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有什么美食呢?
巴中,四川省地级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处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中国秦岭-淮河南北分界线南,东邻达州,南接南充,西抵广元,北接陕西汉中,属典型的盆周山区,地势北高南低,由北向南倾斜;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全市总面积12292平方公里,下辖2区、3县;2017年常住人口331.67万人。
巴中拥有红军烈士陵园、红军石刻标语群等革命遗迹,被称为“中国革命的露天博物馆”,拥有1个世界地质公园,2个景区正在创建国家AAAAA级景区,共有19个国家AAAA级景区。巴中是全国第二大苏区,红色遗址遗迹数量众多,全市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82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66点,省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20处,市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11处,县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110处,主要分布于巴州区和通江县境内。2018年,巴中市入围2018-2020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2018年全国社会治理创新示范市。
来到四川,不用多说那就是吃吃吃?四川美食绝对是名不虚传,那么红色老区巴中有什么美食呢?
来到巴中,绝不能错过的美食就是恩阳十大碗,这是四川省川北地区的传统宴席菜肴,有刀口丸子、龙眼肉、坨子肉,大酥肉等。
正好遇见“美食东郡”乡村厨王争霸赛,看完这些美食,无论是摆盘还是其他,都让人感叹,这那像是乡村厨王争霸赛,完全是场乡村的美食宴。
元顶花海的美食盛宴,最难忘的桑葚酒和玫瑰酒,让人回味无穷。
巴山民宿之张家大院,最主要的其所选食材皆来自园区的有机种植基地,比如鸡都是山上散养的土鸡,清菜是田里无污染绿色蔬菜,大米是自己种植出来的。
枣林鱼,是一种生长于巴中枣林镇巴河的鱼类。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其枣林鱼的做法枣林鱼有几十种做法,选择了3种不同种类做法的。
宣威杀猪饭,乡村的美食盛宴
湖北名菜太多,我在这里只介绍几种个人比较喜欢的。
清蒸武昌鱼
因产于武昌梁子湖而得名。头小体高,面扁背厚,呈菱形,脂肪丰叟,肉味鲜美,汤汁清香,营养丰富,堪称淡水鱼中的珍味佳肴。1957年毛泽东主席《水调歌头.游泳》发表,诗词中“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引起人们对武昌鱼的兴趣。随着时代的发展,烹饪武昌鱼的制作技术不断改进和提高,从传统的蒸、煮、炙三种,发展到清蒸、油焖、网衣、滑溜等多种方法,其中尤以武昌大中华酒楼的清蒸武昌鱼别具一格,常作为该店筵席大菜,其特点是:口感滑嫩,清香鲜美,驰名中外。
沔阳三蒸
沔阳三蒸是以水产类、禽畜类、蔬菜类为主要原料,以粉蒸为主要技法,多种蒸菜技法(清蒸、扣蒸)并用制成的系列菜肴,因其起源于沔阳而得名。沔阳三蒸取材广泛,操作简单,适合大众制作;融稀、滚、烂、淡于一体,集色、香、味、养于一身。粉香扑鼻,肉类肥而不腻,鱼类嫩而不腥,蔬菜淡而不寡;原汁原味、不损营养,符合现代 养生 理念。
黄陂三合
