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面食卤的做法是什么?
山西面食是用小麦粉、高粱面、豆面、荞面、莜面等做成面食,如刀削面、拉面、抻面、拨鱼、刀拨面、剔尖、圪培面、玉米面窝窝、不烂子、莜面可姥姥、高粱面鱼鱼、猫耳朵、撅片、捻鱼、锅贴水煎包、焖面等等。有据可查的面食在山西就有280种之多。
刀削面对和面的技术要求较严,水、面的比例,要求准确,一般是一斤面三两水,打成面穗,再揉成面团,然后用湿布蒙住,饧半小时后再揉,直到揉匀、揉软、揉光。如果揉面功夫不到,削时容易粘刀、断条。一般家庭做刀削面,为了使面和的劲道,在水里加点盐,形成淡盐水和面。
和好面后,就看刀功了。“刀不离面,面不离刀,胳膊直硬手端平,手眼一条线,一棱赶一棱,平刀时扁条,弯刀是三棱。”道出了要诀。刀,一般不使用菜刀,要从特制的弧形削刀。操作时左手托住揉好的面团,右手持刀,手腕要灵,出力要平,用力要匀,对着汤锅,一刀赶一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刀入叶飞,一道弧形白线落入滚锅,锅面翻鱼,在饱腹前就能欣赏一道风味。
高明的厨师,每分钟能削二百刀左右,每个面叶的长度,恰好都是六寸,做好的刀削面,软而不粘,外滑内筋,口齿留香。
刀削面卤汁料:
刀削面的调料(俗称“浇头”或“调和”),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番茄酱、肉炸酱、羊肉汤、猪肉卤、三鲜卤、素卤、金针木耳鸡蛋卤等,并配上应时鲜菜,如黄瓜丝、韭菜花、绿豆芽、煮黄豆、青蒜末、辣椒面等,再滴上点老陈醋,十分可口。
一般地说,刀削面是面条的一种,适合用各种浇头做卤,但是根据人们的习惯,刀削面一般用汤汁比较多的卤较为合适,汤卤以咸鲜口为主,汤汁多于卤料。
猪肉卤
材料:
熟五花肉片200克、鸡蛋500克、黄花菜20克、木耳10克、鲜腐皮200克、冬笋100克、虾米50克、姜末15克、猪油20克、花椒2克、芽菜100克、酱油20克、味精、香油、胡椒面、干黄酱、水淀粉各适量,葱段50克、蒜3瓣。
做法:
1、黄花菜、木耳泡发在洗干净、加工成小块、段待用;芽菜摘洗干净,熟煮肉加工成薄片;虾米用沸水泡开备用。
2、锅上火加入骨头汤烧开撇去浮末加入上述原料及辅助原料调好味,用水淀粉勾芡将鸡蛋打碎撒到汤里面,点入香油即成卤汁。
羊肉卤
材料:羊肉500克、面盐50克、老抽15克、面酱100克、料酒15克、酱油50克、味精10克、大葱25克、姜末25克、花椒5克、大茴香10克、小茴香2克,桂皮5克、良姜5克、白芷6克、毕波1克、丁香1克、肉寇2克、砂仁2克、干草1克。
做法:
1、羊肉放盆内用温水洗净,用刀切核桃块,冲净血水控干待用。
2、炒锅加入切碎的适量羊油用中火炼出羊油,油烧至7-8层热把葱花、姜末与以上大料放入油锅内进行煸炒,待炒出香味后,在放入面酱,待面酱炒香发粘后,在加控干的羊肉进行煸炒,再加面盐、酱油、老抽、料酒、味精与羊肉一起拌匀,待羊肉发红入味后在加入适量的开汤,用大火炖制30分钟后,转为中火,待肉脆汁浓后在转为小火盖上盖焖至半小时,30分钟后见肉烂汁红、味浓后关火,将肉带汁一起倒入盆内,待用时在加汤与肉伴匀,撒大葱末即可食用。
三鲜卤
材料:
水发海参100克、水发鱿鱼100克、熟鸡肉100克、鸡蛋500克、猪油50克、葱结50克、精盐适量、花椒2克、蒜瓣5瓣、味精5克、料酒25克、酱油50克、姜末5克。
做法:
1、将海参、鱿鱼改刀成小片状,沸水焯过待用,熟鸡肉改刀成小片,葱切段。
2、猪油上火烧热,投入花椒、葱段炸出香味成葱油,去掉葱和花椒待用;将鱿鱼片、海参片、鸡肉片投入锅中略炒,加调味原料调拌均匀取出备用。
3、锅上火放入骨头汤2500克烧开,将海参等物料放入调好口味,用水淀粉勾芡,鸡蛋打散,放入汤中即成三鲜汤卤。
素卤番茄雪菜
材料:
番茄2只、雪菜500克、猪油50克、葱结50克、精盐适量。
做法:
1、将番茄切小块,雪菜切末待用。
2、锅上放2500克水,将番茄和雪菜放入其中,并加猪油,烧汤;在锅中放入调味料调好口味,即成番茄雪菜卤。
1.刀削面。揉制成团的面坯,一手托起,另一手拿着特制的削面刀,迅速掠过面团表面,柳叶状的面条随即飞出,直接落入锅中。
2.刀拨面。刀拨面就是用一种专门的双柄大刀,将擀薄的面皮切成条状,每刀下去总有一个向前拨出的动作,因此得名。
3.拉面。山西人在家自己做,多数是单根拉面。
4.剪刀面。相传还是李世民用来待客的美食。用剪刀将面坯剪成一条一条的两端细中间粗的面条,因为形状像鱼,故而也叫剪鱼子。
5.剔尖。削刀被筷子取而代之,面团也和得更加软。
6.擦圪蚪儿和抿圪蚪儿同属擦面类,两者都是把面放在一种带网眼的特制架子,下面是锅,或擦或抿,面直接落入烧开的水中。
7.应县滴溜。滴溜以玉茭面(玉米面)为主料,加水在锅中熬煮,不停搅拌,直至粘稠,此时舀出面糊,将之漏过笊篱入冷水中,凝结成小块,之后再捞出调味即可。
8.猫耳朵。一块面,搓条,揪粒,手一挤、一捻,就是一个小小的面窝,状如猫耳。
9.花馍。当地逢年过节总少不了一个花团锦簇的大馍。
10.饺子、包子、烧麦。
11.焖面。
12.榆次桃花面。桃花面最早叫做逃荒面,现在看起来十分丰富的配菜,来自于以前逃荒时讨饭的来者不拒,百家饭加点面条一煮就是救命的一餐。
13.拖叶儿,菜叶蘸上面糊,下锅煮熟,再蘸料碟吃。
14.闻喜煮饼。看起来就像麻团,但是酥沙甜润,与麻团完全不挨边。名叫煮饼,实则是油炸而成,所以油脂香气丰富,十分解馋,因此清末就已行销京津等地。
15.太谷饼,一种烘烤的糖油饼。
16.麻花。酥软的神池麻花,酥脆的稷山麻花,都值得一试。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17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