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国家对于养殖业精准扶贫的政策有哪些

一般农机单台不超5万,挤奶机械、烘干机单机补贴额不超过12万元;高性能青饲料收获机单机补贴额不超过15万元。

国家对于养殖业精准扶贫的政策有哪些

项目补贴类

1、良种补贴

补贴对象:母猪、奶牛、肉牛养殖场(小区、户),存栏能繁母羊30只以上、能繁牦牛母牛25头以上的养殖户。

补贴标准:

母猪40元;奶牛母牛30元,其他品种母牛20元;肉牛母牛10元;

绵羊、山羊种公羊800元。牦牛种公牛2000元。

2、苜蓿种植补贴

补贴对象:合作社1年以上。饲草生产加工企业注册资本200万元(含)以上。奶牛养殖企业(场)须存栏300头以上。

补助标准:每3000亩补贴180万元 。

3、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

能繁母猪存栏300头以上,出栏肥猪5000头以上

奶牛存栏300以上

蛋鸡10000只以上

肉鸡年出栏10万以上

育肥牛500头或存栏能繁母牛50头

母羊存栏,农区250只以上,牧区400只以上

肉羊出栏,农区500只以上,农区1000只以上

注:项目本身没有补贴资金,但拿到这个牌子很重要。以后可以更方便地申请国家、省市县相关扶持资金。

4、畜禽渔业标准化健康养殖

扶持对象:规模养殖场、农民合作社

补贴要求:生猪0.5-5万头;蛋鸡1-10万只;肉鸡5-100万只;肉牛100-2000头;肉羊300-3000只

池塘类 养殖场200亩(西部地区100亩)以上,工厂化养殖水面3000平方米以上。

资金额度:25-100万元

5、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建设项目

申报条件:存栏奶牛300头以上

补助标准:

300—499头80万元

500—999头130万元

1000头以上170万元

6、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建设项目

申报条件:存栏生猪500头以上

补助标准:

500-999头20万元

1000-1999头40万元

2000-2999头60万元

3000头以上80万元

“一个核心”,即持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确保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以上。“两个不愁”,就是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三个保障”,即保障扶贫对象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六大突破”,就是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易地扶贫搬迁、金融资金支撑、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素质提升突破。

)甘肃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在全国都是典型。针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上的这一最大难题,结合当前扶贫开发需要破解的重点难点,上半年以来,我省丰富和拓展扶贫攻坚抓手,围绕“一个核心”“两个不愁”“三个保障”“六大突破”,大力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计划,从而打响了甘肃新一轮扶贫开发的攻坚战和整体战。

“一个核心”,即持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确保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以上。“两个不愁”,就是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三个保障”,即保障扶贫对象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六大突破”,就是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易地扶贫搬迁、金融资金支撑、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素质提升突破。

按照国家新的扶贫标准,2012年底,我省仍有贫困人口692.2万,占农村人口的33.2%,贫困发生率位居全国第二。全省有58个县分属六盘山区、秦巴山区、藏区三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此外还有17个“插花型”贫困县。

面对扶贫攻坚的严峻现实,省委省政府把扶贫开发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以推进。从去年年初开始,我省开展了以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贫困户为主要内容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这一超常规的创新之举,成为甘肃举全省之力开展扶贫攻坚的一次总动员。今年以来,在省领导深入全省贫困地区开展密集调研的基础上,6月份省委理论中心组会议专题研讨扶贫开发重大问题,确定并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全力破解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和突出问题。一是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农村道路、安全饮水工程、农村能源等建设,下功夫帮助贫困地区“换穷貌”。二是围绕培育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和相应的加工业以及生态旅游等产业为突破口,下功夫帮助贫困群众“改穷业”,做好特色产业、劳务经济、调整结合、科技扶贫四篇文章。三是以加快易地扶贫搬迁为突破口,坚持政策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科学编制规划,下功夫帮助深山区、林缘区、地质灾害频发区等地的贫困群众“挪穷窝”,力争用5年的时间使约112万有强烈搬迁愿望的群众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四是充分发挥金融在扶贫攻坚中的重要支撑作用,进一步创新全省贫困地区金融扶贫政策,不断完善措施办法,更好地利用开发性金融加快贫困地区建设步伐,解决贫困群众融资难题。五是强化公共服务优先覆盖贫困人口的政策导向,加大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五保、新农合等社会保障制度。六是以提高基本素质为突破口,通过加大农业适用技术培训和农技推广,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劳务技能培训,巩固义务教育成果,使贫困地区孩子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对贫困家庭子女高中阶段、大专以上职业技术教育实行政府资助,培养能够改变个人和家庭命运的具备较高素质的劳动力,下功夫帮助贫困群众“拔穷根”。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22916.html