黄陂县的传统佳肴,已有数百年的 历史 ,它以一菜多样,风味名异而广泛流传。所谓“三合”是以鱼丸、肉丸、肉糕三菜合一而得名。三种合烧,一菜多样鱼有肉味,内渗鱼香,别具风格。
红菜苔炒腊肉
红菜苔色紫红,茎肥壮,质脆嫩,每年春节前后上市,以武昌洪山出产的质量最佳。旧时传为贡品。红菜苔单独素炒,口感鲜香脆嫩,辅以腊肉片,姜米,用芝麻油爆炒,其味更佳,与武昌鱼同为湖北两大名菜。
皮条鳝鱼
荆州、沙市一带的皮条鳝鱼已有二百余年的 历史 ,脍炙人口。选用二百克左右的活鳝鱼,洗净去骨,切成二寸长、四分宽的鳝鱼条,装碗后,撒上少许食盐揉搓几下,用水豆粉调匀挂糊,经过三次不同火候氽炸,投入酱油、白糖、姜末、大蒜、葱花等,用稀湿淀粉勾芡即成。其特点是:色泽金黄透明,外酥内嫩,酸甜爽口,味道醇厚。
粉蒸鮰鱼
先将鮰鱼杀洗干净后,切成长段,再切成块,切好后加葱姜用刀拍碎,料酒、盐、酱油、鸡精、胡椒粉拌和腌渍二小时,拣去葱姜,再加入炒米粉拌和;然后取大碗一只,将拌有炒米粉的鱼块,整齐的排入碗里,排成三排,先排碗底中间一排,后排二边,排好后淋入麻油,再加葱结姜片上笼用旺火蒸三刻钟左右,蒸到米粉涨发成熟,即可取出拣去葱结姜片,复扣在盘里。
红烧野鸭
洪湖野鸭素以个大、肉肥、味鲜著称。红烧野鸭以青头对鸭作原料为佳。将整理后的全鸭切成四十小块,入锅炸干血水,脱生后取出入另锅,投入姜、蒜、酱油、精盐等,用清水焖烧鸭肉至八成熟,放白糖烧至能拉丝时,出锅盛盘,撒上葱花、胡椒粉即成。此菜色泽黄亮,烹调精细,讲究火功,肉质肥嫩香酥,鲜甜爽口。
煎虾饼
湖北传统名菜。湖北素称“千湖之省”,盛产湖虾,颜色青中带白,壳薄而肉质丰腴饱满,鲜嫩细腻,烹制菜肴则味道香醇,鲜美可口。虾饼煎制是用去壳的虾肉剁成茸泥,加配料打匀,煎成圆形小饼。肉色雪白,外衣金黄,味道异常鲜美。
千张肉
以猪五花肉为主料,刀工精细,每斤肉切片80张以上,1-5寸长的肉片。肉片薄如千张皮,故名千张肉,是荆州江陵的名菜。佐料有金酱、红方、豆豉、花椒、葱段、姜片等,经过煮、炸、预蒸,待吃时再回笼蒸透。千张肉质地柔润,香醇浓郁,鲜美可口,是蒸肉中独具一格的美味佳肴。
黄焖九宫石鸡
通山县九宫山是湖北旅览避暑胜地之一。在长满绿苔的岩石间,生长着一种石鸡(青蛙),每只重250克左右,肉质细嫩肥美。黄焖九宫石鸡选用肥嫩腿肉,配以葱、姜、高汤等调料,用小火焖至酥烂。加味精、胡椒粉、糖、淀粉勾芡,起锅装盘即成。系佐酒佳肴。
万寿羹
又名龟鹤延年汤,是以龟肉和鸡肉合烹的汤菜,营养价值极高。菜名吉祥,喜庆寿筵均宜。选用荆门出产的断板龟与母鸡经过加工处理,剁成3厘米见方块,用猪油爆炒后,倒入沙锅或瓦罐,在旺火上煨至汤汁乳白,肉质八成熟时,端锅离火,待凉后置于中火上煨至酥烂,调好味品即成。此菜特点为汤面黄亮,汤汁乳白,汤味甘鲜,食后口留余香。
东坡肉
湖北传统名菜。相传北宋文学家苏轼(号东坡)谪居黄州时所创,其特点是汤肉交融,肉质酥烂如豆腐,吃起来肥而不腻,别有风味。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大诗人,遂取名为“东坡肉”,并加上冬笋和菠菜两种佐料,寓意“东坡”。
看着都非常想吃呀,大家都喜欢吃哪些湖北名菜呢?
一、湖北菜的前世今生
餐饮属于地域文化的范畴,受到气候、物产、人文、习俗的影响。
“鳙鱼吃头,青鱼吃尾,鳊鱼吃边,喜头吃籽,鲤鱼吃皮,鳜鱼吃花。”
湖北是千湖之省,水产资源非常丰富,鱼虾蟹莲藕等。
以往湖北菜以味大、量大、油大而著称。
现在的鄂菜 原汁、味浓、纯正、咸鲜、微辣,其烹饪技法充分发扬蒸、煨、烧、炒 。
动物原料与水产原料:黄陂三鲜、霸王别姬。
动物原料与粮食豆制品:珍珠圆子、三鲜豆皮。
(居中者为鄂菜大师卢永良)
在2012年世界厨王争霸赛(江阴华西)夺得国内团体赛冠军。
楚韵,6道凉菜、3道热菜、1道汤西陵桔颂、1道点心千年地参
体现了选料普通、制作精细、水产为本、鱼菜为主、刀工丰富、技法多样的现代特点。
