,便于温控,设备简单,投资小,便于生产。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11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