武汉地区的名菜,除武昌鱼、红菜苔、排骨藕汤之外,还有湖北鱼汆、侏儒三蒸、蔡甸三元、牛肉、柏泉农家菜、金口烧腊。
小吃除热干面、豆皮、糊酒、面窝外,还有重油烧梅、什锦豆腐佬、糊米粉、谈炎记水饺、蒸豉、臭干子藕元、四季美汤包、味必居的包子(一品香、德华)、糯米鸡、糍粑、酥饺等。
二、非说不可的“过早”
热干面
面条是用碱味十足的水切面,先要把面烫个半熟,摊晾时淋上香油拌匀、阴凉。下面时用竹笊篱,装上一把面,入沸水翻滚三下,装入碗中,淋上酱油、麻油、芝麻酱、红萝卜丁、大头菜丁、味精、卤水、葱花即可。
豆 皮
豆皮的豆用的是脱壳绿豆,豆皮的皮必须是精制米浆,鸡蛋必须是土鸡蛋,米必须是湘产糯米,豆皮的三鲜须是鲜肉、鲜菇和鲜笋,形方而薄,色是金黄,味是香鲜。
糊米酒
锅中沸水,锅边贴吊浆糯米条,或是直接将吊浆糯米条掐段抛入沸水中,煮开,关水,下米酒酿、桂花糖,再开后保温。香糯甜烫。
面 窝
传统的面窝只有过早时段才有,用黄豆米浆,入形勺,撒上黑芝麻,入六成热油锅,成形后, 出续炸、翻面,边泡中脆。
更有极品加入小红虾仁,半烂存形,混入浆中,极是鲜香。
三、不能不说武昌鱼
武昌鱼肉质肥嫩、鲜美,富含脂肪,宜清蒸、红烧、油焖等,但尤以清蒸为最,故“清蒸武昌鱼”被誉为“楚天第一菜”。
清蒸武昌鱼
将800克(1斤半左右)的武昌鱼剖洗干净,鱼身剞成兰草或柳叶花刀,沸水略烫去腥。
盐、料酒、葱、姜等腌5分钟,鱼身用姜片、香菇片、冬笋片及猪肉丁等摆好,上笼蒸15分钟,淋少许香油及胡椒粉,随姜丝、香醋、味碟上桌。
武昌鱼是梁子湖中鳊鱼的一个品种——团头鲂。樊口是梁子湖通向长江的出口,所以,这里大面积的鳊鱼最负盛名。
团头鲂的主要特点:吻端钝圆,口略宽,上下曲颌曲度小;头一般略短;尾柄最低的高度总是大于长度;膘的中室是最膨大的部分;13根半刺;体腔全为灰黑色。
武昌鱼的文化 历史 背景
东吴最后一个皇帝孙皓要再次迁都武昌,但吴国贵族不愿远离他乡。左丞相陆凯引用民谣,“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这从另一侧面说明了在1700多年三国时期,武昌鱼其珍馐美味已被人赞赏。
《水调歌头·游泳》最为著名的是50年代毛主席的著名诗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更使武昌鱼名扬天下。
四、湖北常用的烹饪技法
蒸
蒸菜稀滚烂清,粉蒸鳝鱼,牛肉茼蒿。最早听说的沔阳三蒸、侏儒三蒸,到现在的武汉无菜不蒸,不论现在的干蒸、清蒸或粉蒸,蒸菜只是散发着一股清蒸、清新之气,在蒸的过程中,无法直观看见烹制过程的分秒状态,所以会考验厨师的火候功底,一般都会在所谓上火气之后,将菜上笼屉。最有代表性的蒸菜有清蒸武昌鱼、沔阳三蒸。
煨
广州人爱煲汤,湖北人爱煨汤,不同于粤式的清汤见底,湖北煨汤的特点是味浓香醇、猛火烧开、文火细煨,汤色为奶,油而不腻,土鸡汤、老鸭汤、莲藕排骨汤、海带蹄花汤、萝卜瓦勾汤等。
烧
红烧鱼块,东坡肉、红烧野鸭,烧菜色泽浓郁,香味满益,汁多汤浓,味道渗透进食材,从视觉、嗅觉到味觉全方面满足人的垂涎欲滴的食欲,体现了喜食味浓的个性。
炒
旺火快炒,是最基本的常用烹饪技法,符合湖北人火爆又爽快的脾气,多种食材合炒,既保留了本真原味,又融合多重口味和营养,像洪山菜薹炒腊肉、千张肉丝、豆角茄子……
五、一菜一汤一零食
洪山菜薹
是红菜苔,每年冬末春初,正式遐迩闻名的洪山菜薹采摘上市季节,特别是春节期间,洪山菜薹更是成为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风味菜肴。
红菜苔广泛生长在我国长江流域一带,特别盛产于江汉平原。种植此菜需要肥沃的土壤,较低的气温,红菜苔其紫干亭亭,黄花灿灿,茎肥叶嫩,素炒登盘,清腴可口,其脆味醇,最为上乘。
宝通寺菜苔
这一带菜薹味道尤其出色。行家称其为,“国内绝无仅有的 美食 名蔬。”范围如何界定,以宝通寺钟声所到之处为范围,此地出产的菜薹是正宗!
出城三十里则变色,别种也。
洪山菜薹
历史 悠久,作为一种名贵佳蔬,千百年来甚为人们所喜爱。被皇家封为“金殿玉菜”,列为贡品,是历代向皇帝进贡的湖北特产。清朝慈禧太后嗜爱此品,常派人到武昌来索取。历代达官权贵文人雅士常慕名而奔武昌,以能吃到洪山菜薹为幸。苏东坡一老饕为吃洪山菜薹三次来武昌,最后一次特意滞留。最后大饱口福,才惬意而去。后来的黎元洪、张群都留下了笑柄。
洪山菜薹入馔,自古食法颇多,而红菜苔炒腊肉就是古今闻名、别具一格的传统节令佳肴,是人们十分喜爱的中国名菜。
藕煨排骨汤
先说什么是煨?煨是将经过煸炒或氽水的原料放入陶制器皿,加葱姜酒等调味品和汤汁,用旺火烧开,小火长时间煮的烹调方法。特点,汤汁浓白、口味醇厚。
此汤算不上湖北大菜,却在江城家喻户晓,人人喜爱。
但凡入冬时节,家家户户无不用莲藕煨排骨汤。排骨横直均可,新鲜就行,讲究的是藕。
湖北,千湖之省,藕产自湖中,有名言“出淤泥而不染”。
在这里就出一对联的上联,“荷叶莲花藕”,求对。
藕分红莲藕、白莲藕。
煨汤用的莲藕,俗称野藕,九孔藕为正宗月湖藕。
汉阳月湖藕最佳,又有莲花湖藕和后起之秀青菱莲藕,此种莲藕分早中晚三熟。
早熟,名 六月爆嘉鱼,质嫩味甜,适于清炒、糖渍,7月上市。
中熟,名 湖南泡子,猪尾巴,内脆嫩味甜,可生食。8月末上市。
晚熟,名 洲藕,毛节,品质较老,含淀粉多、易烂,9月上旬至次年2月。
这样的藕煨出的肉汤颜色纯正,味道甜美,粉烂爽口,营养丰富,老人小孩尤其喜爱。
藕煨排骨
猪排骨洗净,切成几段,用油在铁锅中稍加煸炒,加盐、料酒、生姜等,放入砂锅中,加入足量水,用旺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煨。
约1小时后,再放入藕块(大棱角块),再用旺火煮沸,改文火煨,煨烂即可食用,可加入葱花姜末味精胡椒粉,味道就更加鲜美。避铁以免汤变色。
卤鸭脖
鸭脖子是卤制品,风行全国,名扬海外,已是湖北人送礼佳品,也是外地游客必备特产。
精武鸭脖诞生于汉口精武路,同类多个品牌,被认为口味比较正宗的是“精武第一家”。
另一个名气也很大的是周黑鸭,色泽稍深,口味偏甜。
说到我国的湖北这个地方,真的是一个特别宜居的好地方,有山有水而且还有吃不完的 美食 ,像湖北菜在全国也是相当有名气的,像湖北人爱吃的珍珠丸子就是湖北的一道特色菜,用咸蛋黄、糯米和猪肉末蒸成的,再配上料酒等各种调料,做出来的丸子相当的好吃。
还有就是湖北位于我国的江淮流域,又怎么可能少的了好吃的鱼类 美食 和河鲜之类的呢,像当地的香煎糍粑鱼、清蒸武昌鱼、粉蒸鱼、油焖大虾、红烧鱼唇、剁椒鱼头、自制湖北腊鱼、鱼糕肥牛暖锅、菊花财鱼、鱼籽烧豆腐等都是好吃的鱼。
当然湖北好吃的其他菜式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的,像黄坡三鲜之肉糕、松滋鸡、莲藕排骨汤、元宝肉、土豆蒸鸡翅、孔明菜炒青椒蛋丝、双椒爆鸭肠、豌豆花生粉蒸肉、瓦罐鸡汤、自制咂广椒、猪肚阴米粥、清蒸鱼糕、襄阳缠蹄等等。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国内每一个地方的饮食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一面,在这里,我要为大家介绍的是“ 湖北菜的特色 ”,相信很多人吃过湖北菜,但要是能那么详细的说出其特色,那估计说出的人不多,那下面就跟着我来看一下吧。
一、湖北菜的特色
1、选料普通,制作精细
主料以鱼、肉、时蔬为主,配以大米作辅料,形成鱼中有肉,肉中有鱼,肉蔬结合。如沔阳三蒸、荆沙鱼糕、江陵千张肉、黄陂三合这几款湖北风味的代表菜,选料无非鱼肉之类,但由于构思独特新奇,做工精细考究,使菜肴软嫩异常、汤鲜味醇、浑香四溢。
2、水产为本,鱼菜为主
湖北自古被誉为千湖之省、鱼米之乡,盛产各种淡水鱼类及水产品,许多是湖北所独有的。像生长在长江的鮰鱼,生长在长江支流清江的清鱼,肉多刺少,肉质鲜嫩,皆为水产中的上品。红烧、清蒸、粉蒸、涮食均很适宜,悠久 历史 的武昌鱼,更是闻名中外。
3、巧做各类“圆子”
或许是地处中原,居东西南北之中,放眼四周,圆眼视事的缘故,湖北本地人极喜欢吃“圆子”。不论民间百姓或专业厨师都掌握了许多制作“圆子”的方法。肉圆、鱼圆、虾圆……光“圆子”菜肴就林林总总多达几十种,可谓一圆一格,百圆百味。
二、几种代表菜式
1、酸辣藕带
2、麻辣虾球
夏季菜式,从5月就可以吃到,以7、8月为最佳,此时的虾肉极其饱满,入口弹牙,加上些许多辣味,一个人可以不知不觉吃掉一盘。
3、蒸武昌鱼
选用鄂城县梁子湖产的鳊鱼(即团头鲂),配以多种调味料经蒸制而成,鱼肉肥美细腻,汤汁鲜浓清香。毛主席在武汉曾多次品尝此菜,并写下了“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著名诗句,更使“清蒸武昌鱼”扬名中外,成为武汉地区主要名菜。在广州的湖北菜馆里,招牌菜之一就是这“清蒸武昌鱼”了。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和我我一样要为“ 湖北菜的特色 ”点个大赞,湖北菜也是中国十大菜系之一,其做法也没有那么深奥,大家都可以尝试去做一下,当然湖北也还有很多好吃的小吃,喜欢旅行的朋友们一定不要忘了在当地品尝一下舌尖上的湖北。
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有九省通衢之称更是有千湖之省的名号在外。千湖之省那么水产稻米也就更充足,而交通发达相对的饮食文化也就更加开放包容。进而演变出湘川鄂赣各种口味集大成的湖北菜。而湖北菜更是以蒸、煨、炸、烧、炒为主,讲究鲜、嫩、柔、滑、爽,注重本色,汁浓芡亮,鲜香微辣,原料多就地起材,以本地各种特产入菜,让很多在外的游子甭管身处何地也恋恋不舍家乡的味道。但你要问湖北有什么名菜?这个就要因人而异了,正所谓一百个人眼中就有一个百个哈利波特,而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名菜。像 洪山腊肉炒菜苔,排骨藕汤 汤逊湖鱼圆 沔阳三蒸 孔雀武昌鱼 应山滑肉 荆门鱼糕 荆沙财鱼 珍珠米圆 等等都是久负盛名。而本人最为推崇的却是没有那么出名的 腊肉糊豆丝 和成名已久的 排骨莲藕汤。
记忆中妈妈煮好的 腊肉糊豆丝 其中豆丝的软糯配以大蒜的清香和腊肉特有的醇厚堪称人间美味,至今都回味无穷。糊豆丝一定要选择那种加了绿豆的干豆丝,那样的豆丝有劲道不容易糊锅。1 首先干豆丝可以先放冷水里泡一二十分钟(这样容易煮),腊肉切片,大蒜切段洗干净(也可用青菜代替)
2 锅里加腊肉大蒜煸出香味然后锅里加冷水,直接把豆丝倒进去,水一定要没过豆丝(干豆丝很吸水的)
3 煮的差不多时加盐,生抽,胡椒调味,豆丝煮的耙烂就可以开吃了(豆丝一定不要煮太干,要不然放个几分钟就成一锅干糊糊了)。
排骨莲藕汤 做法:1 准备好煨汤的大节藕切滚刀
2 排骨淖水冲冷水
3 锅里下油加姜然后把淖好水的排骨放入一起干炒一哈
4 把炒好的排骨加水,上瓦罐用大火烧开放入切好的藕块用中火煨一个小时左右一锅芬香扑鼻的 排骨藕汤 就成功了。
洪山菜苔
珍珠元子
荆门鱼糕
孔雀武昌鱼 沔阳三蒸
提到湖北,不免想到她的依湖傍江与毗邻八方。湖北菜亦如湖北,在千江万湖中孕育而生,多以蒸、炖、炒见长,汤汤水水中烹饪出各式 美食 ;又融会贯通了南北美味,使得在口味上咸甜适中、酸辣得宜。那么这片千湖之省内究竟有哪些名菜呢?
1、清蒸武昌鱼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说道湖北菜,首当其冲的当然就是清蒸武昌鱼了。武昌鱼头小体高,面扁背厚,呈菱形,脂肪丰叟,肉味鲜美,汤汁清香,营养丰富,堪称淡水鱼中的珍味佳肴,而为了能将这种美味完整的保留在盘中,需用清蒸进行烹调。
2、沔阳三蒸
沔阳,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就被“仙桃”这个地名所取代,从行政地图上消失,而沔阳三蒸作为湖北菜中一颗闪亮的明珠,承载着沔阳人民的智慧,永远保留在家家户户的饭桌上。所谓“三蒸”,指的就是蒸畜禽、蒸水产和蒸蔬菜。至于具体蒸法,就有粉蒸、汤蒸、清蒸、炮蒸、扣蒸、酿蒸、包蒸、封蒸、花样造型蒸、旱蒸不下九、十种。
3、红菜苔炒腊肉
红菜苔又名紫菜苔,以武汉洪山产的最佳。据说,出生湖北的大总统黎元洪,每顿都要吃红菜苔。它曾被封为“金殿玉菜”与武昌鱼齐名。制作原料主要有腊肉、红菜苔、蒜苗等。炒至辣椒香味溢出,再加入蒜苗翻炒至熟即可出锅。
4、排骨藕汤
湖北人爱喝汤,有“无汤不成席”的说法。于是在盛产莲藕的湖北,藕汤自然而然成为每个湖北人心目中的“家乡的味道”。文火煨到肉烂脱骨,藕块吃起来口感粉糯又不失清脆,最绝的汤喝上一口,香浓清甜,不禁要感叹藕香与肉香的搭档简直是天下绝配。
5、黄陂三合
黄陂有“没有三合不成席”之说。逢年过节的家宴,结婚、祝寿的宴席上,“黄陂三合”是压轴菜。“黄陂三合”也称“黄陂三鲜”,由鱼圆、肉圆和肉糕组成,制作工艺繁杂。鱼圆一般选用新鲜的草鱼,肉圆一般选用猪腿肉剁成馅状,而肉糕则跟肉圆的用料相同,只是工艺复杂一些。这三样菜合烧杂烩,肉有鱼香,鱼有肉味,色香味美。
其实湖北的名菜还有很多,我只是随便说了其中几样,欢迎到湖北来一一品尝!
鄂菜虽未在中国八大菜系中占据一席之位,却并不影响其 历史 悠久渊源源长。
湖北自古便有“千湖之省”美誉,境内河网密布山林丰茂,为本地人的餐桌提供了琳琅满目的食材。此地疆域辽广,虽同属鄂菜一源,却随风土之异分出荆南、襄郧、鄂州、汉沔四大流派,知名菜肴也是信手可拈。
一、清蒸武昌鱼
一句经典的“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让武昌鱼名扬四海,成为外地人眼中湖北代表性 美食 之一,它也当得起这个名。
湖北人本就擅长烹饪淡水河鲜,武昌鱼特定的生长水域和水质条件,又造就其紧实滑嫩的独有肉质,葱烧、炖汤、香煎各具风味,最经典的还属清蒸,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鱼本身的鲜嫩。
二、烧三合
此菜三味原料:鱼圆、肉糕、肉圆,鱼圆由鱼肉制成;肉糕和肉圆的主料都是猪肉丁和鱼茸,三味合一,加上木耳、玉兰片等素菜共同烧制,成品煎鲜、嫩、滑、爽于一体。
三、沔阳三蒸
沔阳三蒸是湖北菜汉沔流派中的代表菜式。沔阳人极爱蒸菜,当地历来便有“无菜不蒸”的饮食习俗。
很多人对沔阳三蒸之名素有耳闻,不过这“三蒸”是哪三蒸?却并不明了。有人认为三蒸应该是蒸珍珠丸子、蒸白丸子、粉蒸肉;也有人认为应该是蒸青鱼、蒸猪肉、蒸蔬菜。
事实上,“沔阳三蒸”并没有具体的食材指代,而是蒸畜禽,蒸水产和蒸蔬菜三者的统称。
湖北菜即鄂菜,以水产为本,鱼馔为主,以烹制淡水鱼鲜技艺见长,以“味”为本,讲求鲜、嫩、柔、滑、爽!
提起湖北菜排名第一位,我首先自然而然地就想到毛主席的著名诗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也就是因为这一句诗,才会让武昌鱼名声大噪!武昌鱼得到了伟人的称赞,相信去到湖北游玩的朋友,一定会点上一道清蒸武昌鱼细细品尝!
沔阳三蒸,粉蒸类的菜品,是湖北菜里面独有的特色,所谓三蒸,即蒸畜禽、蒸水产、蒸蔬菜,三蒸里绝对有一道是粉蒸肉,喜欢用米饭蒸菜,可能是因为湖北是鱼米之乡,用米的清香带出肉的清香和蔬菜的清甜,就是粉蒸菜的特点!
排骨藕汤,莲藕在湖北种植广泛,湖北的莲藕特别清甜,清炒藕片,酸辣藕丁,蒸藕,炸藕夹这些都是湖北餐桌上常见的菜式!当然还有一年四季都能见到的排骨藕汤,特色是肉藕香烂,汤汁鲜美!
红菜苔炒腊肉,每年在春节,就能看到红菜苔的身影,色紫红,茎肥壮,质脆嫩,红菜苔单独素炒,口感鲜香脆嫩,辅以腊肉片,姜米,用芝麻油爆炒,其味更佳,与武昌鱼同为湖北两大名菜!
皮条鳝鱼,这道菜出锅后,色彩金黄,肉质鲜美,爽口好吃,是很多湖北人喜欢的一道菜品!
除了以上这些,湖北著名风味菜点还有:红烧野鸡,煎虾饼,东坡肉,珍珠丸子,黄焖九宫石鸡,桔瓣鱼元,湖北鱼馔,鱼氽、热干面、三鲜豆皮、东坡饼、面窝等等!
全国公认的就四大菜系,再牵强点八大菜系,十大菜系就有点看不下去了,还不如说中国有三十四大菜系,每个省一个,如今菜系评分浮夸风甚行。湖北菜简称鄂菜,没必要争八大十大,它本身有它的特点。鄂菜 历史 悠久,起源于楚国 ,有近2500年 历史 ,是和山东菜(鲁菜)并称的中国 历史 最久远的菜系。鄂菜以水产品加工为主,尤其是做淡水鱼水平全国第一。
鄂菜包含五大风味。
1,荆沙风味。地域主要分布在荆州,荆门,仙桃,天门,潜江。荆沙风味是鄂菜的正源。代表菜:荆沙鱼糕,钟祥盘龙菜,皮条膳鱼,潜江大虾,公安牛肉牛杂鱼杂,锅盔,沔阳三蒸等。
2,武汉风味。主要分布在武汉及其周边地区。武汉风味是当今鄂菜最繁荣的一个风味。代表菜:清蒸武昌鱼,红烧武昌鱼,松鼠鱼,菊花鱼,黄陂三合,汪集鸡汤,水氽鱼元,五色鱼元,桔瓣鱼元,小张烤鱼,洪山菜苔,云梦鱼面,鸭脖鸭头,周黑鸭等,小吃方面很多,热干面,糊汤面,汤包,糯米矶,豆皮,面窝,清酒等很多很多。。
3,鄂东南风味。主要分布在黄冈,鄂州,黄石地区。代表菜:鄂州的金包银银包金,黄州东坡肉,黄石港饼等。
4,鄂西南风味。主要分布宜昌,恩施地区。带有土家族风味。代表菜:坨子肉,血豆腐,土家熏肉等。
5,襄郧风味。主要分布在襄阳,十堰地区。鄂菜中的唯一北味菜,以做牛羊肉为主。代表菜:宜城大虾,盘膳,夹沙肉,襄阳牛肉牛杂面,清汤,黄酒,襄阳薄刀,十堰三合汤 ,三合粉,郧县酸浆面,枣阳琚湾酸浆面。
在外面,手机码字,写的有点凌乱。
宣威最有名的是宣威火腿,但这里要说的是它的前奏——宣威杀猪饭,将养了一年的猪在腊月宰杀,进行腊肉腌制,炼制猪油,未来一年的时间里配合很少的鲜肉就能挨到下一年。在那些曾经 以周 或者半月时间为单位,吃一顿肉的艰难岁月里,是最经济的生活方式。
宣威临近贵州,记忆中的秋天都会降寒霜,冬天都会下大雪,最深的时候能有膝盖深。在深冬的早晨去上学,总是无法抵御刺骨般的寒风从脸上吹过。这样的气候环境,才成就了宣威火腿。寒冷期能让猪后腿被盐腌透,而不产生腐败变坏现象。杀猪都是在腊月进行,一是农事少了,能有帮忙的人手,另一个是气候时节恰好。
在选定的日子,一大清早就开始忙活起来,主人家起的很早,母亲为事前请来帮忙的人准备了早点。帮忙的人一来就能吃上早点,完了大家就按照分工去忙,两三个人去垒灶台,以前没有现成的灶台,都是临时用的时候在河水边现磊,先在地上挖出一个坑,再用几个大石头堆砌灶,完成后架上一口大铁锅用柴火烧水备用。
父亲则带着另外一拨去猪圈赶猪,大家把猪赶到灶台附近,就按倒了捆绑,先将前后脚分别捆好,再用绳子交叉捆绑,防止猪用力的挣扎,伤到人,也怕没按住,猪跑了起来。大家协力按住猪的前后脚,杀猪匠杀猪,在猪还能动弹前,谁都不能放手,必须全力按住,这是不成文的传统,也是彼此的默契和信任。随后便是清理和切肉,作为来帮忙的我们,最高兴的事情,便是将杀猪匠切开的肉分批拎回家,就那么不知疲倦的在来回的路上奔跑,既满足了勤快的虚荣心,也获得了劳动的成就感。
母亲则和其他娘娘婶婶们准备午饭,当令时鲜蔬菜,和今天的主角,一样都不能少。虽然已经时隔多年,但那记忆中的美味,总能引得自己不自禁的流口水。尤其那几道经典的菜,现在都还记忆犹新。
在接猪血的时候,盆里放点盐,能让猪血一直保持新鲜,作为“不传之密”,这是杀猪匠的独家心得,这道菜也是当时我们那一片杀猪匠们的最爱。将稍微凝固的血块,切成小块,放到盛水的锅里用小火上稍微加热,不用很长时间就可以了,撒上盐和一点小葱葱花即可。这样做出来的血块嫩,而且鲜,和大家在菜市场上见到猪血有很大的不同。
里脊作为猪肉中的精华,全场的焦点,必须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为主人家答谢亲朋好友的首选菜。其他的地方小炒肉多以大葱为辅料,宣威的小炒肉,辅料是蒜苗和黄姜,本地黄姜肉质粗,味道浓。先将切好的肉片拌上点小粉,热油先下干辣椒,炒到脆香,下黄姜出香味,再下肉爆炒,到肉变色的时候下蒜苗,翻炒片刻,放盐起锅,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小炒肉就好了。
坨子是本地方言,坨子肉的做法其实非常简单,顾名思义,就是将五花肉切成三厘米左右的方块(坨子),用清水炖煮就可以了。这道菜的灵魂是蘸水,由酱油、醋、盐,香菜,本地小葱,糊辣椒组成,作为点睛之笔的糊辣椒,是将干辣椒放到火炉下面炕,直到糊香,再将其放到手中揉搓到蘸水碗里。宣威这边的蘸水,辣椒都是那么处理的。吃的时候,夹了坨子肉,放到蘸水里打个滚,放到嘴里一咬,油水四流,肉香伴随着蘸水的味道,别有一番体验。
宣威这边的做法,都是先 将猪肝 切小片,滚油炒了干椒和花椒、生姜,香气四起的时候放入猪肝爆炒,炒变色的时候,放入大葱翻炒片刻,放入盐就起锅了。炒猪肝的要诀就是,不能炒老了,也不能没炒透,要的就是恰到好处。
清水煮苦菜,是独特的做法,要么就这样吃,要么沾蘸水吃。在那时我一直以为这样的做法很普遍,直到多年后,我去了山西,去了北京,才发现他们的汤,普遍的做法都是要勾芡的,做成糊状,这才是他们认可的汤,不会像清煮苦菜,平淡到只有水融入菜的苦味。其他做法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好,但在我心中,菜汤就应该是这个样子,也是一直以来我都比较喜欢这清爽的味道。 美食 是有地域性的,人一旦习惯了开始的味道,就会先入为主,想要改变这种认识,是很困难的。
还有很多其他的菜,等母亲他们忙的差不多的时候,已经是午饭时间了,没有来帮忙的亲朋好友们开始陆续的过来吃饭,他们来的时候都会带了礼物,是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的礼物,要么带了“香槟”饮料,要么买了橘子,要么带了自家的鸡蛋,要么带了米。人多到办流水席,上菜的上菜,洗碗筷的洗碗筷,一片繁忙的景象,但没有慌乱的情况。
忙到客人们走了,母亲和帮忙的大人们,还有我们小朋友才围坐下来吃饭,看着桌上的煮猪血、小炒肉、坨子肉、炒猪肝、苦菜汤,以及现在已经想不起名字的菜,早已忍不住了。大人们则举起酒杯庆贺,小朋友们也会举着饮料杯仿效一下,笑声说话声飘的远远的,那是发自内心的微笑。
辛劳后的 美食 总是显得格外美味,那是一种“丰收”的喜悦,曾经暑假顶着烈日在开花的包谷地里割猪草的辛苦,曾经背着背篓在大雨里泥泞道路上蹒跚的艰难,此刻都化作当前的 美食 ,劳动得到了应有的收获,一切都是值得的。
午饭后母亲则忙着炼猪油,等忙完,差不多是晚饭的时间,得准备晚饭了,傍晚来的人比中午多,中午有事来不了的,现在都来了。饭后,母亲都会把事先准备好的猪肉回礼,送给来祝贺的人,让大家一起分享收获的成果。这一波忙完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但大人们的事情还没有完,剩余的猪肉和腿肉要腌制腊肉。
腌制火腿最为费力,用烈酒喷洒后,用盐揉搓,一直揉搓到有水渗出来,才算是告一段落了。其间我们开心的事情就是在附近玩耍,吃橘子,也把剥好的橘子喂到忙不过来的大人们嘴里,大人们还没有忙完,我们已经睡着了。腌好的肉码在大盆里,放置一周左右,就可以取出来挂在房梁上,剩下的就完全交给时间。
时间将来验证你的付出,如果腌制过程中揉搓不够,或者是放置时间不够,都会让腿肉发生变质,只有足够的付出才能换来美味的火腿。你可以欺骗生活,但生活不会欺骗你,时间就是裁判。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饲养成本的上升,自己养猪的越来越少,后来我们家也不养了。但在腊月腌制猪肉的习惯还在,只是肉都是买来的。杀猪饭走出了我的生活,随着读书工作,它离我越来越远了,但曾经日子都印在了自己的记忆里。后来生活中,也曾试着去做那些菜,尽管做法没变,菜的样子也没变,唯独味道不像,总是觉得缺了点什么,也许是肉不在那么纯真,也许是缺少了那种氛围。
后来逐渐知道,杀猪饭普遍的存在中国的农村,尽管各地做的菜的样式不一样,但都有自己的特色菜,盛宴是农耕文明的传承,是对丰收的祝福和未来的祈盼,是相互协作的缩影,更是维系和促进亲朋好友、邻里关系的重要方式,是一种文化。
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生活的丰富,一些好的传统文化和 美食 ,正在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当下人追求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 健康 的饮食,腌制品从 健康 的角度来说并不 健康 ,新鲜肉也能随时吃到,但你始终会怀念那些让你记忆深刻的腌制美味。
现在宣威杀猪饭走进了餐馆,变成了一道道菜,也许作为吃饭体验或者慰藉漂泊之人的心灵是一种不错的方式,但这个意义上的杀猪饭,始终只是形式上的存在,缺少了作为灵魂的文化,已经失去了原本意义上的内涵。
我也曾问过不少人对 美食 的看法,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只认可回忆中的 美食 ,同样的菜品,现在吃到的多半都是形式,始终缺了记忆中的味道。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22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